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可以不是伟人,但心灵要与伟人等高;你可以不是英雄...

根据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可以不是伟人,但心灵要与伟人等高;你可以不是英雄,但心灵要与英雄等高;你可以不是智者,但心灵要与智者等高。生活中,或许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们生活在低处,我们的成功、事业、生活处于低位,但是,我们的灵魂应该屹立于高天,我们的灵魂应该站在高处。

请以“灵魂在高处”为题,选取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注意选材典型,详略得当。

 

灵魂在高处 雾气氤氲,笼罩在前方的路上,来时的身影,已不那么清晰,耳旁,充满了浑杂的声音,爱与希望,伤,破碎。 生活中,总或多或少带着些许无奈。我们的路总不那么好走。失败,让人含泪的字眼,我们惧怕,畏缩不前,想起了一句话:“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是的,苦难,阻断了微茫的曙光,我们睁着眼睛,待天边的温暖,但它消失了,心会痛,这就是希望。世俗纷扰,人也迷失了方向,前方千条路,但属于你的,只有一条,也许它崎岖不平,也许它长满绿草鲜花,都属于你,它会带你找到明天的太阳。可如何辨别,我们需要一颗诚挚的心,用最纯洁的灵魂去叩响心里的那扇门,守望心灵之灯。 不管外面风雨,不管他人浮沉,我们都要坚守自身,相信自己,一直一直朝着黑暗中那一豆渔火,驶出明天的航船。 幸福被彻悟时,总是太晚而不堪温习了。这是一位作家说的,但倘若能够以往昔的温暖回忆来激励自身,去追寻明天的幸福,为灵魂寻得一片净土,松花酝酒,春水煎茶,让灵魂在安然中度过风雨,渡到心的彼岸,又何尝不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一种追寻;留得残荷听雨声,这是一份安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是一腔豁达……韶华易逝,过客匆匆。人总是太匆忙,而忽略了眼前的景致。何必匆匆,还心灵一份宁静,建一座驿站,让昨日居住。纵然有千般苦痛,回忆对于我们,总别有深韵。累了的时候,去看看,依是美好。找一座无人的空山,造一座茅庐,给现在的心,收藏现在的幸福。心里有盏灯,照亮过往的路,无论崎岖,无论纷杂,坚定地走下去。马蹄嗒嗒,踏着现在的路走向前方,我们要以一颗恬淡的心去享受这一切,须知,生命也不过是一个开始和结束,享受过程中的一切,才能丰盛你的生命,让灵魂不必卑微,而在心的高处奏响笙歌。 守望心灵之灯,照亮来时的路。 守望心灵之灯,还灵魂一方净土。 守望心灵之灯,温暖你那曾孤独的心。 无论外面纷扰,无论风雨飘摇,我们要坚持自我,握紧心中的那盏灯,执著地向前走,路一直都在。 听!起航的号角已然吹响,让我们乘着生命之舟,依着心的方向,驶向生活的海洋。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社会转型,人心浮躁。我们的生活,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那种神韵和情调。我们用快餐补充热量,用钢筋水泥遮风挡雨,用喷射着废气的轮胎代替竹杖芒鞋,用键盘和显示器代替文房四宝,让无处不在的信息,代替我们的思考。世界不再是原来那个世界,生活也不再是原来那种生活。那人的灵魂呢?灵魂怎么办? 当我们逐渐习惯了世俗的生活方式以后,我们的灵魂却在痛苦地呻吟。谁来拯救灵魂?于是,在黑夜中,出现了那一双双黑色的眼睛!有的只愿永远地面朝大海,祈盼春暖花开;有的费力地寻找那把丢失的钥匙,或湖面上的那十二只天鹅;也有的流浪在基督或释迦牟尼的门前,半信半疑地等待着上帝或佛祖的召唤。灵魂,在现实中是痛苦的。这痛苦,来自于宇宙的浩淼、历史的凝重、岁月流逝的无情,来自于生命的微不足道、人生的偶然与无常以及欲说还休的焦躁和无奈。 因此,灵魂必须皈依,皈依在精神的家园里;我们必须寻找,寻找灵魂的栖息地。我们需要记住: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

存在主义

萨特

存在主义乃是使人生成为可能的一种学说;这种学说宣称任何真理和行为都包含着环境和人的主观性。

对大多数正在使用这个名词的人,如果请他说明一下它的意义,一定总会感到极其含混不清。因为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字眼,人们常兴之所至地称呼这个音乐家或者那个画家是“存在主义者”。一位《光明报》的专栏作家竟自己签名为“存在主义者”,然而,事实上,这个名词现在被广泛地使用在众多的事实上,以致它已不再具有任何意义了。

这问题之所以复杂,乃是因为存在主义者有两派所致:一派是基督教,其中我将举出雅斯培与马色尔,这两人都自称为天主教徒;另一派则是存在的无神论者,其中我们必须举出海德格和法国的存在主义者以及我自己。

如果人们研究一件工业制品——譬如说一本书或者切纸刀——人们就可以了解,制造它的工匠必定先有关于它的概念存乎心中。同样地,他曾对切纸刀的概念以及先于存在的制作技巧加以注意过,这种制作的技巧是那概念的一部分,实际上,也就是定则。因此,切纸刀就成了在某种一定方法之下所制成的东西。而在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有某种特定的用途,因为我们不能想像一个人会制造一把切纸刀而不知道它的用途。所以,对于这把切纸刀,我们可以说它的本质——也就是使它可能被制作出来以及具有意义的这种定则与性质之总和——先于它的存在。

当我们把上帝视为造物者时,大部分的时候,我们都把他当作超级的工匠。所以,上帝造物的时候,他是确切地知道他正在创造什么。因此,上帝心中人的概念亦如工匠心中切纸刀的概念。上帝根据一种程序和概念造人,恰如工匠依照一个方式和定则造切纸刀。所以,每一个个别的人都是上帝睿智中某一个概念的实现。在十八世纪的无神论哲学中,曾抛弃过上帝这个观念,但是并没有抛弃本质先于存在的想法。

无神论的存在主义,(我就是一个代表),极为一致地宣称,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至少有一种东西,它的存在是先于它的本质的,它是在可能被任何概念所界定以前就已存在了的,这样的东西,就是人!也就是如海德格所说的人的实在性。我们所说的存在先于本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意思是:人首先存在着,首先碰到各种际遇,首先活动于这世界——然后,开始限定了自己。若依存在主义者看来,一个人如果无法予以限定,那是因为人在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成为什么。只是到了后来,他才成了某种东西,他才把自己创造成他所要成为的东西。因此就无所谓人的天性,因为没有上帝来给予它一个概念。人赤裸裸地存在着,他之赤裸裸并不是他自己所想象的,而是他是他自己所意欲的——他跃进存在之后,他才意欲自己成为什么东西。存在主义的第一个作用,是它使每一个人主宰他自己,把他存在的责任全然放在他自己的肩膀上。

(节选自《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1.文章中提到“工匠造切纸刀”,主要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

3.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

长冬麦语

宋殿儒

①寒烈的长冬里,很多人会赞美那枝“风中俏”的梅花,而我却常常透过梅香,想起家乡冬野里盛放春绿的麦子。

②麦子是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植物。秋风起,麦子播下地,残忍的秋风扫落叶过后,麦子长高了一截,面色也浓绿了一成。寒冬来临的时候,常常会伴着大雪和刺骨的寒风一股脑儿地来了,呼呼的寒风凛冽地喊叫着,河面上一层薄薄的白冰,世界万物好像在一瞬间就被肃杀成一把干尸,就连秋风中倔强着开花的菊儿也熬不过寒冬的惨烈和无情,死去了。而唯独麦子,仍然为这个世界坚守了一派浓绿,一汪春情。

③冬天不会放过你的倔强,它们用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大雪和冰冻来攻击你。它们在一夜之间会用厚厚的白雪覆盖你的头颅,妄想把你一下窒息,它们还妄想在窒息你的同时,又把你身边的土壤冰冻成一块铁板——掐死你!可是,你面对如此残忍的杀生,却坦然微笑。你利用严冬给的厚厚白雪做了一床自己过冬的被子,把敌人的武器变成了自己的“武器”;你为了不被冻土“掐死”,就趁被冻住脖颈的时候,狠命地往大地深处扎根,用长长深深的根系去汲取大地深处的温暖,积蓄自身战斗的力量,把自己分蘖成三头六臂、成为不可战胜的壮士……

春雷滚滚的那一阵子,冬天望着一竿子高、绿油油的你,常常会把最后一点失败的泪滴,滴在你胜利微笑着的田野里。那时候,农民们都能听你给无奈的冬天说声“拜拜……”

⑤其实麦子是流浪过来的植物。它从异域寻寻觅觅才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家园,麦子最喜爱中国这块土地了。咱们中国人,喜爱它,它更喜爱咱中国人。大半个中国的人喜爱麦子,都依靠麦子生活,早在数千年前就和麦子结下了骨肉相通的情缘。

⑥父亲曾经说过,麦子的阳光就是夏日的成熟色,那无边的金色麦浪就是麦子为人类世界跳的一支阳光舞,它明媚、靓丽,芳香醉人……

⑦乡亲们都把麦子称作为“硬性嫩娃”。是说麦子看起来柔弱,而性子刚烈不屈,是乡亲们最离不开、最金贵的一个娃。乡亲们对待麦子,也是扑心扑肝的疼爱。他们愿意把最好的肥料上到麦田里,他们也舍得用汗水去浇灌麦子的一季旺盛。父亲说,只要你舍得流汗,把它按时种到大田里,它就决不会辜负了你的期望。给人结出白馍细面和幸福的日子……我们常常看见,父辈们的犁铧开处,就有麦浪滚滚,那就是麦子的品格——它其实也是农民们的汗水、泪水和希望凝固成的一个姿态。

⑧亲近麦子的人,不仅是品尝到麦香的时候才会想到它们,而是每时每刻会把麦子放入自己的脉动。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念叨自己的麦子:“不知道麦子长得好吗?”“今冬的雪多了,麦子又能丰收了哈……”“麦子也是咱不可忘怀的一个亲人……”他们在念想着麦子的一个个日子里,数点着自己对麦子情结的记忆。

(选自《 人民日报 》2015年02月23日08 版 有删改)

1.文中第②段描写了麦子在寒冬的艰难处境,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2.文章第④段表达了“冬天”和“麦子”各自怎样的心理?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

3.简述第⑤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结合全文,探究“长冬麦语”的丰富意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2)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

(4)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

(6)                   ,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周易》)

(8)粗缯大布裹天涯,                       (苏轼《和董传留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 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 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 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 恐惊平昔颜!

1.孤云、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思?由此联想到陶渊明《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的哪两个句子?

2.第五、六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景情分写,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请作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之滫(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不深谷                 临:靠近

B.教使之               然:这样

C.之滫                 渐:渐渐

D.乎动静                 形:体现

2.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的区别在于: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

B.兰槐的跟叫作芷,芷虽然“质美而香”,但如果“渐之于潃”,君子就不愿接近他,百姓也不愿佩戴它。

C.第一段中,作者以“登山”“临谷”两个比喻来论证“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

D.选文体现了荀子说理形象的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喻体,通篇设喻,同时注重对比分析,使所讲的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