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成功三重奏 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成功,但正如切开这珍贵的钻石,只拥有经验、技术等某一方面都是不够的。我认为,要想成功,就得如老切割师所言,具备三点,即经验、技术、勇气与抛开顾虑。 一重奏:广泛涉猎,潜心钻研,习得丰富的知识与技巧。 常言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宋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仍坚持读书,才有了丰富的知识,成就了大学士;李时珍遍尝百草,十年一日潜心钻研,才著出闻名世界的《本草纲目》;双脚钢琴家刘伟同样也是在经历了无数锥心刻骨的训练后才有了如今惊世的技巧。可见,要想成功,首先就要刻苦学习知识,潜心钻研以提升自身经验技术。自身条件过硬是成功的奠基。 二重奏:果敢向前,敢做敢拼,拥有一颗勇敢的心。 机遇对于懦弱者是深坑,对于勇敢者是天梯;机遇对于懦弱者是故步自封,对于勇敢者是大步前行。倘若马化腾没有勇气,他又怎么在创业初期,选择投身看似无人问津的即时通讯领域,并从此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倘若邓小平没有勇气,他又怎会在内忧外患之时,坚决叫停革命,转而投身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并使中国腾飞?倘若小米公司没有勇气,又怎会有其投身低端市场,一举创下效益冠军的奇迹。拥有勇气,打开束缚双脚的锁链,才可走向成功。 三重奏:抛开杂念,获得一份纯粹前行的动力。 歌德说:“自己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确实,阻碍个人走向成功的正是其自身过多的杂念与忧虑,为什么众多田园诗中,只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获得成功?为人称道?为什么石油大王哈默可以在无人看好的荒地开机钻井?又为什么克林斯曼总能踢入点球而保持纪录?我想正是因为他们心无杂念,他们并不过多去考虑自己能否成功,干这件事是否有意义,而是不惧失败,一心向前。 可见,习得知识,拥有勇气,抛开杂念,正如一部恢宏的交响乐的三个乐章,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只有当具备这三个要素时,才能奏响那勇往直前的颂歌。所以,让我们牢记这三点,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可根据材料内容及关键信息构思立意。读后可知,材料由两段文字构成。材料讲述的是商人要切割一块有裂纹的钻石,众切割师因风险太大不愿动手,而一位老切割师指导年轻切割师成功完成工作。这则材料说明,人们做事时面对风险,要想取得成功,不仅需要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和良好的心态。成功存在风险;面对风险,要勇于尝试。要有有勇气,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要注意拟写一个出彩的题目。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旅游市场喜迎盛况,共接待游客1.52亿人次,与同期相比同比增长22.7,实现旅游收入820.5亿元。

B.在当前形势下,中方敦促有关各方保持冷静,不要做加剧地区形势紧张,对于外国军用舰机从事影响中国安全利益的活动,我们坚决表示反对。

C.兔年春晚,旭日阳刚发肺腑、来源于生活的歌声,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引起了亿万民众的共鸣。

D.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力改善民生现象,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玻璃擦得太亮,鸟儿撞得肝脑涂地。昨日,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一只红嘴蓝鹊撞上玻璃当场殒命。

B.在“致癌门”与“召回门”的双重夹击下,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终于选择“负荆请罪”

C.参加这次招聘会的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层次有高有低,良莠不齐,有关大学领导对此感到十分忧虑。

D.为抓住抗旱的有利时机,旱区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正紧锣密鼓,全力以赴开展抗旱工作。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yáng)  (sh  舰迷津(kē)

Brěn   西chóu  范(yì)    云销雨(jì)

Cchān)   水(liǎo)   (xìng)  起而飞(xuè)

Dbū)   fáng  xiǎn  兄弟xiā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匋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

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借以卖弄自己高雅博学。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匋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大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匋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

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表面看来,作家是用疏朗的笔画、用各色水果勾勒出了一幅当地的四季风物图,其实这是写一种安静、适意的淳朴生活,也是文中人物生存的环境。

B.作者写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以及讨厌席间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借以卖弄自己高雅博学”的情节,是为了表现季匋民的清高不同流俗。  

C.作者用民间语说民间事,“叶三”说的“紫藤里有风”“红花莲子白花藕”,都是百姓日常用语。作者借助工笔描绘的写法,让恬静淡泊的果贩与常常一语中的鉴赏家的形象精致地叠合在一起。

D.画家季匋民与果贩叶三在他们各自的生活圈里都举止超常,他们惺惺相惜,不约而同地跳出商业重围,暂时避进传统文化艺术的幽静,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心灵选择和文化选择的结果。在这两个古朴的人物身上,寄寓着作者深厚的人文理想。

E.小说结尾,叶三把画带到棺材里的情节,表现出作家的深深遗憾。将艺术作品带进坟墓,只是满足了其个人的占有欲望,体现的是中国文化自私狭隘的痼疾。

(2)大画家季匋民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试结合文本分析。

(3)小说题为“鉴赏家”,下笔即说全县“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但接下来却用较大的篇幅去叙述叶三卖果子,这样写有何作用?

(4)有人说“从主人公叶三身上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鉴赏家应该具有的特质”。请结合文本,谈谈一个真正的鉴赏家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质。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2)《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3)《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4)、《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的句子是:                       ,以游无穷者

(5)《陈情表》中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