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卜算子 张元干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卜算子

张元干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

 

1.“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②“迷”字描写水面迷雾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 ①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 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的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干“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这是考查诗歌中的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主要是锤炼诗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炼字”的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方法:(1)直接释义;(2)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其特殊用法;(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运用效果。2.结合原诗句,再现景象。方法展开联想,描绘该字所在诗句呈现的景象。注意点出意象的特点。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评价该字的表达效果(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新颖贴切、耐人寻味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题干“‘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要求要结合诗句联系作者情感分析。具体答题要写出手法、结合意象、作者情感来分析得出答案。答题时紧密结合诗句分析。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宇文测,字澄镜,太祖之族子也。高祖中山、曾祖豆颓、祖骐驎、父永,仕魏,位并显达。

测性沉密,少笃学,每旬月不窥户牖。起家奉朝请、殿中侍御史,累迁司徒右长史、安东将军。尚宣武女阳平公主,拜驸马都尉。及魏孝武疑齐神武有异图,诏测诣太祖言,令密为之备。太祖见之甚欢。使还,封广川县,邑五百户。寻从孝武西迁,进爵为

太祖为丞相,以测为右长史,军国政事,多委任之。又令测详定宗室昭穆远近,附于属籍。通直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大统四年,侍中、长史。六年,坐事免。寻除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行汾州事。测政存简惠,颇得民和。地接东魏,数相钞窃,或有获其为寇者,多缚送之。测皆命解缚,置之宾馆,然后引与相见,如客礼焉。仍设酒肴宴劳,放还其国,并给粮饩,卫送出境。自是东魏人大惭,乃不为寇。汾、晋之间,各安其业。两界之民,遂通庆吊,不复为仇雠矣。时论称之,方于羊叔子。或有告测与外境交通,怀贰心者。太祖怒曰:“测为我安边,吾知其无贰志,何为间我骨肉,生此贝锦!”乃命斩之。仍许测以便宜从事。

八年,金紫光禄大夫,行绥州事。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乃于要路数百处并多积柴,仍远斥候,知其动静。是年十二月突厥从连谷入寇,去界数十里。测命积柴之处,一时纵火。突厥谓有大军至,惧而遁走,自相蹂践,委弃杂畜及辎重不可胜数。测徐率所部收之,分给百姓。自是突厥不敢复至。测因请置戍兵以备之。十年,征拜太子少保。十二年十月,卒于位,时年五十八。太祖伤悼,亲临恸焉。仍令水池公护监护丧事。赠本官,曰靖。

测性仁恕,好施与,衣食之外,家无蓄积。在洛阳之日,曾被窃盗,所失物,即其妻阳平公主之衣服也。州县擒盗,并物俱获。测恐此盗坐之以死,乃不认焉。遂遇赦得免。盗既感恩,因请为测左右。及测从魏孝武西迁,事极狼狈,此人亦从测入关,竟无异志。子该嗣。历官内外,位至上开府仪同三司、临淄县公。测弟深,一代良臣。

史臣曰:宇文测昆季,政绩谋猷,咸有可述,其当时之良臣欤。(原文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

B.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

C.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

D.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驸马都尉,官职名,掌管副车之马。我国东汉以后称帝王女婿为“驸马”,即因驸马都尉而得名。

B.除、拜、加、转,表示古代官吏的授职或调动的情况;伯、公,指的是爵位,从等级看,公高于伯。

C.突厥,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也是世界历史上古老的民族之一。

D.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身份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称号,叫谥号,即用一两个带歌颂褒扬性质的字对死者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测出身官宦,家世显赫。从高祖宇文中山到父亲宇文永,都任职北魏,地位显达;他本人是皇族子孙、宣武女婿,一生任职众多;弟弟宇文深,一代良臣;儿子宇文该继承爵禄,历任官职,地位尊崇。

B.宇文测性格沉稳,施政仁厚。他年少读书时礼相待,使东魏人大受感动,从此以后两界百姓,安居乐业。

C.宇文测戍边有方,足智多谋。在绥州时,面对突厥的入侵,他命令事先在重要道路上堆积柴草的地方同时点火,使敌人误以为大军到来而溃逃,己方收获无数。此后,他请求朝廷加强防备常常十天整月地目不窥园;在汾州任职时,对前来侵掠的东魏人,他像对待客人一样以礼相待。

D.宇文测为人宽厚,颇得人心。在洛阳的时候,他宽容了偷他妻子衣服的盗贼,使这个盗贼受到感化,在西迁入关,事情极其窘迫的情况下,这个盗贼伴随在他身边,一直忠心耿耿。

4.翻译下列句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言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选自胡申生的《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训最早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

B.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周公训子”就是这种文化最早最可信的源头。

C.“周公训子”说的是周公旦对替自己就封鲁地的儿子临行前当面训诫叮嘱的事。

D.周公旦以自己为迎接贤士而常中断洗头和吃饭的事来告诫儿子要礼贤下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论语•季氏》中讲述了孔子训诫儿子的事,后人归纳出了“庭训”“趋庭”“鲤对”“庭对”等词语,这些词语后来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B.家训的体现形式在不断更替,从口头训诫发展到通过书信、训词、遗书等传递的形式,再后来又演变为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等准则性条文。

C.中国家训文化的内容要求是指向家庭及其成员的,其功能包括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以及确保形成良好的家风。

D.中国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管是在中国家训文化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乃至衰败期和蜕变期,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B.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必须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同时,家庭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这样家庭才能稳定并得以延续。

C.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便逐渐形成并延传下来。

D.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故而其后代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不小心摔碎一把小茶壶。这把小茶壶跟随她多年,是她的一件心爱之物。所以,壶碎令她心痛。但是,新凤霞马上安慰自己:“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得马上赔自个儿一把壶!”于是,新凤霞不再责怪自己,扔掉碎壶,迅速上街,买了一把更加漂亮的小茶壶赔给自个儿。新凤霞把新壶摆在原处,禁不住露出舒心的微笑。这件小事体现出的是一种“与自己讲和”的智慧。

而巴金说:“那些总是与自己的现实处境讲和的人,他的灵魂也不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高中举办迎新生晩会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很多人误认为竹子不开花。其实,竹子是有花植物。   ①    ,这是遗传基因的影响。如群蕊竹一年开一次花,牡竹、版纳竹30年左右才开花,有的种类甚至需要上百年才能开花。那么,为什么竹子开花之后会成片枯死呢?科学家解释,有些植物为繁衍后代,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结果。因为   ②   ,而这些养料来自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贮存的养料大部分被消耗,所以植物就逐渐枯死了。在天气长期干旱、土壤板结、杂草丛生的竹林中更容易发生竹子开花现象。可见,  ③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竹子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为竹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