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世界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瑟上跳动的音符;...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世界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世界如琴瑟上跳动的音符;世界因创新而进步,世界缘和谐而温馨;世界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世界更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世界说起来很大,世界其实又很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生活在世界之中。请你以“生命的色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

 

生命的色彩 命运往往垂青于百折不挠与之奋力抗争的人 ——题记 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叶落了,有再长的时候;鸟飞了,有再来的时候;而人死了,有再活的时候吗?答案是否定的,生命只有一次,既漫长又短暂,在这漫长又短暂的生命中,我们都希望由单调的白色锐变为五彩缤纷,焕发生命的色彩。而生命的色彩从何而来呢?没错,为之努力拼搏从而获得成就。 选择为生命添上色彩。 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选择决定成功与否,鲁迅这个名字很多人都熟悉;他对祖国做出的贡献是他人不可替代的,他为何有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做了正确的选择——弃医从文。 正是因为这正确的选择,鲁迅才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为生命添上浓厚的色彩。因此,在生命中,应学会选择。 百折不挠为生命添色彩。 在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这个女子——居里夫人,作为一名女性,面临实验的一次次失败,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最后终于成功的发现了镭元素和钋元素,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居里夫人的百折不挠,使她的生命绽放光芒,光彩照人,因此,每个人都应有颗百折不挠的心。 与命运抗争为生命添上色彩。 法国着名作家罗曼罗兰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一个人;“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是个胜利者;——人类平庸的胜利者,他自己的命运的胜利者,他的痛苦的胜利者。”是的,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着名的音乐家贝多芬,他是不幸的,但他勇于与命运作斗争,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扼住命运的咽喉,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因此,我们不能甘于现状,要勇于追求,为生命添上那一笔色彩。 生命只有一次,要想自己生命色彩绚丽夺目,那么你必须学会选择,必须打破陈规,勇于追求并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坚持下去。 让生命绽放色彩吧! 生命的色彩 红色代表热情;橙色代表光明;绿色代表和平;蓝色代表深远;白色代表纯洁;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一种含义。但朋友,你可知道生命的色彩所代表的含义? 绿 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民子弟兵。他们为了使生命之花重新绽放,面临着余震的危险,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次又一次的钻入有可能再次坍塌的废墟中,救出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团结一致,英勇无畏,即使鲜血染红了他们那绿色的军装,即使累倒在前线上他们也在所不辞,他们每个人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橙 在抗震救灾的前线上,他们舍身取义。即使那断裂的楼板压住了他的脊梁,危险的余震威胁着他的生命,他们也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或许他们的妻子还被埋藏在废墟下,或许他们的亲人还在痛苦的呻吟。但他们,却依然为着人民的利益而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他们就是消防官兵,闪闪发亮的橙衣在那充满黑暗的日子里,带来了一缕缕的光明。 白 面对那一声声痛苦的呻吟,一双双无助的眼睛,一张张焦急的脸庞,他们没有惶恐,而是冷静地拿起工具,给奄奄一息的人带来生的希望。他们的纯洁、无私,使我们感受到了人间之温暖,天地之奉献。他们就是纯洁高尚的“白衣天使”--大夫与护士。在那生命与时间赛跑的日子里,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与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蓝 他们只是普通的工人,灾难之后,他们还没来得及痛哭,就已经投入到救灾的过程中。为了能让更多的亲人活着从废墟中出来,他们用臂膀挑起了一块块沉重的大梁,用双手挖出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为没有工具的协助,他们单薄的蓝衣已被鲜血渗透,双手也已经变得血肉模糊,但他们没有放弃,依然在救灾的前线上奋斗着。 红 在那人心惶惶的日子中,他们用各种方式来为四川人民加油打气。募集捐款,义务献血,赈灾义演……每种方式他们都用了,但似乎哪一种方式都无法表达他们对逝去亲人的缅怀之情,对幸存亲人的激励之心,因为他们与四川人民是一家人,他们的身上流着与四川人民相同的血,他们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 绿,传递生命的节奏;橙,坚定生命的信念;白,象征生命的纯洁;蓝,展露生命的明亮;红,彰显生命的热烈。生命的色彩凝聚爱! 【解析】 试题分析: 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考场作文的立意,要善于找到命题人在立意方面有相关暗示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这些关键性的句子往往在材料的结尾处,往往以议论句的形式出现。关键的词语可能是出现次数较多,且有象征意义的词语。材料作文的开头,最好能够将材料简述一次,然后依据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在作文的开头将材料简述一次,可以保证自己的观点的确源于材料,不会脱离材料。且能够明确地体现从材料中提炼自己的中心论点的过程。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高原青稞

我的家乡虽不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但倘若在所有的田地里都种满了青稞,这些青稞田一样能给你无边无际的感觉,清晨或薄暮,登高远望,你看到了一块块的青稞地,也许你会觉得奇怪,青藏高原上的青稞地,不就和北方的麦子地是一模一样的吗?不就是如此平淡吗?看上去不如南国的稻田秀丽,不如西北的胡杨壮观,我只能这样告诉你,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登上过巍峨的青藏高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看它们是如何坚强地生长。

在我老家的东面,就有一块不大的土地,每到播种季节,母亲都会找人把青稞播种到地里这块土地的土质很差,而且已经让先前的作物生长了一季,营养早已被上季的作物用光,再种青稞不是白白地浪费种子吗?有时,我会禁不住向母亲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过母亲每次都是微微一笑说:“青稞可不像你想的那样,只管种下去,不论怎么着,到了明年也能收,这样咱们就可以做

青稞饼,也可以做青稞酒了!”原来如此!就像母亲对我说的,青稞真像她小时候一样,养孩子和养牲口一样,只要有能吃的东西,哪怕是糟糠窝窝头,只要有能穿的衣服,哪怕是几片破布头,他们一样可以长大成人现在想起来,可不是吗,青稞不就是庄稼中的牲口吗!

于是,渐渐地喜欢上了青稞,这种低调却又顽强的草本植物闲暇时候,我仿佛是受到了某种诅咒似的,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漫步中,走进齐腿深的青稞田之中那些青稞刀切似的整齐,看上去异常壮观,偶尔地会有几株从整齐的队伍中冒将出来,饱满的果穗倔强地想要触摸天空也许是因为贪婪生长,所以它们才会这么突出,而我更愿意将它们看成是田中的佼佼者

严冬过后,正是青稞返青、继续生长的时候,然而这个时候却是高原多风的季节强劲的北风一旦吹起,就连杨树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植物都要断条手臂下来,可是青稞呢,它们凭借根须,紧紧地抓住脚下的土壤,在猎猎北风中集体舞蹈!我似乎正在慢慢参透这其中的玄机,飞翔并不单单那么一种,鸟儿张开翅膀,翱翔于蓝天白云之上的,叫做飞翔;然而像青稞这样,乘着劲风,在地面上恣肆舞蹈的,也是一种飞翔只有一个完全的自由者,才会拥有这种飞翔怪不得,会有那么多诗人热衷于描写青稞,这其貌不扬的青稞,真倒像极了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活脱脱的一个硬汉,活脱脱的一个精神象征

犹能记起初见稻子时的情景因为读书的缘故,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西藏火车一路驶向江南的土地,当我还沉浸在长江的壮观时,一抹重重的绿色映着敞开的车窗扑进来我心想,这就是稻苗吧它们整整齐齐地拥簇在一起,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如果说家乡的青稞地是一尊富有内涵的雕像,那么初见江南的稻田,真觉得它们像极了由色彩取胜的泼墨画。雕像凝重,饱含着思想的力量,而泼墨画则精致,细腻,让人想起“草长莺飞二月天”,让人想起那争抢暖树的几只早莺。

如今,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不论它是多么迷人,即便是每天都在看那一片片的稻田,我却总也忘却不掉西藏的青稞虽然没有那么精致、典雅,却也别有一番率性而为的美。

1.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说青稞是“低调却又顽强的草本植物”?

2.结合文本,说说“像青稞这样,乘着劲风,在地面上恣肆舞蹈的,也是一种飞翔”的含意

3.纵观全文,作者赋予青稞这一形象什么样的精神?从它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在横线上写出下面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1)匪我愆期,(          )。将子无怒,(           )。

(2)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3)三岁为妇,(             );夙兴夜寐,(           )

(4)(           ,会面安可知!

(5)胡马依北风,(             

(6)此地有崇山峻岭,(            ),又有清流激湍,(          )。

(7)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

(8)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居则曰     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夫之晒之  晒:笑                          加之以师旅        加:加到……上

C.端章甫    端:端正                         舍瑟而作          作:起

D.吾与点也  与:赞成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3.与例句“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

B.加之以师旅。

C.夫子哂之。

D.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记言的形式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谈话的场景,既写出了学生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又表现了孔子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特点。

B.文章中孔子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弟子所言之志的不同评价,表现出他对子路的贬斥,对冉有、公西华的认同,对曾皙的赞赏有加。

C.文章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结构首尾完整,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自然,在简约的叙述中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D.文章选自《论语》,我们从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既可以读到孔子的政治、哲学、文化思想,也可以体会到《论语》言简义丰、含蓄凝练的特点。

5.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横线字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B明年,秦割汉中之地以与楚和

C.屈平属草稿未定             D.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查看答案

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的加横线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具以表,辞不就职

A非臣陨首所能

B.凡在故,犹蒙矜育

C既无伯叔,终兄弟

D.祖母无臣,无以余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