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程万琦的爱国心 1992年8月28日,程万琦创建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

程万琦的爱国心

1992年8月28日,程万琦创建的世界华人协会在香港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协会会员已逾600万分布在138个国家和地区,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华人社团。

程万琦祖籍广西,1940年生于越南家中四个子女,名字中间的字分别为“世、泽、万、民”以表爱国之心。程万琦的曾祖父程圆亮,是清朝刘永福“黑旗军”中的得力干将;祖父程璧金曾任孙中山秘书,中国银行行长;父亲程成虹,1921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早期党员。百年来“民族大义”是程家祖上传下来的家规祖训之根本。

“有国才有家”,程万琦带着浓重的粤语口音屡次表达着他人生信念的核心。创建一个团结世界华人华侨组织的想法也随之在他心中萌生。中国本土上有13亿中国人,散居于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大约有4千多万。如此庞大的群体,要成立一个非政治、非牟利的团体,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程万琦清楚:天下华人是一家,振兴中华,必须发动更多的华人参与,将华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排山倒海之势。为了这个梦想,程万琦奔波了10多年,跑遍世界200多个国家,会晤了无数的华人组织,调解了无数组织间的纷争……

程万琦将世界华人协会的宗旨定为“团结全球华人,提高华人在当地社会中之地位和保障华人权益,弘扬中华文化和振兴中华”,多年来,世界华人协会正在这个宗旨的指导下为祖国的富强而贡献着力量。经世界华人协会牵线搭桥于内地成功兴建的外资、合资企业已近5000家。

1975年,程万琦第一次到内地,看到百姓生活与世界的距离明显拉大,心情沉重。1978年,程万琦见到邓小平,将中国非常有必要引用外资,增强国力,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想法讲了出来。一段时间后,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20多年,程万琦将自己的满腔热血都投入到祖国的复兴与富强中,而他本人从来没有从中拿过一分钱的报酬,也没有赚过国家的一分钱。他将自己的主要业务大都集中在海外,香港只占小部分,他的经商宗旨是不赚同胞的钱,所以未到内地投资。他说:“我即使是最初打工,也是给外国公司打工,赚外国老板的钱。”

程万琦出生在一个祖国积贫积弱的年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屈辱,让程万琦从内心里发誓要挺直腰板,在所谓“西方人的领域”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一番事业来。

1980年,程万琦在纽约创建了东方银行并任行长,同时在世界各大城市开设金融公司,从事金融投资业务及国际贸易。

2002年,他以亚洲篮协代表的身份竞选国际篮联主席获胜,代表13亿中国人,走上了有212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世界级第一大体育总会主席的位置,成为亚洲有史以来进入国际篮联第一人。此前,程万琦曾任亚洲跆拳道协会会长,亚洲篮球联会会长等职,是第一个身兼两个洲际体育组织会长的华人。他代表祖国作为一个体育大国在国际场合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很多人试图描绘程万琦的一生,却因他的经历太丰富而罢手。唯有“传奇”是对程万琦一生最准确的概括。而他缔造这个属于中华民族的传奇,除了与生俱来的坚韧和豪爽,家族的传承与教育,赋予他超乎常人的魅力与魄力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深入骨髓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与血脉。

(摘自《中华儿女》作者:华南  孙聚成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世界华人协会是程万琦创建的非牟利的政治团体,其宗旨是“团结全球华人,提高华人在当地社会中之地位和保障华人权益,弘扬中华文化和振兴中华”。

B.程万琦的家族有着悠久而优良的爱国传统,家族的传承与教育,以及与生俱来的坚韧豪爽的性格,使他魅力超群,魄力非凡,这是他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

C.为了祖国的复兴与富强,程万琦不惜抛洒满腔热血却从不拿一分钱的报酬,他从没赚过自己国家和自己同胞的一分钱,即使最初打工,也是赚外国老板的钱。

D.程万琦的经历太丰富,使许多试图为他立传的人感到难以下手。唯有“传奇”一词,是对程万琦一生最准确的概括。他缔造的这个传奇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E.这篇文艺性较强的人物通讯,是一篇对广大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作者以细腻的描写、丰富的事例,从多个侧面记叙了程万琦的爱国事迹。

2)从第③段开始,作者从哪些方面记叙了程万琦的爱国事迹?请分条简要概述。

(3)有人认为,第⑨自然段与振兴祖国经济建设没有关系,应将其删除。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4)文中说:程万琦“缔造这个属于中华民族的传奇,除了与生俱来的坚韧和豪爽,家族的传承与教育,赋予他超乎常人的魅力与魄力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深入骨髓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与血脉。”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1)BD(对一项得3分,对两项得5分) (2)大体从三个方面:①从世界华人协会创建方面,写程万琦为创建协会所作的艰苦努力,以及该协会为祖国的富强所作的巨大贡献。②从关心祖国建设和百姓生活方面,写程万琦向国家领导人建言献策,提出增强国力,改善百姓生活的具体措施。③从事业方面,写程万琦在所谓“西方人的领域”里做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一番事业。(每条2分,立足文本、紧扣文意作答,不机械地照抄原文句子,意思对即可) (3)不能删除。这个自然段记叙了程万琦在体育事业上作出的卓越贡献,表明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不止局限于经济、金融等领域,从而有力地证明了程万琦“在所谓‘西方人的领域’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一番事业来”这一观点。从“事业”这一侧面表现其爱国思想,进一步突出主题。如果将其删除,程万琦的“事业”就显得单薄了,削弱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紧扣文意作答,意思正确即可;如果答“同意删除”,一般按零分计;个别能说出一定道理的,酌情在3分以下给分) (4)观点一:程万琦的家族有着悠久而优良的爱国传统,由于家族的传承和教育,他与生俱来就有着坚韧和豪爽的特点性格,这为他赋予了超常的个人魅力和魄力,所以,他才竭力创建世界华人协会,投身祖国的复兴与富强,在“西方人的领域”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事业。程万琦的家族传统和性格优势,成就了他一生的“传奇”。 观点二:程万琦热爱中华民族,并亲手缔造了属于中华民族的传奇,这最主要还是因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忧国忧民思想、自强不息性格等深深的扎根在他的心底,所以,他才能处处从团结全球华人、弘扬中华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的角度去安排自己的人生,去缔造那动人的“传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才是他真正的根基和血脉。 (两种观点均可。观点2分,阐述6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政治团体”应为“非政治团体”,参见第三段;C “从没赚过自己同胞的一分钱”对文意的理解过于绝对,程万琦的业务有小部分在香港,这部分业务挣的是香港同胞的钱,参见第六段;E “文艺性较强”、“细腻的描写”等有误,本文语言平实,人物描写是粗线条勾勒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该题问从哪些方面记叙了程万琦的爱国事迹?请分条简要概述。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考生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阅读,搜寻程万琦的爱国事迹,然后,考虑每件事情的角度有什么不同,概括是要抓住关键词。写程万琦为创建协会所作的艰苦努力,以及该协会为祖国的富强所作的巨大贡献,核心词是“创建协会所”,概括角度是从世界华人协会创建方面。写程万琦向国家领导人建言献策,提出增强国力,改善百姓生活的具体措施,是从关心祖国建设和百姓生活方面写。写程万琦在所谓“西方人的领域”里做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一番事业,是从事业方面写的。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该题考查材料在文中的作用。问能不能删,通常可以答能删,也可以答不能删,能自圆其说即可。首先表明观点态度,可不可以删,然后逐一分析原因。分析原因前,首先要概括材料内容,然后从材料和人物的关系、材料和观点、材料和主旨的关系等角度分析其作用。该材料概括为程万琦在体育事业上作出的卓越贡献,表明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证明了程万琦“在所谓‘西方人的领域’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一番事业来”这一观点。主旨上的关系表现其爱国思想,进一步突出主题。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该题是探究题。仔细审题,可以从题目中找到答案的突破点,题目中概括了他缔造这个属于中华民族的传奇的原因,分析时结合原因,扣住他所缔造的中华民族的传奇,加以概括,他创建世界华人协会,投身祖国的复兴与富强,在“西方人的领域”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事业。整合后即为答案。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碗羊肉汤

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2000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100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

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

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从6月8日起,当天是常委班子成员,9日是县政府领导,10日扶贫办,11日县委办,12日县委组织部……一直排到了第二年的3月19日,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参观单位要认真了解长岭乡的经验,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提出自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

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政府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一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生活咋安排?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牧场远在离乡政府二十多公里的荒山上,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怎么办?刘乡长忽然闪出一个念头。他说:“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这牧场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山上垒两口大铁锅,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经济又实惠。”大伙一听,不禁拍手叫绝。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型排开,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下路旁,领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无不咋舌称赞。中午12点,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更让领导们赞不绝口。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香,这比吃几百几千块的宴席有滋味多了,你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值得发扬。”张书记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都只准喝羊肉汤,不准吃酒宴。

第一批来了,第二批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市扶贫办的领导得知长岭牧场的事,决定到牧场看看。这下可慌了刘乡长,他电话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询问接待的事宜,张书记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仍然用羊肉汤招待。

市领导来了,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就是不见大羊群,便问羊呢?刘乡长心慌慌的,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中午他们端起羊肉汤时,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题: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还是在山上杀的?刘乡长忙回话:“这是咱牧场的羊,现宰现熬,鲜得很,鲜得很!”这位领导盯着碗里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皱起眉头问:“一天能宰几只?”刘乡长忙竖起两根手指:“两只,两只!”领导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

刘乡长等着市扶贫办的答复,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还不见上面的精神。于是他沉不住气了,去找县委张书记。张书记正在低着头看一份《内参》,一行醒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张书记沮丧地说:“刚才市里来了电话……牧场暂时关闭。”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市扶贫办领导对刘乡长他们的做法不满,就是通过老领导表情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B这篇小说描写了长岭乡建牧场,由脱贫致富典型,发展为接待参观者,牧场羊快被吃完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新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

C.第三自然段描写县委办工作人员安排各级领导参观的日程表,突出了长岭乡接待任务的密集繁重,也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D.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准确巧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E.这篇小说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了农村脱贫致富深层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艺术感染力强,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2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内参》的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刘乡长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4从牧场关闭原因的角度,谈谈你对小说主旨的理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           ,不知;          ,不武。

(2)                ,大礼不辞小让。

(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文后各

出塞(其二)

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1.试分析诗歌第二句中“寒”字的妙处。

2.全诗刻画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并简要分析是如何刻画的。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巨鹿之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公。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支吾。乃相与共立羽为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巨鹿城:古县名,治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承其敝:承,趁;敝,疲惫。支吾:抵抗。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胜则兵        罢:通“疲”,疲惫

B.立羽为上将军     假:假扮

C.救巨鹿下者十余  壁:营垒

D.故不如先秦、赵  斗:使……相斗

2.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B.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C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D.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出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C.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侯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地臣服。

D.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2)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遍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1.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

C.“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从本身找不到任何理由就瞬间爆发。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B.人们在网上发表意见自由,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了的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由于其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变“凉”并最终淡出人们的视野。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D.热词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着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也会留在人们的记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