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文玩核桃 徐慧芬 【1】瞧见有些上了年岁的人吗?掌心里常滚着一只核...

现代文阅读。

文玩核桃

徐慧芬

【1】瞧见有些上了年岁的人吗?掌心里常滚着一只核桃。核桃质硬壳上有自然孕生出来的纹样捏在掌心里不停地摩挲着刺激着掌上的穴位据说能防老年痴呆。这核桃若经人长久把玩留下了古人的手泽也可以当文物了。有人爱好收集这种核桃当古董赏玩故称之为文玩核桃。 

【2】傅三是在四十岁后开始玩上的。祖上留下来一只核桃色泽赭里透紫泛出幽光仿佛藏着些什么一看就知年代久了。这核桃个大纹路深圆形略扁坊间称“大灯笼”是收藏人的最爱。据家里长辈说它曾是贡物本有一对是分不清你我的双胞胎。另一只在傅三爷爷小时候给弄丢了实在是可惜了! 

【3】因此傅三的收藏有了目标就想找到那只配对的。好些年下来钱也折腾掉不少大大小小、成双配对的也弄到一些。但祖上丢失的那一只在哪儿藏着呢?这成了傅三心头的病。 

【4】这天傍晚傅三溜达到新居附近的一片绿地里一群人正围住一白须老者。老人八旬模样声气颇足边说笑边摩挲手中物。这一瞧傅三的眼一下子像被电击中胸腔里的那颗心顿时跳得要蹦出来——老者的手中物正是傅三心头多年来的念与想! 

【5】傅三一步步地接近渐渐地与老人熟了。某一天傅三备下酒菜邀老人来家叙谈。酒酣耳热时傅三转身捧出一只木匣来掀开盖大大小小的文玩核桃出现在老人眼前。傅三说这是十多年收藏下来的。老人叫了声好。傅三又转身进里屋捧出一只小锦匣开了匣盖老人的眼热了起来这一只核桃竟与他手上的一模一样纹丝不差!

【6】傅三红着脸把心摊开了说愿意用这一大匣的核桃换下对方那一只来。老人不言不语继续喝酒吃菜半晌才吐出几句话小老弟听没听说过君子不夺人所爱呀?我也好这物照我的心思也想出个价把你的这只归了我可我没言语呀! 

【7】傅三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根!傅三想这话厉害呀!再细想觉得老先生毕竟做人做得比他有境界静下来心里便生出些惭愧来。此后傅三再没勇气提这事了。只是宝物亮了相傅三偶尔也会把它捧在手上把玩一下在人面前露露脸。有时呢与老人聚在一起时也让这一双宝贝暂时在同一双手里拿捏拿捏把玩把玩然后再各归各。 

【8】傅三与老人的友谊渐深两家常走动俩人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又过了些年老人已近九旬了老伴也已去世一个女儿又在外地傅三就常常去老人那儿陪着聊聊天或帮着干些活。某一天老人病重躺在床上对傅三开了口小三啊 我怕不行了死前能否圆我一个愿把你那只核桃放我这儿让我成双地玩几天行不? 

【9】傅三没想到老人会开这个口沉吟了一下心想就当他是自己爹吧临死的老人让他高兴一点吧。于是赶紧回家把核桃取来塞到老人手里。老人握着核桃脸上露出笑对傅三说小三啊人活不过物我也没几天玩了!看着老人油灯将灭的模样傅三一阵心酸忙岔开话题说些宽慰话。 

【10】临终前老人的女儿赶了回来。大家一阵手忙脚乱谁知道老人手里的那对核桃竟不见了大家都说没看见。傅三叹着气帮着老人女儿料理完丧事想起这对核桃心里难免发堵但也只能宽慰自己权当它是陪老人去了。 

【11】过了几天老人的女儿找到傅三端来一只瓷匣子。匣盖打开傅三一下子跌入梦中!匣内竟一溜齐摆着四只形状、大小、纹路、色泽恰似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大灯笼”!脑筋转过弯来傅三才知道这原来竟是四胞胎呀!这谁能料得到呢!傅三大叫一声怪哉!老人女儿说匣里留着老人的遗书遵从父命全留给你的。 

傅三的眼泪汩汩涌满一脸把瓷匣捧在胸口好半天。平静下来他只拈出两枚另两枚让老人女儿收着理由是:满易亏。

1.请简要分析小说标题的作用。

2.请分析文中划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1)老人不言不语,继续喝酒吃菜,半晌。

(2)傅三的眼泪汩汩涌满一脸,把瓷匣捧在胸口好半天。

3.小说倒数第二段情节设计出人意料,请分析其艺术效果。

 

1.文玩核桃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或者:统领全文,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文”字暗含玩出文化,玩出境界,体现了小说的文化内涵。 2.(1)对傅三的要求有所戒备和不满,舍不得出让。(2)对四胞胎的赠予感到震惊,被老人的深厚情义感动进而产生崇敬之情。 3.核桃是“四胞胎”的情节设计对前面的核桃是“双胞胎”的思维定势给出了出人意料的突破,使小说异峰突起;也对老人的 “吝啬”进行了彻底的颠覆,感人至深,体现了人性的美好。 【解析】 1. 试题分析:标题首先要明确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标题的含义注意表层和深层,表层注意从文章的情节分析,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标题的作用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旨作答。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2. 试题分析:探究人物的心理注意结合情节作答,重点抓住小说中的重点词语作答。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 3. 试题分析:首先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分析出人意料的原因,再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文章的主旨的作答。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雷雨》片断,选出正确答案: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对这个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戏使周鲁两家三十年前旧恨的冲突实质明朗化了。这种冲突既是旧家庭内部矛盾的冲突,也是男女之间情感的冲突,但从本质上来看还是人性的真与伪的冲突:侍萍真诚、善良,周朴园虚伪、自私。

B.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怀念带来的欣慰,毕竟远远比不上切身利害的分量,他要冷酷地赶走侍萍。

C.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马上意识到,这将潜伏着暴露他的罪恶历史、毁坏他的名誉和家庭的危险。因而他立即凶相毕露。

D.周朴园思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眼前的侍萍老得让他很难接受,一方面惧怕既得利益的失去,另一方面也对老年的侍萍失望。这段戏表现了他复杂的心情和性格。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语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  

A.欲寄彩笺兼尺素:一尺长的素绢    整顿衣裳起敛容:整理 

B.噫吁嚱!乎高哉:危险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表示接在后面的是原因

C.此去经年:年复一年              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治安问题恶化

D.填然鼓:表示事物的代词        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光景,情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是社稷之臣也

③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⑦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①⑦/②④/③/⑤⑥     B.①②/③⑤/④⑦/⑥

C.①②/⑥⑦/③④⑤      D.①⑦/②④/③⑤⑥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字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浔阳江头送客                 

②昨夜西风碧树

③王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④是使民养生丧无憾也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⑥侧身西望长咨嗟

孤舟之嫠妇                   

⑧既之,则安之

⑨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A.①⑥/②⑦/③⑧⑨/④⑤     B.①⑥/②⑦⑧/③④/⑤⑨

C.①⑥/②⑦⑧/③⑨/④⑤     D.①③⑥/②⑦⑧/⑨/④⑤

 

查看答案

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在时间上从“今晨”又回到“昨夜”,点明了幽怨是因为离别。女主人公迁怒于穿越朱户的月光,但恰恰是这种任性的埋怨,让人看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无眠的情景,可谓无理而妙。

B.“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化用了民间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夜静月明,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于是珠得月华,晶莹如泪珠一般。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优美而哀婉的妙境。

C.《寡人之于国也》的最后一段,孟子从正面阐释自己的治国之道,宣讲“民本、仁政”的思想。在孟子看来,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可以使得百姓养生丧死无憾,这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可以使得君主称王于天下。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更能让人在景色的情状中品味出韶光易逝、英雄迟暮的感伤。而把一二联合起来,风急、猿啸、鸟飞、木落,伴以滚滚而来的江水,整个境界卷入急速的流动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