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招生办)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你对这则文字有何感悟?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

 

心要在焉 心在,则无所不能。——题记 心在何处? 阿基米德说,我爱数学,我的心在数学那儿,于是有了“让我画完这个圆”的千古绝唱。钱钟书说,我爱文学,我的心在文学,于是有了目不窥园,名满天下。“扫把姐”说,我爱我的职业,我的心全在那一把扫把上,于是那个扫把像有了灵性,与她共舞出无限曼妙的风情。 心要在焉,在所爱之处。 “千年沧海上,精卫是吾魂。”文天祥的浩荡正气,仍激励着炎黄子孙。令我怦然心动的,是他至死不渝的报国之心。他将一颗心安放在日渐式微的国家上,一切行动便都有了落脚点。一切战役,一切悲愤的诗,便都有了共同的根源,那便是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心系国事,便有了那份勇气,以匹夫之力,欲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林觉民何尝不爱妻子?只是对国家的大爱使他抛却儿女私情,投身于挽救危亡的事业。心在所爱之处,即便雷霆轰击,亦不动摇丝毫。 心要在焉,在所爱之处,便有了一种力量,能够承受众人的冷眼,即使荆棘遍地,也踽踽前行。还记得那个潦倒的老人,“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当屡试不中的蒲松龄开始各处搜集奇闻逸事时,人人都以为他疯了,但在看过《聊斋志异》后,却不得不感叹那是一部“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旷世奇书。正是有着那份信念,一心扑在文学上,他才能不理会众人的非议,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前行。纵使险阻无数,他只坦然视之。 有些人将心放错了位置,便只能品尝失败的苦涩。唐玄宗爱着杨贵妃,沉迷于“温泉水滑洗凝脂”,换来的却只是“此日六军同驻马”,马嵬兵变,大唐风光不再。现在的一些人爱着名利金钱,向往高官厚爵,换来的却只是贪婪的双眼与累弯了的腰杆,却再也找不回“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可见,选择所爱,也应慎重。 心在何处? 有些人不知心在何处,便只能“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有些人找错了所爱,便只能如无头苍蝇,乱飞乱撞;而有些人,找对了心的位置,方不惧艰难。 找回自己的心吧,找到你所爱的地方,将她安放。别再羡慕别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只要心在,你也能做到。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由“导语/材料”引出“标题/话题”的作文题。在引出标题和话题之前,肯定有一个导语或者有一个材料,所以,第一步是读懂“导语/材料”,准确理解“导语/材料”的表层意思。要特别注意,理解这类作文题的“导语/材料”必须准确、客观,千万不能离开“标题/话题”任意主观发挥。题目要求就这则材料谈感悟。材料就钱钟书做学问的出色,引出中心要求人们做事要“心在焉”,那么作文就应该根据这一中心来写作。 首先要理解“心要在焉”的含义,其字面含义,是心思应该集中在某处。深层含义,是做事时的专注,是对目标的执着,是奋斗过程中的坚持,是用心感悟,是投入全部精力,是对所喜好事物的痴迷,是沉静的态度,是一种做事做人的境界,是通往成功的路径,是医治时代浮躁病的良方妙药……考生可以写读书时心无旁骛,与书中人物交感融汇的读书境界;可以写做官的人在其位,尽其责,敬其业,爱其民的为官境界;可以写学者们专心致志,孜孜以求,皓首穷经,废寝忘食的研究境界;可以写一个人认准一个目标,不畏艰难困苦,一直向前走的人生境界…… 大凡学有所成,业有所精者,都是“心在焉”者,所以可以使用的写作素材很多,如:左思写《三都赋》,闭门谢客,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写作境界;郦道元写《水经注》;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曹雪芹写《红楼梦》;马克思在德国的一个图书馆,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写出了巨着《资本论》;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专注于数学;著名画家黄永玉几十年如一日潜心作画;齐白石专注于画虾;敦煌守护者常书鸿;童话大王郑渊洁痴迷于童话创作……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外向的人向外获得心理能量,所以善于与外界事物打交道;内向的人  。与外向的人相比,内向的人不急于做决定、下结论,   ,这是内向性格独特的力量。又如,理智型性格的人更适合从事科学探究工作;活跃型的人更适合进行艺术创作;而如果是担当一份销售的工作,或许成就型就比自我型的人要更加合适。所以,   才是我们该做的。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闲情,是          ,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       ,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          。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代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C.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

D.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検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  _   _,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②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____   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③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_   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B.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C.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防患未然

D.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弟弟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

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

在英国期间侯仁之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

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刻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的重要内容。

1958年以后,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

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

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

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侯仁之曾说:“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侯仁之在北京定居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6天后, 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100米。“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

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就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

(摘编自高毅哲《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记述了侯仁之的求学经历、科研历程、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展现了一位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学者本色。

B.侯仁之发现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受损严重,便强烈呼吁保护卢沟桥,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最终使卢沟桥得到了妥善保护。

C.在对张家口长城的考察研究中,侯仁之切实认识到野外考察在历史地理学中的重要价值。这次考察使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了“地理”。

D.侯仁之主张沙漠研究要走出小书房,走进现场,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他在陕北榆林附近沙漠的考察研究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

(2)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现了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本文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全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