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的图表和文字,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文字。 美国心理学家布克和诺非尔将两组学...

根据下面的图表和文字,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文字。

 

美国心理学家布克和诺非尔将两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学习效果实验。在前九天,A 组的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B组的学生不知道;从第十天起,再用相反的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结果证明________________,可见________________。(每空30个字以内)

 

学生知晓自己成绩后学习效果变好,反之学习效果变差 知晓自己成绩的学生更有学习动力(或学习针对性更强,学习目标更明确等)。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先想一想:这里所说的结果是指某一组还是两组?“结果”与所给材料的第一句话有什么关系?解决本道题的关键有两个:1.抓住文、图的主要信息,2.理清几个关系。图中主要信息有四个:效果数字、天数、组别和变化曲线图。其中,曲线图当然是最重要的。以9天为界,前9天知晓自己成绩的A组和后9天知晓成绩的B组的效果走向是一致的,可见知道自己的成绩,学习效果明显好一些,反之则差一些。至此,实验的结果也就出来了。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文字信息的第一句话说得非常清楚,原来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关系:获悉自己的成绩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这就是产生了较强的学习动机。现在再看本段开头的两个问题就清楚了:“结果”是指两个组的结果,“结果”的产生依赖于较强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的产生又依赖于“知晓自己的成绩”。注意:千万不能把文段的第一句话当成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是概括图文反应的内容,针对反应的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等类型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本题文字信息的第一句话说得非常清楚,原来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关系:获悉自己的成绩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这就是产生了较强的学习动机。现在再看本段开头的两个问题就清楚了:“结果”是指两个组的结果,“结果”的产生依赖于较强的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的产生又依赖于“知晓自己的成绩”。注意:千万不能把文段的第一句话当成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围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古老的博弈游戏,        ,围棋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深度和微妙之处,堪称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类游戏。国际象棋的变化可能性为10的48次方,而围棋的变化可能性大约是10的170次方,这是非常庞大的数字。在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原子的数量是10的80次方,换言之,即使可观测到的宇宙中每个原子都能存储一种围棋的局面,也存不完。正因为          ,一直以来围棋都被视为人类智慧王国的最后“堡垒”。可以说,AlphaGo(阿尔法狗)的胜利创造了一个里程碑,因为在此之前,人们相信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一个普遍的说法是,人类能辨别1万种不同的气味。与猎犬相比,我们的嗅觉系统也是相当复杂而专业的。气味分子随气流进入鼻子,通过鼻腔顶端上皮和它的气味受体细胞,这些细胞表面覆盖着能捕捉气味分子的蛋白。气味受体蛋白共有300多种,分别负责不同的气味分子,可以产生大量组合,形成大量的气味模式,                   。而且我们的嗅觉很容易训练,短期内可见惊人成效。在实验中,如果暴露在单一的花香中,人只要3分半钟,就能极大提高对这种花香的辨别能力。

A.因此对人类来讲嗅觉仍是第一大感官知觉

B.但是不同的人对这些气味模式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

C.这也就是人类能够辨别1万种不同气味的原因

D.这些气味信息直接进入嗅觉皮层还会影响人的情感反应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发达国家在建筑垃圾资源化领域已形成从政策法规,到技术标准规范,再到建筑垃圾资源化专业工艺技术及配套装备的完善体系。

B.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能定位癌组织的新型癌症诊断技术。通过向人体内投放易与癌细胞结合的微粒来确定癌组织的位置。

C.受山东“问题疫苗”的影响,很多地方出现家长拒绝带孩子接种疫苗的情况,可见疫苗安全不仅涉及社会信任和社会危机,还涉及科学和公共卫生。

D.许多中小城市面积不是很大,自然山水能够保持与它的密切联系,非常容易创造以人为本的祥和、安全、健康的生活家园。

 

查看答案

下列各选项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   

A.近年来的法国轻喜剧,尤其擅长振聋发聩,用淡淡的笑声拆解社会难题的九连环,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

B.借助于影视改编的力量,谍战小说近几年在市场上风生水起,屡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渐次进入文学研究的视野。

C.受到某些思维导向影响的史官,在史书中有意无意地隐此扬彼,但某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总会在一些细节之中跃然纸上

D.有些不太合格的出版人要么过于看重文化的附加值,对市场化道路置若罔闻;要么只顾着利益,炮制各种粗制滥造的畅销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钱谷融先生的为人与为文

李定通

在群星璀璨的20世纪文学历史长河中,钱谷融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大师。阅读钱谷融先生的作品,最初是通过那篇引发文坛地震的《论“文学是人学”》开始。钱谷融先生讲,“文学是人学”,他强调文学是写人的,是写给人看的,是以影响人的思想感情为目的的,因此要真正懂得文学、研究文学,必须首先做一个心地坦荡、人品磊落的人,因为只有一个真诚的人,才能感受和欣赏真的美。“谁要不是以赤子之心来对待人,对待文学,他也就不可能读通文学。”钱谷融先生不是机械的人性论者,在论述中,他时时处处强调关注生活,强调艺术的复杂性,指出要深入悲欢离合的人情世界去发现人性的光辉、艺术的亮色,不把人当成工具,绝不简单地为作品中的人贴标签、划阶级。钱谷融先生的这篇文章本身就以其深刻的人情关怀和精妙的学术说理为文学理论研究增添了光辉。

对钱谷融先生作品进行系统阅读,是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的《钱谷融论文学》开始的。这本近四百页的著作由钱谷融先生的高足殷国明教授等人编著,分阶段和时期记录了钱谷融先生一生主要的文学思考。追寻大师的足迹,从中不仅看到了钱谷融先生天生的才华、成长的历程,还能体验先生至诚的文学信仰和在诡谲的时局中坚守不变的文人情怀。在钱谷融先生早期的作品中,先生横溢的才华已经显露无遗。其高明之处在于能用灵动、自然、雅洁的语言把文学从古典中国文学到西方诗学传统、美学精神论述一番,而且其对于艺术精神的追求,以及真善美的人情关怀也可见一斑。美是不可缺的,“我们得到了美,也就得到了真和善了!”生命痛苦与幸运的秘密也都融化在美与艺术之中,“要用艺术来美化我们的人生,使我们的世界,格外灿烂”。《论节奏》一文则是诗歌研究中的精品,古往今来无数人从意象、从结构论述了诗歌,但能从气韵节奏深入剖析中外诗歌的学者还很少见。从写于青年教师时代的《论国文教学之弊》和成为大师后的《与青年人谈读书与治学》中,我们则看到了钱谷融先生作为师者的魅力,“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先生的“真实”与“真诚”,先生的广博和亲切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无怪乎钱门弟子个个出类拔萃。

钱谷融先生中期的作品和理论都和《论“文学是人学”》脱不开关系,对于这个命题讲述的人已经足够多了,我重点想谈先生从《论“文学是人学”》到《不可无“我”》之间所展现出来的个性精神、文学信仰和艺术操守。《不可无“我”》一文不长,通篇强调“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然而,结合时代语境我们会看到坚守“我”的伟大之处。关于曹禺先生戏剧的几篇研究,如《〈雷雨〉人物谈》《试说话剧台词》,最是体现钱谷融先生把握文学作品、解读人性的功力,于平常的言语转换中发现人性的变化和文学作品的张力,在一环接一环的精彩论述中,重新写活了曹禺笔下的人物。更重要的是,在曹禺先生戏剧人物的解读中,钱谷融先生实践了他不贴阶级标签、不把人当工具的人情关怀,这也正是20世纪新文学的核心精神。

近百岁高龄的老先生饮食起居有条不紊,而且完全自理不要旁人协助。先生喜爱下棋,记得一次去拜访先生,我说明欲与先生切磋几盘,先生说“我喜欢手谈,不喜欢口谈”,这简单的十个字,可以仅仅理解成先生对于弈棋的喜爱,但往深里讲还能透露先生的高风亮节和精明的处世智慧。先生是一个闲淡自得的人,自言“既无能又懒惰”,这一方面体现了先生“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魏晋风流的本性,另一方面则是先生的大道平常的智慧。先生不标榜自己,不树碑立传,时刻不忘谦卑,不忘赤子情怀。这于时下急功近利、开宗立派的不良风气是有启发意义的。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1.文学的对象,文学的题材,应该是人,应该是时时在行动的人,应该是处在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这是常识。……过去的杰出的哲人,杰出的作家们,都是把文学当做影响人、教育人的利器来看待的。  (何向阳《文学评论精选》)

2.把文学当做“人学”,就是意味着:不仅要把人当做文学描写的中心,而且还要把怎样描写人、怎样对待人作为评价作家和他的作品的标准。  (钱谷融《论“文学即人学”》)

3.艺术活动不可无“我”这一特点,可以最鲜明地从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首先要有一个体验的过程上看出来。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不把“我”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及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的。  (钱谷融《不可无“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之所以认为钱谷融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大师,是因为阅读了钱谷融那篇引发文坛地震的《论“文学是人学”》。

B.钱谷融先生主张“以赤子之心来对待人,对待文学”,反对“为作品中的人贴标签、划阶级”,体现了深刻的人情关怀。

C.《钱谷融论文学》一书记录了钱谷融先生一生主要的文学思考,从中能看到他天生的才华、成长的历程。

D.钱谷融先生在《〈雷雨〉人物谈》、《试说话剧台词》中能够于平常的言语转换中发现人性的变化,使曹禺笔下死板的人物活起来。

E.作者写到与钱谷融先生的交往,提到他的一句“我喜欢手谈,不喜欢口谈”,是要让读者鲜明地看到钱先生的高风亮节和精明的处世智慧。

2.你怎样理解钱谷融先生的“文学是人学”?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3.钱谷融先生早期的作品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

4.“越名教而任自然”中的“名教”,是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