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B.则遣...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期山东为三处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也是变相考查实词。B项,从事:古:属官,下属;今:做某种事。C项,故事:古:先例,旧事; 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D项,山东:今义:山东省。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典型拓展】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 助手;今:比喻坏人的党羽。6.将不可改于是矣 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8.丈夫二十不取: 古:男子;今:女子的配偶。9.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10.太后明谓左右:古: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 今:左和右两方面,或用在数字后面表示概数。11.年几何矣:古:多少;今:指数学的一门学科。12.至于赵之为赵:古: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译为“到,上推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把??当做,让??做;今:认为。14.是社稷之臣也:古:此,这,代词;今,判断动词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古:诸侯的封地称 今:“国”指国家,16.河内凶: 古:谷物收成不好,今:凶恶17.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跑;今:步行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身体19.金就砺则利:古:金属,此处代指金属制的刀剑; 今:一种贵重金属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验,检查;今:探究并领会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安置,安身;今:把希望放在某人某事物上。2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 古: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山东省23.约为婚姻: 古:结成亲家;今义:指结婚24.所以遣将守关者:古:表……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2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 表程度的副词。26.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27.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9.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古:两次;今:又一次30.列坐其次 : 古:旁边,水边;今:次序,等第31.向之所欣: 古:过去,从前;今: 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32.问征夫以前路: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33.敢以烦执事:古义,掌管某项事情的人,不敢直接称呼对方时的婉转说法; 今义,可用作动词或名词34.邻国之人不加少:古义,更加;今义,增加35.九国之师:古义,军队;今义,指军队编制36.流血漂橹:古义,盾牌;今义,指划船的工具37.以为桂林象郡: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38.秦时与臣游:古义,交往,今义,游览,游玩39.披帷西向立:古义,揭开,分开;今义,覆盖或搭在肩背上40.凡百元首:古义,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41.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路人;今:走路。4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古:树木的根部; 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4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古:放纵自己的情思;今:尽情。44.千里逢迎 : 古:迎接;今: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45.俨骖騑于上路: 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路程,上轨道。4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古:困厄,处境艰难;今:没有钱,穷困。47.古之学者必有师 : 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48.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他)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词。49.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无论;今:没有。50.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5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尚;今:道路,道德。52.小学而大遗: 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53.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5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5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 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56.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57.齐楚之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5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59.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60.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终究,到??结局;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61.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谋和力量;今:指理解事物的能力。62.后秦击赵者再:古:两次;今:表示又一次。63.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先例,旧事; 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64.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十分之一;今:数词。6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不平常,不一般;今:很,十分。6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到;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67.于是余有叹焉: 古:“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 情况。今:合用为连词。68.岂非人事哉: 古:人力所及之事;今:指有关人员录用管理等事宜。69.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属官,下属;今:做某种事。70.空中而多窍: 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71.自以为得其实 : 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72.与向之噌咳者相应 : 古:先前;今:方向,相对。73.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古:一丈见方;今:寺院主持。74.墙往往而是:古义:处处;今:时常,经常。7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行,品行;为,成为。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76.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党羽;今:个人,非公家的。77.吴之民方痛心焉:古:痛恨;今:极端伤心。78.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头颅,脑袋;今:指领导者。79.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古:脸色;今:颜料或染料等。80.石苍黑色,多平方: 古义:平滑方正;今:称一个数自乘。81.媒人下床去:古义:从座位上起来。今义:离开床82.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劝告。今义:谢谢。83.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84.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让人同情。85.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没有束缚,自由自在。86.至于成立:古义:到。今义:程度副词87.至于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创立88.九岁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89.后刺史荣举臣秀才:古义:优秀人才。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90.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今义:让别人知道91.臣之辛苦: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92.将成家而致汝:古义:安家。今义:男子结婚。93.志气日益微:古义:精神。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9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95.少而强者不可保:古义:强壮的人(生理上)。今义:坚强的人(心理上)。96.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古义:成长立业。今义:创立,有根据。97.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98.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 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99.凌万顷之茫然:古义:越过。今义:欺侮。100.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善刀而藏之

B.鼎铛玉石

C砉然向然

D.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自以少孤,未尝饮酒食肉,口无杀害之言。至于亲宾来,辄陈樽俎,对之坐,终日不倦。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①,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闻而自责曰:“何乃为人所疏,顿至于此!”

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性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选自《隋书·隐逸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亲宾来   萃:聚在一起的人或物

B.对之       危:端坐

C于本主       过:超过

D.对之       燔:焚烧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B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C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D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士谦遵循孔子、荀子重黍稷的习俗,每逢社日先摆上黍米饭。前来聚会的亲朋从士谦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行,自愧不如。

B.李士谦对待亲友恭谨诚挚,从不冷淡、鄙薄众人;他听说人们把自己视为超群的君子,心里很不安,自责因愚钝而被人疏远。

C.李士谦虽殷实富有,但他厉行节俭,在乡里乐善好施;对待有过失者他极尽体恤之心。他做了许多善事,在乡间有美名传诵。

D.李士谦愿为子女多积阴德,他把阴德比做耳鸣,意思是阴德只能心知,不足以外人道也。这反映了他在追求隐逸之士的风范。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

(2)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陶渊明自耕自食的田园生活虽然远离了尘世恶浊,却也要承担肢体的病衰、人生的艰辛。田园破败了,他日趋穷困,唯一珍贵的财富就是理想的权利。于是,他写下了《桃花源记》。田园是“此岸理想”,桃花源是“彼岸理想”。终点在彼岸,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终点,因此也可以不把它当做终点。

《桃花源记》用娓娓动听的讲述,从时间和空间两度上把理想蓝图与现实生活清晰地隔离开来。这种隔离,初一看是艺术手法,实际上是哲理设计。

就时间论,桃花源中人的祖先为“避秦时乱”而躲进这里,其实也就躲开了世俗年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间在这里停止了,历史在这里消失了,这在外人看来是一种可笑的落伍和背时,但刚想笑,表情就会凝冻。人们反躬自问:这里的人们生活得那么怡然自得,外面的改朝换代、纷扰岁月,究竟有多少真正的意义?于是,应该受到嘲笑的不再是桃花源中人,而是时间和历史的外部形式。这种嘲笑,对人们习惯于依附着历史寻找意义的惰性,颠覆得惊心动魄。

就空间论,桃花源更是与人们所熟悉的茫茫尘世切割得非常彻底。这种切割,并没有借用危崖险谷、铁闸石门,而是通过另外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美丑切割。这是一个因美丽而独立的空间,在进入之前就已经是岸边数百步的桃花林,没有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位渔人是惊异于这段美景才渐次深入的。这就是说,即便在门口,它已经与世俗空间在美丑对比上“势不两立”。第二种方式是和乱世切割。这是一个凭着祥和安适而独立的空间,独立于乱世争逐之外。和平的景象极其平常又极其诱人:良田、美地、桑竹、阡陌、鸡犬相闻、黄发垂髫……这正是历尽离乱的人们心中的天堂。但一切离乱又总与功业有关,而所谓功业,大多是对玉阶、华盖、金杖、龙椅的争夺。人们即便是把这些耀眼的东西全都加在一起,又怎能及得上桃花源中的那些平常景象?因此,平常,反而有了超常的力度,成了人们最奢侈的盼望。很多人说,我们也过着很平常的生活呀。其实,即使是普通民众,也总是与试图摆脱平常状态的功利竞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都不是桃花源中人。桃花源之所以成为桃花源,就是在集体心理上不存在对外界的向往和窥探。外界,被这里的人们切除了。没有了外界,也就阻断了天下功利体系。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态独立和精神独立,才是真正的空间独立。第三种方式可以说得拗口一点,叫“不可逆切割”。桃花源的独自美好,容不得异质介入。那位渔人的偶尔进入引动传播,而传播又必然导致异质介入。因此,陶渊明选择了一个更具有哲学深度的结局——桃花源永久地消失于被重新寻找的可能性之外。桃花源中人虽不知外界,却严防外界,在渔人离开前叮嘱“不足为外人道也”。渔人背叛了这个叮嘱,出来时一路留下标记,并且终于让执政的太守知道了。但结果是,太守派人跟着他循着标记寻找,全然迷路。更有趣的是,一个品行高尚的隐士闻讯后也来找,同样失败。陶渊明借此划出一条界限,桃花源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隐士天地,那些以名声、学识、姿态相标榜的“高人”,也不能触及它。这个“不可逆切割”,使桃花源表现出一种近似洁癖的冷然。陶渊明告诉一切过于实用主义的中国人,理想的蓝图是不可以随脚出入的。在信仰层面上,它永远在;在实用层面上,它不可逆

(节选自(余秋雨《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1.下列对文中“哲理设计”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没有历史,看似令人可笑,但世俗的改朝换代、纷扰岁月与这里怡然自得的生活相比却未必更有意义。

B桃花源是一个因美丽而独立的空间,这种令人惊讶的美与世俗空间的美丑形成了强烈的对立。

C桃花源是真正的空间独立,这里的人主动断绝与外界一切联系,过着极其平常的生活。

D.桃花源对外界的介入表现出一种近似洁癖的冷然,使桃花源与茫茫尘世“不可逆切割”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桃花源在个体心理上不存在对外界的向往和窥探,也因此阻断了天下功利体系,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态独立和精神独立

B.桃花源是理想的蓝图,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天地,只有真正的隐士才能找到它

C.桃花源再也找不到了,《桃花源记》的这一结局具有更深的哲学意味:理想的蓝图是不可以随脚出入的

D.桃花源中人不会向往和窥探外面的世界,他们不知外界,也不被外界所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田园是“此岸理想”,桃花源是“彼岸理想”,陶渊明隐居田园的理想破灭了,《桃花源记》是他一个更虚幻的寄托

B.就空间论而言,桃花源是独立的,它美丽,祥和安适,而又容不得异质的介入

C.《桃花源记》描绘的美好世界,从时间和空间两度上把理想蓝图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不仅是艺术手法,更有哲理意味

D.常说“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是指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现实世界,它已经超越了桃花源本身,这与作者所说的“在信仰层面上,它永远在”是相通的。

 

查看答案

阅读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讲述的故事,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汗水。我还看到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睛看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困惑的神情。事后,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我因自己的告密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愧疚。这件事让我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现时,更应该有人不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新华网济南1月24日电(记者高洁、张志龙、李放) 春节将至,辛苦了一年的中国人又将进入走亲访友、合家团圆的日子,“大吃一顿”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面对吃完后餐桌上杯盘狼藉、满桌剩饭剩菜,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反思“舌尖上的浪费”,曾经司空见惯的中国式“剩宴”开始引起网民的关注。

近日,一组反映上海、广州等多地酒店铺张浪费的照片在网络迅速蹿红,不含酒水五六千元一桌的宴席餐毕,几乎没动过的螃蟹、整只鸡、整条鱼都被扔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后一张照片中家住甘肃的老人王义忠的独白:“一年中有肉的饭不超过10顿。”

中国式“剩宴”成为网络上热议的话题。截至23日下午15时,新浪微博关于“剩宴”的搜索超过11万条。为了更为有效地反对浪费,不少网民在网络上发起以吃光盘子里的东西为主题的“光盘行动”。

1.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

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