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1.C 2.D 3.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c项曲解了文意。A 项,见于文章第①段,由“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日记、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会不断地扩大”可知,选项符合文意,故A 项正确。B 项,见于文章第②段,由“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先生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可知,选项符合文意,故B 项正确。C 项,见于文章第②段,由“王国维《古史新证》里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可知,王国维肯定了对古史的怀疑精神,但认为需要充分结合史料而非利用史料后就不会“疑古”,选项不合文意,故C 项不正确。D 项,见于文章第②段,由第②段“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里说:„……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一类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可知,选项符合文意,故D 项正确。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找出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进行比较。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D项犯了绝对化的错误,见于文章第④段,由“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认为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做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可知,作者认为可以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但不能把它作为历史,选项理解不正确,故D 项不合文意。A 项,见于文章第③段,由“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史记》都不敢采用”可知,选项理解正确,故A 项符合文意。B 项,见于文章第③段,由“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可知,选项理解正确,故B 项符合文意。C 项,见于文章第③段,由“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先生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份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杰出的例子”可知,选项理解正确,故C 项符合文意。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比如本题的几个选项在文中都能找到相关的信息,进行比对即可发现问题。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项与原文不合,B项,见于文章第①、②段,由第①段“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及第②段“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可知,《山海经》属于文学,它不作为史料的原因只是它在史学家眼里并非史料,选项不合文意,故B 项不正确。A 项,见于文章第②段,由“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可知,选项符合文意,故A 项正确。C 项,见于文章第④段,由“至于纯粹的文学作品,当然也能发掘史料”可知,当代学者主要为了在作品中发掘史料,故对于他们而言,文学意义不重要,选项符合文意,故C 项正确。D 项,见于文章第③段,由“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可知,选项符合文意,故D 项正确。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本题的几个选项在文中都能找到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物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昙花:人们都说我美丽,是因为我的生命短暂吗?

荆棘:人们都讨厌我,可是玫瑰不也有刺吗?

菊花:就是枯萎了,我的花瓣也不会凋零。

爆米花:如果没有了压力,我才懒得开花呢!

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漫画《刚出壳的鸡》,然后说明漫画的画面内容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国粮食已实现连续12年增产,与此同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保障庞大人口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不能只靠进口粮食,而是要在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传统主粮之外,寻找到一种适合国情的新主粮。为此,②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我国已是全球马铃薯生产消费第一大国,但由于传统饮食消费习惯的影响和大众对马铃薯营养价值认识不够,③____________________。马铃薯具有易种植、产量高、营养丰、耐存储等特点,确可作为维系国内粮食供给的主粮。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一些思念,开始在夜里失眠,在白天睡去,我的指尖开始氲氲无尽的情思,在闲暇的午后,夜来临的时候,安静成一泓秋水的宁静。最后,消火在一首词的张望里。                    ,在文字中蜿蜒,在心底扎底,最后把相思饮尽。

A.夜很黑,我只能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紧紧地把时光包裹,也把我的眼睛糊住

B.夜很黑,我只能紧紧地把时光包裹,凭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把我的眼睛糊住

C.夜很黑,我只能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去把我的眼睛糊住,紧紧地把时光包裹

D.夜很黑,我只能紧紧地把时光包裹,也把我的眼睛糊住,借着微弱的星光和记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业内人士表示,澳门博彩业收入下滑是受澳门博彩业支柱——贵宾厅业务遇瓶颈原因造成的,而这与内地反腐力度加强等因素不无关系。

B.建设发展航空母舰,不光要有战略决心和信心,更要基于健全的国防工业体系,说白了,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也是一个大国不可或缺的国防利器。

C.作为华夏子孙,我们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应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内涵,为“文化走出去”创造条件。

D.近日伦敦高等法院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