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2...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2)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3)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 · 长沙》)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 · 长沙》)

(5)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

(6)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再别康桥》)

 

(1)风萧萧兮易水寒 (2)为变徵之声 (3)怅寥廓 (4)粪土当年万户侯 (5)到了颓(tuí)圮(pǐ)的篱墙 (6)撑一支长篙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恨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河阳,地名,唐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

1.诗人在首联和尾联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时说 “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2.下列词语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乱易整,不武                    不敢兴兵拒大王

B是寡人过也                     此诚危急存亡秋也

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度我至军中,公

D还也                          太子及宾客知事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4.下列各句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

B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C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是侍坐(陪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张良则为侍坐。

D《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查看答案

材料概括分析题

在中国,向来文人地位很高,但是高的都是死后,在生前并不高到怎样。我们有句老话,叫做“词穷而后工”,好像不穷不能做文人。所以文人向来是偃蹇不遂的。偶尔生活较安适,也是一桩罪过。但我反对这文人应穷的遗说。颜渊在陋巷固然不改其乐,然而颜渊居富第也未必便成坏蛋。文人穷了,在他人看来很美,死后读其传略,缠绵凄恻,很有诗意,但若身临其境,却不甚妙,这犹如我不主张红颜薄命,与其红颜而薄命,不如厚福而不红颜。且文人穷了,每好卖弄其穷,一如其穷已极,故其文亦已工,接着来的就是一些什么浪漫派、怨天派。

我们想起文人,总是一副穷形极像。文人多半是书呆,不治生产,不通世故,尤不肯屈身事仇,卖友求荣,所以偃蹇是文人自招的。文人不大安分守己,每每是非辩得太明,泾渭分得太清。人生在世,应当马马虎虎,糊糊涂涂,才会腾达,才有福气。黛玉最大的罪过,就是她太聪明。所以红颜每多薄命,文人亦多薄命。再说,文人好相轻。一个文人出一本书,便有另一文人处心积虑来指摘。于是白话派骂文言派,大家争营对垒,互相臭骂,叫武人见了开心。所以我向来不劝人做文人。

既做文人,就要有点胆量,所言是真知灼见之话,所见是高人一等之理,所写是优美动人之文,这样的文人是做得的。袁中郎说得好:“物之传者必以质,文之不传,非不工也。树之不实,非无花叶也。人之不泽,非无肤发也。文章亦尔。行世者必真,悦俗者必媚,真久必见,媚久必厌,自然之理也。”这样就同时可以做文人,也可以做人

节选自林语堂《做文与做人》,有删改

1.作者反对“文人应穷的遗说”的理由是什么?

2.文人“总是一副穷形极像”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作者认为怎样做才能“同时可以做文人,也可以做人”?

 

查看答案

简答题。

1《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写道:宝钗过来摸她的脸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做的。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没见你说奶奶才短想不到……总是三姑娘想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

宝钗口中的“你”指的是谁?结合全书的两个情节,分析她的性格。

2下面是《茶馆》中哪两个人物的台词?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了,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

 

查看答案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袁绍谋士许攸投降曹操,并说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曹操火烧粮草,袁军上下恐慌,曹操趁机大败袁军。

B.《边城》中,每到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脚楼观看龙舟比赛,参加捉鸭子的活动,到附近山上唱山歌,显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地方色彩。

C.《女神·凤凰涅槃》中,因现实世界成了“浓血污秽着的屠场”,“群魔跳梁着的地狱”,凤凰失去了年轻时的“新鲜”“甘美”,为寻求新生,集香木自焚。

D.《欧也妮·葛朗台》中,仆人拿侬在葛朗台家辛苦劳作了三十多年,在第二十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件漂亮的衣服,那是她收到的唯一礼物。

E.《哈姆莱特》中,奥菲莉娅的死,引起了哈姆莱特跟雷欧提斯的决斗,加重了戏剧的悲剧性,她的出现也使得充满男性阳刚气味的戏剧,有了女性柔情的滋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