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云龙端砚 陈州赵家为名门,祖上曾做过清初翰林院编修。...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云龙端砚

陈州赵家为名门,祖上曾做过清初翰林院编修。到赵甲封这一代时,已家道中落,只剩下空空一座宅院。

但是,赵甲封有一宝砚——云龙端砚

端砚是唐宋时期的四大名砚之一,历来为文人学士所珍爱,特别是有眼端砚,更加少见,故被古董行家称为“眼多一个,价高一倍”。而赵甲封家的云龙端砚为两眼砚,且雕刻精美,质地细腻,可谓价值连城

云龙端砚外呈不规则的圆形。缺陷部分,琢成圆形花瓣样式,直径约155厘米,厚22厘米。正面上端有三分之一的宽度,浮雕出山川大泽。川泽过渡自然,浑为一体,云蒸雾绕。在川泽的右边,有一巨龙一声长吟,跃出山谷,去追赶一颗闪着火花飞动的三彩宝珠。龙头与两前爪已经现出,嘴上的髭须迎风飘动,龙身与尾部尚隐于山川之间。三彩珠有黄豆粒大,高出砚面少许,实际上是一顶天然的鸡眼形的玉粒雕成,制砚行话叫作“眼”,有几个眼就叫作几眼砚。此珠不但颜色与砚面迥异,而且天生滚圆,淡青色中又有一个深黄色的小点,宛如鸡眼的瞳孔。珠周围浮雕出四条火焰纹,把珠衬托成一个飞滚的火球。另外,在龙头上还有一个小眼,颜色与宝珠相同。制砚匠师把它巧妙地刻成眼珠,使龙变得格外精神,整体效果和谐生动,充满灵动之感

此砚还有一奇,即山川及砚的周边部分都是暗紫色,而中间砚面部分则呈淡紫色,色调差异明显,而且交界处泾渭分明。砚的背面还雕出了大片的流云纹,所以称其为“云龙端砚”

在赵家鼎盛之时,极少有人敢打云龙端砚的主意,现在赵家衰落了,云龙端砚便成了收藏家的“追求”和“奢望”。古董商们更是趋之若鹜,四处打探消息,尤其是对赵甲封的行动,几乎已到了监视的地步

除去收藏家和古董商青睐那方云龙端砚外,还有两种人对它垂涎欲滴。这两种人就是盗贼与土匪

盗贼若想得到宝砚,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偷。防备这种人,只需把宝物放严密就行了。而土匪得到的方法却很多,能使你防不胜防。当然,土匪想得宝砚所需的办法也无外乎三种:一是抢,二是绑票,三是号。三种办法相比较,要数“号”比较文明。“号”就是号物之意。一个“号”字,内里大有学问。比如一座宅院,县太爷说要买了,别人就不敢再伸手。这里既比金钱又比权势。陈州名匪陈三刀就用“号”的手段得到过不少稀世珍宝

陈三刀,字兰波,名一恒,出道前是位穷酸秀才,有一年被豫西名匪路老九绑票无钱赎身,便入匪道当了路老九的师爷。路老九死后,他逃出匪巢,本想再发愤求得功名,不想被人揭发出黑道之事,被逼成匪,自拉一杆,在陈州称王称霸起来。陈三刀不但满腹经纶,还有一笔好书法,连绑票送人的帖子皆被人收藏,人称儒匪。他由于爱书法,很喜欢收藏名画和古玩。尤其是对古代名砚,更是爱得成癖。因为他胸中有文墨,对众人皆知的名宝,从不生拿硬抢,说是怕伤了宝物的灵气,所以多用“号”的手段弄到手。当然,“号”的前面是冠冕堂皇,后面却是杀气腾腾的威胁。往往是先放出风声,说是××已被陈大王看中,无论何人用何种手段弄到手,必得孝敬陈大王,否则,百日之内你将有血光之灾!人生在世,平安是福,谁也不愿因一件古玩而落个家破人亡。比如赵家的云龙端砚,它就是价值连城,总比不上一家人的性命宝贵。于是,当陈三刀把云龙端砚一“号”住,像是“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一般,再没人敢向往那方宝砚了

赵家败落之后,赵甲封为保住云龙端砚等山穷水尽之时卖个好价钱,整天东藏西放,还觉得不牢靠,生怕盗贼白手拿鱼。现在陈三刀一放风,像是给云龙端砚罩上了一层血光,就是放在大门外也没人敢要了

陈三刀放风不久,便派来了人,问赵甲封是否愿意出售端砚,如果想出手,陈大王愿掏银买爱。赵甲封沉吟了许久,说:“既然陈大王想要,那就该让他自己来当面谈价。”

赵甲封虽是个破落子弟,但脑瓜并不“破落”。他很狡猾地在这里埋了一手,心想陈三刀再凶,但属邪,我赵家虽穷了,但仍是一团正气,自古邪不压正,只要你敢于光天化日之下来谈价钱,我赵某就敢奉陪

可出乎赵甲封意料的是,陈三刀得砚心切,不但来了,而且还是一个人来的。他走进赵府的时候是一个上午,只是化装了一番,一副商人打扮,很气派地走进赵府客厅,要求面见主人赵甲封。平常赵甲封只是听说过陈三刀,可从未见过,一听说来人是陈三刀,面色白了许多,差点儿吓软了双腿。相比之下,陈三刀倒显得毫不惊慌,谈吐高雅,举止大方,扫了一眼赵甲封,笑道:“赵兄不必惊慌,此次进城,小弟未带一兵一卒,只想得到云龙端砚,夺赵兄之爱。”言毕,从怀中掏出一锭金子,放在几案上,抱拳道:“小意思,请赵兄笑纳!”这下,更使赵甲封惊诧不已,因为云龙端砚虽然宝贵,市价也只不过几百两纹银,而万没想到陈三刀出手如此大方,竟拿出沉甸甸的金子来换取端砚。常言说:一金百银。自从赵家败落之后,金子早已成了家人的梦想。你看,现在又回来了,多大的一坨!反正端砚早晚要出手,卖给谁都是卖,何不送个人情,免得放着它提心吊胆!思路一畅通,赵甲封便再不迟疑,跑进密室,取出那方云龙端砚,揭开红绸,交给陈三刀,然后取回金子,算是两清。那陈三刀一接过端砚,顿时双目发光,仔细看了,见是真品无疑,笑了笑,站起身,道了一声谢,便走出了赵府

望着陈三刀走出大门,赵甲封才算松了一口气,用手掌托起那锭金子,对着太阳细照,见金光闪闪的,又用舌尖儿舔了舔,一股金味儿,但仍然不放心,到灶房内朝炉火里一撂,点火烧了起来。不想刚烧了一会儿,赵甲封突然闻到一股异味儿,急忙扒出那锭金子,一瞧,早已变成了黑砣砣

赵甲封大呼上当,连骂陈三刀不讲义气。正在气愤之时,忽听大门外又有人高报,说是陈大王带着一帮人已到府内。赵甲封一听,如炸雷击顶,知道先来的那位定是一个假货,连呼上当,懊悔得摔头都找不到硬地。最后,赵甲封捧着那锭假金子哭着走到前厅,向真陈三刀诉说了假陈三刀用假金锭骗走了真端砚的经过。陈三刀当然不是笨蛋,一看便知赵甲封所言是实,愤怒万分,一拳砸在茶几上,骂道:“竟有人敢冒充老子的名分,抓住此人,定要碎尸万段!”

只可惜,来人骗术高明,利用赵甲封对陈三刀的畏惧心理,轻而易举地取走了云龙端砚,实为骗界高手。如此狡诈老练的骗子,连县衙都对他无奈,何况陈三刀乎?于是,云龙端砚失踪一事便成了悬案

可令人料想不到的是,陈三刀死后,云龙端砚突然又在陈州出现。更令人料想不到的是,它的主人仍是赵甲封!

有人说,当年赵甲封为迷惑陈三刀,故意演了一出戏,保住了云龙端砚

有人说,那个假陈三刀是个文物迷,生怕宝砚落到匪徒之手,便提前下手取走端砚,然后又悄然还给了赵甲封

真真假假,至今没人说得清个中原委,加上赵甲封一直守口如瓶,直至即将瞑目时,才说出真相。原来真假陈三刀全是陈三刀一人导演的,原因是陈家原也是富户,家道中落后,陈三刀又遭官司,多亏赵甲封的父亲一张诉讼,才让陈三刀免去牢狱之灾。

——节选自《孙方友新笔记小说:陈州笔记》(河南文艺出版社)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要数‘号’比较文明”中的“文明”一词属于褒词贬用,具有讽刺意味,揭示了“号”宝物的方式实质上是土匪或官员们依仗恐吓或权势对民众财物更为野蛮的剥夺。

B第四段运用较多的文字对陈三刀的来历加以交代,这属于补叙的方法,突出其虽为邪恶的土匪,但因秀才出身,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C赵甲封面对陈三刀“号”云龙端砚的困境,为保全宝物,只能采用“让陈三刀到府上当面谈价”的方式,希望他能知难而退,这表现出乱世中小人物命运的悲苦。

D文章介绍具有陈州地方特色的云龙端砚、盗贼土匪获取百姓财物的方法、鉴定金块的方法等,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这样描写传统文化,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哲理意味。

E这篇小说不是凭借华丽的词藻、复杂的人物关系取胜,而是围绕“真假陈三刀”这个主要矛盾冲突,从容叙事,情节一波三折,具有中国古典笔记小说的神韵。

2.“云龙端砚”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概括“陈三刀”人物形象。

4.简要概括本文结尾部分的特点。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试阐述理由。

 

1.AC 2. ①云龙端砚是小说的线索(或物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②云龙端砚的命运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云龙端砚的得失影响着小说中赵甲封、陈三刀的命运,并以小见大,突出了文章赞扬知恩图报等侠义精神的主旨。 3. ①用文雅的方式夺取百姓财物的儒匪。自身喜爱文雅之物,并且用“号”宝物的方式夺取百姓家的宝物。表面上文雅,实际上是杀气腾腾的威胁。 ②具有过人的胆识与智慧。作为匪首,明知公开进入市镇有极大的危险,为了所爱,仍然独自一人与赵甲封见面,并且用计骗过众人的眼目,使赵甲封保住了家传之宝。 ③有知恩图报的美德。结尾中赵甲封瞑目前交代事情的真相,是陈三刀感激赵甲封父亲对自己遇难时的施手援助,与赵甲封联手演出真假陈三刀“号”云龙端砚的戏,表明陈三刀虽是巧取豪略的土匪,但不失为明白以德报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的儒匪。 4. 尾部分的特点:峰回路转式(突转式、欧亨利式),结尾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②a.从故事情节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结尾出人意料。因为云龙端砚再次回到主人赵甲封的手里,引发读者思考。b.人物性格得以进一步丰富。陈三刀以貌似文明的“号”宝物的方式强取云龙端砚,结尾揭示真相,他其实是知恩图报而演出的一出戏,表现出他富有胆略智谋与知恩图报的侠义精神。c.使文章主题更为深刻,进一步揭示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暗示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只有偶遇陈三刀这样良知未泯的儒匪,百姓才能保全自己的财物甚至生命,否则百姓看不到希望,只有继续忍受土匪巧取豪夺的悲惨命运。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题干要求选出“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从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等三个角度分析,B项“这属于补叙的方法”说法错误;D项“大大增强了小说的哲理意味。”错误。E项“这个主要矛盾冲突”不准确。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应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划出文中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寻找答题的区位。第三遍主要是核对选项是否准确。答题的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比对选项所说,辨别正误。 2.题干问的是“‘云龙端砚’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置题目,“云龙端砚”本来是物象,贯穿文章,是小说的线索;“云龙端砚”的遭遇:“在赵家鼎盛之时,极少有人敢打云龙端砚的主意,现在赵家衰落了,云龙端砚便成了收藏家的‘追求’和‘奢望’。古董商们更是趋之若鹜,四处打探消息,尤其是对赵甲封的行动,几乎已到了监视的地步”“除去收藏家和古董商青睐那方云龙端砚外,还有两种人对它垂涎欲滴。这两种人就是盗贼与土匪”云龙端砚的命运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在情节答发展中,人物性格和侠义精神也展现出来,这是主题上的作用。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理解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无外乎以下几点:1.贯穿全文线索比如本文,就是以“黑板”为线索展开文章的情节;2.关联主要情节、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3.交代文章主题、情感。4.蓄意含蓄,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5.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6.交代写作顺序。总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联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此外还有作用:表明写作对象,寓意含蓄,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的阅读兴趣等作用。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走进文本,细细揣摩,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如本题“云龙端砚”本来是物象,然后结合其作用特点答题。 3.题干问的是“简要分析概括‘陈三刀’人物形象” 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首先应到文中找到描写陈三刀的内容,然后再看有没人他人和环境的衬托。比如文中:“陈三刀,字兰波,名一恒,出道前是位穷酸秀才,有一年被豫西名匪路老九绑票无钱赎身,便入匪道当了路老九的师爷。路老九死后,他逃出匪巢,本想再发愤求得功名,不想被人揭发出黑道之事,被逼成匪,自拉一杆,在陈州称王称霸起来。陈三刀不但满腹经纶,还有一笔好书法,连绑票送人的帖子皆被人收藏,人称儒匪。他由于爱书法,很喜欢收藏名画和古玩。尤其是对古代名砚,更是爱得成癖。因为他胸中有文墨,对众人皆知的名宝,从不生拿硬抢,说是怕伤了宝物的灵气,所以多用‘号’的手段弄到手。当然,‘号’的前面是冠冕堂皇,后面却是杀气腾腾的威胁”“陈三刀得砚心切,不但来了,而且还是一个人来的。他走进赵府的时候是一个上午,只是化装了一番,一副商人打扮,很气派地走进赵府客厅”“那陈三刀一接过端砚,顿时双目发光,仔细看了,见是真品无疑,笑了笑,站起身,道了一声谢,便走出了赵府”“陈三刀当然不是笨蛋,一看便知赵甲封所言是实,愤怒万分,一拳砸在茶几上,骂道:‘竟有人敢冒充老子的名分,抓住此人,定要碎尸万段!’”“有人说,当年赵甲封为迷惑陈三刀,故意演了一出戏,保住了云龙端砚”“原来真假陈三刀全是陈三刀一人导演的,原因是陈家原也是富户,家道中落后,陈三刀又遭官司,多亏赵甲封的父亲一张诉讼,才让陈三刀免去牢狱之灾”回答时一般的思路是:先点出人物的典型意义,再根据文章不同内容分别概括人物所具有的鲜明的性格特征,还要用实例进行分析论证。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就可以借助陈三刀的一系列行为表现来分析其性格特点。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4.题干问的是“简要概括本文结尾部分的特点。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试阐述理由”这是一道关于小说结尾艺术的探究题。第一问结合“可令人料想不到的是,陈三刀死后,云龙端砚突然又在陈州出现。更令人料想不到的是,它的主人仍是赵甲封”可见这是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第二问结合“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来答题,从故事情节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结尾出人意料。因为云龙端砚再次回到主人赵甲封的手里,引发读者思考;人物性格得以进一步丰富。陈三刀以貌似文明的“号”宝物的方式强取云龙端砚,结尾揭示真相,他其实是知恩图报而演出的一出戏,表现出他富有胆略智谋与知恩图报的侠义精神;使文章主题更为深刻,进一步揭示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暗示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只有偶遇陈三刀这样良知未泯的儒匪,百姓才能保全自己的财物甚至生命,否则百姓看不到希望,只有继续忍受土匪巧取豪夺的悲惨命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小说结尾分析答题角度1.情节角度 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 基调一致2.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3.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4.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上海07春季高考《父爱无价》,广东卷模拟一(贾平凹)〈羊事〉。《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07海南调研题《界河》:主人公意外被打死,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篇名句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                               

(2)杜甫在《登高》中                          两句表达了诗人备尝艰辛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一起涌来,悲愁更难排遣。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有“            ”的结局。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念奴娇·咏荷

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

①三十六陂: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

②争忍:犹怎忍。

1.与周邦彦的《苏幕遮》相比,本词描写荷花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狄仁杰出为豫州刺史。时越王贞称兵汝南甫事败,缘者六七百人,籍没者五千口,司刑使逼促行刑。仁杰哀其诖误,缓其狱,密表奏曰:“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旨。表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特敕原之,配流丰州。豫囚次于宁州,父老迎而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辈耶!”相携哭于(颂德)碑下。初,越王之乱,宰相张光辅率师讨平之。将士恃功,多所求取,仁杰不之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仁杰曰:“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光辅质其辞,仁杰曰:“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其暴横地此非万贞何耶奈何纵邀功之人杀归降之众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尚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光辅不能诘,心甚衔之。

天授二年九月,仁杰转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代理宰相)。未几,为来俊臣诬下狱。时一问即承者例得减死,来俊臣逼协仁杰,令一问承反。仁杰叹曰:“大周革命,万物唯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俊臣乃少宽之。判官王德寿谓仁杰曰:“尚书必得减死。德寿意欲求少阶级,凭尚书牵杨执柔,可乎?”仁杰曰:“若何牵之?”德寿曰:“尚书为春官时,执柔任其司员外,引之可也。”仁杰以头触柱,流血被面,德寿惧而谢焉。仁杰求守者得笔砚,拆被头帛书冤,置绵衣中。仁杰子光远得书,持以告变。则天召仁杰,谓曰:“承反何也?”对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矣。”故得免死。贬彭泽令。

初,中宗在房陵,而吉顼、李昭德皆有匡复谠言,则天无复辟意。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贰。

——节选自《旧唐书·狄仁杰列传》(《二十四史精编》线装书局)

【注】①诖(guà)误:因受他人连累而被查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其暴横/此非万贞何耶/公奈何/纵邀功之人杀归降之众/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

B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其暴横/此非万贞何耶/公奈何纵邀功之人/杀归降之众/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

C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其暴横/此非万贞/何耶/公奈何纵邀功之人杀归降之众/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

D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其暴横/此非万贞/何耶/公奈何纵邀功之人杀归降之众/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缘者”中的“坐”指由……获罪,引申为株连、牵连;“为来俊臣诬下狱”中的“构”指诬陷、陷害。

B《周礼》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后世沿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文中“地官侍郎”中“地官”指户部,“尚书为春官”中“春官”指礼部。

C“大周革命”一句中“革”意为“革除”,“命”意为“生命”,“革命”是指(大周)革除旧秩序的生命,建立(大周的)新秩序。

D“辟”指君主,“复辟”指失位的君主复位。“则天无复辟意”中的“复辟”指使失位的李唐君主中宗复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担任豫州刺史时,富有仁爱之心,为民着想,尽力为众多的被牵连进越王谋反罪的犯人减轻罪责,狄仁杰的上表呈情,使朝廷特地改变了成命,犯人们得知真相后感激涕零。

B虽为地方官员,但狄仁杰有胆略,敢于抗颜犯上。宰相张光辅平定越王叛乱后,纵容部下为祸地方,狄仁杰拒绝配合,且对上司的威胁据理力争,宰相无言以对,只能内心怨恨。

C狄仁杰灵活变通而又有原则底线。身陷牢狱后,酷吏威逼,他违心承认谋反,有贪生怕死之嫌,但他不惜自杀来拒绝诬陷他人,令酷吏谢罪作罢,最终以巧计得见武则天而脱险。

D狄仁杰与朝中许多官员一样,以匡复李唐社稷为己任,但更注意进言的方式。他从母子之间的情感出发,逐步打动了武则天,最终使武则天改变了主意,召回中宗,立为储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旨

(2)尚书必得减死。德寿意欲求少阶级,凭尚书牵杨执柔,可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南宋范成大在《醉落魄·栖乌飞绝》中云:“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此乃一绝妙的境界,花影扶苏,淡云拂地,月光绰绰,影儿参差,拨天地这一无弦之琴。而苏轼的《水龙吟》也具此类风韵:“……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朦朦胧胧,迷离忧愁,自有独特的美感。

雾里看花,乃中国美学的一种境界,它构成了中国含蓄美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曲径通幽,以婉转委曲的传达,产生优雅流畅的美感;雾敛寒江在于从艺术形式的内部激起一种张力,从而创造一个回荡的空间,展示丰富的艺术内容;雾里看花,则通过迷离恍惚产生独特的美感,与西方美学中的朦胧美有着相似的内涵,但却略有不同,它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

谢榛谓作诗“妙在含糊”,董其昌谓作画“正如隔帘看花,意在远近之间”;南田曰“山水要迷离”……这些论述均意在说明,迷离微茫能产生比清晰直露更妙的美感。

中国古代有三远之说,北宋郭熙以平远、高远和深远为画之三远法。郭熙稍后的韩拙又提出三远说:“郭氏曰:山有三远……愚又论三远者:有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暝漠、野水隔而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飘渺者谓之幽远。”

他所说的阔远是莽莽一片,亘望无限,是平远向四方的展开。迷远则是平远中所弥漫的梦幻般的境界,迷离恍惚,云雾盘桓,岚气卷舒,水光山色漫衍飘渺,若即若离,愈远愈无,若有若无幽远则是平远的极致,即景色空茫,愈远愈淡,愈远愈无,直至画面中最遥远最渊深的所在,此之谓微茫惨淡处、天机灭没处、精澄玲珑处。若总此三远,阔远言其广袤无垠,迷远言其恍惚迷离,幽远言其微妙精澄,三者统之于远而归之于心,反映出宋人山水的境界追求。

韩拙眼中,迷远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山水境界。阔远,弥望的是无边的山色,幽远更是“微茫飘渺“,也具有迷远的审美特征。故可说,韩氏“三远”突出了迷远的地位,使中国画的朦胧处理从激发而走向理论自觉。

唐宋山水画就有很多重迷远的例子,如李思训善画云雾飘渺之态,《历代名画记》说他:“其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湍濑潺湲,云霞缥缈,时睹神仙之事,窅然岩岭之幽。”李成更以平远迷离山景见长,苏辙谓其:“缥缈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无间。” 二米(米芾、米友仁)将迷远之景推向极至,他们所创造的“云山墨戏”,是以迷离漫漶之景为形式特色。

中国画到了明代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说,推崇南宗,其中二米的风格就被当做南宗画的代表之一。在董其昌等人看来,二米的“云山墨戏做的是一种“宇宙的游戏”,它使人能看到宇宙初开之象,在其朦胧恍惚的传达中看出鸿蒙的意味。如米友仁的《潇湘图卷》如同一个梦中的世界。全幅画以淡淡的水墨染出,轻云出没有无间,雾气飘渺,树木唯留恍惚的影,山只存若隐若现的轮廓。整个画面如一响梦幻,突出世人对世界如梦如幻的看法。

园林艺术中也如此,园林中点点皆实景,你不能在园中起一丝云烟,也无法在山前看一片梦幻,但中国许多园林创造恰恰就是为了飘渺的云,为了迷离的雨,为那山前的暮霭,为那萧寺的岚气设计的,看看他们为园景的命名就知道他们的用意。如“浮翠阁”“远香堂”“涵碧山房”“寄啸山庄”等,景皆实,但起意皆虚,实景虚意,妙出玲珑。虚意构思使园林给人留下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节选自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十讲)

1.下列有关“中国含蓄美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范成大在《醉落魄·栖乌飞绝》中云:“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苏轼的《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等所描绘出的朦胧迷离的景象,就具有含蓄美的特征。

B曲径通幽以婉转委曲为表现形式,雾敛寒江重在从艺术形式的内部激起一种张力,雾里看花借助迷离恍惚产生独特的美感,三者在表达朦胧的美感上异曲同工。

C在作者看来,曲径通幽、雾敛寒江与雾里看花构成了中国含蓄美的三种形式,其中“雾里看花”与西方美学中的朦胧美同中有异不过西方的朦胧美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

D苏州园林建造中,在有限的实景基础上,建造者从“浮翠阁”“远香堂”这样的园景命名等角度使之具有虚意,这样就在园林的虚意构思中使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得以拓展。

2.下列理解或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选文中,谢榛、董其昌、南田等人,均是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但对绘画艺术美得理解上,他们眼中的含蓄美具有一致性:迷离微茫比清晰直露更具美感。

B郭熙与韩拙均对绘画中“远“的画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而由郭氏“三远”到韩氏“三远”的山水画法的转变,使中国画的朦胧处理从技法而走向理论自觉。

C李思训的绘画以善画云雾飘渺之态见长,李成的绘画以平远迷离山景见长,被后世视为唐宋山水画看重迷远的例证,《历代名画记》与苏轼对他们的绘画成就的评价都比较高。

D“二米”将山水的迷远之境推向了极致,如米友仁的《潇湘图卷》就体现“云山墨戏”迷离漫漶之景为形式特色的艺术特征,这种画风为董其昌等画家所推崇。

3.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诗句描述的景象与选文中作者重点描述的审美观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C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不啻为方文山创作的《青花瓷》中的惊世一笔。“天青色等烟雨”这个美丽句子其实是有出处的。相传,陶瓷艺人请示御用瓷釉色时,五代后周的的荣世宗大笔一挥,批示道:“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荣世宗一句任性之言,让世间多了一种美色。

而青花瓷的天青色,却是无法自己形成的。在青瓷出炉的那一瞬间,必须是烟雨天,釉色才会渐变成梦幻般的天青色。因此,雨过天青的陶瓷极为珍稀。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