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人。父一清,元福建、江西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人。父一清,元福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尹,坐事免官,滞留江、淮者十年。顺帝征为国子助教,累至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在朝宿儒虞集、欧阳元、揭傒斯、黄溍之属相继物故,以宁有俊才,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明师取元都,与危素等皆赴京,奏对称旨,复授侍讲学士,特被宠遇。帝尝登钟山,以宁与朱升、秦裕伯等扈从拥翠亭,给笔札赋诗。

洪武二年秋,奉使安南,封其主陈日煃为国王,御制诗一章遣之。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事竣,教世子服三年丧,令其国人效中国行顿首稽首礼。天子闻而嘉之,赐玺书,比诸陆贾、马援,再赐御制诗八章。及还,道卒,诏有司归其柩,所在致祭。

以宁为人洁清,不营财产,奉使往还,補被外无他物。本以《春秋》致高第,故所学尤专《春秋》,多所自得,撰《胡传辨疑》最辨博,惟《春王正月考》未就,寓安南逾半岁,始卒业。元故官来京者,素及以宁名尤重。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素宋、元史稿俱失传,而以宁《春秋》学遂行。门人石光霁,字仲濂,泰州人。读书五行俱下,洪武十三年,以明经举,授国子学正,进博士,作《春秋钩玄》,能传以宁之学。

(节选自《明史张以宁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B.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C.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D.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是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

B.“三年丧”是古代丧服中的一种。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等要服丧三年,这是封建社会的基本丧制。

C.“玺”指印章,秦以后为皇帝专用;“玺书”是指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D.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为“有司”;“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吏。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以宁富有才能,名声传扬一时。他八岁时为伯父之事进县衙,奉县尹之命赋《琴堂诗》救出伯父而出名;元顺帝时因有杰出之才,知识广博、记忆力强而在当时享有盛名。

B.张以宁历经两朝,官场几番浮沉。他在元朝考取进士,担任过黄岩州判官、六合县县尹,因事免官后再任国子助教和翰林院侍读学士;明朝时又被任命为侍讲学士。

C.张以宁奉命出使,深受天子赏识。进入安南国后,该国发生不测之事,他因处事得体而受到明太祖嘉奖;他在返回途中不幸去世,明太祖下诏让主管官员为他举行祭奠仪式。

D.张以宁廉洁清正,学问研究专一。他为官不谋求财物,出使往来只携带简单的生活用品;在学术上擅长《春秋》,并写下《胡传辨疑》《春王正月考》两部研究专著。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

(2)元故官来京者,素及以宁名尤重。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

 

1.D 2.A 3.C 4.(1)知县认为这个孩童很特别,叫他写一首《琴堂诗》,他马上就写好了,他的伯父得以释放,张以宁由此闻名。 (2)来到京城的元朝旧官中,危素和张以宁的名声特别大。危素擅长历史,张以宁擅长经书。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结合语境理解划线句的意思,“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这句话是说“他刚抵达安南国边境,陈日煃去世了,安南国国人请求将印章和诏书授予陈日煃的嫡长子。张以宁没有听从,在洱江停留居住下来,劝告陈日煃的嫡长子向朝廷报丧,并请求继承王爵。得到朝廷命令后,等待下任的使者林唐臣的到来,之后再进入安南境内处理事务”;然后抓句中的专有名词,比如“日煃”“世子”“洱江”“使者林唐臣”,然后依据故事的发展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2.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A项,“《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有误;是编年体史书。《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第一部华夏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作为鲁国的编年史,由孔子修订而成。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进入安南国后,该国发生不测之事”有误;文章第二段说“甫抵境”,意思是刚到安南国边境,该国就发生不测之事。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选项C来源于文章第二段,文章里的表述是“甫抵境”,意思是刚刚到达边境。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就”,完成;“释”,释放;“用是”,因为这样,由此;“知名”,闻名。第二句中,“元故官来京者”,定语后置句,应为“来京的元故官”;“尤重”,特别大;“长”,擅长。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张以宁,字志道,福建古田县人。父亲张一清,元朝担任福建、江西行省的参知政事。张以宁八岁时,有人和他的伯父打官司,他的伯父被关进了县里的牢狱,张以宁到县里辨明道理。知县认为这个孩童很特别,叫他写一首《琴堂诗》,他马上就写好了,他的伯父得以释放,张以宁由此闻名。元泰定年间,他因为通晓《春秋》而考中进士。由黄岩县判官而晋升为六合县尹。因事获罪而被免官,在江淮一带滞留了十年多。元顺帝征召他担任国子助教,屡次升迁到翰林侍读学士,掌管拟写皇帝的诏书。当时在朝中,一些素有声望的博学人士虞集、欧阳元、揭傒斯、黄溍等相继去世,张以宁有杰出的才华,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在当时享有盛名,人称“小张学士”。明朝军队攻占元朝都城北京后,张以宁与危素都来到明朝都城南京,因为上奏对答符合皇帝的旨意,再次被授予侍讲学士,特别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厚待。明太祖曾登临钟山,张以宁与朱升、秦裕伯等人随从登上拥翠亭,皇帝给他们纸和笔要求他们写诗(以示宠遇)。 洪武二年秋天,张以宁奉命出使安南国(现在的越南),正式册封安南国君陈日煃为国王。临出发时,明太祖亲自写诗一首替张以宁送行。他刚抵达安南国边境,陈日煃去世了,安南国国人请求将印章和诏书授予陈日煃的嫡长子。张以宁没有听从,在洱江停留居住下来,劝告陈日煃的嫡长子向朝廷报丧,并请求继承王爵。得到朝廷命令后,等待下任的使者林唐臣的到来,之后再进入安南境内处理事务。事情完毕后,让陈日煃的嫡长子服丧三年,命令安南国国人仿效中原地区行叩拜礼。明太祖听说后对张以宁大为赞赏,颁赐诏书给他,把他比作汉朝的陆贾和马援,还赐给了他八首御制诗。等到张以宁返回中原时,在路上去世了,明太祖下诏让相关主管官员运送他的灵柩,(灵柩)所到州县都要举行祭奠的礼仪。 张以宁为官廉洁清正,不为自己谋求私利,奉命出使来来往往,除了缝补过的衣服行装外,并没有其他物件。他本来就是因为通晓《春秋》而考中进士的,所以对《春秋》的钻研尤其专一,很多都是自己的心得体会,撰写的《胡传辨疑》一书最为学识广博,只是《春王正月考》却未能(按计划)完成,在安南寓居了大半年多,才完成了这一著作。来到京城的元朝旧官中,危素和张以宁的名声特别大。危素擅长历史,张以宁擅长经书。危素所撰写的宋、元史稿都已失传了,然而张以宁研究《春秋》的学问却顺利地完成了。张以宁的门生石光霁,字仲濂,是泰州人。读书时五行文字一并看,明洪武十三年,因为精通经学而被荐举,授予国子监学正,晋升为博士,作《春秋钩玄》,能够传播张以宁的学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题。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

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因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丝毫也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得到人们的爱慕。庄子一方面赞赏他理想中的“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的“神人”,另一方面又丝毫不歧视形体残缺丑陋,却具有精神人格美的人。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指出了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

《德充符》中通过许多寓言说明了这个道理。卫国的哀骀(tái)它是一个奇丑的人,“以恶(丑)骇天下”,然而“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鲁哀公和他相处不过数月就想请他当宰相。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描写了这个奇丑者得到了包括妇女在内的许多人的爱慕,同时又借孔丘之口说明了他之所以得到爱慕的原因:“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而所谓“使其形者”就是精神。人们之所以爱这个奇丑的人物,就是爱他的“全德”,爱他的精神美。“闉趾支离无脹”“瓮盎大瘿”都是一些腰弯及于脚趾、形体残缺没有嘴唇、身上长着像盆瓮一样大的瘤子的奇丑人物,然而前者说卫灵公,后者说齐桓公,都得到了赏识和喜爱,以至卫灵公、齐桓公看起那些形体齐全的人来,反而觉得“其脰肩肩”,矮小可怜了。庄子认为,这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缘故。这些奇丑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庄子看到了人的内在精神美能够压倒和克服外在形体的丑,“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在追求着个体人格自由的庄子眼里,就连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孔子,虽然形体健全,但较之于被砍掉了一只脚,却懂得自然无为之道的“兀者叔山”,在精神上是遭受了无可解救的“天刑”的。在庄子看来,这种精神上的刑残比肉体上的刑残更 加可悲。庄子一点也不忽视形体的美,但更加重视精神的美。这种对于人的精神美的高度重视和追求,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从艺术史上看,庄子认为在丑怪的形相中可以包含强烈的精神美的思想,曾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五代人物画家禅月大师贯休的人物画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贯休是禅宗的信奉者,曾被皇家授予师号。而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贯休所画的人物,其形相十分怪异甚至丑陋,却又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其名作十六帧水墨罗汉,骨相奇特古怪,为前代所找不出的。例如有庞眉大目者,孕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以之与阎立本的帝王图相对照,虽则坚实劲拔的笔致,略有相似,而人物的形态完全不同。阎氏的人物庄严肃穆,是一种士大夫 社会的正型。而贯休的人物怪骇突兀,宛如战斗时神经紧张的一种变型”。完全可以说,在中国美学史上,对丑怪之美的肯定,为庄子美学所特有。这也是一般浪漫主义美学所共有的特色。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学,则是排斥丑怪之美的。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德充符》中,庄子以文学的夸张笔法,塑造了一批形貌奇丑无比的人物,他们不但得到了妇女的爱慕,而且也得到了国君的赏识和重用。

B.庄子及其后学认为人的外形的丑并不妨碍他具有精神的美,得到人们的爱慕,是因为他们尊崇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

C.在庄子看来,形貌奇丑的人物,由于他们有人格精神上的美,所以人们就忘掉了他们形体的丑陋,看上去反而比形体健全的人更加高大了。

D.庄子虽然认为“形骸之外”的美高于“形骸之内”的美,但并不排斥形体与精神双美兼得的现象的存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庄子借孔子之口说出哀骀它之所以得到爱慕是为了更有力地反驳以孔子为代表的排斥丑怪之美的儒家美学。

B.阎立本笔下的人物庄严肃穆,体现的是形体美与精神美相统一的儒家的美学标准,而贯休笔下的人物怪异甚至丑陋,与儒家美学的追求迥乎不同。

C.贯休笔下庞眉大目、孕颐隆鼻的罗汉形象与庄子笔下的“闉趾支离无脹”“瓮盎大瘿”一脉相承。

D.庄子寓美于丑的美学思想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禅宗的思想,是同道家的思想密切联系着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庄子看来,孔子所遭受的“天刑”指的是他在精神上只知汲汲于仁义、不懂得自然无为之道。

B.《巴黎圣母院》中雨果笔下的卡西莫多与庄子笔下的“闉趾支离无脹”“瓮盎大瘿”在形体的丑及人格精神的美上都有相近之处。这体现了一般浪漫主义美学所共有的特色。

C.庄子指出在丑的外形之中完全可以包含超越于丑的形体的精神美,这种美学思想后来在魏晋时期的美学中得到了发展。

D.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明确地谈到了丑的问题,并对丑怪之美予以肯定,这大大拓展了中国美学的领域,对占统治地位的正统儒家美学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处世之道     尼采

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

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

读完这首诗你可能有自己的看法,你是否同意尼采的看法?你认为从哪里看这个世界才最美好?请结合你的人生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题意范围之内,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中国节能认证标志,认真观察,说明其主体部分(阴影、周围汉字和英文除外) 的构成要素及含义(说明:标志背景为蓝色)。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组句式整齐的句子。

天空不是最高的,最高的是我们的要求;最远的不是天边,而是永不能实现的目标;最广的不是海洋,是人们的胸怀;我们的心灵是最美的,而不是天上的彩虹。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阅读经典,应当注意细心领略和体会作品的艺术风格。                  。比如,可以格外注意其叙事的角度与方式,注意语言的节奏、语气、修辞,乃至句式等等。

人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不无道理

②包括题材、结构、风俗描写、人物塑造等等

③也可以从语言艺术入手

④风格形成的条件比较复杂

⑤我们欣赏与把握大师经典的风格

⑥但多种因素中有一种特别重要,那就是语言

A④⑥①⑤②③  B④②⑥①⑤③

C⑤②③④⑥①   D⑤③②④①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