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蝉声 郭枫 (1)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蝉声

郭枫

(1)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2)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3)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没有边。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闪烁着无边无际的金黄。不,闪烁着的是遍地的黄金。

(4)太阳可厉害着哪!它不许人们躺在床上做梦。太阳,漫天地撒下了毒花花的火,燃烧着大地,燃烧着夏天。而蝉儿们是太阳的号手,一大清早,当地面开始蒸腾起热雾,它们便大声地嘶喊:起来,属于土地的人,到田间去。去啊!去收获那满地的黄金,去收获你一年的辛勤。

(5)庄稼汉成群的像一阵风似的出发。麦田活动了,那些牛一样的汉子,收割的镰刀比着快,飞扬的山歌比着响。太阳,把兴奋搽在他们的脸上,蝉声起劲地作着拉拉队。

(6)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在太阳能把人烤焦的三伏天,看哪!那一树青条的老柳,垂挂着多少殷勤。赶着路的,做够了活儿的,来吧!到绿阴里来,到柳丝中来,到蝉声里来。这里有的是成缸的绿豆汤或大麦茶,别问是谁家的,你只管喝吧!喝着凉茶,听着蝉声。蝉声在枝头,蝉声在心头,撒给你满身的清爽。

(7)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日正当中,老牛在树下嚼沫,老人在树下打盹,上半天忙累的人,用斗笠盖着脸,东倒一个,西歪一个,各自去寻梦。麦场上,曝晒着新收的小麦,黄澄澄的,每一个颗粒都散放着希望的光彩。心房中,存放着祖传的敦厚,傻乎乎的,每一张脸,都流露着自得的颜色。那一片恬静,一片安详!谁都知道:啄食着的小鸡知道,散步着的小猫知道,连呆模呆样在一旁喘着气的小花狗也知道。可是,谁也无法说得出来,谁也无法描画得出来,只有蝉,才会高踞枝头,吟着赞美的诗篇。

(8)谁能忘记那一片蝉声呢?当小麦收割之后,高粱便连天地扯起了“青纱帐”,青纱帐是孩子们的儿童乐园,他们的儿童乐园不要票,不要票却送给人大把大把的快乐。孩子们在青纱帐里追逐、打滚、采食甜甜的野甘蔗。热了,累了,跑向那古老的黄河,开始另一场战争,然后转移阵地,大伙儿呼啸着去进攻果林或瓜园,蹲在那种很原始的瓜棚下,随便地去享受瓜的甜美。一切都满足了,才班师回家。沿着高榆老柳的浓阴,一路追逐着蝉声;而蝉声,却又一路追逐着他们。

(9那一片蝉声,真美。 那一片蝉声是图画,那一片蝉声是音乐;画许多绿色的记忆,谱无数优美的灵魂。

(10)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

(11)读着蝉的歌唱,吮着泥土的乳汁,快乐而又痛苦地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喜爱那一片泥土的芳香,懂得蝉声中那种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

(12)在黄河两岸,那些褪了色的城,那些灰黯黯的村落,那些泥土路,那些守信用的花朵……都像课本,都像蝉声,向我们述说同样的故事:生活,应该恬淡、勤恳和拙朴。而那无边的大平原,那浩浩荡荡的黄河,那飞扬着的黄沙,狂舞着的白雪,和突然而来突然而去的风暴,却又教给我们另一种榜样:人啊,应该活得爽快,死得坚强。那些把根扎在黄土地的人们,生与死,都有着绚丽的光彩,如这热切的蝉声。

1968年写于台湾

1.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2.第七段的画线语句描写了夏日正午蝉的鸣叫,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3.“那蝉声也是我们生活的课本。请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4.本文不仅写了蝉声,还写了与蝉声相关的人事,请探究“蝉声”中蕴含了哪些丰富的意蕴。

 

1.点题(或“照应题目”),奠定了全文的热烈、深情的感情基调,给读者以悠远的时间感,引出下文对儿时听蝉的描写。 2.运用了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答出两种即可);将小鸡、小猫、小花狗的沉默与蝉的鸣叫形成对比,反衬蝉的热切;整散句结合,富有音韵美。(每点2分) 3.蝉声中包含了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教我们学会恬淡、勤恳和拙朴地生活,教我们拥有活得爽快、死得坚强的生活态度。(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4.①对蝉的喜爱与赞美。②赞美勤恳、质朴的农人和淳朴的民风。③对民族性格中的恬淡安乐与坚强抗争的颂扬。④隐含着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思念。(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本题,一般要结合着文章第一段具体内容,从结构、内容等角度分析作答。(1)内容角度。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奠定感情基调),与全文主旨有怎样的联系。(2)结构角度。这是重点。既要考虑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更要考虑句子所在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句子所在的段是开头段,则要考虑:①点明题目;②开门见山;③总领全文;④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使文章有波澜;⑤交代思路等作用。本题,点题(或“照应题目”),奠定了全文的热烈、深情的感情基调,给读者以悠远的时间感,引出下文对儿时听蝉的描写。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七段的画线语句描写了夏日正午蝉的鸣叫,可从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角度,从句式特点角度赏析。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答出两种即可);将小鸡、小猫、小花狗的沉默与蝉的鸣叫形成对比,反衬蝉的热切;整散句结合,富有音韵美。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重要语句在文章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3)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本题,蝉声中包含了潇洒、低回、激越的感情;教我们学会恬淡、勤恳和拙朴地生活;教我们拥有活得爽快、死得坚强的生活态度。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作品意蕴的探究题,解答本题,应先根据对文章内容及文章主题的理解与把握,把文章分出层次,总结层意,注意勾画文中议论、抒情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从作者对蝉声的赞美,对人民的赞美,对故乡的思念等角度阐述其意蕴。 考点:欣赏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默写、解词。

(1)四围山色中,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                       _。

(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5)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明自己写《史记》的目的是:亦欲以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6)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7)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                          

(8)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家于衢。致仕:                      

(9)盘之土,可以                      

(10)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卓卓:                      

 

查看答案

阅读《长亭送别》中的两个曲牌,完成下列各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1)请分析端正好一曲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征。

2滚绣球一曲中有三个“恨”字,请结合曲子内容,分别说说三个“恨”的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归谋诸妇                  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B有孤鹤,横江东来          逢大雨

C藏之久矣,待子不时之需    属予作文记之

D状如松江鲈                此非曹孟德诗乎    

2.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后赤壁赋》是苏轼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做,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B《后赤壁赋》也是写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C前赋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之中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

D《后赤壁赋》抒发了作者坚韧不拔、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从本段节选的文字即可看出作者的这种精神风貌。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译文:                                                                       

(2)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译文:                                                                       

 

查看答案

下面四副对联,依次对应的场所,正确的一项是( 

①锦绣成文原非我有    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②顷刻间千秋事业      方丈地万里江山

③珍藏今古书香久      独爱竹梅品格高

④乐教梓楠同受范      喜看桃李广成才

A.书房/剧院/书店/学校  

B.学校/书店/书房/剧院

C.书店/剧院/书房/学校  

D.书房/剧院/学校/书店

 

查看答案

对下面加横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形影相(慰问)      

蒙国恩(随即,不久) 

奉圣朝(趁着)    

④逾而宴(客厅)      

去,以手阖门(等到) 

⑥遂,不复与言(前往某地)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