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有人说,你是谁,便遇见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有人说,你是谁,便遇见谁。

也有人说,遇见谁,你便是谁。

在人生的旅途中,是你成就了自己还是谁成就了你? 你有怎样的启迪与思考?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把握自己,何求他人 大仲马曾经有言:“世上任何才华横溢之人都懂得惺惺相惜。”才人和市斤小民即便有生活交集,但却终究形同陌路。而中国古人有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可见遇见谁也可以携助于个人成长。 然而,我们似乎难以预见,难以把控自己能遇见谁?我们的出生、家庭,似在生命的起初就早已定格。然则,决定自己是谁就更应该牢牢握在手中。生命本没有名字,人人生而平等,既然如此,后天改造便至关重要,而不是强求客观因素。 米兰昆德拉有言:“把自己的身子交给别人的眼光来评判,这便是不安与怀疑的来源。”芸芸众生之中,人难免迷失自我,难免怀疑与不安,这一切追根溯源,都是源于我们主观的妄薄之心。“遇见谁,你便是谁。”虽有随遇而安、乐观旷达之意,但探其本质,仍是“甘”于平庸,随波逐流之态。随波逐波,主观能动的丧失,也源于我们的慵懒之心。庸庸碌碌看似忙碌,实则是懒惰的本性。只是愿意接受身体的辛劳,而拒绝了脑心灵的耕耘。“遇见谁,你便是谁”这一说在当下,强调了客观环境,淡化了主观努力,试图成立“妄薄之心”“慵懒之心”的遮羞布。在当下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中,对我们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而言,此言确存在偏颇之处。 谁说没有伯乐,世间就难有千里马?少年王勃,才高八斗,毛遂自荐,写下了流芳千古的《滕王阁序》。是金子便能发光,是人才便能受到赏识。贵人相助不可能在庸才的头上降临,惺惺相惜的总是才子佳人。“你是谁,便遇见谁。”更强调主观。只有决定自己是谁,才能决定遇见谁。生命本是人世间复杂的多面体,上帝赋予我们的可能本不公平,只有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改造自己。身残志坚者把自己不完整的生命活得感天动地,贝多芬如是,左丘明如是,他们不强求能遇见谁,而只是执拗于自己是谁。 苏轼有词云:“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这大概是这两句话的一个概括。几经波折的他逐渐明白——“遇见谁”似乎是时运决定的,而书写生命的篇章,成就“我是谁”是完全取决于自己。子曰:“用则行之,舍则藏之。”在时运不济之时,“遇见谁,你便是谁”或许是一剂心灵良药,但绝不甘甜长久。只有自己的主观努力才是真正的良药。 正如卡夫卡所言:“真正的自由源于责任的担当。”只有勇敢面对,主观上的努力才能让我们内心自由,渐行渐远。   遇或不遇 有人说,你是谁,便遇见谁。也有人说,遇见谁,你便是谁。实则未必,也许这都能成为生活的规律,但绝不是生命的定律。 不是每一匹千里马都能遇见伯乐,受到赏识,大展宏图,又怎能说没有遇见伯乐,它便不是千里马了呢?他仍是的。 孔子弟子三千,他们都遇到了孔子这样一个良师,然而三千弟子真能如愿成为像孔子一样之圣人?如颜回贤者又有几何? 不难看出,并不是你是谁,便遇见谁,也不是遇见谁,你便是谁。最主要的是寻到那一方净土,做好自己,做对自己。 遇见良师益友不易,因此即使无法遇见,仍要独善其身。寻不到良师益友,你也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前人留下的著作之中能让你学到的种种,在生活阅历增加时逐渐领悟的种种,都能引领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之路。没有遇见谁,并不能成为你没能成为谁的借口。如果你没有意愿,没有抱负,即使遇见了,仍会走向失败。 在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之后,也许,你并不会遇到与你志同道合的人,然而,此时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陶渊明成为归隐山林之居士,是坚持了自己;孟德尔推翻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坚持了自己……遇到志同道合之人固然是好事,但若微斯人,仍要与己归。那是一种气节,一种勇敢。当跨越百年之后,这种气节与勇敢会被永藏。 然而在如今这个追逐利益与权力的时代,人人都想有一个强大的“靠山”,迷失了自己,自己究竟是谁?已全然不知。 人们似乎都开始认为,“拼爹”、走关系是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遇见一个有权有势之人,必能助自己一臂之力,飞登青云梯,傲视群雄。未免让人呵呵。 久而久之,社会便成了一个大染缸,进去走一遭,出来全是黑的,又是谁说着透过黑暗能看见耀眼的繁星?的确,人们现在是能看到明星,那是遥远的历史文明的光芒,但不觉得那光正在变暗吗? 顾城说:“一个人应活的是自己,并真实。”一个人向往的世界不应该将权利作为首当其冲,不是想着要成为谁,就一定要遇见谁,也不是想着我成为谁了,就一定能遇见一样的人,而是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自然,当你独善其身时,眼界会发展转变,你会拥有一种魅力,去吸引和你一样的人,也许还能改变身边的人。 生命不能执着于遇或不遇,而是应将完整真实的自己展现,再去遇或被遇,你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而或感染他人。 遇与不遇,二者皆有益处,先善己身,而后思遇也。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抓住材料中的“你”、“谁”两个词语,“你”是指内因,“谁”是外因。事物的发展有外因和内因的关系,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你是谁,便遇见谁”,是说内因决定外因;“遇见谁,你便是谁”则是指外因影响内因。据此,可确定作文立意。考生可以谈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也可以就一个方面侧重谈。参考立意:内因为主,外因为辅;外因的影响;内因决定论;客观看待内因和外因;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则材料可使用“寓意揭示法”审题立意。首先要分析清楚“你”、“谁”两个词语的含义,进而分析出“你是谁,便遇见谁”和“遇见谁,你便是谁”的内涵,这样就可以确定材料是在探讨内因与外因、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然后再结合课上所学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就可以确定作文立意了。 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形象标识的主体图形,请写出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5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不想做一件事,总能找到理由。干成一件事,需要从多个方面想办法,从多个角度找出路;而不想干一件事,往往找出一条理由就够了。可以说,        ,因为前者坐而论道就行,后者则需要勉力躬行;           ,后者则需要久久为功。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手机的发明者无疑是伟大的,他改变了人们通讯的最基本的方式         

                                                  。骚扰信息、流量黑洞、恶意软件、隐私威胁甚至病毒,都会让你苦恼至极。

①很多人甚至把智能手机比作一个迷你型电脑

②当智能手机带给你无限乐趣与便捷的同时

③在移动的状态下依然可以让人们实现通讯自由

④在此基础上的智能手机又让这个世界多了些变幻莫测的色彩

⑤它的隐患黑洞会被无限放大

⑥然而造物者总是逃不出辩证法的“魔咒”

A. ③⑥⑤②④①    B. ②④⑥③①⑤

C. ②⑤①④③⑥    D. ③④①⑥②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座集科学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示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

B.马俊对《财经》记者说,原点手机失败的原因在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过程中造成的,固执地认为好产品会自己传播。

C.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全球网络界的许多领军人物悉数登场,这些互联网大腕的精彩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

D.如果说台湾媒体的雷人言论只期望通过出位换取收视率,那么抗日神剧则以低俗换取关注的同时,更歪曲了众多国人对假想敌本质与威胁的认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边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原本就是       的事情。

②马云称,他目前的规划都是为以后的全面国际化做准备,预计再有4年的准备时间,国际化就会       

③我们遇上难越的坎儿,与其百般思量,不如       ,反倒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

A.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  顺其自然

B.水到渠成  顺其自然  顺理成章

C.顺其自然  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

D.顺理成章  顺其自然  水到渠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