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小题。 未成年 大卫·波罗威尔(法) 我坐在去往巴黎的列...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题。

未成年

大卫·波罗威尔(法)

我坐在去往巴黎的列车上,车厢里坐着一个姑娘,她的身边似乎从来都不缺乏异性,总有一些人主动跑过来向她搭讪。我看着她,觉得似曾相识。

到了马赛,我们一伙人都下了车,准备吃些东西。我看到她牵着一个男人的手,同大家一起在车站内的一个小餐馆里吃饭。大家都坐了下来,那个男人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瓶威士忌,他把威士忌放在桌子上,嘭的一声,我们都朝着他那边看去。

“伙计们,嘿,有开瓶器吗?伙计们?”他朝着桌上的每一个人问到。

几乎每个人都摇了摇头,正当那个男人感到沮丧想要坐下的时候,我从包里拿出了一个开瓶器,递给了他。

“嘿,伙计,多谢啦!您的名字是什么?”他问我。

“布朗。”我对他说。

他把威士忌打开后,又将开瓶器还给了我,“我叫狄耳逊,是巴黎一家银行的老板。这次巴黎那边出了点急事,我要回去处理一下。瞧,这是我的朋友,叫安娜。  她刚刚高中毕业,打算到巴黎去上大学,她家里条件不是很好,所以我能帮助她一点就帮助她一点……助人为乐嘛……助人为乐”他一边讲话,眉毛一边随着嘴巴不停的转动,就像榭丽舍大街上行驶的车正在转动的车轮一样。

那位姑娘对我笑了笑,她站了起来,伸出手,对我说道:“布朗,很荣幸认识你。”

我也站起来,跟她握了握手。

回去的时候,我不禁多看了安娜几眼,她仍然牵着狄耳逊的手,我们一同进入了车厢。

卖花的人走了上来,他跑过来对着安娜说道:“亲爱的美丽的小姐,买一份报纸吧,我相信像您这样的人一定需要一朵花,这样才能衬托出您的气质,衬托出您的高贵。”

狄耳逊的脸色似乎很难看,一会儿青一会儿绿,安娜叫了叫他,他没有理她,只是皱着眉头。安娜于是把头偏回来看着我。

那个卖花的人朝我走过来,“先生,”他指了指安娜,“这位美丽的小姐一定是您的女朋友吧,瞧,她多高贵啊,能有这样的一位女朋友真是您的福气!快买一朵花送给她吧,她一定会十分开心的。”

安娜将期望的目光投向我,我难以拒绝,买了几朵花请卖花人送给她。安娜收下了,脸上露出幸福的神色。

之后去巴黎的路上,她一直坐在我的旁边。

到了巴黎,狄耳逊直接走出了车站,头也没有回。我牵着安娜的手,走出车站,我呆在原地不动,安娜仍然往前走,她转过头来对我说:“走啊,呆在这儿不动干嘛?”

“去哪儿?”

“去你家啊。”她微笑着看着我,对着我说道。

我点了点头,带着她往威尔逊大街走去。

我和安娜同居了。

有一天早上,安娜走的很早,她走的时候,我还在睡着。我仍然能记得当我睡眼朦胧的时候,安娜收到那封短信的情景。那样的慌张,害怕,我从来都没见过。

我在焦虑和担忧的陪伴度过了一上午,到了中午,安娜终于回到了家,她很狼狈不堪,变得十分憔悴,她的手脚上似乎也多了几道伤痕。我赶紧招呼安娜坐下,并倒了一杯水给她。她趴在我的肩上,忍不住开始哭了起来。

“狄耳逊破产了,听说他跑回阿尔萨斯了,这边欠了一屁股的债。他的夫人今天来找到我,说她已经知道了我和狄耳逊的关系了,她认为我是不三不四的人,喜欢乱搞男女关系。我几次三番的跟她解释说不是这样的,我和他之间是很纯洁的朋友关系,”她哭着对我说,“我从他夫人家出来,就被几个自称是狄耳逊的债主的人讨债,还被人打了几巴掌,被关在卢浮宫对面的那条小巷的一个黑暗的屋子里,我用碎玻璃割断绳子,这才跑了出来。布朗,我跟狄耳逊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你要相信我,真的,你要相信我。”安娜的泪水打湿了我的后背。

我抚摸着她,对她说:“安娜,我相信你,我相信你真的跟狄耳逊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都很平凡,我们同样的渺小,我们同样的微不足道,我们是喧哗中唯一保持沉默的人。我知道你受了很多的委屈,可是,你要坚强,你要勇敢,你要振作起来。”

晚上,安娜告诉我,她决定走了,她要去马赛。

第二天,我送她到火车站,我看着她慢慢地离我远去,在她将要踏上火车的一刹那,她又走了回来,她在我耳边问:“你没有挽留我的意思?”我看着她,笑了,我对他说,走吧,去马赛要好好生活,要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

她踏上火车,便没有再回头。

一如既往,也似从前,仍然有很多异性围绕在她的旁边。

我看着火车卷着炊烟伴随着轰隆轰隆的汽鸣声,夹带着黄昏的几朵云彩逐渐离我远去。

毕竟是一见钟情。

可我终究还是未成年。

2002年法国克罗尔微型小说金奖,选做考试文章时文章稍有改动)

1.赏析下面的句子,任意从一个方面分析。

他一边讲话,眉毛一边随着嘴巴不停的转动,就像榭丽舍大街上行驶的车正在转动的车轮一样。

2.从文章结构和故事人物分析卖花人的作用。

3.文章划线句是关于安娜离开时的一段景物描写,说说该景物描写的作用。

 

1. 修辞方面,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狄耳逊当时的神态。 人物描写方面,属于神态描写,生动地反映出狄耳逊圆滑、世故,幽默的个性。 2. 卖花人不经意的牵线搭桥,化解了安娜的尴尬,使“我”和安娜的关系进一步地发展。 卖花人走到安娜和狄耳逊身边的时候,狄耳逊的表现暗示下文中的狄耳逊破产一事的发生,照应狄耳逊走出车站后头也不回的情节,在结构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 凄凉、孤寂的景象,表现了“我”送别安娜时的“我”心中的寂寞、孤独和悲伤。 表现了“我”送别安娜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或语句的表达特色。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时,分析语句所运用的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一定要选择最主要、最鲜明的),接着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句内容、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等),最后分析蕴含的作者情感。简单概括就是:手法 + 内容 + 情感。本题主要是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狄耳逊当时的神态。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考生要熟知次要人物的一般作用。1.写次要人物,从侧面(衬托、反衬)出主要人物的--、--、--的性格(形象)。2.① 写次要人物引出主要人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围绕次要人物写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次要人物如果是“我”能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3.写次要人物的--、--、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卖花人不经意的牵线搭桥,化解了安娜的尴尬,使“我”和安娜的关系进一步地发展。 卖花人走到安娜和狄耳逊身边的时候,狄耳逊的表现暗示下文中的狄耳逊破产一事的发生,照应狄耳逊走出车站后头也不回的情节,在结构上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3. 试题分析: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描写的一般作用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形象、心情③推动情节发展④交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⑤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答题格式: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本题答案要点:(1)凄凉、孤寂的景象,表现了“我”送别安娜时的“我”心中的寂寞、孤独和悲伤。(2)表现了“我”送别安娜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各题。

大一统:诸葛亮人格的文化属性

诸葛亮的思想以儒家为主导,这是古今学人的基本共识。洪迈《容斋随笔》就曾言道:“诸葛孔明千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 这种对诸葛亮的评价代表了中国传统的主流观点。除了仁义礼智信等一般的儒家人格特性外,诸葛亮人格中其有鲜明的儒家大一统的文化禀赋。

三国时代是一个政权分裂的时代,亦可以看作是各个文化集团都在进行着的国家统一事业的时代。以此视角观之,诸葛亮的南征与北伐则格外引人注目。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既表现对于君王的忠诚,更表达对于江山一统的渴望。前《出师表》强调:“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统一意志坚决。后《出师表》一开篇就说:“王业不偏安!” 并表达为了一统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决心。

儒家大一统的社会理想,一是理论观念的表达,一是实践行为的表现。而打通儒家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的重要环节,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典籍《礼记·王制》既记述了天子诸侯及其公侯伯子男的纵向的结构体系,也描述了东西南北中的空间格局,这是据于天下太平语境的规定。诸葛亮处在一个乱世,天下并未一统。诸葛亮的治国平天下,就是实现国家的统一。其于乱世的治国平天下之策,就是天下一统之策。

大一统之于诸葛亮,是长时段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塑造。无论是作为意识、观念,抑或传统,甚至是一种基因,都是被历史一再肯定的结果。

这种文化基因,在前轴心时代即形成胚胎。黄帝行德政,诸侯皆归之,“抚万民,度四方” ,“监于万国,万国和”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和谐局面的形成,这种一统是制度上的统一,黄帝也因此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夏商周,这种大一统的文化一脉相承,为中华文化大一统思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轴心时代,诸子百家竞相提出自己的文化主张,以应对周代国家体制危机。无论是儒家的一统于道德仁义,法家的一统于帝王专制,还是道家一统于自然尊奉,他们对于天下“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的主张却是整体认同的。大一统是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历史主题。

汉武帝通过对匈奴的战争,稳定了大汉江山;另一方面则通过一系列策略,解决了封国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统一局面下,董仲舒等人以《春秋》公羊学为基础的大一统思想出笼了。他强调作为帝王统治者,向外施恩,就是仁;作为远方的族群,向中央的职贡就是义。国家这样的施恩越多,其领属的天地就越宽广辽远,而远方的职贡也就越多,与大一统国家的关系就越近。这时,族群关系被纳入了大一统的国家意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豪并起。” 威胁一统的因素再次明显地凸显出来。过去的史学家往往关注的是魏、蜀谁为正统问题。假如我们放弃正统说,而改为大一统说,则曹魏和蜀汉都是天下统一的追求者,同样都是大一统的天下观的实践者。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对于乌桓和匈奴,采用了武力征服与和亲的双重形式,维护了晚期东汉王朝的基本稳定。可以说,这是据乱世、求一统之曹操的方式。而诸葛亮主导下的蜀汉,强调“王业不偏安” ,则具有更强的统一欲望。

对于民族关系,诸葛亮始终采取的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的和平策略,主要不是武力的征服,这与曹操以征伐为主的策略大为不同。诸葛亮在尊重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强化了西南区域的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诸葛亮在南中,“即其渠帅而用之” ,用当地的领袖治理,南征后不留兵,保留其自治权,体现出对于南中各族的信任。同时,这种地域化尊重不能排除对于共同文化的尊崇。据《华阳国志》载:诸葛亮“先画天地、日月、君长、城府;次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 。这是一种以图像文献对于民众进行国家与地域关系的教育行为,即地方文化隶属于主流文化的教育,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十分必要的。诸葛亮南征及其对西南边地的治理,与北伐一样,可以说是对大一统天下的儒家理念的践行。

(节选自201375《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大一统” 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典籍《礼记·王制》通过记述天子诸侯及其公侯伯子男的纵向的结构体系及东西南北中的空间格局,最早对大一统的社会理想进行了规定。

B.黄帝“抚万民,度四方” ,“监于万国,万国和” ,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和谐局面,这种制度上的统一,是中华文化大一统思想的发端。

C.大一统是轴心时代的时代精神和历史主题,诸子百家为应对周代国家体制危机,提出了相同的文化主张:“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D.董仲舒等人把族群关系纳入了大一统的国家意识,为汉武帝征服匈奴,稳定大汉江山,解决封国问题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强调“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王业不偏安!” 既为了实现其统一江山的社会理想,也是为了实现其儒家的人格理想。

B.诸葛亮的大一统,作为一种意识、观念,是长时段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塑造的结果;作为一种基因,则是被后代历史一再肯定的结果。

C.曹操和诸葛亮都是天下统一的追求者,同样都是大一统的天下观的实践者;但曹操因“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不被认为是正统。

D.对于民族关系,诸葛亮始终采取的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的和平策略,强化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而不是像曹操那样采用武力征服的策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迈认为诸葛亮除了仁义礼智信等一般的儒家人格特性外,其人格中具有鲜明的儒家大一统的文化禀赋,他对诸葛亮的这一评价代表了中国传统的主流观点。

B.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豪并起” ,威胁一统的因素再次明显地凸显出来,三国这个政权分裂的时代,也是各个文化集团都在进行着的国家统一事业的时代。

C.在轴心时代,诸子百家虽然整体认同大一统的观念,但他们主张一统的方式却大相径庭:儒家一统于道德仁义,法家一统于帝王专制,道家一统于自然尊奉。

D.诸葛亮对待西南区域的策略是尊重地方文化,“即其渠帅而用之” ,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其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以独特的方式践行了儒家大一统的理念。

 

查看答案

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1月21日,福州市网友“@im005”发微博称,“一个老太太欲上168路公交车,她提着个白色塑料袋,里面装着一只家禽,但司机不让她投币,让她下车,老太太说家禽装在袋子里面不脏,最后甚至跪下,嘴里不断哀求。”当时司机也愣了,赶快叫老人起来,并让她上了车。由于微博配了几张老人下跪照片,引发网友热议。(11月22日《海峡都市报》)

记者随后联系到了当时刚好在车上的乘客李女士,她说,当天9:30左右,这辆168路公交车准备发车前往金牛山公园时,上来了一个老人,手提袋子里装着一只活禽,司机说不能带上车。当时老人执意要上车,大约僵持了几分钟,老人突然下跪,说着“走得很累,不认路,求求你”之类的话。当时司机赶快叫老人起来,并让她上了车。李女士认为,带活禽上车确实会影响别人,但老人用袋子装着,还挺干净,而且老人看起来比较无助可怜。

“司机的行为我们是支持的,老人也情有可原。”对此,康驰公司相关负责人林经理表示,活禽脏臭,还可能传染疾病,所以明确规定不允许市民携带活禽上车。司机遵守规定没错,但老人情况特殊,也情有可原,“还是希望市民不要携带活禽宠物上车”。

此事在微博上发布后,很快引发了网友热议。

对以上内容,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西南大学的徽标,请你写出这个图案中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再指出图案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在所有收藏品市场中,和田玉有其独特的地位,                  ,中国的玉文化有八千年的历史,远远早于中国的文字历史。玉,做为华夏文明的符号和基因,贯穿中国历史的全程,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                          。因此,                   ,我们尽可以把和田玉与书画(以平尺计)、瓷器等收藏品进行横向对比,相信和田玉的相对价格一定是最低的。所以,和田籽料价格的上涨是其自身价值的回归和市场价值的发现。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聚众哄抢的容忍,就是对被抢货主的残忍。                        ,法律的权威才会得到维护,相关明文规定才不至沦为纸上老虎,“中国式哄抢”,也才有望偃旗息鼓。

A只有执法人员硬气起来被抢货主的财产权益才能得到保障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B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人员硬气起来,被抢货主的财产权益才能得到保障

C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被抢货主的财产权益才能得到保障 只有执法人员硬气起来

D.只有执法人员硬气起来,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被抢货主的财产权益才能得到保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