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下题。 环境外交是指作为国际关系主要行为体的国家,以双边的、...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题。

环境外交是指作为国际关系主要行为体的国家以双边的、多边的、区域性谈判、交涉和对话协商为主要外交手段,处理环境领域中国际关系的一切活动、制定有关行为规则以及采取环境治理阶段性达标的措施。环境外交的主体是环境外交活动的参与者和实施者。狭义上的环境外交是国家通过外交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代表国家运用谈判、协商的方式以调整国际环境关系的各种对外活动,广义上的环境外交的主体是以国家为主,但却不仅限于国家,也可是地区性的或全球性的。作为学术研究中的环境外交概念,从一般意义上讲它是由环境外交主体、环境外交治理对象、环境外交运作方式三要素构成。

环境外交可划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环境外交的萌芽自发阶段。1966年联合国大会以“人类环境问题”为议题展开了讨论以此为标志的环境会议在外交关系层次上得到推进和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环境外交面比较窄更多的是发达国家的重视与积极参与;重点对象主要是应急性的区域环境问题也没有形成环境外交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基本上是处于不成熟的自发阶段。

第二阶段是环境外交的蓬勃兴盛时期。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全球环境外交的盛大集会,110多个国家的代表和一些非政府组织参加了会议真正意义的环境外交由此发端。这次会议第一次将环境问题列入全球政治议程。环境问题逐渐涉及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在政治上相当敏感。标志着环境问题的性质由传统的国内专业技术问题向国际关系的重大领域转型。这一阶段的环境外交开始初具规模其不仅仅局限于一般性的讨论和制定原则性条文的范畴重要的是开始进入具有实质性、定量化和目标化的制定与政策实施阶段。因此这一时期的环境外交基本形成展现了当代环境外交的特征和风貌。

第三阶段环境外交进入了成熟稳定发展时期。冷战结束后战争的危险系数大为降低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超越了传统安全议题走到了国际政治的前台由边缘地带逐渐居于国际关系的核心地位。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被公认为环境外交史上的里程碑由此启动了“环境外交”的历史进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得到各国的普遍认同。作为国际关系主要行为体的国家纷纷将环境外交明确列为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方面并将全球环境问题列入各自重要的活动议程置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07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议题又成为大国外交博弈的关注焦点它直接触及各国重大的政治经济、对外关系和环境利益问题。随着工业活动全面恢复空气质量将很快再次恶化。清洁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必须取得平衡。气候变化问题持续升温迅速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核心议题。因此气候变化问题归根结底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更是国际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全球大国间和国家集团围绕环境问题进行的政治博弈实质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之争。

(摘编自杨鲁慧《环境外交的起源发展及特征》)

1.下列关于“环境外交”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外交是指作为国际关系主要行为体的国家,处理国与国之间环境领域中的相关问题的一切活动。

B.环境外交主要通过双边、多边、区域性的谈判、交涉和对话协商等手段,制定有关规则,采取相应措施等。

C.狭义的环境外交是指外交、环保等部门代表国家调整国际环境关系的各种对外活动,采用谈判、协商的方式进行。

D.广义的环境外交虽然其主体以国家为主,但也可以是若干国家组成的地区,甚至是全球。它们是环境外交的参与者和实施者。

2.下列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一般意义上讲,作为学术研究中的环境外交,其三要素是环境外交主体、环境外交治理对象和环境外交的运作方式。

B.环境外交在萌芽自发阶段,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针对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区域性环境问题,而进行的应急性国际交流。

C.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之前,环境外交还没被列入政治议程,大会之后,环境问题逐渐涉及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D.冷战结束后,战争的危险系数大为降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外交进入成熟稳定发展时期。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外交的萌芽自发阶段,世界发展进程中的一些问题开始受到重视,但尚未形成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

B.真正意义的环境外交是从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开始,它标志着环境问题的性质由传统的国内的专业技术问题向国际关系的重大领域转型。

C.环境外交基本形成时,其内容已不限于一般性的讨论和制定原则性条文,而开始进入具有实质性、定量化和目标化的制定与政策实施阶段。

D.当今时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识,各国都将环境外交明确地列为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方面,成为国际外交的核心。

 

1.A 2.B 3.D 【解析】 试题分析: 1.1】以偏概全。“国与国之间”缩小了范围。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2.2】曲解文意。文中所说的是,环境外交的“重点对象主要是应急性的区域环境问题”,而不是 “应急性国际交流”。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3.3】无中生有。 “成为国际外交的核心”文中无据。“各国都”范围上也有失误。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此题考查推断力和想象力,是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测试。读文章不仅要会读而且要思考,探究文章以外的知识,为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所谓推断,是命题人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从已知到未知,由条件到结论,由原因到结果地得出结论,它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三年来一词规矩经常出现在诸多媒体,进入为官者的思想意识中,成为他们行动的导向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军队需要严明的纪律,这样才有战斗力;社会需要合理的道德行为规范,这样它才能正常运转。另一方面,陈规陋习又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而新思想、新科学的产生正是建立在打破这些过时的规矩的基础上的

规矩无时无刻参与着我们的生活,它是社会生活中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你对“规矩”有什么样的认识或体会呢?

请以“规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

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又是一年春节到。对中国人来说,此时最大的执着就是“回家过年”。回家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春节回家团圆是中国的传统。有人认为社会进步了,春节在哪过都一样,没有必要固守传统;也有人认为无论社会怎样进步,春节回家团圆都是不能丢掉的传统。该不该坚守春节回家团圆的传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明确表态并谈谈你的理由。

要求:

(1)观点明确;

(2)至少列出两条理由;

(3)语言简明连贯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空规定8个字。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是天真无邪的童话,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    (1)   ,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   (2)    ,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是跌宕起伏的戏剧,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   (3)    ,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植物利用光敏素察觉邻近植物的位置,调整自己的生长以避开邻近植物。            。如果感受到温度起伏,种子就会在春天发芽

①光敏素在黑暗环境中是无用武之地的

②让深埋土中的种子知道上方没有一线生机

③土壤表层的植物调节着土壤内种子感受温度的范围

④不过还有另一种线索

⑤侦测竞争对手是否环伺在侧

⑥只有位于土壤表层或接近表层的种子能加以利用

A.①④⑥②⑤③

B.①⑥⑤④②③

C.①④⑥⑤②③

D.①⑥④②⑤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迎面吹来的寒风使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我赶紧扣上大衣扣子,快步向不远处的汽车站走去

B.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C.自市政府召开“双创”动员大会以来我区各级人大代表以实际行动,发挥了人大代表在推动全市“双创”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D.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竞争。因此,不仅该企业注重提高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和业务素质,还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促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