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2)孔子在与众弟子言各自的志时,也说出了自己的志向,那就是:“          ,朋友信之,            。”《论语》

(3)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4)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1)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2)老者安 之 少者怀之 (3)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4)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5)疏林不做美 淡烟暮霭相遮蔽。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由于文辞简略,有时会给理解造成困难,往往需要联系其他章节加以判断。上文“久而敬之”中的“之”,所指对象就有两种观点,一说指晏子,一说指晏子所交之人。请联系相关章节,分析一下哪种说法更为合理。

 

查看答案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7•16节中,孔子评价颜回时说其“不改其乐”,又说自己“乐在其中”,你怎么理解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的写景方法与《雨铃霖》的                (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日乡村风俗图。风景如画,不见人影,却处处可见人的活动。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元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三)

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锄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韩非子•说林上》

1.下列加横线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夫知一官      效:效力                 B.而御六气之          辩:分辩

C.列坐          其次: 水边              D.夫人之相,俯仰一世    与:交往

2.下列加横线的虚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世而非而不加沮  ②不知老将至  自视也亦若此矣  ④鲁患不救乎

A. ①②同     ③④同 

B. ①②同     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  ③④同 

D .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3.下列各项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荣子虽然能看透个人与外界的区别,能看淡个人荣辱,但他离真正的逍遥还有很大的距离。

B.在庄子看来,想要做到真正的逍遥并不是一件易事,但也并非做不到。一个人如果能够摒弃功名利禄,与自然合而为一,那么他就可以算是一个逍遥之人。

C.在选文(二)中,作者在感慨时光流逝之快时,也融入了个人对生命难以把握的惆怅之情,但作者并没有像时人一样消沉,而是积极面对人生。

D.犁锄认为,鲁穆公不应该派众公子去晋国和荆地当官,应该派他们去齐国当官,因为齐国会与鲁国交好。

4.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5.翻译下列重点句子,注意实词的落实。

①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子:黑暗王国里的残烛

鲍鹏山

①宋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好抬杠的李贽就此讽刺道,怪不得孔子出生之前,人们都点着蜡烛走路。我想,话不能这么说,也不是这么说的。我觉得,孔子确实是悬挂在那个遥远古世纪的一盏明灯,他使我们对那个遥远的时代不再觉得晦暗和神秘,他使那时代的人与后代乃至于我们沟通了。我们由他知道,即便在那么一个洪荒时代,也是有阳光普照着而万物不择手段地生机勃勃;那时代也发生着我们今天一样的事情:暴力和弱者的呻吟,混乱和宁静的企望,束缚与挣扎,阴谋与流血,理想碰了钉子,天真遇见邪恶,友情温暖,世态炎凉。在他手订的《诗经》中,我们甚至可以体验到最个性的感受——当那些面孔不一情性各异的个人复活时,那个时代不也就复活了吗?

②孔子生活的时代也真像他所说的,确实是混乱无道。他为之伤心不已:辉煌的“郁郁乎文哉”的周王朝已是日薄西山,伟大的周公早已英魂远逝,他制定的“礼”“乐”也土崩瓦解。“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到处都是乱臣贼子,且个个生龙活虎。西周古都废墟上的青草与野黍也一茬一茬地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根深而茎壮了,掩埋在草丛中瓦裂的陶器早已流尽了最后一滴汁液。九鼎不知去向,三礼流失民间。东周呢?龟缩在洛邑弹丸之地,可怜巴巴地看着那些纵横天下的称霸诸侯,把九州版图闹得瓜分而豆剖。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还有谁来用红巾翠袖,擦去周王混浊的老泪?连孔子本人都不曾去那里。在这种时候,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真无异于痴人说梦。孔子正是这样的一位痴人。痴人往往缺乏现实感。他的精神就常常脱逸出现实的背景,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追寻着万物逝去的方向。是的,他一生都在追寻,他周游列国,颠颠簸簸,既是在找人,找一个能实施他主张的人,更是在找过去的影子,找东周昔日的文明昌盛。面对这一伟大帝国的文化废墟,孔子领悟到并承诺了自己的使命!但挽狂澜于既倒,或知其不可而为之,只不过是一种令人钦敬的悲剧精神罢了,他最终还是失败了。当他奔波倦极归来,在一条小河边饮他那匹汗马时,他偶然从平静的流水中惊见自己斑驳的两鬓,“甚矣,吾衰矣”(太惨啦!我已经衰老了!)他顿时心凉如水。这衰弱的老人,他的多少雄心都失败了,多少理想都破灭了。壮志不酬,眺望茫茫无语的宇宙,他心事浩茫。人世渺小,天道无情,青山依旧,哲人其萎。于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便如一丝凉风,吹彻古今:“逝者如斯夫!”

④我在几千年后的漆黑的夜里写这篇文章时,宛如见到他当初衰弱地站在苍茫高天之下的无情逝水边。那无限凄惶的老人的晚景使我大为感动。于是这篇文章的题目也就一闪而现了:这衰弱的,即将随着时间的流水逝去的老人,不就像黑暗旷野上快要燃尽的一枝蜡烛吗?四面飚风,寒意四逼,这支蜡烛艰难地闪耀……

⑤痴人有多种,或因情深而痴,或因智浅而痴,孔子属于前者。因情而痴的孔子常常沉湎在过去的怀想之中,“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逝者如斯夫!”这时,他就是一位抒情者,抒得很动情,很感人。在一个抽象的、冷酷的、沉闷的老子之后,出现一个一往情深、感怀万端的孔子,使我们再次感受到一种温软,一种熨帖,这实在是让我们大大舒了一口气,历史终于在绝望中咧口而哭出了声,一些可怕的心理能量在孔子的歌哭、幽默、感喟中被释放了。

⑥孔子使一些无序的暴力变成了有目的有方向的努力与企望,他使天下英雄入于他的彀中,并带着这些社会精英致力于建构新的理想。当混乱的历史有了理想与方向时,混乱就不再是一无是处,相反,倒往往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生机无穷的魅力。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刀光剑影的时代,一个流血漂橹的时代,一个杀人盈城、杀人盈野的时代,但它不也是一个充满理想,充满激情,充满公理仁德的时代吗?谁开辟了这样的时代?是孔子。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是,当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的时候,他往往自己驾车——他确实是在驾着这个时代的马车。弟子们在车上或呼呼大睡或哈欠连天,一脸凄迷与怀疑,只有他永远目光炯炯,自信目标就在前方。

⑦这位可敬可叹的老人,想凭自己个人的德行与魅力来聚集一批年轻人,让他们传道义之火,文化之火;拯民于水火,匡世于既颠,但年轻人不容易经受得了各种诱惑,“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我从未见过一个喜爱德行比得上喜爱美色的人),“吾未见刚者”(我未见过刚强的人),“吾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我未见过喜好仁,厌恶不仁的人),“末闻好学者”(没听说过好学的人)。这些话不也把他的三千弟子甚至七十二贤者都包括在内了吗?要让这些弟子们“无欲则刚”、“好德如好色”都不可能,更何况别人?韩非就曾刻薄尖酸地揶揄孔子,说凭着孔子那么巨大的个人德行,不就只有七十子之徒跟随他么?而下等君主鲁哀公却能让一国人都服从他,孔子本人也不得不向鲁哀公臣服。所以,人是多么容易向权势屈服,而向慕仁义的人是多么少啊。孔子此时的处境,真是令人同情。

⑧但他更让我们尊敬。这就是他的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殉道精神。“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可以更改主帅,匹夫却不能逼他改变志向)。匹夫尚且不能夺志,更何况圣人之志,得天地浩然正气,至大至刚,岂容玷污?天下一团漆黑了,不少原先追求光明的人也练就了猫头鹰的眼睛,从适应黑暗而进于喜欢黑暗,为黑暗辩护,他们把这称为提高了觉悟和认识,并且得道似的沾沾自喜于在黑森林中占据了一棵枝丫,又转过头来嘲笑别人不知变通。而孔子,这位衰弱的老人却在那里一意孤行!我很喜欢“一意孤行”这个词,很喜欢这个词所指称的那种性情与人格。敢于一意孤行的人必有大精神,大人格。

  ——节选自《寂寞圣哲》

1.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文中具体体现在哪里?

2.从文中找出两组对比,并简析

3.痴人有“情深而痴”和“智浅而痴”的区别,为何作者认为孔子属于前者?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4.文章说孔子是黑暗王国的一支“残烛”,又说孔子是悬挂在那个遥远古世纪的一盏“明灯”,试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