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病人 (印度尼西亚)林万里 上午,诊室的门铃响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病人

(印度尼西亚)林万里

上午,诊室的门铃响了两下,我就知道看病的人来了。我一开诊室的门,就看到诊室里坐着三个人。左边的长板凳上坐着两位年龄都在四十上下的女人,其中一位愁容满面、散发不梳、身披牛仔夹克,我暂时称她为A;另一位呆头傻脑、眼屎未除,颈项上缚一条灰色围巾,我姑且叫她为B。这两位污垢满脸的女人,从她们邋遢的样子,一眼就能看出是病魔缠身的人。她们的对面,右边的铁椅上坐着一位明眸皓齿的红装女人,衣裙、嘴唇和指甲全是红红的,光彩夺目,看上去三十岁左右,端庄、秀气、俏丽。我敢断定地说,这种女人肯定人见人爱。她不像是有病的人,凭经验我心里猜想,她八成是陪送A.B来的。人们常说宁可做导演,不要做医生。因为导演是对着漂亮美丽的明星;而医生是对着愁眉苦脸的病人。今早我可走好运了,总算对着一位美丽的女人,她比明星还要明星。我注视着她,心里美滋滋的十分舒坦。医生和常人一样都喜欢欣赏美的东西。

“医生,早安。”

一见到我立在门旁,那一位“全是红红的”便开口说。她不但人长得妩媚,声音也十分悦耳。说了“早安”以后,她转过头对着A.B说:“你们两位先看吧,你们一起进去吧。”

回头又对我说:“医生,她们是我亲戚。先给他们看吧,她们都病得不轻。等下轮到我,诊费跟我的一起算,由我来付。”

瞧,这美丽的女人,心地多好!A.B进来了,我心不在焉地给她们检查了一下,发现A是患了流行性感冒,B是吃错东西拉肚子。我给她们各打了一针并配了药方,前后不到几分钟就解决了A.B的问题。她们似乎发现我给她看病时的心猿意马,也发觉我是要尽快地把她们打发走。老实说这时候我脑海里想的是候诊室正在候诊的那位“全是红红的”,好让她快点进来,好让我好好欣赏。当我开门把A.B送走,正要招呼那位“全是红红的”的时候,发现我的候诊室里空无一人。开始以为她上厕所去了,这时厕所的门敞开着,证明里头没人。我走去巡查,里头空空如也。我便问A:“你们的亲戚怎么还没看病就不见人影了?”

“什么我亲戚?我根本不认识她。刚才在你这里是初次见面。”

A不悦地回答道。

“那么你们两位是亲戚吗?”我指着A.B问道。

“我们三个人,谁都不认识谁,怎么会是亲戚呢!”B答道。

“你们跟她是亲戚或者不是,都不要紧。她不想给我看也没关系。她走了,那么诊费你们自己付好了,每人一万五千盾。”

“诊费我们已经付了。”

A.B异口同声地答道。

“是什么时候付给我?”

“不是付给你,我们已经付给她了。”

A答道。

“你们为什么要付给她?”

“刚才我们等你看病的时候,她走进来,问我们在这里看病,一次要付多少钱,我说看一次要一万五千盾。她说这里的医生是她爸爸的好朋友。她要我们省钱,要我们假认是她亲戚,诊费有折扣,说我们每个人交给她一万盾就够了。我们心里想这个人真好,帮我们每人省五千盾,我们就赶快给她。”

“你们就相信了她的话,钱就给她了?”

“是呀!她还说,一个人看病跟三个人一起看病,收费应该不同,就像批发价钱跟零售价钱不同是一样的道理。刚才你也听到了,诊费全部由她来付。”

我听了挠挠头,无可奈何地对A.B说:“你们可以走了,因为你们都付了诊费。”

好家伙,大小通吃。

1.下列对小说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最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善用对比,主要体现在AB和“全是红红的”在外貌上的鲜明对比。

B.作者以第一人称作为切入点,叙述了生活中的小事,增加了故事的现场感和真实性。

C.在表达方式上,本文充分运用记叙、议论、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使作品既具有叙述的流畅性,又具有批判的犀利性。

D.医生无可奈何地对他们说“你们可以走了,因为你们都付了诊费”,因为这件事她们没有责任,责任都在医生本人身上。

E.在塑造“全是红红的”这个人物形象上,作者先写“全是红红的”给人的美感,后写其狡猾,这是典型的抑扬结合。

2.小说第1自然段在塑造“候诊室里坐着三个人”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3.请分析本文以“病人”为题的妙处。

4.请探究文中A.B两位女子及医生上当受骗的原因,并谈谈其对我们的启示。

 

1.BE 2.外貌、神态、衣着进行了描写,如对门诊室里三位女子的外貌、神态、衣着进行了描写,A和B不讲卫生,形象邋遢;另一位女子光彩夺目。还有侧面衬托。 3. ①小说中出现了两个真病人,一个假病人,还有一个医生,围绕几个病人展开了故事。 ②假病人原来是真骗子,但是她何尝不是患有“贪婪”“欺骗”等心理疾病的病人?小说中的“我”以貌取人,两位患病女子贪小便宜,才给了骗子以可乘之机,这不都是疾病吗? ③以“病人”为题,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丰富,意蕴更加深。 4.AB两人上当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贪图小利,希望能节省看病的费用;二是认为看病如同买东西,批发应比零售便宜。“我”上当的原因主要是以貌取人,同时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启示:生活中不能犯经验主义错误,不能以貌取人,不能贪图小便宜,因小失大。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AC两项主要针对文章的写作技巧设题,D项是针对文章的内容设题。 2.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首先明确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描写分为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两大类。直接描写又分为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然后到第一段划出描写三位女子的句子,再进行对照比对。 3.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小说题目作用:1.交代主要人物形象。2.概括小说主要事件。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 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5.具有象征意义。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7.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作者情感。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10.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 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饶有兴趣地看下去。 引发读者思考。标题用意答题思路: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 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4.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首先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比如本题,探究上当的原因,要注意人物的对话,AB上当的原因在对话中已经展示出来;“我”上当的原因在“我”的心理活动中体现出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是:                          

(2)《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3)《荀子·劝学》中“                           ”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

(4)《师说》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5)《过秦论》中指出秦的过失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

①贾岛因著名“推敲”故事,博得当时文苑巨擘韩愈赏识,与韩愈感情深挚。

②指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浪西楼:潮州的一座楼。

1.第三联景物描写形象而生动,请从炼字的角度举一例赏析。

2.全诗从开头到结尾,作者的感情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武元衡,字伯苍。曾祖载德,则天皇后之族弟。元衡举进士,累为华原令。畿辅镇军督将,皆骄横挠政,元衡称疾去。德宗钦其才,召拜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以详整任职。擢为御史中丞。尝对延英①,帝目送之,日:“是真宰相器!”

顺宗立,王叔文使人诱以为党,拒不纳。监察御史刘禹锡求为判官,元衡不与,叔文滋不悦。会册皇太子,元衡赞相,太子识之。及即位,是为宪宗。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手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事。帝素知元衡坚正有守,故眷礼信任异它相。

蜀新定,高崇文为节度,不知吏治,帝难其代。诏元衡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繇萧县伯封临淮郡公,帝御安福门慰遣之。崇文去成都,尽以金帛、帟幕、伎乐、工巧行,蜀几为空。元衡至,绥靖约束,俭己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雅性庄重,虽淡于接物,而开府极一时选。

上自李元吉甫薨,悉以兵事委元衡。李师道所养说客说李师道曰:“天子所以锐意诛蔡者,元衡赞之者也,请密往刺之。元衡死,则他相不敢主其谋,争劝天子罢兵矣。”师道以为然即资给遣之王承宗遣牙将尹少卿奏事为吴元济游说少卿至中书辞指不逊元衡叱出之。承宗怨,数上章诬诋。六月,癸卯,天未明,元衡入朝,出所居靖安坊东门,有贼自暗中突出射之,射元衡中肩,复击其左股,徒御格斗不胜,皆骇走,遂害元衡。逻司传噪盗杀宰相,连十余里,达朝堂,百官恂惧,未知主名。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坐延英见宰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日忠愍。

(选自《新唐书•武元衡传》及《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延英:唐代长安宫殿名,在延英门内。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师道以为然/即资给遣之/王承宗遣牙将/尹少卿奏事/为吴元济游说少卿/至中书/辞指不逊/元衡叱出之

B.师道以为然/即资给遣之/王承宗遣牙将/尹少卿奏事/为吴元济游说/少卿至中书/辞指不逊/元衡叱出之

C.师道以为然/即资给遣之/王承宗遣牙将尹少卿奏事/为吴元济游说/少卿至中书/辞指不逊/元衡叱出之

D.师道以为然/即资给遣之/王承宗遣牙将尹少卿奏事/为吴元济游说少卿/至中书/辞指不逊/元衡叱出之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畿辅:古代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B.赞相:指举行典礼时司仪赞唱导引各种仪式。唐时属吏部所辖。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癸卯:属于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共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元衡出身显赫,才华出众,凭家族荫庇步入仕途,后逐步升迁,但因为难以节制京城附近骄横的将领,他借口有病从华原令上离职。

B.武元衡为人正直.胸怀操守,宪宗时,他不愿意参与朋党之争,坚决拒绝了王叔文集团的拉拢,导致了王叔文的不满。

C.武元衡掌管川西,政绩卓著,后被召回朝廷主持政事。虽然得到皇帝的支持,但为敌对势力所不容,在上朝的途中遭人伏击遇害.

D.武元衡政治才能出众,品德高尚,经德宗、顺宗、宪宗三朝,都备受皇帝器重,尤其是宪宗在位时,信任礼遇超过了同列。

4.翻译:

(l)天子所以锐意诛蔡者,元衡赞之者也,请密往刺之。

(2)少顷,马逸还第,中外乃审知。有司以闻,帝震惊,罢朝。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

(4)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1)(5)(8)/(2)/(3)(6)/(4)(7)

B.(1)(5)/(2)(8)/(3)(6)/(4)(7)

C.(1)(5)/(2)/(3)(6)/(4)(7)/(8)

D.(1)(5)(8)/(2)/(3)/(4)(6)(7)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中加横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  (2)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B.(1)惑不从师                  (2)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C.(1)王好战,请战喻            (2)君臣固守窥周室

D.(1)孰能讥之乎                (2)苏厉、乐毅之徒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