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人也。少慷慨,有志功名。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人也。少慷慨,有志功名。侯景之乱,于乡里聚徒。是时张彪为吴郡太守,引为将帅。彪徙镇会稽,子隆随之。及世祖讨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皆降,而子隆力战败绩。世祖义之,复使领其部曲。板为中兵参军。世祖嗣位,子隆领甲仗宿卫。天嘉元年,封益阳县子,邑三百户。二年,除明威将军、庐陵太守。时周迪据临川反,东昌县人修行师应之,率兵以攻子隆,其锋甚盛。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四年,周迪引陈宝应复出临川,子隆随都督章昭达讨迪。迪退走,因随昭达逾东兴岭,讨陈宝应。军至建安,宝应据建安之湖际以拒官军,子隆与昭达各据一营,昭达先与贼战,不利,亡其鼓角,子隆闻之,率兵来救,大破贼徒,尽获昭达所亡羽仪甲仗。晋安平,子隆功最,迁假节、都督武州诸军事,将军如故。

华皎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诱,子隆不从,皎因遣兵攻之,又不能克。及皎败于郢州,子隆出兵以袭其后,因与王师相会。进爵为侯。寻迁荆州刺史。是时荆州新置,治于公安,城池未固,子隆修建城郭,绥集夷夏,甚得民和,当时号为称职。三年,吏民诣都上表,请立碑颂美功绩,诏许之。太建元年,进号云麾将军。二年,时年四十七。赠散骑常侍,谥曰威。子之武嗣。之武年十六,领其旧军。随吴明彻北伐有功,官至王府主簿、弘农太守。明彻于吕梁败绩,之武逃归,为人所害,时年二十二。子隆弟子才,亦有干略,从子隆征讨有功,除南平太守,封始兴县子,邑三百户。太建十三年卒,时年四十二。

(节选自《陈书·列传十六》,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B.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A.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A.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为表字。古代男子成年后,由于其同辈或属下等不便直呼其名,便另取一与本名含义有某种关系的别名,称之为“字”。

B.参军,官名“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中的参军蒋琬,后来其范围逐渐扩大,如文中的中兵参军。

C.夷夏,夷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夏指华夏,一般指代中国。夷夏是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在古代常用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D.卒,多义词,文中指死亡。我国古代对不同地位的人的去世有不同的称谓。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子隆坚守节操,受到重用。侯景叛乱时,他在家乡召集徒众,后随张彪镇守会稽。世祖讨伐张彪时,其余部将都投降了,只有陆子隆奋力作战。虽然失败了,却被世祖委以重任。

B.陆子隆足智多谋,战功卓著。二年,周迪造反时,修行师响应,攻击子隆,遭遇埋伏,大败;四年,子隆抓住战机,大破陈宝应;华皎在郢州战败,子隆出兵击其后背,亦胜。

C.陆子隆治理有方,深得民心。在治理荆州时,陆子隆积极修建城郭,安抚民众,与百姓和睦相处,当地百姓认为他很称职。后来当地官吏和百姓上表请求为他立碑,称颂其功绩。

D.陆子隆死后得到追赠,泽被后代。由于他生前功劳巨大,弟弟陆子才被任命为南平太守,儿子陆之武官至王府主簿、弘农太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皎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诱,子隆不从。

(2)三年,吏民诣都上表,请立碑颂美功绩,诏许之。

 

1.A 2.D 3.D 4.(1)华皎造反,因为陆子隆所居之处正是他心腹之地,华皎非常忧虑,一再派遣使者招求引诱,陆子隆不顺从。(得分点“以”“患”“招诱”三处每处1分,句子通顺2分)(2)三年,官吏和民众到京城上书朝廷,请求立碑颂扬赞美陆子隆的功绩,皇帝下诏令许可立碑。(得分点:“诣”“颂美”“许”三处每处1分,句子通顺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这句话是说“子隆设埋伏于城外,仍旧关闭城门,偃旗息鼓,示之以兵弱。等到行师兵到,腹背夹击,行师大败,因而请降,子隆允可,将他送至京师”;然后抓专有名词,“子隆”“行师”“京师”。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2.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D项,《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选项中将“大夫”和“士”的称呼颠倒了。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由于他生前功劳巨大,弟弟陆子才被任命为南平太守,儿子陆之武官至王府主簿、弘农太守”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文章最后说“子之武嗣。之武年十六,领其旧军。随吴明彻北伐有功,官至王府主簿、弘农太守”“子隆弟子才,亦有干略,从子隆征讨有功,除南平太守”,可见并非是因陆子隆生前功劳巨大。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D来源于文章最后,文章的表述是“子之武嗣。之武年十六,领其旧军。随吴明彻北伐有功,官至王府主簿、弘农太守”“子隆弟子才,亦有干略,从子隆征讨有功,除南平太守”,并非是他“泽被后代”。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以”,因为;“患”,意动用法,以为患,担忧,忧虑;“招诱”,招求引诱。第二句中,“诣”,到;“颂美”颂扬赞美;“许”,许可。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土司制度的历史传奇

陈绍举

土司制度的源头是两汉时期的羁縻制度【注】。汉朝推行的羁縻郡县制到了唐朝改为羁縻州府县制,此时,中央王朝开始让地方土著中的贵族担任羁縻州府县的首领,给予各种官职名号,为元朝土司制度中官阶的设立开创了先例。

元朝开始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土司制度,当时只在四川、湖广、云南等行省设置土司机构。明朝是土司制度完善的时期,明袭元制并大为开拓,将土司制度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政治制度。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建立土司区、遍设土司,土司制度已成为明朝统治西南诸民族的主要制度。清朝是土司制度走向衰微的时期。清初土司的数目和分布与明末基本相同,但土司区的大小、土司区的分布和制度都发生了变化。如土司管辖区的缩小、土司势力的减弱、贡赋制度的严密、征调的频繁、奖惩的严厉以及对土司的各种控制等。

土司制度由中央王朝对西南各少数民族首领封以官爵,让其世袭统治原有的各民族人民,中央王朝只通过各民族的首领进行间接的统治;同时又规定各民族首领必须承认其辖境是中央王朝统治下的一部分,听从中央王朝的征调,按期缴纳一定的贡赋,承担一部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义务。

土司制度比羁縻制度更加严密。我国西南各少数民族经过与汉、唐、宋各代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不断往来,社会发展很快,元朝在总结汉、唐、宋各朝羁縻统治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为了克服羁縻统治下各少数民族地区形同独立王国的弊端,开始改革羁縻制度:设立各种土司职务,任用各级土司土官,规定土司义务。

土司既是当地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又是当地的大领主,掌握着治理辖境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诉讼、刑罚等大权。土司在政治上依靠中央王朝,册封世袭,划疆分治;军事上实行土兵制度,以种官田、服兵役的方式把农奴组织成土司武装,维持土司统治和供中央王朝征调;在经济上,土司是辖境土地的所有者,实行劳役地租、实物地租等经济剥削;文化教育方面,土司不准土民读书和参加科举考试。

土司制度在产生的初期无疑是进步的,它适应了当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基础,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土司制度建立后,西南各少数民族在一段时间内与中央王朝保持了相对和平友好的关系,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中央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统一更加牢固,国家的统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土司制度的建立也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土司定期朝贡以及进朝受职,驿站的设置和道路修通,大规模的移民屯垦,使西南各少数民族与内地的来往日益密切,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土司制度的建立还促进了汉文化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土司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广大人民不断的反抗斗争动摇了土司制度的统治;与此同时,土司又日益与中央王朝对立,这种有损于中央王朝国家统一的行为自然是不能被容忍的,特别是经过雍正、乾隆两朝的大力“改土归流”后,土司制度已经大大衰落。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18期,有删改)

【注】羁縻制度:我国古代统治者用以笼络少数民族使之不生异心的一种地方统治制度。羁縻,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索隐》“羁,马络头也。縻,牛缰(牛绳)也”,引申为“笼络控制”之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羁縻制度是土司制度的初始阶段,起源于两汉时期,到唐代发展为羁縻州府县制,此时的中央王朝开始让土著中的贵族担任羁縻州府县的首领。

B.土司制度是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进行间接统治的管理制度,这些少数民族的首领接受中央王朝的爵位,服从中央的管理,统治当地原有的民众。

C.土司是西南少数民族中某一个区域的大领主,是当地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他们依靠中央王朝划疆分治,由中央王朝册封的爵位还可以世袭。

D.土司制度的衰败是因为土司制度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为当地人民群众不断的反抗斗争,以及土司与中央王朝的日益对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朝的羁縻州府县制任命西南少数民族中的贵族担任首领并授予他们各种官职名号的方法为元朝土司制度中官阶的设立开创了先例。

B.清朝的结束也伴随着土司制度的终结,虽然清初土司的数目和分布与明末大致相同,但其他情况发生变化,以致到了清末土司制度彻底消亡。

C.元朝的土司制度是在总结汉、唐、宋的羁縻制度基础上建立的,主要是为了克服羁縻制度使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形同独立王国的弊端。

D.土司制度的建立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对西南各少数民族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促进了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文化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朝沿袭元朝的土司制度并大力发展、完善,最终使土司制度成为一种完整的政治制度,成为明朝统治西南各少数民族的主要制度。

B.土司接受中央王朝任命的同时也承担了相关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要听从中央王朝的征调,按期缴纳规定的贡赋,还承担政治、经济、军事等工作。

C.土司是土地的绝对拥有者,掌握着辖境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大权,也有诉讼、刑罚的权力,对辖境民众有生杀予夺的大权。

D.土司制度在最开始是进步的,适应了当时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基础,保持了中央王朝与当地的和平友好关系,巩固了边疆的统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刹车、喇叭、拆迁、施工、装修、铁轨震荡、机翼呼叫、高架桥轰鸣……它们有个集体注册名:喧嚣。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躲藏,双手捂耳也没用。

------王开岭《耳根的清静》

人生任何美好的享受都有赖于一颗澄明的心,当一颗心在低劣的热闹中变的浑浊之后,它就既没有能力享受安静,也没有能力享受真正的狂欢了

------周国平《把心安顿好》

综合上述材料 ,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传统而含蓄。

200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考必胜”“永不言败”等。

如今的高考标语又有了新的内容:“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对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述。要求:观点鲜明,表达清晰连贯,言之成理。(不超过5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中国要发展还是要环保?几十年来,       ,相伴随的则是环境破坏触目惊心。官方一直宣传要“经济与环境一把抓”,而事实证明,         。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痛下决心,           ?在经济放缓带来的弊端与环境恶化带来的弊端之间,想好到底承受哪一个了吗?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德行如同宝石一般,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更加美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但也不尽然,诸如罗马大帝奥古斯都、英王爱德华四世等,他们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①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

②所以有许多人,他们容貌俊秀却一无所为

③美貌的人并不是完人

④因为过分追求外型美而放弃了内在美

⑤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高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⑥不会把所有优点都集中到一个人身上

A.①⑥③④②⑤

B.⑤③①⑥②④

C.①③②④⑥⑤

D.⑤①⑥④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