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摆 渡 叶仲建 河东村和河西村隔着一条河,村民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叶仲建

河东村和河西村隔着一条河,村民来往很不方便。不知从哪一天起,河上出现了一条渡船,船主人姓张,河西人,久了,人都唤他张摆渡。

河东村的后面是山,河西村的前面通往城市;河西村的人要上山,河东村的人也要进城。那年头,收成不好,张摆渡靠着这条船和一身摇橹的功夫,竟过得不差。

河东一户柳姓人家瞅着眼红了,为啥一条河,好处都让你张摆渡给占去了?为啥河东人的钱要塞进河西人的腰包?柳家穷,却也砸锅卖铁添置了一条与张摆渡相仿的船。

没有争执,没有商议,却有了规矩:河东人过河,得上柳摆渡的船;河西人过河,得上张摆渡的船。即便柳摆渡的船在彼岸,河东人也不会登上张摆渡的船,而是向对岸吆喝两声,朝柳摆渡招招手。这样一来,张摆渡赚的钱少了一半,但熙来攘往的人频繁,好歹混了个囫囵饱。一段时间倒也相安无事,日子在两个人的摇橹声中流逝。

一年后却发生了一件事。那天,柳摆渡的船载着河东村的一对母子过河,船行至河中央,便缓缓地往下沉。船舱里进了水,没一会儿水就漫过了船身。柳摆渡无法一下子救俩人,丢下女人在河中乱扑腾。柳摆渡将小孩拖到河岸,转身要下水救女人,发现女人正从对岸漂移过来——救女人的是张摆渡。

张摆渡救了女人一命,也相当于救了柳摆渡一命。柳摆渡的船沉到了水底。第二天,柳摆渡没来吊船。第三天,还是没来。几天过去了,柳摆渡还是没有出现。那几天里,张摆渡经常盯着沉船的水面,沉默不语,总觉得失去了什么。

两岸的芦苇青了枯,枯了又青。阳光把张摆渡的身子晒成了古铜色,风雨在张摆渡的额头上刻出了皱纹。为了增加收入,除了载客,张摆渡还网起了鱼。张摆渡在这摆渡和网鱼中度过了他的时光。他老了,脸上的皱纹越加多了、深了,背部微微伛起。

上了年纪的张摆渡很孤独。其实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觉得孤独。张摆渡喂了只鸬鹚,他会跟鸬鹚说话。更多的时候,他只静静地坐在船头,抽着旱烟,对着河水沉思。

河西岸过来一个年轻人。“爹,你别摇船了,去我那住吧。”年轻人蹲在岸边,对张摆渡说。这样的话,他说了已经不止一两回。

“能摇就摇,摇不动时,自然会上你那。”张摆渡淡淡地嗫嚅着。

“可你已经老了啊!也该享享清福了,再说,这一天几块钱的营生能顶什么事?我又不是养不起你。”

“混帐!要不是这几块钱,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

“过河的人太少了。”年轻人换了一种语气说。

“可还需要一个摇橹的。”张摆渡说,“有急事总得从河上过。”

“他们的钱供了你上了大学。”张摆渡又说。

“那我去老家转转。”年轻人叹了口气,转身朝村落的方向走去。

河东河西的人似乎真的少了很多。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城里谋生了,留下的老弱病残,一年出不了几次门。张摆渡的生意显然淡了下来,除了逢年过节,这条河上的一切,平静得如同一幅画。张摆渡和他的船,自然是画上的一景。

“人老了,眼花了,乡里乡亲的都瞅着陌生了。”那年的中秋,张摆渡对着一个西装笔挺的人叹道。

“老哥,还认得我不?”那人没动身子,却这样问张摆渡。

张摆渡认出来了,是当年的柳摆渡!张摆渡一下子激动了起来:“你……你回来了?这几年,你……去哪了?”

“嗯,回来了,去了一趟外地。”

“当年,谢谢你,你把这摇船的生意让给了我。”张摆渡踏上岸,指了指河,又紧紧地握住柳摆渡的手。

“不,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老哥,我今天又来抢你的生意了。”

“哦?”张摆渡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我要在这河上建一座桥。建好了,你就没法摇船了。”

张摆渡笑了,连连说着:“好,好……”

在一声又一声的“好”中,张摆渡很想接下来告诉柳摆渡一件事,关于那年沉船的事。

他想告诉柳摆渡,他这么做只是为了能有足够的收入供儿子上大学。他还想告诉柳摆渡,因为这件事,他愧疚了一辈子。

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其实,他早就把这个压在心底的秘密说出来了。他跟船头的那只鸬鹚说了无数次。

(选自《小小说选刊》第5 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河东柳姓人家眼红张摆渡靠摆渡过上不错的日子,也置船参与摆渡,抢了张摆渡的生意,张摆渡嘴上不说啥,心里肯定不舒服。

B.晚年的张摆渡不愿放弃老营生跟儿子到城里享清福,一是因为村民还有有乘船的需求,二是因为张摆渡眷恋家乡,故土难离。

C.小说刻画人物,运用了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叙事则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D.鲜明的对比也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柳摆渡致富后造福乡民的高尚品德,就是通过张摆渡的自私反衬出来的。

E.这篇小说以张摆渡为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时间跨度很长,情节起伏多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

2.简要分析小说以“摆渡”为题的好处。

3.张摆渡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4.小说最后写道:“张摆渡最终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有人认为,张摆渡应该把秘密说出来;也有人认为,张摆渡已经没有必要把秘密说出来。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1.选C 得3分,选A 得2分,选E 得1分,选BD 不得分。 2. ①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围绕“摆渡”展开的,“摆渡”起到线索的作用(如答“摆渡”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酌情给分); ②“摆渡”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表面上是指张摆渡和柳摆渡撑船渡人(或:用船把人或物载过河去),更深层的含义是指张摆渡用后半生的种种努力,进行灵魂的自我救赎与解脱。 3. ①自私狭隘,缺乏公平竞争意识:为争生意,竟然用不光彩的手段,制造沉船事故,挤走了柳摆渡。 ②良知未泯,对自己的错误能深刻反省并补救:沉船后尽力协助柳摆渡救人;做错事后,一直愧疚,良心不安,其孤独和固守其实是一种良心的拷问和灵魂的救赎。 ③勤劳吃苦,有生活理想:不仅摆渡,还网鱼,用辛勤劳动供出了一个大学生。 4.观点一:应该把秘密说出来。①张摆渡多年来一直愧疚,良心不安,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说出来是一种解脱。②事情已过去多年,说出来柳摆渡也不会责怪并找他的麻烦。③说出来更能表现自己的真诚悔意和认识错误的勇气,能得到柳摆渡的谅解。④更能表现张摆渡在邪念与善念之间成功的“摆渡”,从而揭示主旨。观点二:已经没必要把秘密说出来。①多年来,张摆渡为自己的错误忏悔了无数次,并努力进行自我救赎,所以,秘密说不说出来已经不那么重要了。②时间久远,事情已成历史,此时说出来确实没有什么意义。③说出来可能会让柳摆渡对张摆渡产生不好的看法,容易节外生枝。④柳摆渡或许已知道这一秘密,所以才会说“应该是我谢谢你才对,要不然,我也不会有今天”,因而没有必要说。(观点1分,答出3点给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这是一条综合分析的多项选择题。B项“二是因为张摆渡眷恋家乡,故土难离”分析错误,主要原因是对当年沉船事的愧疚;D项对比、反衬,说法错误,张摆渡晚年一直坚持摆渡,实际上是一个内心救赎的过程;E项“情节起伏多变”说法不准,小说情节有有波澜,但不是“多变”。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题目的作用一般有:文章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等作用。再结合文本具体作答即可。“摆渡”是文章的线索。它有两重含义,一是实指,一是虚指,即张摆渡用后半生的种种努力,进行灵魂的自我救赎。理解这些就不难回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张摆渡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小说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有的直接表达,有的隐而不露。他吃苦耐劳,摆渡谋生并供养了儿子上大学;他又自私狭隘,不择手段地凿沉了柳摆渡的船,差点造成人命事故;好在他良心未泯,最后由于愧疚难当,用自己的后半生为自己的良心救赎。形象分析要结合具体文本分条分点作具体的分析,即这些个性特征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不能空述。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这是一道开放题,观点不要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要符合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符合作者表达的需要。无论哪种观点,论据都要与观点一致,不可自相矛盾。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                                

(3《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唐)郑谷

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天。

天气正得所,客心刚悄然。

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

此际难消遣,从来未学禅。

注释:①馀:同“余”

1.联系全诗,赏析首联的景物描写。

2.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有哪些?请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石奋传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轼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汉书·石奋传》)

注:①“马”当时写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

B.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

C.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

D.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一个皇帝所用庙号只有一个。

B.汉朝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称郡守或相当于这一官职的官员称为二千石。石奋和他的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故称石奋为万石君。

C.稽首,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表现为,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D.万石君的次子石庆曾为齐相,这“相”和《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相”为相同职务,是汉朝中央派到封国的行政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石君出身低微,当时家中亲人也只有失明的母亲和姐姐了。但是他凭借性格的恭敬谨严,虽无才能却被高祖信任并官至大中大夫。

B.虽归老家居,万石君始终尊重朝廷的威严。回朝参加朝会,经过皇宫的门楼,他一定下车快走,看见皇帝的车驾,一定俯身表示敬意。

C.万石君在教育子孙方面注重身教,面对子孙的过失,很少疾言厉色,而是以自己无声的不满或者委婉的批评来引导他们反省改正。

D.次子石庆担任太仆,为皇上出行驾车,皇上问拉车的马有几匹,他举着鞭子一匹匹地数后才报数,这是万石君恭谨家风的表现。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

(2)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文艺不能单纯娱乐化

王蒙

近年来,我们的文艺事业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包括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以及文化服务的扩大与广大受众的参与。与此同时,也有一种现象令人担忧,就是好作品淹没在平庸、苍白、空心、浅薄以及炒作、消费化、单纯娱乐化的作品当中。

文学艺术当然有娱乐消费的功能,但它们更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精神瑰宝、精神能量的表现,它体现着也充实着、提升着受众的灵魂。我们应该有鲜明的、权威的、富有公信力的评论,这种评论能入情入理、立意高远、令人信服:它们应该告诉世人哪些文学作品是真正优秀的乃至杰出的。卖得最多的一定是好的吗?不一定。点击率和受到时人夸赞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要有一套理论与价值标准,要有对于真正好作品的体贴与把握,热情与信心,要取法乎上,攀登精神生活的高峰,不能任由那些准广告式炒作式与跟风套话式的所谓评论大行其道。同时,还要告诉受众,有些作品其实不是最好的,但却是可以包容的;与此同时,评论家有权利也有义务指出:这些作品是有着相当令人遗憾的方面的,是可以讨论的,是可以提出与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水准更加相称的要求与期待的。

传播在文艺推广方面的作用非常大,媒体不能带低俗这个头。现在传媒上有些说法是在跟着那些风格轻佻低下的“娱记”的风向走,接受了很多境外趸入的使严肃的文艺工作者相当反感的说法。尤其是电视节目里,许多都是计划好了的,到了某个地方,要让参与者和观众流泪。如果感情变成了兜售手段,怎么可能还有真诚的文艺呢?怎么可能还有真诚的眼泪呢?还有走光卖萌之类的,令人不齿。有的演员干脆在舞台上向观众要掌声,甚至以掌声能带来好运将观众的军,未免有失文艺的尊严与风度。我们的文艺不能浸泡在营销计谋、人云亦云与装腔作势的浑水里,传媒不能成为娱乐市场的附庸,不要与娱乐市场合谋,而要有一个正大光明、高尚庄重、对文学艺术与历史负责的态度,我们的传媒要去呼唤经典、呼唤真正的好的文艺作品。

现在外国人办一个奖,口气大、规格高、人气旺。法国的龚古尔奖、英国的布克奖、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还有诺贝尔奖等等,这些评奖活动都有极高的规格。于是就有一些朋友、同行,把作品的评价寄托在国际奖项上,令人深思。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我们的文艺需要有国家主体的高端评奖,也要在条件成熟时举办世界性的至少是华文作品的评奖,形成我们自己在文艺方面的评价体系与全球影响力。说到底,这方面的推进有助于显现我们的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有助于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高志向境界,激励创造力与精益求精精神,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5月11日12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们的文艺事业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但好作品淹没在平庸、苍白、空心、浅薄作品当中的现象也令人担忧。

B.文学艺术不仅要有娱乐消费的功能,更要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精神瑰宝、精神能量的表现。

C.对于文学艺术的评价,我们的评论应该是鲜明的、权威的、富有公信力的,也应该是能入情入理、立意高远、令人信服的。

D.在评判一部文学作品是否真正优秀或杰出时,我们不能以卖得最多、点击率或受到时人夸赞作为评判的标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我们要有一套理论与价值标准,要取法乎上,不能任由那些准广告式炒作式与跟风套话式的所谓评论大行其道。

B.现在传媒上有些说法之所以是在跟着那些风格轻佻低下的“娱记”的风向走,因为他们接受了很多境外趸入的使严肃的文艺工作者相当反感的说法。

C.电视节目里,如果用一种计划好了的让参与者和观众流泪的方法,把感情变成兜售的手段,这样不可能有真诚的文艺。

D.有的演员在舞台上向观众要掌声,甚至以掌声能带来好运将观众的军,这样的行为有失文艺的尊严与风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文艺如果一直浸泡在营销计谋、人云亦云与装腔作势的浑水里,传媒成为娱乐市场的附庸,与娱乐市场合谋,这对文艺发展是不利的。

B.我们的文艺有一个正大光明、高尚庄重、对文学艺术与历史负责的态度,我们的传媒去呼唤经典,这对产生好的文艺作品是有帮助的。

C.现在外国人办一个奖,口气大、人气旺,评奖活动规格也高,于是就有一些国内的作家,把作品的评价寄托在国际奖项上,这是不可取的。

D.建立文艺方面的国家主体高端评奖,这有助于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境界,激励他们的创造力与精益求精的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小孩儿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把它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在挣扎着,但身体似乎卡住了,出不来。小孩儿看着于心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可是,这只蝴蝶身躯臃肿,翅膀瘦小,根本飞不起来。小孩儿内疚地把它捧回草地上……

根据所给的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