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定义,不超过65 ...

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定义,不超过65 字。

“供给侧改革”横空出世,成为近期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究竟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改 革?“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 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 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 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改革是为调整经济结构、使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进行的结构性改革。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表达能力。读后可知,语段主要为供给侧改革的解释说明,解答此题,应先从整体上感知语段内容,然后找出能说明供给侧改革的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然后按照“供给侧改革是……的结构性改革”的句式组长答案即可。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下定义也是压缩语段的一种题型,解答此类下定义题,要求我们从中提炼关键信息,运用定义来说明对象。解答这类题,应做到:⒈找准特征(本质特征,区别特征)。⒉定义格式(“××是……”或“……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磷是有关生命和思想的物质。骨头里含有磷,它决定着骨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才能使脑细胞正常地工作。食物里缺乏磷, 。怪不得身体衰弱的人和康复期的病人,要服用含磷的药物。磷不但人需要, 。在开口狭窄的港湾里撒上磷的化合物,就会使 细小的水藻和别的微生物很快繁殖生长,鱼的繁殖率也就提高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 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 虚伪的世故

A.③②⑥⑤①④    B.④②①⑤⑥③   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冬日,“九眼贡莲”已进入双节前的黄金采摘期,数名采藕人正穿着防护衣在地里忙着采摘莲藕,将销往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B这家4S 店长期占道修车,不仅毁坏了人行道地砖,而且不能让行人、车辆正常通行,给周围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C建设智慧城市要从解决城市实际问题入手,合理规划管理城镇,打造城市宜居环境,最终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D进入秦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漫山遍野点缀着火红的枫叶,蔚为壮观,这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绝美画卷。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意气风发地走在追梦的大路上,如果说处处碧波将成为她地理的新脉象,那么自主创新则是她正在全力培育的城市之魂。

②由于对用户的操作要求很低,在语言的组织编排上要求也不高,“微博”得以迅速流行,导致原来的播客用户纷纷弃旧图新

③最近他们两人总有些不对劲,就说庆祝“元旦”吧,一个说组织一场球赛,另一个偏要反弹琵琶,非要组织一次文艺演出不可。

④改革开放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带来大发展,如果胶柱鼓瑟,就只能落后且永远没有出路。

⑤领导干部要勤政爱民,廉洁自律,提高自身修养,增强抵御腐败的能力,否则,难免到时像陈希同一样对簿公堂,落得个身败名裂。

⑥为了写好博士论文,李刚查遍文献,寻章摘句,费尽了心思,最终使论文的观点新颖并有一定的创见,论文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屠呦呦与青蒿素

①2015 10 5 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 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 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 6 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 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 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 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②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 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③屠呦呦1930 1230 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 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 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 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 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④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 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 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 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 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 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 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

⑤我国从1967 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 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 况下,1969 年,39 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 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 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对200 多种中药的380 多个提取物的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 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 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 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 次失败后,青 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⑥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⑦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⑧“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 斯克奖的颁奖词。

⑨2015 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 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相关链接:

①20119 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 学界当时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当 时的媒体报道称为“三无”科学家。获得拉斯克奖后,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科研默默无闻的 屠呦呦一时间名满天下……---(2015 124 日中国网“中国国情”《屠呦呦参加诺奖颁奖曾被称为三无科学家》)

②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包括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对于全国523办公室在组织抗疟项目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示诚挚的敬意。没有大 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2015 128 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演讲《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③523项目是指代号为“523”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项目,缘于越战的需要发起的一场 大规模合作项目。最突出的成果代表是研究成功了抗疟新药青蒿素。20 世纪60 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此时,正值美越交战,两军深受其害。越南求助于中国。中国领 导人下令,由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牵头,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1967 5 2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作为一个秘密的军事科研任务,“523”成了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  ----好搜百科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从《诗经·小雅》的名句中取名,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 能在医学方面有所发展的希望。

B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发现了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青蒿素, 因此,屠呦呦获得了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

C在原有提取青蒿的方法不能保证理想的抗疟效果之时,屠呦呦从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启示。

D屠呦呦从小立志探索中药的秘密,所以选择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而 这一专业当时没有人选择。

E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少数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在短期内显而易见,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研发的青蒿素不属于这一类。

2)屠呦呦研发成功青蒿素的客观因素有哪些?

3)请分析文本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这种敬意缘于屠呦呦在医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也缘于她的人格魅力。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屠呦呦人格魅力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