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赵煚①,字贤通,天水西人也。父仲懿,尚书左丞。煚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赵煚①,字贤通,天水西人也。父仲懿,尚书左丞。煚少孤,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见魏右仆射周惠达,长揖不拜,自述孤苦,涕泗交集。惠达为之陨涕,叹息者久之。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寻从破洛阳,及太祖班师,煚请留抚纳亡叛,太祖从之。

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蛮酋向天王聚众作乱,以兵攻信陵、秭归。煚勒所部五百人,出其不意,袭击破之,二郡获全。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议者皆观煚益修守御,煚曰:“不然,吾自有以安之。”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南乡父母妻子。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迁荆州总管长史。

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而走。帝大怒,购之甚急。煚上密奏曰:“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帝从之。徵赖而获免,煚卒不言。

高祖为丞相,加上开府,复拜天官都司会。俄迁大宗伯。及践阼,煚进位大将军,赐爵金城郡公。朝廷以煚晓习故事,征拜尚书右仆射。视事未几,以忤旨,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煚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冀州谷薄,市井多奸诈,煚为铜斗铁尺,置之于肆,百姓便之。上闻而嘉焉,颁告天下,以为常法。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盗者愧恧②,过于重刑。其以德化民,皆此类也。上幸洛阳,煚来朝,上劳之曰:“冀州大藩,民用殷实,卿之为政,深副朕怀。”开皇十九年卒,时年六十八。

(选自《隋书·赵煚传》,有删改)

【注】

①煚:音jiǒng。

②恧(音nǜ),惭愧。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霖雨数旬           属:连续

B.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 协:和睦

C.以旨,出为陕州刺史 忤:违逆

D.卿之为政,深朕怀   副:符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令乘虚掩袭     若属皆且为

B.遂逾狱         人非生知之者

C.置之肆,百姓便之 内惑郑袖,外欺于张仪

D.上闻而嘉        积水成渊,蛟龙生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B.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C.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D.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为吏所执∕煚曰∕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煚很有孝心,父亲去世后,他对母亲十分孝顺;有人偷砍他父亲墓地中的树,他对着墓地大声恸哭,并抓住偷树的人送交官府。

B.赵煚作战有勇有谋,在平定蛮酋郑南乡叛乱时,巧用计谋,让别人抓获了郑南乡的父母妻子,化解了安蜀城的危机。

C.赵煚做人厚道,不计私怨,斛斯徵犯罪后越狱逃跑被追捕时,赵煚为他开脱,想借此化解自己和斛斯徵的嫌隙。

D.赵煚为政威德并施,深得百姓的爱戴,他患病时,百姓奔走相告,纷纷为他祈祷,祝他早日康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从破洛阳,及太祖班师,煚请留抚纳亡叛,太祖从之。

(2)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

 

1.A 2.B 3.D 4.C 5. (1)不久跟随周太祖攻破洛阳,等到周太祖班师回朝,赵煚请求留下安抚接纳投降的人,周太祖同意了他的请求。 (2)斛斯徵自认为负罪深重,害怕被判死罪而逃走,他如果不是向北逃向匈奴,就是向南投奔吴越。 【解析】 试题分析: 1.属:恰好遇到。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B项“而”都是承接连词。A项第一个“所”用在动词前,构成名性短语;第二个“所”和“为”搭配,表被动。C项第一个“于”为介词,在;第二个“于为介词,表被动。D项第一个“焉”为代词;第二个“焉”为兼词,于之。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如此题C项“于”表被动,译为“被”,把“被”带到前面的句子中,显然不通顺,前面的“于”是“在”的意思,可见用法不同。 3.“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定语后置结构,不要断开,“彼”做后句的主语,不做前句的宾语。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尝有人盗煚田中蒿者”定语后置结构,不要断开,“彼”做后句的主语,不做前句的宾语。 4.赵煚为斛斯徵说情,并不是想借此化解和斛斯徵的嫌隙。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C赵煚为斛斯徵说情,并不是想借此化解和斛斯徵的嫌隙。 5.重点词语:“破”“及”“班师”“抚纳”“亡叛”“以”“遁逃”“若”“北窜”“南投”。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破”“及”“班师”“抚纳”“亡叛”“以”“遁逃”“若”“北窜”“南投”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2)中的被动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赵煚(531—599),字贤通,是天水西人。父亲叫仲懿,做过尚书左丞。赵煚少年丧父,赡养母亲十分孝顺。十四岁那年,有人偷砍他父亲墓地中的树,赵煚对着墓地号叫恸哭,于是抓住偷树的人把他送交官府。赵煚见到魏右仆射周惠达,长揖不拜,自己述说孤苦,涕 泗交流。周惠达为之伤感流泪,叹息了很长时间。等到赵煚长大,沉着稳重有器量,略微涉猎书史。周太祖引荐他担任相府参军事。不久跟随周太祖攻破洛阳,等到周太祖班师回朝,赵煚请求留下安抚接纳投降的人,周太祖同意了他的请求。 闵帝继位,调任陕州刺史。蛮酋向天王聚众作乱,发兵攻打信陵、秭归。赵煚带领部下五百人,出其不意,袭击并攻破他的军队,二郡得以保全。当时北周人在长江南岸建造安蜀城以防御陈国侵袭,恰好遇上数十天下大雨,城墙塌陷长达一百多步。蛮酋郑南乡谋反作乱,勾结陈将吴明彻想要袭击安蜀。大家都认为赵煚应该增修城墙,赵煚说:“不这样,我自有办法退兵。”于是派人游说引诱江外生蛮向武阳,让他乘虚攻打郑南乡所居之地,抓获郑南乡的父母妻儿。南乡听说了这件事,便解散了他的军队,陈兵也就退却了。第二年,吴明彻多次聚兵作乱,赵煚带领士兵抵御,前后十六次战役,都狠狠挫败了他的气势。因功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升任荆州总管长史。 赵煚与宗伯斛斯徵一向不和睦,斛斯徵后来出任齐州刺史,因为犯罪被关进监狱,自知罪重,于是越狱逃跑。武帝大怒,非常紧急地悬赏捉拿他。赵煚呈上密奏说:“斛斯徵自认为负罪深重,害怕被判死罪而逃走,他如果不是向北逃向匈奴,就是向南投奔吴越。斛斯徵虽然愚陋,但久居朝廷高位,如果他逃向敌国,对您的圣朝没有好处。现在天下大旱,可借这个理由大赦天下。”武帝听从了他的意见。斛斯徵因此被免罪,赵煚最终也没有对其他人说过这件事。 高祖为丞相时,赵煚被加封上开府,又被任命为天官都司会。不久升迁为大宗伯。等到高祖登基的时候,赵煚升任大将军,赐爵金城郡公。朝廷因为赵煚熟悉旧事,征召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任职没多久,因为违逆皇帝旨意,被贬出京担任陕州刺史,不久转任冀州刺史,在当地很有威势和德政。赵煚曾经有一次得病,百姓们奔走相告,争着为他祈祷,他得民心就像这种情况。冀州收成不好,市井多有欺骗的行为,赵煚命人制作了铜斗铁尺,把它放在市井上,百姓因此得到方便。皇上听说之后很赞赏这种做法,颁告天下,把它作为固定的标准。有人曾经偷盗赵煚田里的艾蒿,被小吏抓住。赵煚说:“这是因为刺史我不能宣传好的民风教化,他有什么罪呢?”宽慰晓谕之后,送他回家,还让人装上一车艾蒿送给那个偷盗的人。那个偷盗的人非常惭愧, 比受了重刑还难受。他用道德来感化百姓,都是这种情况。皇上来到洛阳,赵煚前来朝拜,皇上慰劳他说:“冀州是大藩镇,物资丰厚充实,你在这里管理,非常符合我的心意。”赵煚在开皇十九年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国吉祥文化

吉祥文化是人类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观念的反映,源起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并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拓展、创造手段的丰富及生命意识的增强而越来越曲奇庞杂。但正如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指出:“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同时它可以大致分成两个方面:器物和风俗。”我国吉祥文化同样地也大致可分物体吉祥和行为吉祥两个方面。所谓物体吉祥,主要体现为我国历史众多的传统吉祥物。所谓行为吉祥,则主要表现为各种丰富多彩的祈吉习俗及行为。两者都是以有形的器物或可见的行为表达无形的吉祥观念。

中国最早的吉祥物典型代表为“四灵”,即龙、凤、龟、麟这四种灵异动物。《周礼•春官•大司乐》中有“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之语,郑玄注曰:“象物,有象在天。所谓四灵者。天地之神,四灵之知,非德至和则不至。”“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据专家考证,这几种动物是中国原始图腾崇拜的遗留。如夏人以蛇(龙)为图腾,商人以燕为图腾,东部民族以凤为图腾,东夷中部民族以龟为图腾等。后来由于部落战争,相互联合或吞并,各部落图腾已经复合成为集各种鸟兽形象于一身的神异动物,图腾也转变了职能,成为鸟兽鱼虫之畜养,甚而成为保护神,进而成为吉祥物。

作为祈福的象征,四灵在中国吉祥物天地中最先登场。河南濮阳西水坡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蚌壳堆塑的“中华第一龙”。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鸟纹,已窥见“丹凤朝阳”的原始雏形。殷代以灵龟兆吉凶。麟在四灵中出现最晚,但春秋战国时已经成形。汉代形成的“四灵”体系,源远流长,至今不衰。

行为吉祥表现在风俗习惯和行为中。在山东泰山顶上,为了求得后嗣,妇女们将红线、红布条结在小树枝上,或将石子放置在小树杈上,表示向山灵祈求后代。旧时婚嫁,许多地方男女订亲后,男家送女家以“包袱”,里面有布料和其他物品,象征着“包福”。如果同一条街有两家娶媳妇,谁家早发轿谁家为好,这叫“抢福”。

出嫁那天,新娘落下的眼泪,称为“金豆子”,流得越多越好。入洞房后,新娘要喝面汤,叫吃宽心面;吃红皮鸡蛋,称“一口咬到鸡蛋黄,明年生个状元郎”。新人合卺之前,还要撒栗子、枣、花生,象征早生贵子。

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所有的文化都有着各自的象征体系及民族吉祥物,而且至今还有吉祥文化的创生。比如各种大型的运动会,像奥运会、亚运会或全运会,在其正式举办之前,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设计吉祥物,作为大会能顺利成功举办的吉兆,受到人们一致的追捧。传统吉祥物与民间祈吉行为、习俗似一对从民族文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同胞兄弟,反映了吾国吾民的追求和向往。(沉利华、钱玉莲《中国吉祥文化》)

1.下面对于“吉祥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吉祥文化体现了人类对吉庆祥瑞的向往和 追求的观念。

B.吉祥文化的产生,从时间上来说,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

C.吉祥文化是不能创生的,因为它有自己的相对稳定的象征体系。

D.吉祥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可分为器物和风俗两个基本方面。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最早的吉祥物是“四灵”,在“四灵”中“麟”出现得最晚。

B.“四灵”成为吉祥物的演变过程为“图腾--鸟兽虫鱼之畜养--保护神--吉祥物”。

C.“四灵”形象是各部落图腾形象复合的一个结果,实际上不只四种动物形象特征。

D.“四灵”吉祥物体系是汉代成形的,它的吉祥内涵是“非德至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有形之器物和可见之行为表现吉祥观念,这个“器物”和“行为”并非是任意的,具有传统性、民族性。

B.吉祥内涵的生成方式包括了谐音法,比如男家送女家以“包袱”,里面有布料和其他物品,象征着“包福”。

C.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不具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要素,是为了迎合世界盛会而创造。

D.传统吉祥物(即物体吉祥)与民间祈吉行为、习俗(即行为吉祥)似一对从民族文化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同胞兄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第五届“创新作文大赛”颁奖典礼,是设在颇具文艺范的市图书馆举行的,现场揭晓了“构思之星”“最佳团队”等获奖名单。

B.在今年的两会现场,安保部门首次使用名为“智能单警”的新型警用自平衡电动车,以帮助警务人员扩大巡逻范围和巡视效率。

C.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生动的冰雪运动姿态与书法艺术巧妙融合,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D.若想过一个低碳、环保、安全的春节,除了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和引导之外,关键是市民要转变观念,创新传承民俗文化。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才能阻止劣质食品甚至有害食品登堂入室,真正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B.春节期间,滨州市十几位知名书法家走进社区为群众写春联送祝福,他们现场舞文弄墨,书写了近百副对联赠送给居民。

C.《美人鱼》公映12天,就收获了24.68亿的票房佳绩,依照目前走势,《美人鱼》的总票房超过30亿指日可待

D.在2016年新学期教代会上,教师代表结合学校实际,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新的一年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冬雪、温泉“五绝”著称。其中, ;而云海在冬季出现的概率也远远高于夏季,其时,峰、石、松(隐现/隐没)于云海之

中,影影绰绰,亦真亦幻,恍如人间仙境。

冬日,皑皑白雪,遍铺峰峦,处处冰雕玉砌(qiè),千姿百态,令人仿佛置身童话世界。雾凇、冰挂等也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一道亮丽风景。“一夜寒风起,万树银花开。”百里黄山,一夜之间玉树琼枝,分外妖娆(ráo)。棵棵黄山松婉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满树满枝的雾凇、冰挂,仿佛珠帘长垂,风吹树动,万籁有声,

冬天的黄山云海气势磅(páng)礴,比其他季节显得更加奇绝壮观。清晨雪霁(qì),红日东升,霞光万道,(辐射/映射)在云海之上,霎时间(云谲波诡/色彩斑斓),鲜艳夺目,形成了奇妙壮观的霞铺云奇景。

1.文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影影绰绰 雪霁(qì)

B.峰峦 冰雕玉砌(qiè)

C.万籁有声 妖娆(ráo)

D.婉若 气势磅(páng)礴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隐现 辐射 云谲波诡

B.隐现 映射 色彩斑斓

C.隐没 辐射 色彩斑斓

D.隐没 映射 云谲波诡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冬雪 ②和谐有节,清脆悦耳,如闻仙乐

B.①冬雪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 ②清脆悦耳,如闻仙乐,和谐有节

C.①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冬雪 ②清脆悦耳,如闻仙乐,和谐有节

D.①冬雪只有在冬季才可见到 ②和谐有节,清脆悦耳,如闻仙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颁布后深受广大民众欢迎。

作家连岳却在《我的禁烟观》一文中以公民权利为出发点,表达了“反对禁烟”的观点。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