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句式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南冥者,天池也 ② 州司临门,急于星...

下列句子句式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 南冥者,天池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 问征夫以前路。         云无心以出岫。

C 今臣亡国贱俘。         都督阎公之雅望。

D 彼且恶乎待哉?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及用法,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D项,二者均为宾语前置句。所以选D。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三径荒,松菊犹存。          就:接近,将要。

B老当益壮,移白首之心?        宁:怎么,哪,哪里。

C未有知其                    修:长

D臣洗马                        除:除去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词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一君,而征一国者

B 万物之得时                  三江而带五湖

C 涉以成趣                  孤舟

D 此亦飞之                  雄州列,俊采星驰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愿陛下矜悯愚诚。           D.汤之问棘也是已。

 

查看答案

以“乐在元宵佳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由元宵晚会时的某一节目或场景生发开去展开联想表现明确的主题。

2.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论名声

[德]叔本华

每个人皆能求得荣誉,只有少数人可获得名声,因而只有具有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获得名声。

这类成就可分为立功、立言二种,立功、立言是通往名声的两条大道。两条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异在于功业如过眼烟云,而著作却永垂不朽。极为高贵的功勋事迹也只能影响一时,然而一部光芒四射的名著却是活生生的灵感源泉,可历千秋而长新。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并且在岁月中渐渐地被淡化,终至完全消失,除非历史将他凝化成石,流传后世。著作的本身便是不朽的,举例来说,亚历山大大帝所留在我们心目中的只是他的盛名与事迹,然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荷马等人依然健在且活跃在每个学子的头脑中,其影响一如他们生时。

立功需要依赖机遇才能成功,因此得来的名声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功业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的确是靠风云际会才能爆发出璀璨的火花。比如,战功的评定,它所依据的是少数见证人的证辞,然而这些见证人并非都曾在现场目击,即使果然在场目击,他们的观察报道也不一定都公允。以上所说的是有关立功的几个弱点,但可以用它的优点来平衡。立功的优点在于它是一件很实际的事,也能为一般人所理解。

立言的情形恰与立功相反。立言不依赖偶然的机遇,主要靠立言者的品格学问才可以长存不朽。此外,所立之言的真正价值是很难断定的,内容愈深奥,批评愈不易。通常,没有人足以了解一部巨著,而诚实公正的批评家更是凤毛麟角。所以,靠立言而得的名声,通常都是累积许多判断而成的。在前面我已提过,功业留给人们的是回忆,而且很快就成为陈年旧物了;然而有价值的著作,除非有丧失的章页,否则总是历久弥新,永远以初版的生动面目出现。所以,著作不会长久被误解的,即使最初可能遭到偏见的笼罩,在长远的时光之流中,终会还其庐山真面目。也只有经历了时光之流的冲击与考验,人们方能来评论著作,而它的真正价值也才会显露出来。

名声实在仅是与他人相比较的结果,而且主要是品格方面的对比,所以,评价也就因时因人而异。某人的名声可能因新秀的崛起而使他原有的声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冲击或湮灭。因此,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而所谓绝对价值,只存在于那些出类拔萃之人物,直接地靠其本身而傲视同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为他人剥夺。所以为了增进我们和社会的幸福,我们应该全力追求伟大的头脑和心灵。没有反射体我们无以看到光线,没有沸扬的名声我们便不可认识真正的天才。然而,名声并不代表价值,许多的天才沉没于默默无闻之中。莱辛便说过:“有些人得到了名声,另一些人却当获而未得。”

(金玲译,有删改)

1.文章说“立功”与“立言”是通向“名声”的两条大道,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区别。

2.文章最后一段说“名声是依靠绝对价值来评判的”,又说“名声并不代表价值”,二者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3.我国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说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