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以下小題。 我国很早就有为死者驱祟辟邪的风俗。镇墓兽的出现好...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以下小題

我国很早就有为死者驱祟辟邪的风俗。镇墓兽的出现好这种风俗的体现。在幽冥之都对死者威胁最大的是罔象。《风俗通》载,罔象喜食死人肝脑,人莫能禁为对付罔象,古人先以刍灵,《礼记·檀弓》载,当时人死后,人们“束矛为人马,谓之刍灵,神之类。”除草扎刍灵之外,送葬必不可少的是“方相”,“相”在商周,当为政官或祭祀之官。郑玄注《周礼》:“方相黄金四目,形状极可畏怖,傩时用以驱疫鬼,此又用以驱土怪也。”傩者,面具也。驱鬼,必带面具,而面具之形甚多,据《后汉书·礼仪志》谓,共计“十二兽,有衣、毛、角”之形。墓内所放置的镇墓兽当最早源于方相驱鬼习俗。

方相氏驱鬼习俗虽最早在秦汉已盛行,但秦汉时期墓内林林总总的辟邪之物却很难和方相氏联系在一起。其一为独角兽。秦汉墓内还置似狮子样的镇墓物,三国魏孟康注《汉书》:“桃拔又叫符拔,似鹿长尾,一角的叫天鹿,两角的叫辟邪。”辟邪为故印度梵文的音译,意为大狮子;天鹿据春秋文献载当时有一种鹿,身体随季节变色(或许是梅花鹿),很有神异,称天鹿,看来所谓天鹿、辟邪应为结合狮、鹿的特点而成的神鹿,墓内似狮的镇墓物当为辟邪天鹿无疑。

唐代将镇墓辟邪之风发展到极致。地上植柏,放石狮、石人等;地下置镇墓兽、天王俑、武士俑、十二生肖俑,即(唐会要)所称“四神十二时”(所谓“四神”,指两件镇墓兽和两件武士俑或天王俑),以上构成了立体式的防护网。这种被考古界习惯而笼统地称之为“镇墓兽”的辟邪物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墓内,但唐代形成定制,一般一墓内两个,一为人面,一为兽面,个别墓内也有双头镇墓兽。

《后汉书·礼仪志》刘向注引《山海经》佚文:“东海中有度朔山,上有大桃树蟠居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毒,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恶害人者,执以苇索,而用食虎。于是黄帝法而象之,因立桃梗于门户之上,画郁垒、苇索,以御凶鬼,画虎于门,当食鬼也。”文中郁垒即禺垒,亦即偶垒,即今之所谓傀儡,乃古代用以逐鬼的面具大头人也,也即方相氏。唐墓中兽面镇墓兽形状各异,正合方相氏千形百态,当是模拟方相氏的原型而成。

人面镇墓有人认为是山神形象,《山海经》载:“无虞山至南禺山有十四山神,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山海经·中山经》载首山至丙山,其九山之神。“皆龙身而人面”。可我们看到的人面镇墓兽虽神态各异,但均为人面兽身,没有一个似龙身。《山海经》中记述有许多人面兽身的怪兽,亦为虎身人面,由此可见,人面镇墓兽其实应是虎神。

1.下列关于“方相”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在商周时代当为政官或祭祀官,而方相氏的职责是驱鬼怪,其黄金四目,面目可憎,性向恐怖。

B.墓内所放置的镇墓兽应当最早源于方相驱鬼习俗,而方相氏驱鬼习俗最早在秦汉时期已经盛行。

C.秦汉墓葬有独角兽和辟邪等物,但他们都与方相氏没有什么关系,这是因为当时镇墓辟邪之风还未发展到极致。

D.方相氏形象凶恶可怕,能驱鬼怪,到了唐朝,墓中兽面镇墓兽当是模拟方相氏的原型,形状各异,林林总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幽冥之都,对死者最大的威胁时罔象,为了对付罔象,人们草扎刍灵,除此,送葬时还会以方相氏驱祟辟邪。

B.被考古界习惯上称为“镇墓兽”的辟邪物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墓内,到了唐代形成定制,一般一墓内两个,分为人面和兽面。

C.镇墓物中有挑拔或符拔的,似鹿而尾长,春秋文献记载当时一种动物很神异,一角的叫天鹿,两角的叫辟邪。

D.唐代墓葬辟邪之分盛行,地上有柏树、石狮、石人等守护,墓内更有镇墓兽、天王俑等辟邪之物,不一而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神十二时”中的“四神”指两件镇墓兽和两件武士俑或天王俑,他们共同构成了唐代墓葬立体式的防护网。

B.黄帝取法《山海经》神话,在门户之上桃木刻制的木偶,画郁垒、苇索与虎以御凶鬼,神话色彩浓厚。

C.有人认为人面镇墓兽是山神形象,在《山海经》中也有记载,但事实表明,这个说法欠缺足够的说服力。

D.无论是方相,还是镇墓兽,都是古代驱祟辟邪的习俗,都能体现人们对于平静祥和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1.C 2.C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可以用假设代入法。C项中,题干“这是因为当时镇墓辟邪之风还未发展到极致”,因果关系不成立。在原文第三段内容分析判断。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考点强调的是“文中”,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C项,题干 “这是因为当时镇墓辟邪之风还未发展到极致”,混淆文意,应回到原文具体分析判断。 2. 试题分析:可以用假设代入法和排除法。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C项中,题干中“春秋文献记载当时一种动物很神异,一角的叫天鹿,两角的叫辟邪”,张冠李戴,原文中第二段,应为“三国魏孟康注《汉书》载”。 【考点定位【易错警示】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找出选项中不符合的一项。明确要求之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应到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文字,然后进行比对辨析。找到这些内容的所在区域之后,一定要抓住关键的地方进行分析,如选项C中,题干“春秋文献记载”, 张冠李戴,考生就要根据题干信息回到原文中第二段重点分析。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题干中“他们”指代不恰当。原文中“地上植柏,放石狮、石人等;地下置镇墓兽、天王俑、武士俑、十二生肖俑,即(唐会要)所称“四神十二时”(所谓“四神”,指两件镇墓兽和两件武士俑或天王俑),以上构成了立体式的防护网”。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考点强调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所以在理解有关“镇墓兽”的表述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表述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A选项,指代错误,应回到原文第三段具体分析判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1月,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芙曼,在教了许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其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芙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

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争做第一,难道还有什么不好吗?

你对上述问题有何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效应”是指在有限环境下,一些因素和一些结果之间构成的一种因果现象,多用于对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有人用下面两组图来解释“破窗效应”。请你描述图画内容,并写出“破窗效应”给我们的启示。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往往崇拜远处的人,       。离得远的人,与你没有任何现实的利益冲突,他们        ,看到的全是你的优点;离得近的人,见你衣裳皱巴貌不惊人,即便你很有才华,他们也并不欣赏,因为他们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条青砖步道,将庭院一分为二,砖道左侧一碑立于明朝,            ,碑文详述了祠庙的来历和变迁。绕过文臣武将塑像长廊,就来到了诸葛殿里,诸葛丞相,端坐在堂上,             

①碑身拙厚,驮于龟趺之上②拙厚的碑身,驮于龟趺之上③金身玉面,黑髯飘拂,神采奕奕,气宇轩昂④金身玉面,神采奕奕,黑髯飘拂,气宇轩昂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B.读书可以使人吸纳古今文化精髓,开创理想世界,马克思正是在40年的勤奋阅读和探索中,终于完成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确立。

C.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D.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