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养母,与吴澄弟子张恒游,文学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俄召入,应奉翰林文字。以不阿权贵,弃官归。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复入翰林,为修撰。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会莫徭蛮反,右丞沙班当帅师,坚不往,无敢让之者。阙曰:“右丞当往,受天子命为重臣,不思执弓矢讨贼,乃欲自逸邪!”沙班曰:“郎中语固是,如刍饷不足何?”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至正十二年,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于时南北音问隔绝,兵食俱乏,抵官十日而寇至,拒却之。乃集有司与诸将议屯田战守计,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捍,而耕稼于中。明年,春夏大饥,人相食,乃捐俸为粥以食之,得活者甚众。民失业者数万,咸安集之。升副元帅。十五年夏,大雨,江涨,屯田禾半没,城下水涌,有物吼声如雷,阙祠以少牢,水辄缩。秋稼登,得粮三万斛。俄升都元帅,守安庆。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西门势尤急,阙身当之,徒步提戈为士卒先。士卒号哭止之,挥戈愈力,斩首无算,而阙亦被十余创。日中城陷,城中火起,阙知不可为,引刀自刭,堕清水塘中。阙妻耶卜氏及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焚死者以千计。阙号令严信,与下同甘苦,然稍有违令,即斩以徇。当出战,矢石乱下如雨,士以盾蔽阙,阙却之曰:“汝辈亦有命,何蔽我为!”。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卒时年五十六。

1.对文中加横线词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例如贞观、靖康、元统、至正、康熙等。

B.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

C.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猪)三牲具备为太牢,只有羊、豕(猪)则为少牢。

D.古代人们用天干地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如文中的戊申就指至正十五年十月。

2.下面对文中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B.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C.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D.稍暇/即注《周易》/帅诸生谒郡学/会讲立军士门外/以听使知尊君亲上之义/有古良将风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阙正直敢言。莫徭蛮反叛之时,右丞沙班以粮草不足为借口,不愿征讨叛军,官员们都让着他,只有余阙敢站出来,直言右丞应当出征。

B.余阙体恤民情。百姓遭遇饥荒,甚至人吃人的时候,余阙捐出俸禄赈济灾民;洪水淹没了屯田,他祭祀祈求洪水退去,当年秋天取得丰收。

C.余阙与下属同甘苦。在战场上,余阙不理会士兵们的阻止,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余阙还拒绝士兵们用盾牌为自己遮挡落下的箭矢和垒石。

D.余阙政令严明。余阙执政泗州时,即使是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们都很怕他。余阙治军也很严明,如果有人违背军令,他就会将其斩首示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阙曰:“右丞第往,此不难致也。”阙下令趣之,三日皆集,沙班行。

(2)城中民相率登城楼,自捐其梯曰:“宁俱死此,誓不从贼。”

 

1.D 2.A 3.A 4.(1)余阙说:“右丞只管放心地出征,粮草的事是不难达成的。”他下令催促粮饷,三日后全都齐备,沙班出师。(2)城中的百姓相继登上城楼,然后自己撤掉了登楼的梯子,并说:“宁愿全部死在这里,也誓不投降敌人。”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D项“戊申就是至正十五年十月”错误。原文是“十月,贼薄城下。戊申,贼并军攻东西二门”,根据上下文推断,这里的“戊申”应是用来纪日的。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唯……”;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然后先易后难。“即”连接后面内容,前面应该停顿,“使”表示目的,应该停顿。本题主要根据意思进行断句。句意为:平时稍有空闲,就注解《周易》,率领各位学生到郡学(郡国的最高学府)集中讲授,令军士站在门外听讲,也使他们明白尊君亲上的义理,确有古代良将的遗风。断后要通读,一检查意思是否讲得通;二是检查内容是否合理。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A项“官员们都让着他”错误,原文“无敢让之”的意思是“无人敢责备他”。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中固定人名保留“阙”, “第”译为放心地,“致”译为完成、达成,“趣”译为催促。第二句中“相率”译为相继,“捐”译为撤掉,“死此”译为死在这里。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翻译】 余阙,字廷心,先世居河西武威。余阙年少就丧父,以收授门徒来赡养母亲,与吴澄弟子张恒交游,文学造诣日进。元统元年,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执政严明,经验阅历丰富的官吏都忌惮他。不久奉诏回京,授翰林文字。因不阿谀权贵而弃官归家。不久因为朝廷修辽、金、宋三史,余阙奉诏再入翰林院为修撰。后又出京担任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适逢莫徭蛮造反,朝廷右丞沙班应当率军去镇压,但他坚持不肯去,无人敢责备他。余阙说:“右丞应当前去,你受天子之命为重臣,不想着出兵讨贼,是想图安逸吗?”沙班说:“郎中的话固然是对的,但粮草不足怎么办?”余阙说:“右丞只管出征,这粮草的事是不难达成的。”他下令催促粮饷,三日后全都齐备,沙班出师。至正十二年,朝廷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理淮西,起任余阙为副使、辅助签批都元帅府事宜,分兵驻守安庆。当时南北音信隔绝,兵力粮草都很缺乏,余阙到任仅十日反元义军就来进攻,余阙领兵回击,敌人被击退。他召集官吏和诸将商议屯田与战守之计,(决定)环绕辖境周围修建堡寨,选精兵对外御敌,在堡寨之内耕种粮食。第二年,大闹春荒,人相食,余阙将其俸禄用来买米施粥,赈济灾民,得以存活的灾民很多。有数万失业的百姓,都得到安置。十五年 夏天,天降大雨,江水上涨,屯田稻谷有一半被淹,城下江水涌入,有什么东西吼声像雷鸣一般,余阙用少牢祭祀,洪水就退去。秋粮(得以)丰收,得粮三万斛。不久,余阙升任都元帅,驻守安庆。十月,叛军逼至安庆城下。十一月八日,叛贼攻打安庆东西二门,西门形势尤其危急,阙迎敌而上,提戈抗敌,身先士卒。士卒们哭喊着想阻止他,但他更加用力地挥动长戈,斩首了无数敌人。但是余阙身受十几处创伤。中午时分,城池被攻陷,城中着起了大火,余阙知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便引刀自杀,倒落在一处清水池塘之中。余阙的妻子耶卜氏、儿子德生、女儿福童皆投井而死。城中的百姓相继登上城楼,自己撤掉了登楼的梯子,并说:“宁愿全部死在这里,也誓不投降敌人。”烧死的人以千计。余阙治军号令严明,与下属同甘共苦,但军士稍有违反军令的,就会马上处斩示众。当他出战之时,箭矢垒石纷纷落下如同下雨一般,军士们用盾牌为他挡遮,余阙回绝说:“你们也有命,为什么要挡遮保护我呢?”平时稍有空闲,就注解《周易》,率领各位学生到郡学(郡国的最高学府)集中讲授,令军士站在门外听讲,也使他们明白尊君亲上的义理,确有古代良将的遗风。余阙死的时候五十六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著名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做过一项实验,他匿名发表了两部小说以测试声誉的魔力。在这两部小说中他故意采用了不同以往的写作风格,以便读者不会把他的名字(即声誉)与那作品联系起来。经此试验,他发现,在艺术界中声誉的威力已发展到了惊人的程度:“我不可能立刻诱导读者阅读我写的小说,除非我给出它时标上我的名字。”可以看出,声誉与现代语境下的艺术界——即一种充分体制化的艺术界密切相关。

从这个角度来说,那种所谓流传千古的声誉便只是传统美学的一个集体幻象。它其实是随着现代艺术体系的建立而诞生的特定现象。声誉现象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桂冠诗人、传记文体等文化现象的出现而形成,并具有其历史性和文化特殊性。在声誉的建立中,艺术家扮演了一个极为关键的角色。在现代艺术界体制建立之初,他们凭借优异的能力创造出作品,并赢得了公众对他及其作品更多的关注。

然而,如果把声誉现象放置在艺术界框架中加以讨论,那么,声誉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艺术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格拉迪斯·恩格尔·兰以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的英美蚀刻画家为分析对象,讨论了声誉是如何确立、维系、甚至失去的。他指出,不仅声誉的确立是诸如艺术机构、专家协会等彼此合作的产物,而且声誉的维系也依赖于各种外在于艺术家的力量。艺术家的声誉是否持久,甚至在其去世之后依然能得到流传,这依赖于一系列的对其作品创作及流通记录的保存与收集,这样后世之人才能方便地辨识出其作品。

与声誉相比,“信仰”似乎是艺术界中一个更为玄妙的存在。它更为抽象,更受到人群的信任。然而,所谓信仰又与声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信仰总是以各种形式的声誉来实现它最初的资本积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声誉总是有效地进入艺术界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并且为信仰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持续而又易于接受的形式,尤其在为信仰构建一种非反思性集体凝聚力方面,声誉可谓功不可没。在《凡·高的影响》一文中,作者纳塔利·海涅克给出了一个有趣的陈述,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声誉向信仰转化的那一过程。凡·高是如何成为一个圣者的?这要六个步骤才会发生:他的作品变得不可思议,他的生活成为一则传奇,他的命运成为一出绯闻,他的绘画被拿出来销售和展览,他所曾踏足的地方成为遗迹,而他所触摸过的物品皆为纪念物。

从这个角度看来,文学场或是艺术场存在着一处独特的机制,即信仰。我们所认为的艺术品的某种意义和价值,我们将艺术品视为“艺术品”的眼光,都是基于我们对某种艺术观念的信仰。艺术场中所有的一切几乎都与“信仰”有关,这既包括了我们对艺术品以及审美经验的种种看法,对天才艺术家权威的毋庸置疑的信任,对艺术场所遵循的“为艺术而艺术”原则的信仰;也包括了对艺术商人、艺术评论家等人有能力发现天才、鉴定艺术品价值的信任;包括了对艺术场中各种认可机构的信任等等。信仰并非单纯针对某些“艺术界名人”或是某些组织,而是存在于整个艺术场体制中。

(选自殷曼楟《论现代艺术体系下的声誉与信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的作品是否能够迅速地被读者阅读,受到了作家名字(即声誉)的影响,这一点在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的实验中可以看出。

B.声誉现象是随现代艺术体系的建立而诞生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桂冠诗人、传记文体等文化现象的出现最终导致了声誉现象的形成。

C.在声誉建立的过程中,艺术家凭借其优异的能力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并赢得了公众更多的关注,这成为了艺术家获得声誉的前提。

D.在现代语境下的艺术界中,声誉的确立和维系,其实是多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对作家作品创作及流通记录的保存与收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信仰与声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信仰需要不断积累各种形式的声誉才能形成。

B.与声誉相比,信仰更抽象,也具有一种更强的集体凝聚力,是一种更玄妙的存在。

C.声誉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而信仰不是,信仰只是艺术场的一处独特的机制。

D.声誉可以向信仰转化,可以为信仰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持续而又易于接受的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声誉和信仰与现代语境下的艺术界密切相关,这体现了充分体制化的艺术界不仅重视艺术家的作用,还更重视艺术家之外的各种因素。

B.艺术家拥有了声誉,再通过艺术界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就可能让自己的作品变得不可思议,甚至让自己触摸过的物品成为纪念物。

C.人们往往会更信任对某种艺术观念的信仰,人们也都会把这种信仰作为评判艺术品是否是艺术品,是否具有某种意义和价值的基础。

D.在现代语境下的艺术界中,几乎所有一切都与信仰有关,信仰并非单纯针对某些名人或是某些组织,而是存在于整个艺术场体制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枪法很好的警察向他的朋友谈论射击的要领。他说很简单就是要极端的平静。记住要像烟灰一样松散。只有放松了身体的全部潜能才会释放出来协同你达到完美。

烟灰尤其是那些优质香烟燃烧后的烟灰非常松散几乎没有重量和形状。其实在烟灰内部栖息着一股强大的力量任何一阵微风掠过哪怕只是轻微的叹息它们都会不失时机地腾空而起驭风而行。它们的力量源于放松源于一种飘扬的本能。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清华大学有关自主招生调查统计表,然后回答问题。

 

(1)根据图表内容,得出结论。(不超过26字)

(2)针对自主招生的现状,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氢能绿色环保,是十分理想的零碳能源。但是,氢气当前主要从石油中制取,成本非常高。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    。30多年前,科学家就发现绿藻细胞中存在着一种氢酶。当它被激活后,绿藻进行光合作用时就能产生氢气。氢酶被激活产生氢气这种情况,是绿藻在应对缺氧的状况下,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能否   ?浙江大学研究人员通过跨学科合作,给绿藻细胞披上一层二氧化硅“外衣”,    ,每升绿藻可以产生17毫升氢气。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王澍的建筑设计好在哪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中国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相融方式,王澍在当代中国建筑界里提出了完全基于个人思考的回答。他所运用的思考方式和所设计的建筑作品,展现了令建筑界无法回避的个人风格与逻辑,如果你不进入他的逻辑,你无法理解他,无法理解的事物是无法有效批判的;__________________。因此,王澍的建筑设计是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好和坏来评价的。无论你喜欢他还是讨厌他,实际上,目前他所占据的位置,的确无人能敌。

A.因为他有完整的逻辑体系,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无法有效批判他。

B.自成一体的逻辑是严密而完整的,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无法有效批评他。

C.而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许能理解他,但因其体系的完整和自成一体,你依然无法有效批判他。

D.而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那么,你无法有效批评他,因其体系的完整和自成一体导致很难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