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鸡蛋的蛋壳看似密实,其实,      ,数量可达7000多个,鸡蛋的变质与蛋壳上这些小孔的存在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刚买回来的新鲜鸡蛋,      ?答案是不加清洗,直接放在冰箱。因为鸡蛋壳表面有一层胶状的薄膜,既可以阻挡细菌进入鸡蛋内部,      。而清洗鸡蛋,则可能破坏这层薄膜,使鸡蛋因细菌感染或散失水分而品质下降。

 

①上面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小孔 ②如何存放才不容易变质 ③也可以防止鸡蛋散失水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结合前后语境考虑,第一空根据“看似密实,其实”与“数量可达7000多个”等内容,可以推出应填写“上面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小孔”;第二空根据“刚买回来的新鲜鸡蛋”和“答案是不加清洗,直接放在冰箱”等信息,可以推出应填写“如何存放才不容易变质”;第三空根据“既可以阻挡细菌进入鸡蛋内部”“ 使鸡蛋因细菌感染或散失水分而品质下降”等内容可知,应填写“也可以防止鸡蛋散失水分”,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追求成功是一种态度,让这种态度趋于理性平和而不是虚浮躁动,与驾驭心态的能力紧密相关。                        因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奢求完美,方可轻松;不迷失自我,才能幸福。一个人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少参透得失的明心。

A.人生需要正确的幸福观,在成功时保持本真,在追求中懂得取舍

B.人生需要正确的幸福观,在追求中懂得取舍,在成功时保持本真

C.人生需要一颗平常心,在成功时保持本真,在追求中懂得取舍

D.人生需要一颗平常心,在追求中懂得取舍,在成功时保持本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各国货币之间汇率的波动,虽然会受到货币政策、突发事件、经济数据和国际投机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归根到底还是出于供求关系决定的。

B.2015年4月25日,《辞海》编委会正式启动第七版编纂工作,将改单一纸质版为纸质版、电子版和网络版并行,以利更多的人更方便地使用。

C.2015年全球机器人销售量超过24万台,达到该产业的历史最好水平。中国购买了66万台,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机器人最主要的买家。

D.从2016年秋季开始,育才中学在高一年级开设茶文化选修课,来自三个制茶公司茶艺师的精品课程,给学生们带来了一场茶文化盛宴。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015年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半决赛结束后,丁俊晖接受了记者采访。一向给人青涩腼腆印象的小丁,此次面对媒体提问却          显得成熟自信。

《可惜无声》是齐白石1942年创作的一套书画册页,题名“可惜无声”意指画中草虫形态逼真,          ,实不输于真实世界的草虫,只可惜无声。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推进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文火熬粥的“慢功夫”,要少一些急功近利的灌输,多一些          的滋润。

A.口若悬河 呼之欲出 春风化雨

B.侃侃而谈  呼之欲出 春风风人

C.口若悬河 跃然纸上 春风风人

D.侃侃而谈   跃然纸上  春风化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邹韬奋——“生活导师”

邹韬奋5岁读私塾,打下了厚实的语文基础。大学读至本科电机工程科二年级时,因对数学、物理无兴趣,转至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文科。

1921年大学毕业后,邹韬奋在上海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接手主编《生活》周刊,他创新编辑方法,刊载短小趣味文章,以小市民、小职员等“小人物”为对象答疑解惑,受到欢迎,不到三年其销量便由原来的2千份升到4万份。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邹韬奋将《生活》改为新闻评述性刊物,并说要“就民众的立场对政府对社会,都以其客观的、无所偏私的态度,作诚恳的批评或建议论事论人,以正义为依归”,邀请左翼文化人士撰稿,讨论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生活》发行量激增,最高达155万份,创造了当时我国杂志发行量的最高纪录。

为了方便读者,邹韬奋设立了“书报代办处”;为了加强与读者交流,邹韬奋每天要看几十封信,并安排回复,有代表性的直接发表。1932年7月,邹韬奋在《生活》周刊“书报代办处”的基础上成立了生活书店,先自兼理事长,随后由胡愈之、胡绳等中共和左翼文化人士主持,出版发行了《共产党宣言》等1000余种图书。又以此为依托,刊行《全民抗战》等近30种刊物,在国内外设立了50多个分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年邹韬奋加入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大量发表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保障民权的文章,遭到国民党当局嫉恨。不久胡宗南“来访”,与邹韬奋争吵了4个小时,当局随后以“言论反动,毁谤党国”为由禁止邮递《生活》杂志。邹韬奋则以自办发行和创办《新生周刊》来回应,继续为抗日救国、争取民主呼号。1933年夏天,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遭暗杀,邹韬奋被列入暗杀黑名单,被迫于7月流亡海外,行前他成立了生活出版社。流亡海外两年,他着重考察了西欧诸国和美国、苏联,进一步认同社会主义,并向旅美中共党员提出入党申请。

1935年邹韬奋回国,担任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执行委员,次年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任执行委员。1936年7月15日与沈钧儒等人联合发文,强烈抨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赞同中共提出的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全国各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国民党当局以“危害民国”的罪名,于11月22日逮捕了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等七位救国会领导人,此为轰动一时的“七君子事件”。邹韬奋等人坚持抗日救国立场,在狱中和法庭上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国民政府被迫于1937年7月31日将七人释放。邹韬奋出狱后立即投入到他“乐此不疲”,自愿“老死此乡”的新闻出版工作,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等地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并将生活书店迁往武汉、重庆继续运作,坚持不经售低级庸俗的书。

邹韬奋多次向周恩来和中共党组织提出入党请求,考虑到当时形势,中共认为他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在国统区工作更为有利,也更有说服力,因此邹韬奋生前一直以党外民主人士的身份为抗战救国奔走忙碌。长期紧张颠沛流离的生活,使邹韬奋积劳成疾,身患耳癌。1944年7月24日,一代出版家韬奋先生病逝,享年49岁,临终前他再次表达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9月28日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称他为“吾党的光荣”,毛泽东为他写了“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的悼词,郭沫若写了“瀛谈百代传邹子,信史千秋哭贾生”的挽联。

此前在鲁迅先生公祭大会上,邹韬奋曾发表最简短的演说:“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鲁迅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他当年未必意识到,他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对他自己也同样适用。

(摘编自谢世诚主编《民国文化名流百人传》等)

相关链接

①邹韬奋严守着自己的“报格”,坚持言论自由和精神独立,使《生活》周刊真正成为“民众的喉舌”。无论受到了怎样的外界压力,邹韬奋始终坚持编辑与媒体的独立性。(李伟《邹韬奋:出版家与他的时代》

②邹韬奋得知自己病的真实情况后,并不悲观,一方面顽强同病魔作斗争,另一方面又筹划他的事业,拿起战斗的笔。(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邹韬奋从小偏爱语文,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而且对数学、物理不感兴趣,因此大学时转到上海圣约翰大学改读文科,并毕生从事文字工作。

B.1932年成立的生活书店,既强化了《生活》周刊“书报代办处”的服务功能,也使邹韬奋有可能大量出版发行进步书刊,更好地进行抗日救国宣传。

C.邹韬奋流亡海外期间,着重考察了西欧诸国和美国、苏联,思想发生转变。回国后,他积极响应中共号召,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并任委员。

D.邹韬奋多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党组织考虑到当时的形势和国统区工作的需要,并没有满足他的申请,这成为邹韬奋生前的一大遗憾。

E.邹韬奋办刊物、开书店,积极参与抗日救国活动,去世后得到高度评价。郭沫若认为他堪比贾谊,毛泽东肯定他具有真诚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为什么说《生活》周刊是“民众的喉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战而不屈”是邹韬奋对鲁迅先生的评价,这一评价同样适合他。邹韬奋“战而不屈”的主要表现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邹韬奋为何能成为一代出版家?请结合材料探究其主观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看山  苏学文

傍晚,火球般的日头还在山峰上滚动的时候,兵们就吃过了晚饭,三三两两地在房前的石桌上下棋、聊天。正是初夏,风从山谷里吹过来,丝丝凉意掠过兵们的身子,兵们就忘记了白天的酷暑。

列兵一个人坐在石凳上,愣愣地望着日头沉没的地方出神。列兵看到日头在山峰上滚动的时候,像是一个熔化的铁球,向下滴着火焰,越滴越多,慢慢地,就融进了山峰,只留下一抹红光。

此时的山峰笼罩在一片云霞里,变得缥缈起来。列兵一边看一边想,却怎么也看不出那座高耸的山峰有什么特殊的“味道”来。只是感到石凳被日光晒了一天,滚烫,烙得屁股痒痒的。

列兵被分配到这儿才十多天。列兵是从平原入伍的,入伍后的营房也在平原。因此,列兵长到十八岁都没有见过真正的山。一日,连里要挑选一个新兵到几十里外的团弹药库值勤,列兵就报了名。列兵想,到山里守弹药库多有意思。最高领导是中士班长,比在连队里轻松多了。

于是,列兵就怀着好奇的心思来到了山里。开始,列兵看着周围连绵的群山,就觉得自己走进了画里。可看着看着,心里就毛躁起来,整日看山,就有了整日看平原的感觉。

班长发觉了列兵的惶惑,就问:“看出啥味道没有?”

列兵茫然地说:“没看出啥味道。”

班长指着起伏的山峦中一座高峰说:“那座山峰你仔细瞧瞧!”

列兵顺着班长指的方向,又认真地看了看:“那是最高峰,也是落日的地方。”

班长朝列兵瞅了瞅:“就没看出那山峰味道来?”

列兵摇了摇头,不安地说:“还没看出。”

“那就继续看,啥时看出味道来,啥时你就是山里的兵了。”

班长说完话后,诡秘一笑,哼着小曲就去下棋了。

一连几日,列兵吃完晚饭后,只要不值班,就坐在门前的石凳上看。

这日,班里的老兵看见列兵望着山峰出神,便问:“想家了?”

列兵说:“不想。”

“是想对象了吧?”

列兵说:“我还没对象呢!”

老兵就一笑:“看那山峰挺过瘾吧?”

列兵不【解析】
“看一座山峰有啥过瘾的?”

“不过瘾,你老盯着干啥?”

“班长说能看出味道,才是山里的兵。”

老兵说:“别看啦,咱俩下棋去。”老兵朝列兵灿然一笑,又说,“慢慢地你就能看出味道了。”

列兵依旧茫然,茫然的列兵就不再去看山,每日和其他兵一样忙碌着。日子一晃就过去了,列兵成了下士。下士闲时就想起了班长说过的话。再去看山,就觉得那山峰渐渐清晰起来,像是一个石匠还没凿成的人像。

转眼又过了一年,下士成了中士,中士年底就要退伍了,就要退伍的中士,在一个雨后的傍晚,看见西边山峦上的天空,铺满了锦缎般的云霞,那座高高的山峰在云霞中像一个欲飞的仙女悬在空中。

中士立时激动起来,眼前的山峰渐渐幻化成似曾相识的美丽少女,红润的脸颊,飘逸的彩裙,似有两只明亮的眸子深情地俯视着他……恍惚中,中士张开双臂,诗人般地“啊”了一声。和中士一起看山的列兵、下士们讶异地看着中士沉醉的样子,就问:“班长,怎么啦?”

中士满脸绯红,从沉醉中醒转过来:“你们看那山峰像什么?”

兵们茫然地说:“就像山峰呀。”

中士灿然一笑:“再看看。”

兵们又看,却看不出什么来,就说:“高高的山峰,满天的云霞。”

中士摇了摇头。中士望着山峦上渐渐褪色的彩云和看了三年的山峰,脸上慢慢平静下来。中士说:“你们能把那山峰看出‘味道’来,就算这兵没白当!”

(略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为一篇以军旅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小说突出山峰的高耸壮美,既表现军队营地壮阔的环境特点,又烘托出当代军人坚毅稳重的独特风采。

B“列兵”报名到山里看守弹药库,是因为他觉得这种生活比在连队轻松,比较有意思,小说对“列兵”拈轻怕重、贪图享乐的思想进行了含蓄的批评。

C“中士”退伍前与战友们看山,突然“张开双臂”“‘啊’了一声”“满脸绯红”……,这一连串描写表现出了“中士”看出山峰味道后的激动与忘情。

D面对“列兵”对山峰特殊“味道”的茫然和不解,“班长”和“老兵”的态度和做法截然不同,这与“班长”和“老兵”的不同身份和不同性格有关。

E小说刻画人物时,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围绕“列兵”军营三年的看山经历,写出他从好奇到急躁,从茫然到顿悟,从激动到平静的心理变化过程。

2.小说对“班长”和“老兵”的刻画,表现出二人什么样的精神品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对军旅生活的写颇具特点,请简要析。

4.小说“中士”的话收,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