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

1.词的上阙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景?请简要赏析。

2.词的下阙“此恨谁知”中的恨有怎样的内涵?结合全词分析。

 

1.①寓情于景:迷惘、伤感的意绪用“落红”“小雨霏霏”来烘托,孤寂、落寞的情怀通过杏园“憔悴”、杜鹃“哀”啼来传达。②视听结合:既描写了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景象,又写了杜鹃的哀啼。③拟人:用“憔悴”来形容暮春花事将尽的景象。 2.①落第后的感伤②伤春惜春的无奈③独登画楼、心事无人诉说的孤独。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首先点明手法,然后结合内容分析,最后点明情感。寓情于景:迷惘、伤感的意绪用“落红”“小雨霏霏”来烘托,孤寂、落寞的情怀通过杏园“憔悴”、杜鹃“哀”啼来传达。视听结合,拟人。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思想内容情感,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感情状态,思想内容要抓住意向进行分析,而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这道题理解“恨”的内涵,从词人给我们描绘的这幅春归图里,分明看见她面对春归景色,正在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③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日:“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日:“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 “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D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北宋山水画中,画面经常或山峦重叠,树木繁盛;或境地宽远,视野开阔;或铺天盖地,丰盛错综;或一望无际,邈远辽阔;或“巨嶂高壁,多多益壮”;或“溪桥渔浦,洲渚掩映”。这种基本塞满画面的,客观的、全景整体性地描绘自然,使北宋山水画富含有一种深厚的意味,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满而不确定。它并不表现出也并不使观赏者联想起某种特定的或比较具体的诗意、思想或情感,却仍然表现出、也使人清晰地感受到那整体自然与人生的牧歌式的亲切关系,好像真是“可游可居”在其中似的。

在这好像是纯客观的自然描绘中,的确表达了一种生活的风神和人生的理想,又正因为它并不呈现更为确定、具体的“诗情画意”或观念意绪,这就使观赏者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由于未引向固定方向,而更为自由和宽泛。随着全景性整体性的画面可提供的众多的范围和对象,使人们在这种审美感受中去重新发现、抒发的余地也就更大一些。它具有更为丰富的多义性,给予人们留连观赏的时间和愉快也更持久。

这是绘画艺术中高度发展了的“无我之境”。诗、画以及小说等各类艺术中都有这种美的类型和艺术意境。所谓“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能自觉意识到。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不论是人间事件还是自然景物,终于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从而这种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经常也就更为宽泛、广阔、多义而丰富。

陶渊明的“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把酒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色日夕佳,飞鸟相往返”等等,便是这种优美的“无我之境”。它并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却通过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画的“无我之境”由于根本没有语词,就比上述陶诗还要宽泛。但其中又并非没有情感思想或观念,它们仍然鲜明地传达出对农村景物或山水自然的牧歌式的封建士大夫的美的理想和情感。面对它们,似乎是在想象的幻觉中面对一大片真山水。但又不是,而是面对处在封建生产方式下的为地主士大夫所理想化了的山水。五代和北宋的大量作品,无论是关仝的《大岭晴云》,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董源的《潇湘图》、《龙袖骄民图》以及巨然、燕文贵、许道宁等等,都如此。他们客观地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观念,含义和情感的多义性的无我之境。

在北宋三大家中,李成真迹早已失传,实际能作为北宋画这一种意境主要代表的,应是董源和范宽两大家。一写江南平远真景,“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以浓厚的抒情性的优美胜董源。一写关陕峻岭,以具有某种戏剧性的壮美胜范宽。它们是显然不同的两种美的风格,但这种不同并不是南北两宗之分,也非青绿水墨之异,而是由于客观地整体性地描绘,表现了地域性自然景色的羞别。今天你游江南或去关陕,所得到的自然美的欣赏、感受,也仍然是很不相同的,正如看董源或范宽的画一样。但它们尽管有着风格上的重要差异,却又仍然同属于上述“无我之境”的美学范畴。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无我之境“的表述内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无我之境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和田园诗歌之中,而小说则限于自然特点,并不具备这种美的类型和艺术境界。

B无我之境使艺术作品具有更为丰富的多义性,给予人们更持久的审美愉悦和更多重新发现、抒发的艺术空间。

C无我之境的艺术追求在北宋山水画中得以高度发展,意在鲜明地传达出当时封建士大夫的美的理想和情感。

D无我之境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纯客观描绘而得以实现的,并不需要艺术家将个人情感思想融入其作品之中。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先描述北宋山水画常见画面,指出其描绘自然具有客观性和全景整体性,进而分析它给观赏者审美感受带来既”不确定“而又”清晰“的矛盾,为下文作铺垫。

B②段紧承上文,指出上述矛盾产生的原因是画面既表达生活风神和人生理想,又未从固定方向引导审美感受中的诸多因素,这就为欣赏者带来更丰富、多元的审美愉悦。

C③段与前两段构成分总关系,在前文分述的基础上做出总结,为“无我之境“做出科学的阐释;④段进而通过与诗歌的比较,强调山水画的无我之境显得更为宽泛。

D⑤段从北宋两大家入手,强调其山水画虽有景色之殊、风格之异,但都因客观整体的描绘而表现“无我之境”,从而为上文理论阐释作出必要补充,与①段相照应。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山水画如果想要表现无我之境,就需要艺术家全景整体性描绘自然,使自然风光与自然景物基本充满整个画面。

B游客在前往江南或者关陕等地观光之时,所得到的自然美的欣赏、感受虽然很有不同,但是都能体会到无我之境。

C古典诗歌可以极为清晰地表达自我,而封建时代的画家却无法彰显自我,只能表达地主士大夫所理想化了的山水。

D借助看似纯客观的自然描绘,北宋画家常能表现出农村景物或山水自然与人生的生存或生活之间牧歌式的亲切关系。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鹊桥仙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偹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偹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慧国,崇、观法慧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嗓而前,兵败退,堕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进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关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首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刚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三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偹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生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前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亭。

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