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欲人之无也难矣         惑:疑难问题

B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C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D位卑则足羞,官则近谀   盛:盛大

2.下列加横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师道之不也久矣       六艺经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

C.孰能无               则耻师焉,

D.其闻也亦先乎吾       余嘉其能行古

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从而师之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小学而大遗

4.下列句中“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A可怪也欤?                  B子,择帅而教之

C.吾未见明也                  D智乃反不能及

5.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不拘于时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而耻学于师

6.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B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

C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正面论证“为学必从师”的中心论点。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了思想障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D 2.B 3.C 4.A 5.D 6.C 7. ⑴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⑵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能)低于圣人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位置推断法、语境推断法、词性推断法等。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D项“盛”译为“高、大”。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B师:都作“老师”解。A传:流传/传:zhuàn,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C惑:疑难问题/惑:糊涂。D道:道理 /道:道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学生首先要了解概念,“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然后明确古今异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等几种情况。A“从而”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作连词的“从而”。从,跟随;而,而且。B学者: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D小学:在小的方面学习。今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虚词的用法主要和几个方面有关系:在句中的位置、前后词的词性、固定句式。A项中的“其”通“岂”,表反问;其他项均为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状语后置句,学生要这些特殊句式了然于胸,平时要结合典型例句来理解记忆。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例句的句式特点,然后对选项逐一分析,最后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A项,判断句;B项,被动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C项“从正面论证”错,应该是“从反面论证”。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中“或”,译为有的人;“师”译为从师学习;“小”译为小的方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明”译为明智。第二句中“众人”译为“一般人”,“下”译为低于,作动词。“耻”译为以……为耻,意动用法;“耻学于师”翻译时状语后置句要译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 

一个气势豪迈的词儿正在流行起来,这个词儿叫做:打造文化。常常从媒体上得知,某某地方要打造某某文化了。这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这自然叫人奇怪了,已有的文化还需要打造吗?前不久,听说西部某地居然要打造“大唐文化”。听了一惊,口气大得没边儿。人家“大唐文化”早在一千年前就辉煌于世界了,用得着你来打造?你打造得了吗?

毋庸讳言,这些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这种打造是政府行为。其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为了弘扬和振兴当地的文化。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但这种“打造”还是造不出文化来。打造这个词儿的本意是制造。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通过努力是可以打造出来的。文化却不能,因为文化从来不是人为地打造出来的。温文尔雅的吴越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美国人阳刚十足的牛仔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巴黎和维也纳的城市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苗族女子灿烂的服饰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

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你可以奋战一年打造出一座五星级酒店,甚至打造出一个豪华的剧场,却无法制造一种文化。正像我们说,使一个人富起来是容易的,使一个人有文化哪怕是有点文化气质可就难了。换句话说,物质的东西可以打造,精神文化的东西是不能用打造这个词儿的。难道可以用搞工业的方式来进行文化建设?那么为什么还要大喊打造文化?仅仅是对文化的一种误解吗?

坦率地说,打造文化叫得这么响,其中有一个明显的经济目的——发展旅游。因为,人们已愈来愈清楚:文化才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一切文化都是个性化的。文化的独特性愈强,旅游价值就愈高。文化是老祖宗不经意之间留给后人的一个永远的“经济增长点”。那么在各地大打旅游牌的市场竞争中,怎样使自己的文化更响亮、抢眼、冒尖、夺人?一句话,看来就得靠“打造”了。

很清楚了,这里所谓的打造文化其本质是对原有文化的一种资源整合,一种商业包装,一种市场化改造。当今有句话不是说得更明白吗——要把某某文化打造成一种品牌。品牌是商业称谓。文化是没有品牌的。中国文化史从来没有把鲁迅或齐白石当做过“品牌”。鲁迅和齐白石也不是打造出来的。当下的打造文化者也并不想再打造出一个鲁迅或齐白石,却想把鲁迅和齐白石当做一种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所以伴随着这种商业化的“文化打造”,总是要大办一场热闹非凡的文化节来进行市场推广。

进而说,如果用市场的要求来打造历史文化,一定要对历史文化大动商业手术。凡是具有趣味性和刺激性、吸引与诱惑人的、可以大做文章的,便拉到前台,用不上的则搁置一旁。在市场霸权的时代,一切原有的文化都注定要被市场重新选择。市场拒绝深层的文化,只要外表光怪陆离的那层。此外,市场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原有文化进行再造。涂脂抹粉,添油加醋,插科打诨,必不可少。与此同时,便是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再有,就是假造的景点和重建的“古迹”。这儿添加一个花里胡哨的牌坊,那儿立起来一个钢筋水泥的“老庙”,再造出一条由于老街拆光了而拿来充当古董的仿古“明清街”。街两边的房子像穿上款式一样的戏装那样呆头呆脑地龙套似的站着——文化便被打造成了。

这里边有文化吗?真实的历史文化在哪儿呢?打造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文化”?伪文化?非文化?谁来鉴别和认定?反正前来“一日游”的游客们只要看出点新鲜再吃点特色小吃就行,没人认真。也许那些对当地文化一无所知的洋人们会举着大拇指连声称好,凑巧被在场的记者拍张照片登在转天报纸的头版上,再写上一句“图片说明”:“东方文化醉倒西方客。”

    选自冯骥才《文化可以打造吗?》

1.下列对有关“打造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自然积淀而成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

B.打造文化在当前之所以叫得这么响,因为文化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所以打造文化应运而生。

C.打造文化是对原有文化的一种资源整合,一种商业包装,一种市场化改造,这才是打造文化的本质。

D.打造文化者不能打造出一个鲁迅或齐白石,却可以把鲁迅和齐白石当做一种旅游品牌“做大做强”。

【小题】下列分析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     

A.打造的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地创造文化,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

B.打造文化都是政府行为,其本意是为了弘扬和振兴当地的文化。

C.文化不能像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那样通过努力打造出来。

D.打造的文化是老祖宗不经意之间留给后人的一个永远的“经济增长点”。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打造文化者可以通过整合、包装、改造完成真正的文化建设。

B.在市场霸权的时代,文化的浅薄化是市场化的必然。

C.打造文化之风致使许多旅游景点充斥着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

D.如今,许多游客所经历的景点是打造出来的、并非原汁原味的文化。

 

查看答案

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代·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③宋代·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宋代·秦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看鹊桥归路。”

⑤唐代·姚合:“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

A.①重阳     ②元宵     ③春节     ④七夕     ⑤端午

B.①春节     ②重阳     ③元宵     ④冬至     ⑤清明

C.①重阳     ②春节     ③元宵     ④七夕     ⑤端午

D.①元宵     ②春节     ③清明     ④重阳     ⑤端午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要求一个人应有高尚的道德追求②勇于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

③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④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⑤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⑥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律

A.③⑥①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⑥④       C⑤②①⑥④③       D⑤③①②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杨丽萍用优美娴熟的舞姿、流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而活泼的金孔雀形象,使之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B.《金陵十三钗》随着上映票房的攀升,出品人张伟平在底气越来越足的同时,说话也越来越谨慎。

C.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关注民生,笑侃时事,幽默语句和夸张动作出神入化,常常引得观众鼓掌欢呼。

D.网络的虚拟所以有无尽吸引力,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你能隐藏身份,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B.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渡过难关。

C.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生前对我的疼爱之情我却一直铭记于心,耿耿于怀,这份情和爱我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D.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