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访益上人兰若① 严 羽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访益上人兰若①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注]①上人:对和尚的敬称。兰若:指寺庙,首句的“青莲宇”也是这个意思。

1.试分析颔联中“入”和“生”两字的艺术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1.“入”字化静为动,本来一条弯弯曲曲的静态的山路用一“入”字,就有了动态之美;采用拟人手法,赋山间小径以情味,绘出了路的曲折狭窄之状,表达作者对友人所居环境的欣赏。(答对一点即可) “生”字则化无形为有形,本来山中的寒冷是诗人的触觉感受,是无形的,但是此时犹如从白雪笼罩的群峰慢慢升腾而起,表现环境的静谧;化被动为主动,本来暮寒笼罩山峦,此处却让山峦生出暮寒,让诗歌饶有情味。(答对一点即可)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僧友隐迹山林、忘情俗世的恬淡生活的向往和离别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诗歌一二两联表现僧友所居环境的清雅静谧,有力衬托出益上人操行清白、志趣高洁;颈联写在僧友陪伴下畅游山林的喜悦;最后一联以景结情,衬托出离别之时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 1.(主要是锤炼诗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炼字”的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方法:(1)直接释义;(2)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其特殊用法;(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运用效果。2.结合原诗句,再现景象。方法展开联想,描绘该字所在诗句呈现的景象。注意点出意象的特点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评价该字的表达效果(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新颖贴切、耐人寻味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结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分析时结合意象、意境、手法。诗歌一二两联表现僧友所居环境的清雅静谧,有力衬托出益上人操行清白、志趣高洁;颈联写在僧友陪伴下畅游山林的喜悦;最后一联以景结情,衬托出离别之时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隆庆初,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卒。部议独用继光,乃召为神机营副将。会谭纶督师辽、蓟,乃集步兵三万,征浙兵三千,请专属继光训练。帝可之。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寻以守边劳,进左都督。久之,炒蛮偕妻大嬖只袭掠边卒,官军追破之。土蛮犯辽东,继光急赴,偕辽东军拒退之。继光已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张居正殁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遽改之广东。继光悒悒不得志,强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荐,反夺俸。继光亦遂卒。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大宁都司                      署:代理。

B.嘉靖中嗣职                      嗣:继承。

C.长短兵迭用                      迭:交替。

D.继光邀击之仙居                  邀:邀请。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戚继光抗倭功绩内容的一组是()

①人为神机坐营

②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

③贼遁去,乘虚袭台州

④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

⑤俘馘一千有奇

⑥偕辽东军拒退之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戚继光自幼性格洒脱。虽家庭贫穷,但喜好读书,精通儒家经典中的大义,后来被提拔为都指挥佥事,到山东防御倭寇。

B.戚继光善于挑选土兵、训练士兵。他发现卫所军战斗力不强,就挑选精悍的士兵,运用独特的训练方法,配备精良的武器,练成了名闻天下的“戚家军”。

C.戚继光对倭寇战争屡次取得胜利。先后九次击溃敌军,这主要得益于他的士兵训练精良,而且号令严格,赏罚公平。

D.戚继光晚年境遇凄凉。尽管他军功显赫,但是在张居正死后,就被改任到广东,后又被弹劾罢官。傅光宅推荐他,可是戚继光反而被削夺了俸禄,不久死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2)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的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 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这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的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入专业领域。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诸多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和向上的价值。这样,音乐大家和青年选手的双向选择就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所标举的是脚踏实地,所倡导的是一种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和思考也值得我们反思。“好声音”的几位选手的经历和过去的生活引发了一些争议,这些问题曾经是电视节目为了制造效果而经常存在的,但这一次引发的争议似乎相当大。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并要求电视节目有更严格的自律,要求出现在屏幕的上的人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的情节。因为人们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年青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更加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成功,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其实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1.下列对于中国好声音获得好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

B.它解答了青年一代如何将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的忧虑。

C.它标举的是脚踏实地,倡导的是一种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

D.它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在节目中指点新人。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旨在让年轻人成为音乐人,进入专业领域进行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B.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同,难以脱颖而出,通过选秀让公众所认识越来越难,所以中国选秀文化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

C.“中国好声音”是一个音乐职场节目,激励青少年更好的学习,更艰苦的磨练,给他们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

D.“中国好声音”引起的反响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于真实和诚信的关注。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获得的好评和争议是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

B.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虚假的情节,显示公众对于诚信的判断标准过于苛刻。

C.观众对选秀节目产生疲劳感,是因为他们对选秀的形式相当熟悉,而且选秀节目又大同小异,缺乏新意。

D.选秀节目要赢得更多的成功,就必须更加真实,更加让每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起追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宽阔的江面上,渔船撑起白帆顺流而下。白帆鼓满了风,推送着渔船前进。它欣赏一番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后,嘲笑起躺在船舷旁的木桨夸耀着自己的本事。

傍晚,渔夫放下白帆,拿起木桨,划动起来,渔船返航了。

木桨带着哗哗的水声,对白帆说,你只能在顺风的时候神气十足!而我,虽然本事不大,却能够逆风而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宇横线处补写怡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    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宜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贫乏的自已.和这样贫乏的自已呆在一起很没意思,再无聊的消遣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  ,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查看答案

中央电视台的“汉字听写大赛”影响巨大,既展示了汉字的无穷魅力,也敲响了汉字危机的警钟。请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表达你对此的看法或感受。(句式、字数大致相同即可)

例句:汉字书写,书写的是美丽中文不老的历史,传承的是汉字背后的文化积淀。

提笔忘字,既是国人对民族语言的冷漠,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