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谨防“蚁族”背后社会风险的积聚 低收入的大学毕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谨防“蚁族”背后社会风险的积聚

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形象地称为“蚁族”,是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称之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那么,面对越来越多的“蚁族”,社会该如何看待之?

从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身上,我们可以明显感知,大学生身价下跌的严重程度,更可以感受大学生群体内心的失落程度。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劳动力过剩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困扰低学历者的问题,一大批高学历者也加入到失业大军的行列中,并且增长的趋势令人担忧。

“蚁族”有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的积聚。首先,可能带来公众投资教育意愿的降低。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教育远非一种消费行为,在此意义上,上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满足或效用。相反,“公共和个人用于教育的费用,意在获取生产性‘存量’。这种‘存量’包含在人体中,将来能提供各种服务。”而这些服务对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正是以上原因,家庭千方百计地使家庭成员在踏人社会之前能有一个较高层次的学历或学位。但是,“蚁族”的出现,似乎走到了一个相反的方向。

其次,“蚁族”是个与流动、社会地位、声望密切相关的问题。社会学家杰克思在《谁将出人头地:在美国取得经济成功的决定因素》一书中,对美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在上大学费用急剧膨胀的今天,人们之所以上大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把学位作为一张获取地位高、收入多的工作的门票。而这张门票是否有效呢?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受过较多教育的男子比受过较少教育的男子所从事的职业地位都要高些,挣钱要多些。因此,“蚁族”的出现,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其恶化的趋势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否则,与之相伴的社会流动乏力和社会分层困境将为整个社会的公平和和谐运行构成风险隐患。

最后,“蚁族”的出现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因素,并不单单是教育、大学生或者体制的原因,道理很简单,即使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然而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整个社会仍需要大批的人才——大学生。应看到的是,“蚁族”的出现证明“80后”向上流动的机会相对要少,渠道也不顺畅,在社会地位上却处于“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尴尬境地。

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不完备的教育投资环境很难使教育投资得到最大的收益,这些体制的不完善实际上也给普通家庭带来更多的不利。“蚁族”的出现,不仅仅是个体的风险,更是社会的风险,如果任由其叠加,形成积聚效应,不但对个体是一种伤害,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将形成隐患。

1.下列关于“蚁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蚁族”,是继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的又一群体,指低收入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

B.低大学毕业生被称为“蚁族”,是因该群体和蚂蚁“高智、弱小、群居”等特点类似。

C.劳动力过剩,教育体制不够完善,社会流动乏力,是“蚁族”出现的主要原因。

D.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蚁族”有可能带来社会风险的积聚

2.下列对“谨防‘蚁族’背后社会风险的积聚”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远非一种消费行为,“蚁族”的出现可能带来公众投资教育意愿的降低。

B.公众投资教育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C.社会流动乏力和社会分层困境,将为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和谐运行构成风险隐患。

D.“蚁族”的出现,是个体风险,更是社会风险,任由其叠加容易形成积聚效应。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学历者与低学历者在劳动力过剩面前是没有区别。

B.舒尔茨与杰克思都认为公众接受教育对个体而言最重要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C.社会需要大批人才,大学生就业却难,是因为“80后”向上流动的机会少渠道不顺畅。

D.只要改善教育投资环境,完善社会体制,“蚁族” 就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消失。                                

 

1.C 2.B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思考时,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蚁族”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C无中生有。文章的第五段,“‘蚁族’的出现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因素,并不单单是教育、大学生或者体制的原因”,文章并没有指出“蚁族”出现的主要原因。故选C。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例如本题选项C就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思考时,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B项,“公众投资教育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分析不正确,强加因果。故选B。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例如本题选项B就属于强加因果的错误。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思考时,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A文章的第二段指出,劳动力过剩不仅困扰低学历者,也影响了一大批高学历者,并没有涉及在劳动力过剩面前有没有区别。B舒尔茨认为公众接受教育是为了“获取生产性‘存量’,将来能提供各种服务”,“ 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是最重要的可能;杰克思认为,“人们之所以上大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把学位作为一张获取地位高、收入多的工作的门票”。D太绝对,“充足条件”应改为“必要条件”。故选C。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进行推断应该根据原文而又不拘限于原文,应以原文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断,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例如本题选项D就属于过于绝对化的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12月以来,大雾天气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气象机构预测,近期将有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对驱散大雾天气起到积极作用。

B.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C.根据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至少发射100个左右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探测器等,绝大多数为我国生产、使用,也有小部分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D.中国科协召开纪念钱学森诞辰1OO周年大会,通过缅怀钱学森与科协的点滴过往,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继承、学习其科学精神,为中国科技事业发挥力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针对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的争议,陈光标坦然表示:之所以高调,只是希望能推波助澜,激发更多的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

B.这篇文章分析了历次国学热背后潜藏着的怯懦与推诿的群体心理,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惰性与责任缺失,力透纸背,引人深思。

C.朝鲜成功发射通讯卫星的消息如石破天惊,震动了美、日、韩三方政坛,“朝鲜威胁论”又被重新提起。

D.美国加快战略东移的步伐,实际上就是不想失去亚洲这块蛋糕,拼命遏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殚精竭虑要平抑中国崛起的势头。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写不下去的情形,这是好事,因为这就       了需要解决的矛盾。

②瑞典希望在不修改欧盟条约的情况下化解欧债危机;波兰和意大利则担心,法德的修约建议会加深欧盟内部    ,拉大欧元区和非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距离。

③这是一座口字形的大楼,中间有6000平方米的庭院,里面是一片草坪,是理想的集体摄影的场地,也是          的休息场所。

A.暴露       隔阂       寂静     B.暴露       隔阂       幽静    

C.显露       隔膜       幽静     D.显露       隔膜       寂静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浪费    盘桓   聒噪   水蒸汽   展露头角    风烛残年 

B.遐想    雾霭   苍茫   名信片   义愤填膺    唉声叹气

C.执拗    筹划   绿州   舶来品   云销雨济    掎角之势 

D.宣泄    部署   凑合   炒鱿鱼   无济于事    谈笑风生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横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杆(wéi   捕(dài   胃口(Dǎo   马脚(lù)     敛声气(píng

B.草(kē   茶(qī)   (xiāo)勇     那间(chà   甲归田(jiě

C.见(piē)   手(duò)   (zài)      口令(niù)    游目怀(chěng

D.大(ruò)   (jué)   (jiān)     巍巍(chàn 提纲领(q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