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①。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②。

乌帽③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②牵露井,即打来清冽的井水。荐:献上。③乌帽,即黑帽,隋唐之后流行于民间。

(1)试分析上阕画线句子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

(2)请结合下阕分析作者“愁”的原因。

 

(1)①运用比拟(比喻)手法,以人拟(喻)菊,写出菊的纤弱美态(或“以眉喻山,写出远山绵延之态”);②由远及近(远近结合),远望绵延苍翠的寒山是远景,清瘦袅娜菊花是近景,远近结合营造了清凉萧条的氛围。(每点2分,手法和分析各占1分) (2)①“乌帽”两句,可知作者人到暮年,无法遮掩的老态令他心生愁苦;②重阳佳节团聚之日自己却漂泊在外,登高望远面对“秋色”、“雁声”与“斜阳”,油然而生羁旅思乡之愁。(每点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着常见的表现手法类型及用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及关键词分析作答。例如,诗人以人拟(喻)菊,写出菊的纤弱美态,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由“远”“菊花”可知,采用的是由远及近的手法,然后再答出营造的意境氛围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这首词的标题、词人、词的注释及关键词分析作答。例如,“秋色”、“雁声”与“斜阳” “乌帽”等关键词表现出了词人的思乡漂泊及年华易逝的感伤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论慎终

贞观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上疏谏曰: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陛下年甫弱冠,肇开帝业。贞观之初,躬行节俭,遂臻至治。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顷年以来,意在奢纵,忽忘卑俭,轻用人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自古以来,未有由百姓逸乐而致倾败者也,何有逆畏其骄逸而故欲劳役者哉?或时欲有所营,虑人致谏,乃云:“若不为此,不便我身。”人臣之情,何可复争?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陛下贞观之初,动遵尧、舜,捐金抵璧,反朴还淳。顷年以来,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远不臻,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贞观之初,求贤如渴,善人所举,信而任之,取其所长,恒恐不及。

近岁以来,由心好恶,或众善举而用之,或一人毁而弃之,或积年任而用之,或一朝疑而远之。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迹。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臧否,守道者日疏,干求者日进。所以人思苟免,莫能尽力。

臣闻“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人无衅焉,妖不妄作”。伏惟陛下统天御宇十有三年,威加海外,年谷丰稔,礼教聿兴。暨乎今岁,天灾流行,炎气致旱。夫天何言哉?垂象示诫,若见诫而惧,择善而从。前王所以致礼者,勤而行之;今时所以败德者,思而改之。则宝祚无疆,普天幸甚,何祸败之有乎?然则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一人而已。当今太平之基,既崇极天之峻,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臣诚愚鄙,略举所见,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冀千虑一得。(选自《贞观政要·卷十》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言              信:真实

B.此直意在谏者之口    杜:堵塞

C.求者日进            干:冒犯,冲撞

D.人无焉,妖不妄作    衅:犯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故            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羡乎

B.①虑人致谏,      ②度我至军中,公

C.①或一人毁弃之      ②廉君宣恶言君畏匿之

D.①何祸败有乎        ②苟以天下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B.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C.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D.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十三年,魏征上疏进谏,他认为君主们虽然明晓治国之道,却往往在国家安定后违背初心,不能做到善始善终。

B.唐太宗想要建造宫殿,却担心有人进言阻止,便以百姓无事会生骄逸之心为由,加以掩饰。此举遭到魏征反对。

C.魏征认为唐太宗近年来依据个人好恶决定人事任免,不问根源就评判官员好坏,以致官员们只求自保,不肯尽心效力。

D.魏征认为,福祸不由天定而在人为,劝谏太宗察纳雅言,施行善政,避免大好的基业功亏一篑。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不以居万乘之尊,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

(2)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远不臻,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

 

查看答案

下列项中与《红楼梦》原著不相符的两项是

A.《红楼梦》中探春理家时着力“开源”,如将大观园里的田地、苗圃等发包给专人管理,收受了一大笔租金。但她对财务纪律中的支出执行不严,因而收效甚微。

B.宝玉打发袭人去宝钗处借书,趁机叫晴雯送两块旧帕给黛玉。黛玉体会出旧帕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左思右想,题诗三首于其上。

C.贾府的正门是带有政治意义的大门,只有当官宦来往,或者重大喜庆节日才会打开,元妃省亲自然打开大门,贾府上下远远恭候,黛玉进贾府却只能走西角门而不走正门。  

D.《红楼梦》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宝玉挨打后,黛玉劝慰他:“你可都改了吧!”宝钗深情地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于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都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性格。

E.《红楼梦》中因刘姥姥夸大观园比画儿强十倍,惜春被贾母安排画园子而向诗社告假,众人埋怨刘姥姥,黛玉戏称刘姥姥为“母蝗虫”,探春点评她用了“春秋”的法子。

 

查看答案

下列项中与《三国演义》原著不相符的两项是

A.“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这副对联所写主人公是华佗。“未劈曹颅千古恨”所写的是曹操得风疾,华佗欲用利斧劈开头颅治病,曹操猜忌,处死了华佗一事。“曾医关臂一军惊”指关羽受伤,华佗为其刮骨疗毒一事。

B.《三国演义》中三大战役分别是“夷陵之战”, 曹操扫除北方最强劲的对手袁绍,一统北方;“赤壁之战”,孙刘联盟完胜曹操,三足鼎立出现;“官渡之战蜀国元气大伤为三国归晋埋下伏笔。

C.樊城被曹操包围,诸葛亮劝刘备到襄阳躲避。刘备不忍心丢下百姓,派人告诉他们,愿意跟随的就派船接到对岸。百姓扶老携幼,哭声不断。刘备伤心至极,想投江自杀,被人阻止了。

D.关羽投降后,拒绝了曹操送来的美女和金银,只接受赤兔马。后来他先后斩杀袁绍手下两名大将颜良、文丑来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

E.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了鲁肃计策,设下鸿门宴,邀请关羽来吴国赴宴。席间,关羽借与孙权多年未见叙旧为由,紧紧地拉着孙权的手不放,埋伏的刀斧手见状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得以安全脱身。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海”在古代典籍中一般用来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B.“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解元。

C.“五经”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D.“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船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A.③④②⑥⑤①   B.⑤①⑥③④②    C.③⑤①⑥④②   D.②④⑥⑤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