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郁剪剪 聂鑫森 郁剪剪如今已是古稀老人了。 二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郁剪剪

聂鑫森

郁剪剪如今已是古稀老人了。

二十年前,吴净第一次到青山铺乡来采访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写了篇关于此地盛行剪花的长篇通讯,并力荐许多剪花的女艺人,郁剪剪就是其中的一位。没想到文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地和外地的报纸、电台、电视台记者,来了一拨又一拨。于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剪纸也就成了艺术品,又参展,又卖钱。

吴净作为第一个报道者,自然不会就此罢手,隔上一段日子就要前来采访。每次来,必去探望郁剪剪。郁剪剪专攻神话传说人物,八仙、门神、财神、花仙子、十八罗汉、钟馗……运剪洗练泼辣,而且带点夸张、变形,颇获赞誉。

每次告别时,郁剪剪总是颤声对吴净说:“你让我扬眉吐气了,老田对我好多了。”

老田是她的丈夫,叫田谷生,长得很粗蛮,脾气又暴烈,爱喝酒,一有烦心事就打郁剪剪。如今,郁剪剪出名了,剪纸可以换钱了,他的野性收敛了不少。不过所有的钱都得由他统管,不让妻子过手。

吴净径直走到堂屋的门前,高喊一声:“老师——”

“来啦!”

随即,郁剪剪从堂屋后面走了出来,紧接着,红着一张脸的田谷生也醺然而出。

“是吴记者呵,快请坐。你怎么喊我‘老师’呢?我不配。”

“在剪纸上,您当然是老师。”

当吴净在挨墙茶几边的一把椅子上坐下,田谷生也大咧咧地在另一边的椅子上落座,然后,挥挥手,大声说:“大记者来了,还不快去泡茶!”

郁剪剪低声说:“我……会的。”

老师,别客气了,我就要走的。我这次来,是要买你的四件门神作品。”

“吴记者,不要买,我送你就是……”

田谷生使劲地“咳”了一声。郁剪剪忙煞住话,目光也变得暗淡起来。

“是我的一个外地朋友,在画报上看到你的门神作品,很欣赏,托我来买的。”

“吴记者,你稍等一下,我去房里拿来。”

田谷生突然站起来,说:“你歇口气,我去替你拿。”说完,就快步走进与堂屋相连的那间卧房里去了。

吴净问郁剪剪:“儿女们都住在附近吧?经常来吗?”

“来得少,老田从不肯留他们吃饭,他把钱看得比命还重。”

“跟你学剪纸的那个姑娘,自取艺名王一剪的,还努力吧?”

“还努力,剪得和我差不多哩。”

正说着,田谷生出来了,手里拿着的四张门神卷成一卷,递给吴净。

吴净问:“多少钱一张?”

田谷生说:“你是老熟人,就二百元一张吧。”

郁剪剪急了,说:“收多了,老田。”

“城里买二百五哩。”

吴净忙付钱,然后告辞。

田谷生进房放钱去了,只有郁剪剪把吴净一直送到竹篱外。郁剪剪说:“真是对不起,这个老田……”

吴净说:“收钱是应该的。再见!”

送别时,郁剪剪没有说那句总是要说的话。

吴净在黄昏时回到了家。他把卷起的门神像在案头展开,按顺序摆好,一组是秦叔宝、尉迟恭;一组是神荼、郁垒。粗粗看去,都还不错。再细看,前一组是郁剪剪的作品,下剪厚重老辣;而后一组显得干净纤巧,出自郁剪剪的学生王一剪之手。

吴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心有点痛。不是心疼钱,是心痛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他明白,绝不是郁剪剪所为,定是田谷生进房后搞的名堂。至于王一剪的作品,或是放在老师处寄卖以图获得好价钱,或是田谷生用菲薄的价钱收购而来,吴净就不得而知了。但田谷生将王一剪的作品伪称为郁剪剪的作品,却是不争的事实。

吴净决定把王一剪的作品剔出来,再从自己的藏品中,寻出郁剪剪的同题作品补进去。他不能欺瞒朋友,更不能让伪作流传于世。

吴净把王一剪的作品烧了。

一个月后,青山铺乡政府一个常写新闻稿的宣传干事,打电话告诉吴净:郁老现在不肯动剪刀剪花了,几乎天天和田谷生吵架,骂丈夫不该骗了吴净你这个好人;若是田谷生动手打人,她就见什么砸什么,还大喊要一把火把房屋烧了。

吴净决定马上去一趟青山铺乡,他不能看着一个出色的民间艺术家,就这么被毁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每次告别时,郁剪剪总对吴净说“老田对我好多了”,这从侧面反映出了田谷生对金钱的追求与贪婪,其实并不是真正对郁剪剪好。

B吴净和郁剪剪谈到了学生王一剪,郁剪剪说“剪得和我差不多哩”,这为下文田谷生用王一剪的作品伪称郁剪剪的作品埋下了伏笔。

C.小说中对主人公郁剪剪的刻画,采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形象塑造了一个技术十分高超的民间艺术家形象。

D.郁剪剪对丈夫田谷生收吴净的钱,表现出了无可奈何的神情,因此,她满心抱歉地将吴净一直送到竹篱外。

E.郁剪剪后来不肯动剪刀剪花,是因为她不愿意再成为丈夫敛财的工具,而且她自己也已觉醒,要捍卫自己的权利。

2.小说中的主人公郁剪剪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部分加上了宣传干事打给吴净的电话内容,作者这样写有那些作用?

4.小说中写到“吴净把王一剪的作品烧了”,有人认为这是吴净出于愤怒,也有人认为这是吴净出于对郁剪剪作品的尊重。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

 

1.AB 2. ①心灵手巧,技艺高超。郁剪剪剪纸技艺高超,特别擅长剪神话传中的人物。 ②性情懦弱、忍让。粗暴的丈夫掌管着自己的生活却没有怨言,经常看着丈夫的脸色行事。 ③心地善良、宽厚。对丈夫欺骗吴净的事心怀愧疚,耿耿于怀。 ④性格由弱而强。最终有了反抗意识,敢于抗争丈夫的粗暴行为。 3. ①补充故事情节,集中揭示郁剪剪夫妻之间的矛盾; ②照应前文吴净的猜测,并引出下文吴净决定再去青山铺乡; ③揭示了郁剪剪内心的埋怨和由懦弱到反抗的性格转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出于愤怒。①吴净没想到田谷生竟然会用王一剪的作品伪称郁剪剪的作品,这种行为让吴净感到心痛;②郁剪剪本是一个出色的民间艺术家,而其丈夫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③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田谷生的行为是对这种艺术的极大玷污。 观点二:出于对郁剪剪作品的尊重。①尽管王一剪的作品干净纤巧,但和师傅郁剪剪的作品还有一定的距离;②优秀的剪纸作品会赢得赞誉,而伪作任何时候都不可替代真品的价值和分量;③欣赏艺术的真正魅力在于理解艺术作品的本身内涵和价值,不以讹传讹才是对艺术的尊重。(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C项文中没有“心理描写”,D项应该有对丈夫用学生作品充自己作品的歉意;E项“她自己也已觉醒,要捍卫自己的权利”过于拔高。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郁剪剪剪纸技艺高超,特别擅长剪神话传中的人物。她的丈夫“脾气又暴烈,爱喝酒,一有烦心事就打郁剪剪。所有的钱都得由他统管,不让妻子过手”,郁剪剪一味忍耐。到结尾时“郁老现在不肯动剪刀剪花了,几乎天天和田谷生吵架,骂丈夫不该骗了吴净你这个好人;若是田谷生动手打人,她就见什么砸什么,还大喊要一把火把房屋烧了”,有了反抗意识。吴净买她的剪纸,她丈夫拿假的给吴净,对此她一直心怀愧疚。概括以上内容,分条作答。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本题考查结尾情节的作用。分析文学作品结尾的作用有规律,考生应牢记。如: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呼应前文,引人深思。丰富人物,完成任务形象刻画浓墨重彩的一笔,深化主题。本文中结尾加上了宣传干事打给吴净的电话内容,补充了故事情节,丰富了人物形象,表明郁剪剪由之前的忍耐到反抗。呼应前文吴净的猜测。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此题是对吴净行为的探究,可以见仁见智。无论是吴净出于愤怒,还是吴净出于对郁剪剪作品的尊重,但都要有理有据地分析。答题时首先表明观点,再加以分析。可以从作品的价值,人物的行为等分析,要以理服人,观点和分析要一致。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颔联                     既写出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2)《咏怀古迹》中                     两句诗概括了王昭君一生悲惨的遭遇 

(3)《秋兴八首(其一)》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

(4)《锦瑟》一诗运用鲛人泪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发作者对美好理想的执着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悲哀的诗句是                     ”。

(5)《琵琶行》以声喻声,以形写声。描摹两种弦交错合奏的音色正如“              

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①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为池      因:趁机

B赢粮而    通“影”像影子一样

C数百之众    将:率领

D度长大      絜:测量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咸阳,销锋镝          蚓无爪牙

B陈涉之位,非尊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乱易整,不武

D迁徙之徒也               蟹六跪二螯。

3.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词的解说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指年、月、日的干支。《过秦论》中的“六合指天地四方。“宇内”、“四海、“六合”、“八荒在《过秦论》中都有天下的意思。

B.敲扑,刑具,短的为敲,长的为扑。  鞭笞,拷打用的鞭子、竹板等物,这里指鞭打,“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意为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C.黔首,百姓。战国时代和秦时对百姓的称呼。氓隶,隶,低贱的人,氓隶指下层人民。迁徙之徒,谪罚去边地戍守的士卒。

D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墨翟(Dí敌),墨子名翟。他们分别是儒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古代圣贤。陶朱春秋时期越国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出走,在陶(今山东曹县)经商,自号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这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2014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下重要性突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B.经典阅读可以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C.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但一定是越早安装越好。

D.经典阅读作用于人的思维和情感模式,从而能让人们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

2.下列有关“信息时代对年轻人的影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使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在逐渐消逝。

B.信息时代下,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使他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C.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所以这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而很可能是“脾气”。

D.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通过网络上的“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建立“三观”。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对于年轻人来讲,信息时代应是一个幸福的时代,因为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

B.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爱读《春晓》,他们会把一丝丝的伤感蒸腾为对生清与生命的深情感受。

C.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很多年轻人最终从网络中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

D.经典阅读中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前有一个农夫种了五亩地,这一年恰逢干旱,农夫只得一担一担地从河里挑水来灌溉。一个工匠看见农夫这样辛苦,便告诉他,愿意帮他做一个水车,比用桶挑要轻松多了,而且灌溉农田很有效。

农夫说:“我不觉得水车比我的桶更好用,再说,等你做好水车,我的禾苗也许早就干死了。”

工匠说:“你挑的那点儿水,怎么能满足禾苗的需要呢?你的地恐怕很快就要光秃秃了吧。”

农夫不再言语,继续一担一担地挑着水;工匠摇摇头,走开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