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林”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给校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中阅读此封信件,聆听我——这个已在母校历三载春秋、即将踏上高考征程的学子,心底最真挚的声音。 想来近几日中,您,一定也被那幢老教学楼拆迁与否的问题,困扰的有些焦头烂额吧?一方是毕业校友们高声疾呼要保留教学楼----这个他们当年曾驰骋青春、挥洒热血的场所;另一方是校园规划用地不足、老城区寸土寸金、维护修缮老教学楼还需物资人力的凝重现实。何去何从?真的没有万全之策么? 作为在这所中学里长养起的学子,我深切地理解学长学姐们之于母校的深情厚谊。每日迎着朝晖步入老教学楼,听闻书声琅琅;每夜沐着星辉走出老教学楼,回看灯火通明。窗明几净的教室,整洁有序的桌椅,鳞次栉比的班级,一草一木间仿佛都刻着我们花季雨季的分秒韶华。人生最美丽的年岁,记忆和故事,都留在了这里。 情之所系,需要物的承载。故而才有了“睹物思人”的掌故轶事。试想百十年后,旧友可能故去,自己亦会白头,而何处觅那翩翩少年时的芳华影踪?唯有旧日影像,方可慰藉相思。教学楼,便是这样一处去所。它让昨日重现;让耄耋老人,有了心的归途、梦的原乡。 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中,这座老教学楼里,走出了一批批精英之人、栋梁之才。他们而今活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各行各业。他们与教学楼有着共同的情缘,才会在大厦将倾的关头,重回母校,奔走呼告,想要挽狂澜于既倒。也许,您会责怪他们不谙学校发展规划与校园用地不足的难处,但眼前的此情此景,是否也会让您想到一个甲子之前的北京城? 彼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民族,期待着昂首阔步地向前迈进。于是乎,承载着数个王朝背影的诸多历史遗迹,仿佛是一张张横亘在创立与革新面前的多米诺骨牌,终被“前进”的话语裹挟,而纷纷倒下。城门不在,府邸不存,胡同颓败坍圮,宫墙化为废墟。老北平独一无二的街景风貌,敌不过发展与拆除的浪潮,并最终让位于而今千人一面、毫无个性的摩天大楼与水泥森林。 彼时爱国志士也曾声嘶力竭地呐喊,梁思成先生提出了在保留旧城、另造新城的权宜之法,却最终化为泡影。今人歆羡于莱茵河畔尚存着诸多旧迹,慨叹于它们为其各自的城市平添的独特气质与别样风姿;今人看到布达佩斯双城的完好相容,过去与当下交相辉映;却寻不到四合院落、四方天井的一丝影踪。这是时代共有之世相,城市化浪潮席卷的当下,传统与现代必然邂逅激烈的碰撞,文化情感价值与实际功用价值间的矛盾冲突,需要我们仔细思量建筑的意义与价值的真谛。 历史总是如此,稍纵即逝,一经破碎,便不复昔日的圆满。建筑如此,何况还是诞生过许多知名人士、有纪念意义的古迹?善待历史的遗存,便是善待后人与明日。想来他年他月,那些走出去的孩子们,重归故里,若还能见到当年求学的楼宇,该会是何等的欣然与快乐吧? 然则学校要发展,新生要授课,新的校舍向哪里建?不若步近些年大学城之后尘。由政府牵头,科学规划片区功能,统一建造新兴学区,既不颠覆旧区容貌,又能带动新区发展。一箭双雕,何乐不为? 愿校长能审慎思量我们的建议。愿触目皆是的拆除重建的悲剧,不要在我们的校园里上演。 此致 敬礼! 小林 2016/4/9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主要围绕着旧学校楼的拆除问题而引发的讨论。从材料内容中可提炼出“发展问题、创新问题”“新与旧”的问题、“拆与留”的问题。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写,都首先要明确收信人,然后从以上角度选取,然后根据收信人有针对性的探讨自己的理解与看法。也可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角度谈。写作时还应当注重书信行款格式,写信人应按作文题要求署名,不可透露个人信息。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道作文题模仿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新材料作文的形式,作文材料紧贴现实生活,不但考查了考生对“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应“保留或拆除”表明自己的态度,并给校长、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阐述自己的看法的能力,还考查了考生应用文体的写作能力。只要能围绕“校园旧教学楼该拆还是该留”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阐述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以及自己对校园生活的感触与认知进行思考即可。写作时,要注意书信的正确格式及题干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欣赏以下图片,然后写一组排比句(兼用比喻手法),表达自己的观感。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____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______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不过是瓷盘大的一轮弱照,怎么有了它便犹如画龙点睛般让夜景熠熠生辉了。值夜深花睡之际,           ­­­­­­­­­;濒临水气氤氲之地,                                                      

①它又“荷风摆露,秋月生凉”     ②待到金风起兮

③它“长河若带,新月如钩”      ④它“花荫寂寂,月色溶溶”

⑤孤照塞外关河隘口              ⑥它“湖波荡漾,月色迷离”

A.①③⑤⑥②④

B.④①②③⑤⑥

C.④⑥⑤③②①

D.⑥③②①⑤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银行家群体一度是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然而这个曾经创造过辉煌的银行家群体不知何故很快便         了。

丰收的秋天远去,萧瑟的冬日降临了,曾经活跃在田野里的各种动物都已         ,雪花满天飞舞着,为大地披上了一身银白色的服装。

正如伟人所说,一切稳固的东西都会         ,一切神圣都将会遭到亵渎。很多企业早已明白,在这个时代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生意。

A.销声匿迹    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B.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销声匿迹

C.风流云散    销声匿迹    烟消云散   

D.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销声匿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