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李清照传(节选) ①国难当头之时,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夺却愈加激烈,...

现代文阅读

李清照传(节选)

①国难当头之时,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夺却愈加激烈,朝廷章法大乱,众官无所依从。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被命移知湖州,但未到任即被免。三月,清照与明诚乘船上芜湖,入姑孰(准备移居赣水上),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处)。秦亡后,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最后失败。项羽垓下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面对历史遗迹,抚昔思今,清照思绪难平,于是作诗一首,题为《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②诗中通过歌颂项羽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种人生哲学:活,要活得昂扬,出类拔萃,有声有色;死,要死得壮烈,慷慨英武,可歌可泣。

③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同时,诗人还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苟且偷安、了无气节和昏庸无能。

④五月,明诚把家属送到池阳(安徽贵池),又接到旨意复知湖州。六月十三日,盛夏酷暑,明诚离池阳,“涂(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金石录后序》)行至建康时,病势已重。七月末,清照于池阳闻讯,心急如焚,急解舟赴建康,然而已无力回天。八月十八日,明诚病逝。

⑤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再没有“相对展玩咀嚼”金石书画藏品的欣慰,再没有“相向惋怅者数日”的余韵,再没有坐归来堂斗茶大笑的乐趣,更不会再有苦苦相思之后团聚的甜蜜了。相见直要待来生。前路漫漫,等待着她的,是孤苦伶仃颠沛流离,是世情险恶中伤欺侮遭此一击,刚毅的清照,也难以承受了。“葬毕,余无所之余又大病,仅存喘息。”(《金石录后序》)李白是“拔剑四顾心茫然”,而清照此时是“葬毕夫君心茫然”。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清照无限悲痛,大病一场。蘸着血泪,她写下了“祭赵湖州文”,其中有句云:“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白日”句典出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襄州居士庞蕴将入灭(佛教称僧人死亡为入灭),令其女灵照观日之早晚来报。其女回报说:“日已中矣,而有蚀也。”待父出门观看时,其女“即登父坐,合掌而亡。”父见其状,夸其女“锋捷”,庞延至七日之后乃亡。此句即谓明诚先己而亡,死得其所,较之后亡者之处境为好,以聊示自慰,寓己悲痛之深。“坚城”句典出杞梁妻哭夫的故事。《孟子?告子下》中有“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的话。刘向《说苑?善说篇》载:“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阤”(zhì)即溃塌之意。此句意谓己之悲伤同于杞妇,而“坚城”一词,语涉双关,且以暗示赵明诚为国之长城之意。这组骈文对句是此篇祭夫文中仅存下来的残句。对于夫君于乱离中暴病身亡,清照含着无限的悲痛,这一“叹”一“怜”中,哀之痛,伤之切已溢于言表。

1.从选文看,李清照创作《乌江》一诗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从此,清照将永远是孤雁一只了”一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读到李清照《乌江》一诗的时候感慨地说:“气节,是人的精神风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气节”的理解。

 

1. 背景:李清照随夫来到项羽自刎的乌江,抚昔思今,感慨万千。目的:展示自己的人生追求,讽刺了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了无气节和昏庸无能。 2. (1)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过渡到写李清照后半生的艰难生活,寄寓了作者深切的同情。 (2)说明缺乏真情的生活了无生趣,即便是以后也曾再嫁,但依然是一只漂泊无依、形影相吊的孤雁。 (3)表明李清照从此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开始了一个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痛苦历程,感情、境遇也从此改变。 3. (1)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时:生,要堂堂正正,出类拔萃;死,要轰轰烈烈,慷慨悲壮。 (2)在民族危亡时刻,不应计较个人的得失。 (3)在山河破碎时,不能苟且偷安。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传记文本中关键语句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从文章结构角度说,这一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文章内容上讲,这句话表明李清照从此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上开始了一个孤苦伶仃颠沛流离的痛苦历程,感情、境遇也从此改变,这是她一生再大的一个转折点。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有三个要求,一是正确解读文本内容并能够加以分析,二是要联系社会现实,做出自己的评价,三是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规范阐述,必须对这些认识进行综合提炼整合,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但观点必须正确,之后,必须援引文本里的事实、细节对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进行有条理的解读,然后再把这些解读的结论与自己所能联系的事实结合起来分析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登高》)

(2)              ?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3)或百步而后止,                (《寡人之于国也》)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5)              ,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商隐《马嵬》)

(6)               ,终岁不闻丝竹声。    (白居易《琵琶行》)

(7)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

(8)              ,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9)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10)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 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1)这两首诗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共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1)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2)观音奴因讯得其实,坐杨罪。

(3)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譬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下列选项中加横线字与例句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荆请罪

A.均之二策,宁许以秦曲

B.秦贪,其强

C.决约不偿城

D.命夸娥氏二子二山

2.下面各句对词类活用归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②倚柱,怒发上冲冠

③大王必欲急臣                      ④秦王恐其破璧

⑤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⑦舍相如广成传                      ⑧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⑨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⑩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A.①⑤⑥⑦

B.②⑦⑧⑩

C.③④⑧⑩

D.④⑤⑥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观音奴,字志能,唐兀人氏,居新州。登泰定四年进士第。由户部主事再转而知归德府。廉明刚断,发擿如神。民有衔冤不直者,虽数十年前事,皆千里奔走来诉,观音奴立为剖决,旬日悉清。

彰德富商任甲,抵睢阳,驴毙,令郄乙剖之,任以怒殴郄,经宿而死。郄有妻王氏、妾孙氏,孙诉于官,官吏纳任贿,谓郄非伤死,反抵孙罪,置之狱。王来诉冤,观音奴立破械出孙于狱,呼府胥语之曰:“吾为文具香币,若为吾以郄事祷诸城隍神,令神显于吾。”有睢阳小吏,亦预郄事,畏观音奴严明,且惧神显其事,乃以任所赂钞陈首曰:“郄实伤死,任赂上下匿其实,吾亦得赂,敢以首。”于是罪任甲而释孙妾。

宁陵豪民杨甲,夙嗜王乙田三顷,不能得。值王以饥携其妻就食淮南,而王得疾死,其妻还,则田为杨据矣。王妻诉之官,杨行贿,伪作文凭,曰:“王在时已售我。”观音奴令王妻挽杨,同就崔府君神祠质之。杨惧神之灵,先期以羊酒浼巫嘱神勿泄其事,及王与杨诣祠质之,果无所显明。观音奴疑之,召巫诘问,巫吐其实曰:“杨以羊酒浼我嘱神曰:‘我实据王田,幸神勿泄也。’”观音奴因讯得其实,坐杨罪,归其田王氏,责神而撤其祠。

亳州有蝗食民禾,观音奴以事至亳,民以蝗诉,立取蝗向天祝之,以水研碎而饮,是岁蝗不为灾。后升为都水监官。

(《元史》一九二卷)

【注】①发擿(tī):揭发。

1.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有衔冤不                 直:平反,申雪

B.吾亦得赂,敢以               首:首级,指性命

C.于是任甲而释孙妾             罪:惩处,治罪

D.由户部主事再转而归德府       知:作知府

2.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以怒殴郄,(郄)经宿而死。

B.(观音奴)乃以任所赂钞陈首。

C.(神)果无所显明。    

D.(观音奴)立取蝗向天祝之。

3.各句都能表现观音奴“廉明刚断,发擿如神”的一组是    

①由户部主事再转而知归德府。     

②观音奴立为剖决,旬日悉清。

③王来诉冤,观音奴立破械出孙于狱。

④观音奴令王妻挽杨,同就崔府君神祠质之。

⑤观音奴因讯得其实,坐杨罪,归其田王氏。

⑥以水研碎而饮,是岁蝗不为灾。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音奴是一个廉洁刚正、善断冤狱的官员。对于前来投诉的案件,他立即分析判断,十天之内就全都处理完毕。

B.彰德县富商任甲,把人打死,又贿赂官吏,致使前来告状的孙氏反被抓入监狱。观音奴接到状子,立即着手处理,很快就把案子查清了。

C.宁陵的王某带妻子到淮南串门,不幸得病,客死他乡,家里的田地也被本乡土豪杨某乘机霸占。杨某买通了主管官吏崔府君,伪造了凭据。

D.观音奴利用到神祠对质的方法来审理案件,即明断此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