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感受凤凰 谢德才 ①迈步穿行在凤凰古城曲曲弯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感受凤凰

谢德才

①迈步穿行在凤凰古城曲曲弯弯、朦胧幽幽的深巷,但见经过岁月洗礼的青石板路浓着幽幽的冷光,脚踏上去的瞬间,感觉到稍许滑动,让我仿佛踩在了沉重的历史书页上。

②那天晚上,我住在沱江边吊脚楼的“翠翠楼”里。说来真是幸运,我所住的“翠翠楼”竟然是古城中最为古朴的吊脚楼之一。房间极为简单,除了一张安放行李的凳子外,就三张木床,推开木格子窗户,一股湿润的沱江的气味便涌入房间。此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脚下、木板的下面就是沱江水,而我今夜就要枕着沱江入眠。

③我站在窗口,阅读着那些生长在江边密密麻麻的吊脚楼,灰暗的表面,纤细的结构,巧夺天工的设计。吊脚楼像士兵组成的方阵,由高到低一字排开,就像凤凰的女子,作风豪放,外形纤柔,内心善良。这些作为凤凰古城骄傲的吊脚楼,曾在宋祖英的歌里被反复吟唱,曾是苗族和土家族的姑娘们倾诉心事的闺房,也是小伙子放飞梦想的地方。吊脚楼里无比宁静,而沱江上依然有渡船,有浆声灯影,不远处横卧江面的虹桥上彩灯闪烁,想必是有许多人在那儿饮酒品茶,谈古论今吧。我顺着一个女孩的指点,从一架木梯下到吊脚楼底下冲浴。洗后,拖一双鞋,搬一张凳坐到门口的街巷边,与这里人谈起对这条街的感觉,对“翠翠楼”这座百年吊脚楼的一些思考,还说到沈从文的小说与人生……

④入夜,我很久无法入眠。闭上眼,浮现出关于凤凰的一些遥想;睁开眼,看到的是被烟熏火燎的木板壁的吊脚楼。夜渐渐深了,仅听见楼外的沱江水沙沙作响,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直到苗族姑娘用歌喉唱开黎明才醒。那是《边城》里那水面浮起灵魂的歌声?是那撩拨翠翠少女情怀的歌声?那歌声韵味十足,给凤凰的清晨平添了一些情致。

⑤凤凰是一个人文气息很浓的地方。精致的楹联,飘逸的画卷,灵动的刺绣俯拾皆是。“翠翠楼”里便满屋挂着裱好的字,相当漂亮。只是地气甚潮,那潮湿一直沿着木墙爬上来,给字幅下端涂上鲜黄青绿的印痕。也许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纸上的字已经被绿霉吞噬,而有些东西却还留存。沈从文写字的稿纸已经残缺,他的故事,他的气息却如门外的沱江一样依旧流淌。

⑥如果你是独自一人去凤凰,又假如你还是单身,你会感到寂寞,真心渴望遇到心中的“翠翠”;假如你不是单身,你就会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带自己的那位同去,分享那里的宁静。所以,到凤凰你最好与你的另一半同去,脸上会自然流露出一种深藏已久的喜悦,你们会思想更纯,心靠得更近,手握得更紧,更爱对方,会深深感受到河水的浪漫,感受到脚底下这片土地的肥沃、厚实与博大。

⑦常常有人去了凤凰城就舍不得走了,于是就在这儿干起自己的事业,其实主要为了享受这里的生活。很多远方人去了凤凰,都愿意到虹桥上去散步、谈心,让很多人产生对凤凰的另一种理【解析】
多姿多彩、魅罚无穷的凤凰,她古老而不俗,至今仍充满着崭新的活力;她灵秀而有韵致,处处显出现独有的风味与情愫。她美得让人揪习,阅读她的千年史,许多带有血泪历史的故事让人扼腕;阅读
沈从文先生的作品,许多伤心的爱情故事让这座城市变得凄美。

⑧细雨漾漾中,当我乘上中巴车回家时,隐约听到“翠翠”的那一句话:“明天你还会来吗?”

(选自2009年第1期《散文选刊》,本文有删节)

1.在凤凰古城,作者感受到了它哪几方面的魅力?

2.选文第七自然段用“她”来指称凤凰古城,请结合上下文,说明作者采用这一指称的作用或效果。

3.在美丽的凤凰古城,可写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重点写在沱江边的“翠翠楼”?请结合文意做出分析。

4.结合全文,赏析文章末段画线句的意蕴。

 

1.(1)古朴的吊脚楼,使人心静;(2)浓郁的人文气息,引人遐想;(3)别致的生活氛围,让人留恋。 2.这一指称采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作者对凤凰古城的赞美和热爱,揭示出凤凰古城具有灵秀、凄婉、富有韵味等阴柔美的特征。 3.(1)凤凰古城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是吊脚楼,而古朴、安静的翠翠楼是其代表;(2)翠翠楼之名源自沈从文的小说,充分体现了凤凰人文气息浓厚的特点;(3)翠翠楼让人心静,能引发游人对沈从文小说和人生及凤凰古城的生活的思考。 4.(1)暗点凤凰与沈从文之间不可割裂的关系、(2)凸显凤凰人文气息浓郁的特点;(3)委婉表达作者对凤凰的留恋之情; (4)代凤凰委婉表达欢迎游人往游的邀请。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在凤凰古城,作者感受到了它哪几方面的魅力”,立足文本,“我所住的翠翠楼竟然是古城中最为古朴的吊脚楼之一”“吊脚楼像士兵组成的方阵,由高到低一字排开,就像凤凰的女子,作风豪放,外形纤柔,内心善良”“凤凰是一个人文气息很浓的地方”“ 多姿多彩、魅罚无穷的凤凰,她古老而不俗,至今仍充满着崭新的活力;她灵秀而有韵致,处处显出现独有的风味与情愫”等,分条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这一指称采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作者对凤凰古城的赞美和热爱,揭示出凤凰古城具有灵秀、凄婉、富有韵味等阴柔美的特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从选材和主旨表达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探究。重点写在沱江边的“翠翠楼”,首先从“翠翠楼”的作用、意义、文化方面分析,然后结合《边城》作品分析,体现它的人文气息,最后点明“翠翠楼”的象征意义及情感。如凤凰古城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是吊脚楼,而古朴、安静的翠翠楼是其代表;翠翠楼之名源自沈从文的小说,充分体现了凤凰人文气息浓厚的特点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作答划线句子的含义,一般要答句子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句子的表层含义是句子的字面意思,作答时,总结概括即可;句子的深层含义主要是结合文章主旨来分析。“明天你还会来吗?”,委婉表达作者对凤凰的留恋之情;代凤凰委婉表达欢迎游人往游的邀请。“细雨漾漾中,当我乘上中巴车回家时,隐约听到“翠翠”的那一句话”, 暗点凤凰与沈从文之间不可割裂的关系。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5)         ,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6)         ,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7)天生一个仙人洞,        。(毛泽东《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8)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文后各题。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苏轼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1)简析首联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2)诗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是“野人舍”?

(3)结合尾联,赏析“孤萤”这一形象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给季弟书

魏 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每念吾弟然不苟,颇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此则所谓疏也。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此诚褊衷,不可不化。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三者皆刚德之害。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容”。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岂无乐爱耶?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念吾弟然不苟            介:耿直

B.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坐:因为

C.谏而不听,遂其人           薄:接近

D.有愉色者必有             婉:和顺

2.下列加横线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远大相期            制府檄下,几捕系死

B.往时我督弟甚严       句读不知

C.欲归弟畅言            不足外人道也

D.无乐爱耶            尔无忘乃父之志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②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4.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半个世纪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白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B.“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江南的春风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到杭州游览的旅人的心田,让他们徜徉其中,沉浸其中。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天路途的奔波,肩上挑痕的辣痛,一到夜晚,进入旅店,一靠枕头,这肉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折磨,立刻随周公而去。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要成为一个创作的艺术家,除了要知道吸收许多知识之外,也要懂得排拒许多知识才行的啊!      

①因为不尽相同,所以艺术品才会有这样多不同的面貌。

②创作本身原来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排他性。

③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极致,就需要先明白自己的极限,需要先明白自己和别人不尽相同的那一点。

④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就是在某一方面的表现能够达到极致的人。

⑤而因为要走向极致,所以就不可能完全跟着别人的脚步去走,更不可能在自己的一生里走完所有别人曾经走过的路。

A①④⑤②③   B.②③①⑤④   C.①②④⑤③   D.②④⑤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