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漫画家丁聪不久前去世。学者刘梦溪撰文悼念,题为“悼念文化孩童丁聪”。编者将它改为“我们失去了聪明的孩子”。请比较两个标题,说说编者这样改的理由。
把后面的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字横线处,使其前后衔接、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第一种境界是崇尚聪明和知识的智慧。 。 。 , 。 , 。然而,在智慧与知识、有智慧与有知识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否则就不会有“书呆子”这个称谓了。
①智慧与知识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②因此,爱智慧与爱聪明之间是有巨大差别的
③没有知识的储备,不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就难以达到很高的智慧
④“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反映了聪明与智慧之间存在着一条并非所有聪明人都能跨越的鸿沟
⑤智慧总是与天赋的聪明联系在一起的
⑥在一些人心目中,智慧就在于具有高出常人的聪明才智,爱智慧就在于不断培养出自己不断增长的聪明才智
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柏拉图说:“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②卢梭则谈到:“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死亡,他就会什么也不能忍受的。”
③鲁迅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回答。
(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
(2)柏拉图侧重的是 卢梭侧重的是 鲁迅侧重的是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1) ,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2)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盂子·齐恒晋文之事》)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4) ,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小题。
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注】禹庙:即大禹庙。
1.颈联写庙外之景,你认为哪两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赞美了大禹怎样的精神?赞美英雄,感情基调多是昂扬向上的,但诗人写景却用了“空山”“荒庭”“秋风”“古屋”等荒凉的意象,有人说这与全诗的情感基调矛盾,你是怎样看待的?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腻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捏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 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日:“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邃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 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 显:显达
B.务施贷以赒乡 务:致力于
C.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破:揭穿
D.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 夺:强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蜀人随之者万计, 且观公所为 ②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B.①吾惭不及古人,而俱后世讥我也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①其在衮冕也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①数以告,乃得还第 ②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薛公“执心决断“的一组是( )
①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 ②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 ③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 ④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 ⑤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 ⑥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公少年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未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
(2)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