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武汉市体育局公布的2016年首届武汉马拉松赛会徽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

下面是武汉市体育局公布的2016年首届武汉马拉松赛会徽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构图要素:汉马会徽以武汉长江大桥为设计原型,图中标有“2016武汉马拉松”中文、拼音及英文单词。寓意:体现了马拉松比赛联接、沟通、跨越的主题。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这是考查徽标的转换。先观察画面,确定画面的组成部分,然后按照顺序把这些部分描述出来即可。拟写寓意的时候,要关注题干中对徽标的介绍“武汉市体育局公布的2016年首届武汉马拉松赛会徽的主体图形”,这就说明徽标中要体现的是马拉松比赛的主题。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联想的多个角度:一、主题。徽标名称中关键的一个字的汉字或拼音首写字母一般会出现,图形和颜色也会为主题服务。二、文字.1.汉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中有个写意的汉字“竹”,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有个汉字“京”,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有个汉字“月”。2.阿拉伯数字。如第六届竹文化节节徽总体上形成“6”,还有一个隐含的“6”,就是6片竹叶。3.英文及首写字母。如中国中央电视台台标是“CCTV”。4.汉语拼音首写字母。如洛阳电视台台标表面是“TV”,实际是变形的“洛阳”的拼音首写字母“LY”;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里有“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5.汉字的分与合。如中国公民道德标志里,总体是个“公”字,分开看,上面是“人”字,下面是“心”字形,说明公德心体现人内在的素养。三、图形.1.图形的多方面含意。比如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中,那只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其实那滴水也可以解释为像眼泪,如果不节约用水,我们的最后一滴水,就是自己的眼泪。2.图形的分与合。比如2013年新课标卷的中国环境标志的外围是十个环,但不能孤立去看这些环,还要看到它们环环相扣、象征共同保护环境的一面。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在洛阳举办)标志中间总体有朵牡丹花,分开看是蝙蝠,“蝠”与“福”谐音。3.图形的阴与阳。比如全国妇联会徽中间,总体是朵花,而阴处是三个“女”字的旋转重叠,阳处是三个“W”,而“W”是英语“Woman”的首写字母。四、图与文的结合。比如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里的汉字“京”同时也是个跑动的人的形状;中国探月工程标志里的汉字“月”中间两横是两个脚印,表达登月的目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残疾人”的首写字母“CJR”组成轮椅形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标志的汉字“文”同时是条龙,龙尾上还有长城。中国环境标志则是由“环”形想到环境、环保。沈阳全民读书月标志总体是“S”,“S”既是“沈阳”的“沈”字的拼音首写字母,也是“书”字的拼音首写字母;分开看这个“S”,又是打开的两本书,两书中间还有只眼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    。首先,利于疾病康复。多项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合理运动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包括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40余种慢性疾病。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门发表的《美国人运动指南》认为,每周进行至少2.5小时中等强度的运动,长期坚持具有延年益寿、改善睡眠等多种好处。其次,能提升人的情绪,消除压力。身体一旦动起来,大脑就开始释放包括内啡肽在内的多种激素,   ② ,缓解精神压力。再次,   ③   。运动后,大脑中血流量增加,细胞警觉度会提高。此外,运动还能够加速新陈代谢、让人充满活力等。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餐桌上、排队时、会议及课堂的间隙,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             ,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A.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集中了他们所有的注意力

B.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使他们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了

C.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

D.所有的注意力都被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集中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延迟退休或实现弹性退休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这些举措,广大群众并不能一下子就愉快地接受,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B.文物蕴含的丰富多元的价值,需要我们在利用、发掘、保护中不断深化认识,激活其生命力,让文物在发挥自身文化功能的同时,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城市发展。

C.明年上海春季高考将探索一名考生同时被两所高校录取的招生,但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其中一所高校进行录取确认,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有所区别。

D.能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教育的本真,是课堂教学效率能否得到提高的关键,也是引导学生成为拥有诗意追求的人的关键所在。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互联网设计领域中,近十年以来,针对究竟应该使用“固定布局”还是使用“浮动布局”这一问题,大家        ,争论不休。

②围绕如何做好政府工作这个主题,代表们       ,讨论热烈。一个个贴心的建议,一句句务实的话语,现场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③空气重度污染频繁来袭,但关于雾霾是怎么产生的、该如何有效治理等问题,有关部门和专家竟然          ,这也进一步加重了公众的疑虑。

A.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B.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C.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D.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何鲁:真名士自风流

徐百柯

有许多关于何鲁的传奇。其中最“玄”的一则流传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因为何鲁智慧超群,美国人愿以50万美元在他死后买下他的头颅,以供研究。

记者向何鲁的儿子何培炎求证。何培炎听后大笑,称自己很早就听说过这个传闻。“应该是没有这回事的。不过父亲一直负才子之名,所以也一直有很多夸张的传闻。”

何鲁早年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因外籍教师侮辱中国学生人格,仗义执言,率同学严辞批评教师,被校长认定为“闹学潮”。在开除他的全校大会上,矮个子何鲁面对校长侃侃而谈:“经此次学潮,清华能改革进步,何鲁一人纵牺牲学籍也无关系。若不改弦更张,而使最高学府萎靡腐败如故,就请我来读,我也不得来的。”说罢,在全场学生的掌声中,扬长而去。

作为最早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何鲁1912年入里昂大学,1919年获得数学硕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科学硕士学位的中国人。

何鲁的学习能力曾倾倒了他的教授,以至教授经常在课堂上赞扬这个来自中国的小个子:“你们猜,谁的作业做得最好?连法文也写得最好?还是那个中国娃娃!”

据何培炎回忆,1949年后,一些曾经赴法勤工俭学的国家高层领导,见到何鲁时,还会双手抱拳,尊称一声“老前辈”。

从何鲁25岁归国担任教授起,不少著名学者都曾受业于他。如物理学家严济慈、钱三强、吴有训、赵忠尧,数学家吴文俊、余介石,化学家柳大纲等。

华罗庚是数学家熊庆来的学生,但他一直说,先生虽然没教过我,但也是我的老师。华罗庚在西南联大时期完成数论经典著作《堆垒素数论》,送交中央研究院,竟无人能审。后送教育部,交由何鲁主审。

时值盛夏,何鲁在重庆一幢小楼上挥汗审阅,其间不时击案叫绝,一再对人说:“此天才也!”阅后,他不仅长篇作序,还利用自己是全国仅有的6位部聘教授之一的声誉,坚持给华罗庚授奖。1941年,华罗庚终于成为国民政府唯一一次数学奖的获得者。

在南京高师教授数学时,何鲁有时会趁着兴致高,开讲座讲古典诗词。据说,每逢此时,连窗台上都挤满了学生。在中央大学时,他更与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门生黄侃等结为忘年交,意气相投,诗酒相和。代理安徽大学校长期间,他以数学家身份,却被学生视为与郁达夫等著名文人相比肩的“风流名士”,尊其为“酒仙”。

何鲁是现代著名书法家。在重庆时,他与沈尹默谈论书法,慕名而来的听者如云。

上世纪50年代,何鲁调到北京。荣宝斋极为珍视他的书法作品,曾派人拿着他的字拜访他,问他如何标价。何鲁却扔下一句:“我的字,千金不卖;朋友要,分文不取!”

何鲁敢言,批评蒋介石尤烈。国民党特务头子康泽曾在重庆著名的沙利文西餐厅“宴请”何鲁。康泽问他:“先生是否有过对委员长不敬的言论?”何鲁一笑:“是啊,经常骂。不知你说的是哪一次?”

自1919年回国后,何鲁西装一脱,一辈子穿长袍。何培炎给记者看了一张老照片,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合影。前排中间6人,毛泽东、周恩来、马叙伦、郭沫若、何鲁、钱俊瑞。

惟何鲁一人,一袭长袍。

(选自《民国风度》,有删节)

相关链接:

材料一:何鲁在里昂大学毕业时,祖国发生了“五四运动”。远在异国他乡的何鲁深受震撼,毅然决定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条件,返回灾难深重的祖国。踏进国门,面对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故土,何鲁思索着何以报效祖国。他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前往法国学习理工的。但是通过对法国及欧洲列强文明的回顾,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他感到人毕竟是第一位的,只有培养出众多的人才,才能挽救中华于水深火热之中。他选择了“教育救国”之路,走上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台,开始了长达五十年的教书生涯。(选自高希尧《何鲁小传》)

材料二:将法文的物理、化学教科书倒背如流,100来页笔记不打一个墨点……做到这一切的学霸,是重庆大学第五任校长,数学家、教育家、诗人何鲁。他25岁就攻克世界数学三大难题之一,成为蜚声中外的数学家。

(摘自《重庆晚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何鲁早年在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读书时,因外籍教师侮辱中国学生人格而率领同学闹学潮,从而被校长开除。对此不公正的处罚,何鲁愿牺牲自己以换取学校的改革与进步。

B.何鲁在法国留学时的教授经常在课堂上盛赞他的作业做得好,一些曾经赴法勤工俭学的高层领导见到他也会尊称一声“老前辈”,从侧面反映了何鲁学习能力很强。

C.华罗庚一直说何先生虽没教过他,但也是他的老师,原因是何鲁曾负责主审华罗庚写的《堆垒素数论》,不仅给他作长序,还坚持给他授奖,对华罗庚有知遇之恩。

D.何鲁留学归来,之所以选择走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台,开始了长达五十余年的教书生涯,是因为他认识到科学无法救国,教育救国才是根本。

E.何鲁是第一个在法国获得科学硕士学位的中国人,25岁就攻克世界数学三大难题之一,成为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还是国内不少著名学者的老师。

2.美国人愿花高价买何鲁头颅一事,经何培炎证实应该只是一个传闻,可作者为何还要在开篇写下这个传闻?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两段的作用。

4.何鲁“风流名士”的形象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