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定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作家侯文咏在《不乖》中说...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定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作家侯文咏在《不乖》中说道:“那时候我并不明白,不听话的人,长大一样会有前途――差别只是,听话有听话的前途,不听话有不听话的前途。”

读了侯文咏的这句话,你有怎样的感想?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乖与不乖 父母对孩子常念叨的一句话,就是“乖,听话,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于是乎绝大多数人养成了“乖”的习惯——家里听父母,学校听老师,单位听领导,最终“事业有成”。 可是,难道只有乖才能成功吗? 台湾作家、“畅销书天王”侯文咏这样说:不听话的人,长大一样会有前途——差别只是,听话有听话的前途,不听话有不听话的前途。 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他说如果他一直做乖宝宝、乖学生,长大后乖乖地当医生,就不会成就今天的自己了! 很多人在争论“乖”与“不乖”的是是非非,说“乖”可能会让你走上人生的坦途,但可能也会让你错过很多改变人生的机会;“不乖”可能让你的人生遭遇很多挫折,但也可能让你的人生独一无二。我倒觉得“乖”与“不乖”并不是对立的。俗话说,路是自己走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写的,一个人的成功不能简单地归结到“乖”与“不乖”上。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在人生蜿蜒曲折的道路上有时需要“乖”,有时需要“不乖”。“乖”是为了汲取长辈和前辈们的知识和经验,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李开复也说:“要善于接受不同的思想和意见,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陷,善于从各种不同的思潮中汲取力量,善于融汇中西方文化的精华,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不乖”是为了突破别人的标准答案,是为了改变,为了超越。 所以说二者并不对立,每个人在人生奋斗的过程中都有“乖”的一面也有“不乖”的一面。无论乖与不乖,坚持梦想,无悔青春,方能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她是标新立异的叛逆少女,她有桀骜轻狂的热血青春,她是名扬四海的摇滚天后,她有超凡独特的坚韧倔强。她是艾薇儿,没有浓妆,没有长裙,穿牛仔裤和休闲衣登台演唱。如今的她,光鲜亮丽,可谁能想到,她的成功是建立在一次次在课上谱曲、翻墙院唱歌的基础上?这无疑使她成了他人眼中的坏女孩,可她并没有放弃,始终坚持着,一意孤行只为追随梦想。因为选择了陡峭,所以要走得放荡;因为选择了梦想,所以要活得张扬;因为选择了远方,所以要行得坚定。“悠悠长长继续前航不懂去惊怕,荆荆棘棘通通斩去不必多看它。” “乖”与“不乖”是可以转换的。有时我们叛逆是为了标新立异,有时我们桀骜轻狂是为了彰显个性。请家长和老师给予我们更多的理解,当我们在世俗的眼里显得那么“不乖”时,请给予我们鼎力支持,让我们有勇气开创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解析】 试题分析:立意角度一:同学们如果侧重表现“听话”,可以从利弊两方面来阐述。利的一面是可以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增加自己的阅历,少走弯路,能更快地达到成功。弊的一面是会循规蹈矩,受人摆布安排,缺乏个性。 选材小贴士:这两类素材可以从现实中选择,也可以从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中选择。比如巴金《家》中的大哥形象“觉新”,就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形象,但他的听话只是让自己及自己所爱的人遭受更多更大的痛苦,他的不敢反抗,他的唯唯诺诺造成了深爱的梅的悲剧,造成了瑞钰的惨死,又差一点毁了二弟的幸福。 立意角度二:同学们如果侧重于“不听话”,也可以从利弊两方面来阐述。利的一面是容易突出个性,活出自己的精彩;弊的一面是容易自以为是,会拒绝别人的正确意见,造成失败。 选材小贴士:两类素材很多,历史上现实中都有,像项羽就是一个典型的“不听话”导致失败的例子。他不听叔父项梁的话,不好好学习兵法,半途而废;他不听人劝,执意放弃关中险要之地,只为了回老家炫耀一下;他不听范增之言,在鸿门宴上放走自己最大的对手刘邦,被毛泽东批评为“不可沽名学霸王”;他刚愎自用,不听良言,却屡屡为自己辩护,说什么“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可悲可叹。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认为“听话的孩子”和“不听话的孩子”都有前途,所不同的是,各自的前途并不相同,并没有肯定一方而否定一方,体现了对这个问题客观冷静的看法,承认差异,但没有褒贬。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听话”与“不听话”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并不能脱离具体环境而笼统判断其好坏。问题的关键在于“话”是不是正确的,合适不合适自己,是不是符合具体情况。比如,有些“话”本身没有错,虽然适合大多数人,但并不适合某个人;或者虽然适合这个人,却只是适合这个人的某种情况,换一种情况就又不合适了。所以,这样分析下来,我们就会发现,对于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话,“听话”就是一种从善如流,关于汲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是值得肯定的;而“不听话”则是一种顽固不化,自以为是,是需要否定的。同样,如果话是错误的,是不适合自己的,那么“听话”就是一种缺乏主见,亦步亦趋,盲目听从,需要否定;而“不听话”则是一种勇于反抗,富有个性,需要肯定。同学们在写作时,应该对“(不)听话”与“前途”进行辩证的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这样才能写得深刻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第四届太谷孟母文化节暨中华母亲节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毋须怀疑,文化时空和心理时空,      。它们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理是有文化沉积的心理,      ,必然把它所沉积的文化折射到时空视镜上。同样道理,      ,它在时空错杂里寻找意义对应点,也必然把它所经过的心理体验融合在时空视镜中。然而在了解它们间的这些内在联系后,又有必要在形式上把它们析而为二。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填入划横线地方最恰当的一句是(       )

德国人酷爱阅读,70%的德国人定期买书,1/3的人几乎每天读书。而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50%的孩子表示喜欢读书。对于他们来说,书就像啤酒一样让人喜爱,因此图书成了人们最喜欢的礼品。每个德国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100多册。他们认为,           。德国人的读书兴趣是从一出生就开始培养,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玩具就是书籍。

A.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好像一个国家没有信仰

B.一个人不喜欢读书,一定精神空虚

C.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D.一个人不喜欢读书,必然走向堕落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好坏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待遇普遍较高,从工资收入看,鲁迅和徐志摩都属于“高大上”阶层,但他们如果想买辆自己的私人轿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C.“财政悬崖”问题只是表象,它的根源是美国长期积累的高债务、高赤字问题造成的,是美国式“经济结构”问题,它的化解也需要较长的过程。

D鉴于朝鲜核问题的敏感性,中国与朝鲜处于敌对状态的美国将在今年4月1日核安全峰会上进行沟通,讨论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政策是谈判协商还是继续制裁。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牢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即使目睹朋友有难,也是          ,唯恐危及自身。

②通信诈骗日渐增多,通讯运营商切不可          ,更不应在看热闹的同时还坐收渔利,因为这有损企业的名声。

③“漫游费”零成本内幕的披露,表明政府部门的反应落后于媒体,面对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的取缔“漫游费”的诉求,政府监管部门岂能再度             ,失信于民?

A.隔岸观火    作壁上观  袖手旁观

B.袖手旁观    隔岸观火  作壁上观 

C.作壁上观    袖手旁观  隔岸观火

D.袖手旁观    作壁上观 隔岸观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