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我想我的前身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燃到了这般模样!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我自从重见天光,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1.2月间作

1.诗人借“炉中煤”这一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2.诗每小节首句都以“啊,我年青的女郎”开头,有表达效果?

 

1.“炉中煤”的形象特征是火红、炽热、旺盛、熊熊燃烧,还具有奉献出光与热,自己被燃为灰烬的特点。诗歌用“燃到了这般模样”“火一样的心肠”“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来表现“炉中煤”的形象,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与思念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2.①运用了反复的手法,②“我年青的女郎”喻指自己的祖国,将“我年青的女郎”进行反复,强烈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激情,突出了诗歌主题,③形成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实际上是考查诗句如何来表达情感的。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借“炉中煤”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结合创作时间1920年1.2月分析,“炉中煤”的形象特征是火红、炽热、旺盛、熊熊燃烧,还具有奉献出光与热,自己被燃为灰烬的特点。诗歌用“燃到了这般模样”“火一样的心肠”“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来表现“炉中煤”的形象,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直接考查情感的比较少,一般都要求结合诗句赏析情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结合创作时间1920年1.2月分析,“炉中煤”的形象特征是火红、炽热、旺盛、熊熊燃烧,还具有奉献出光与热,自己被燃为灰烬的特点。诗歌用“燃到了这般模样”“火一样的心肠”“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来表现“炉中煤”的形象,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2. 试题分析:本题首句都以“啊,我年青的女郎”开头的好处,首先分析手法,然后结合手法分析对主旨、结构等方面的作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如本题“我年青的女郎”喻指自己的祖国,将“我年青的女郎”进行反复,强烈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激情,突出了诗歌主题,形成回环往复的艺术 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篇名句默写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3)__________,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再别康桥》)

(4)像我一样地__________,冷漠,凄清,又惆怅。(《雨巷》)

(5)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6)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刺秦王》)

(7)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__________。(《纪念刘和珍君》)

(8)真的猛士,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纪念刘和珍君》)

(9)己欲立而立人,__________。(《论语》)

(10)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查看答案

翻译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2)亡郑厚晋,於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行远而觉,重耳大怒,戈欲杀咎犯。咎犯曰:“杀臣成子,偃之愿也。”重耳曰:“事不成,我食舅氏之肉。”咎犯曰:“事不成,犯肉腥臊,何足食!”乃止,遂行。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 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赵衰歌黍苗诗。缪公曰:“知子欲急反国矣。”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穀之望时雨。”

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晋闻秦兵来,亦发兵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文公元年春,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于君乎?请从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晋文公。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

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瞻。叔瞻闻之,自杀。郑持叔瞻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於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九年冬,晋文公卒,子襄公欢立。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戈欲杀咎犯                           引:拿起

B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               阴:暗中

C晋闻秦兵来,亦发兵                 拒:抵抗

D赏从者及功臣                         亡:死亡

2.下列对原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

B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

C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

D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耳在齐国时苟且偷安,贪图享乐。他因喜欢齐女而不愿离开齐国,但齐女与赵衰等人商量后,设计让他离开了齐国。

B重耳在流亡中历经苦难,逐渐成为了一名政治家。为了得到秦缪公的支持,重耳委曲求全,主动联姻,结成了秦晋之好。

C咎犯在重耳流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他担心重耳回国后会报复自己,便请求离开,但重耳对河盟誓,打消了其担心。

D重耳在流亡中受到了郑国的无理相待,后来他联合秦国攻打郑国,但是郑国派人说服了秦穆公,最终两国都从郑国撤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古代汉族成年礼源自上古成丁礼,发展至周代时已经摆脱了以考验为目的的严酷形式,而成为二种强调青年社会责任和赋予青年人权利的彬彬之礼。成年礼又有男女之分和阶层之分,至今能看到的比较完整的历史记载为《仪礼·士冠礼》中周代士人阶层的成年礼,有些文献中对士人以上的贵族阶层的成年礼也有零星记载,但庶人之成年礼则因“礼不下庶人之故没有记载。

《礼记曲礼上》中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即士人阶层男子二十岁时需加冠取字,以示成年。成年礼有一系列仪式化过程,先要占筮确定行礼日期、选择负责加冠的主宾和赞冠者。加冠当日,主人要在庙堂准备礼器、酒筵,并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仪式开始,由主宾和赞冠者为冠者行三加冠之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后加爵弁,同时颂念不同的祝辞。冠礼毕,冠者要拜见母亲。回来后再由主宾为其命字,有了字后再出见乡邻与尊长。此时主人则以酒筵招待宾客,然后送宾,以后还要派人给主宾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成年礼。在这个庄重繁复的仪式中,冠者经过一系列显性的仪容改变和新的礼仪知识的习得;亲身感受到了成年所被赋予的诸多权利和责任,此后,冠者就有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物的资格。

女子礼在仪式上则要简略得多,并且甫一出现,就是与女子出嫁紧密相连的。 《礼记·曲礼上》云“女子许嫁,笄而字”许嫁的年龄一般为十五岁,仪式主要是结发戴簪和命字。女子从此不再被称呼以小名,而开启了待字闺中的人生新阶段。即使未许嫁,成年女子也要行笄礼,只不过仪式更简单一些,“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正因为笄礼与许嫁的结合,使其与冠礼相比在仪式上保持了更强的稳定性,而男子冠礼的某些仪式则随着社会结构改变和历史变迁,发生了重大变异。

古代汉族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易服和命字。衣着发式的改变是成年的身体标识命字则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从此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而在人际交往中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

成年礼对于个人、家族和国家都发挥着特定的作用。于个人,成年礼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能促使一个人真正从身心发生改变,是的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于家族,成年礼的举行不仅意味着接纳一个新的事务参与者,同时也是接纳一个风险分担者和利益分配者。于国家,接纳一个能分得田地的成熟的新的社会成员以后,也多了一个各种赋税和杂役的承担者。可见,成年礼所蕴含的功能意义牵涉到社会的不同层面,因而在人类社会中至今犹存。

1.下列对文中“成年礼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年礼最初以考验为目的,到周代转变成一种以强调社会责任和赋予权利为目的的仪式。

B.成年礼是士人阶层年轻人的专属礼仪,是男子可以承担社会事务和女子可以出嫁的标志。

C.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命字,取字之后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D.成年礼是一个人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对于所在的家族和国家也有特定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对男子成年礼相当重视,会在男子二十岁生日时安排一系列繁复隆重的仪式,这些仪式还会随社会历史的改变而改变。

B.主人在仪式前要准备礼器酒筵,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然后招待客人,给每位客人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礼仪。

C.女子成年礼称为笄礼,一般在十五岁时与许嫁同时举行,跟男子的冠礼相比,仪式简略稳定得多,主要是结发戴簪及命字。

D.男子加冠取字、女子举行笄礼都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是男子成年的身体标识,也是女子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礼中主宾、赞冠者对冠者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并颂念不同的祝辞,代表着对他的不同祝

愿。

B.人们可根据一个人的衣着发式来判断他是否具备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务的

资格。

C.古代,所有女子在完成笄礼后就都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她们从此足不出户,一心一意于闺中等待

出嫁。

D.一个人成年之后,既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利益,也必须担负起应该承担的各种责任,当今社会依然

如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B新生代农民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对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的患者反映确实有疗效。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