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在文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伯,与郑人盟                说:高兴。

B.且君尝为晋君                赐:恩惠。

C.唯君                        图:考虑。

D.晋函陵                        军:军队。

2.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又欲其西封       肆:扩张

C.朝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若不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3.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画横线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既东                             ②又欲肆其西

夫人之力不及此                     斯人,吾谁与归

A两个“封”不同,两个“微”相同

B两个“封”不同,两个“微”不同

C两个“封”相同,两个“微”相同

D两个“封”相同,两个“微”不同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约为婚姻

C.若亡郑有益于君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5.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无理于晋                 以: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B.若不阙秦,将取之           焉:哪里、怎么,表反问的语气词;

C.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这样,代指上文的事;

D.吾还也                     其:还是,表商榷的语气词。

6.下列加横线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壮也,犹不如人            

B.邻厚,君之薄也

C.夫晋,何厌有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

7.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佚之狐)见秦伯 B(郑伯)许君焦、瑕

C.(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晋君)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8.根据文意,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

A.“……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许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代灭亡郑国)烦执事。

C.若舍郑以为(之,代郑国)东道主

D.晋军函陵,秦军(于)氾南

9.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下臣虽强壮,但是不如别人。

B.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用灭掉郑国的办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得到过晋君的赏赐啊!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而保护自己,不仁义。

10.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来来往往,(我们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贪求的土地呢?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现在危急,请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11.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就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做法,对秦实在是非常不利的。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秦国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修筑防御工事拒守。

D.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12.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不仅撤了兵,而且和郑国订立盟约,派兵驻守郑国都城。

B.秦退兵后,晋臣子犯请求晋文公赶快攻打郑国,但晋文公认为不可。

C.晋文公认为,没有郑文公的力量他是不能回国为君的,借人之力反而去蒙蔽欺骗人家是不讲仁义的。

D.晋文公还认为,丧失了人家所给与的恩赐是不明智的,用分裂代替和好,这也不算是武勇。

 

1.D 2.C 3.A 4.C 5.C 6.D 7.C 8.C 9.B 10.B 11.D 12.A 【解析】 1. 试题分析:D项“军”应是“驻扎”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C项“济”应是“渡河”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既东封郑”中“封”意为“把……当作边境”,“又欲肆其西封”中“封”意为“疆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谁与归”两句中“微”均意为(如果)没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A夫人:古义,那人; 今义,一般人的妻子。B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认可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D行李:古义,使者,出使的人; 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C项“然”应是“然而”的意思,表转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D.与例句都是助词,的。A.主谓之间,取独。B.主谓之间,取独。C.宾语前置的标志。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A.烛之武,B晋惠公,D.秦伯。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C项应为“若舍郑以(之,代郑国)为东道主” ,省略的是“以”的宾语,“为”后没有省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秦国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D项原文意思是,秦军欲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B.秦退兵后,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C.晋文公认为,没有秦伯的力量他是不能回国为君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是不讲仁义的。D.晋文公还认为,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纪是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项羽没做皇帝,但司马迁认为他实际上有着和天子等同的地位和作用,故将其列入本纪。

B古代的很多地名和现在是不同的,如关中,它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C古代人乘车,主帅居中,驭手居左,称车左;参乘(陪侍或保卫人员)又称车右,“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即为此义。

D古时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室内最尊的座次是东面,“项王、项伯东向坐”,体现了项羽、项伯尊贵的地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身蔽沛公

②群臣

③此其志不在

④越国以鄙

⑤顷之未发,太子

⑥素留侯张良

⑦吾得事之

⑧项伯杀人,臣

⑨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⑩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A.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

B.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⑦⑩/②⑤/③④/⑥/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⑨⑩/⑦⑧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C.太子丹恐惧

D.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画线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遂拔击荆轲,断其左股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B轲自知事不就,倚柱       于是荆轲遂就车

C遇将军,可谓深矣         厚,君之薄也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       失其所,不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