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名篇名句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 , ”。 ...

名篇名句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                               

(2)杜甫在《登高》中                          两句表达了诗人备尝艰辛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一起涌来,悲愁更难排遣。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有“            ”的结局。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须臾”“霜鬓”“潦倒”“居胥”“仓皇”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念奴娇·咏荷

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

①三十六陂: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

②争忍:犹怎忍。

1.与周邦彦的《苏幕遮》相比,本词描写荷花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狄仁杰出为豫州刺史。时越王贞称兵汝南甫事败,缘者六七百人,籍没者五千口,司刑使逼促行刑。仁杰哀其诖误,缓其狱,密表奏曰:“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旨。表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特敕原之,配流丰州。豫囚次于宁州,父老迎而劳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辈耶!”相携哭于(颂德)碑下。初,越王之乱,宰相张光辅率师讨平之。将士恃功,多所求取,仁杰不之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仁杰曰:“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光辅质其辞,仁杰曰:“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其暴横地此非万贞何耶奈何纵邀功之人杀归降之众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尚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光辅不能诘,心甚衔之。

天授二年九月,仁杰转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代理宰相)。未几,为来俊臣诬下狱。时一问即承者例得减死,来俊臣逼协仁杰,令一问承反。仁杰叹曰:“大周革命,万物唯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俊臣乃少宽之。判官王德寿谓仁杰曰:“尚书必得减死。德寿意欲求少阶级,凭尚书牵杨执柔,可乎?”仁杰曰:“若何牵之?”德寿曰:“尚书为春官时,执柔任其司员外,引之可也。”仁杰以头触柱,流血被面,德寿惧而谢焉。仁杰求守者得笔砚,拆被头帛书冤,置绵衣中。仁杰子光远得书,持以告变。则天召仁杰,谓曰:“承反何也?”对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矣。”故得免死。贬彭泽令。

初,中宗在房陵,而吉顼、李昭德皆有匡复谠言,则天无复辟意。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贰。

——节选自《旧唐书·狄仁杰列传》(《二十四史精编》线装书局)

【注】①诖(guà)误:因受他人连累而被查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其暴横/此非万贞何耶/公奈何/纵邀功之人杀归降之众/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

B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其暴横/此非万贞何耶/公奈何纵邀功之人/杀归降之众/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

C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其暴横/此非万贞/何耶/公奈何纵邀功之人杀归降之众/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

D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其暴横/此非万贞/何耶/公奈何纵邀功之人杀归降之众/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缘者”中的“坐”指由……获罪,引申为株连、牵连;“为来俊臣诬下狱”中的“构”指诬陷、陷害。

B《周礼》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后世沿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文中“地官侍郎”中“地官”指户部,“尚书为春官”中“春官”指礼部。

C“大周革命”一句中“革”意为“革除”,“命”意为“生命”,“革命”是指(大周)革除旧秩序的生命,建立(大周的)新秩序。

D“辟”指君主,“复辟”指失位的君主复位。“则天无复辟意”中的“复辟”指使失位的李唐君主中宗复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担任豫州刺史时,富有仁爱之心,为民着想,尽力为众多的被牵连进越王谋反罪的犯人减轻罪责,狄仁杰的上表呈情,使朝廷特地改变了成命,犯人们得知真相后感激涕零。

B虽为地方官员,但狄仁杰有胆略,敢于抗颜犯上。宰相张光辅平定越王叛乱后,纵容部下为祸地方,狄仁杰拒绝配合,且对上司的威胁据理力争,宰相无言以对,只能内心怨恨。

C狄仁杰灵活变通而又有原则底线。身陷牢狱后,酷吏威逼,他违心承认谋反,有贪生怕死之嫌,但他不惜自杀来拒绝诬陷他人,令酷吏谢罪作罢,最终以巧计得见武则天而脱险。

D狄仁杰与朝中许多官员一样,以匡复李唐社稷为己任,但更注意进言的方式。他从母子之间的情感出发,逐步打动了武则天,最终使武则天改变了主意,召回中宗,立为储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旨

(2)尚书必得减死。德寿意欲求少阶级,凭尚书牵杨执柔,可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南宋范成大在《醉落魄·栖乌飞绝》中云:“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此乃一绝妙的境界,花影扶苏,淡云拂地,月光绰绰,影儿参差,拨天地这一无弦之琴。而苏轼的《水龙吟》也具此类风韵:“……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朦朦胧胧,迷离忧愁,自有独特的美感。

雾里看花,乃中国美学的一种境界,它构成了中国含蓄美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曲径通幽,以婉转委曲的传达,产生优雅流畅的美感;雾敛寒江在于从艺术形式的内部激起一种张力,从而创造一个回荡的空间,展示丰富的艺术内容;雾里看花,则通过迷离恍惚产生独特的美感,与西方美学中的朦胧美有着相似的内涵,但却略有不同,它具有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

谢榛谓作诗“妙在含糊”,董其昌谓作画“正如隔帘看花,意在远近之间”;南田曰“山水要迷离”……这些论述均意在说明,迷离微茫能产生比清晰直露更妙的美感。

中国古代有三远之说,北宋郭熙以平远、高远和深远为画之三远法。郭熙稍后的韩拙又提出三远说:“郭氏曰:山有三远……愚又论三远者:有有近岸广水、旷阔遥山者谓之阔远;有烟雾暝漠、野水隔而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飘渺者谓之幽远。”

他所说的阔远是莽莽一片,亘望无限,是平远向四方的展开。迷远则是平远中所弥漫的梦幻般的境界,迷离恍惚,云雾盘桓,岚气卷舒,水光山色漫衍飘渺,若即若离,愈远愈无,若有若无幽远则是平远的极致,即景色空茫,愈远愈淡,愈远愈无,直至画面中最遥远最渊深的所在,此之谓微茫惨淡处、天机灭没处、精澄玲珑处。若总此三远,阔远言其广袤无垠,迷远言其恍惚迷离,幽远言其微妙精澄,三者统之于远而归之于心,反映出宋人山水的境界追求。

韩拙眼中,迷远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山水境界。阔远,弥望的是无边的山色,幽远更是“微茫飘渺“,也具有迷远的审美特征。故可说,韩氏“三远”突出了迷远的地位,使中国画的朦胧处理从激发而走向理论自觉。

唐宋山水画就有很多重迷远的例子,如李思训善画云雾飘渺之态,《历代名画记》说他:“其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湍濑潺湲,云霞缥缈,时睹神仙之事,窅然岩岭之幽。”李成更以平远迷离山景见长,苏辙谓其:“缥缈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无间。” 二米(米芾、米友仁)将迷远之景推向极至,他们所创造的“云山墨戏”,是以迷离漫漶之景为形式特色。

中国画到了明代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说,推崇南宗,其中二米的风格就被当做南宗画的代表之一。在董其昌等人看来,二米的“云山墨戏做的是一种“宇宙的游戏”,它使人能看到宇宙初开之象,在其朦胧恍惚的传达中看出鸿蒙的意味。如米友仁的《潇湘图卷》如同一个梦中的世界。全幅画以淡淡的水墨染出,轻云出没有无间,雾气飘渺,树木唯留恍惚的影,山只存若隐若现的轮廓。整个画面如一响梦幻,突出世人对世界如梦如幻的看法。

园林艺术中也如此,园林中点点皆实景,你不能在园中起一丝云烟,也无法在山前看一片梦幻,但中国许多园林创造恰恰就是为了飘渺的云,为了迷离的雨,为那山前的暮霭,为那萧寺的岚气设计的,看看他们为园景的命名就知道他们的用意。如“浮翠阁”“远香堂”“涵碧山房”“寄啸山庄”等,景皆实,但起意皆虚,实景虚意,妙出玲珑。虚意构思使园林给人留下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节选自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十讲)

1.下列有关“中国含蓄美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范成大在《醉落魄·栖乌飞绝》中云:“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苏轼的《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等所描绘出的朦胧迷离的景象,就具有含蓄美的特征。

B曲径通幽以婉转委曲为表现形式,雾敛寒江重在从艺术形式的内部激起一种张力,雾里看花借助迷离恍惚产生独特的美感,三者在表达朦胧的美感上异曲同工。

C在作者看来,曲径通幽、雾敛寒江与雾里看花构成了中国含蓄美的三种形式,其中“雾里看花”与西方美学中的朦胧美同中有异不过西方的朦胧美独特的哲学思想内涵

D苏州园林建造中,在有限的实景基础上,建造者从“浮翠阁”“远香堂”这样的园景命名等角度使之具有虚意,这样就在园林的虚意构思中使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得以拓展。

2.下列理解或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选文中,谢榛、董其昌、南田等人,均是各自领域中的佼佼者,但对绘画艺术美得理解上,他们眼中的含蓄美具有一致性:迷离微茫比清晰直露更具美感。

B郭熙与韩拙均对绘画中“远“的画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而由郭氏“三远”到韩氏“三远”的山水画法的转变,使中国画的朦胧处理从技法而走向理论自觉。

C李思训的绘画以善画云雾飘渺之态见长,李成的绘画以平远迷离山景见长,被后世视为唐宋山水画看重迷远的例证,《历代名画记》与苏轼对他们的绘画成就的评价都比较高。

D“二米”将山水的迷远之境推向了极致,如米友仁的《潇湘图卷》就体现“云山墨戏”迷离漫漶之景为形式特色的艺术特征,这种画风为董其昌等画家所推崇。

3.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诗句描述的景象与选文中作者重点描述的审美观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C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不啻为方文山创作的《青花瓷》中的惊世一笔。“天青色等烟雨”这个美丽句子其实是有出处的。相传,陶瓷艺人请示御用瓷釉色时,五代后周的的荣世宗大笔一挥,批示道:“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荣世宗一句任性之言,让世间多了一种美色。

而青花瓷的天青色,却是无法自己形成的。在青瓷出炉的那一瞬间,必须是烟雨天,釉色才会渐变成梦幻般的天青色。因此,雨过天青的陶瓷极为珍稀。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注册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