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

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居则曰     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夫之晒之  晒:笑                          加之以师旅        加:加到……上

C.端章甫    端:端正                         舍瑟而作          作:起

D.吾与点也  与:赞成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3.与例句“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

B.加之以师旅。

C.夫子哂之。

D.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记言的形式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谈话的场景,既写出了学生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又表现了孔子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特点。

B.文章中孔子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弟子所言之志的不同评价,表现出他对子路的贬斥,对冉有、公西华的认同,对曾皙的赞赏有加。

C.文章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结构首尾完整,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自然,在简约的叙述中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D.文章选自《论语》,我们从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既可以读到孔子的政治、哲学、文化思想,也可以体会到《论语》言简义丰、含蓄凝练的特点。

5.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C 2.B 3.A 4.B 5. (1)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2)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解析】 1. 试题分析:C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这里作动词用,穿着礼服。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B如:到……去。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B项,名词作动词,其余均为名词作状语。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A都是“的”,BCD都是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B“对冉有、公西华的认同”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译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 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 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加横线字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B明年,秦割汉中之地以与楚和

C.屈平属草稿未定             D.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查看答案

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的加横线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具以表,辞不就职

A非臣陨首所能

B.凡在故,犹蒙矜育

C既无伯叔,终兄弟

D.祖母无臣,无以余年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一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又有清流急湍,映左右

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视听之娱

D.彭殇为妄作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查看答案

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B.感慨之矣       系:随着

C.终于尽          期:期望

D.不能之于怀     喻:懂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