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岳时退居洛中,语家人曰:“吾儿风骨秀异,所未知者寿耳。今世难未息,得与老夫皆为温、洛之叟足矣。”故名之温叟。汉祖南下,温叟自洛从至郑州,称疾不行。及入汴,温叟久之方至,授驾部郎中。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温叟与张昭同修汉隐帝及周祖实录。恭帝即位,迁工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事。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制成咸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痰,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1.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b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c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d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唐是五代政权之一,李存勖所建,都洛阳。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文中“汉祖南下”指“后汉高祖南下时”。

b称疾,是古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托词,当事人本身或许没有生病,却以生病为由,以回避某事某人,文中“称疾不行”暗示传主的微妙心态。

c祭酒,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刘温叟当时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兼任国子监主管。

d丁内艰,是指遭遇父亲去世。丁忧就是遭遇父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无论任什么官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一段时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温叟很有文才。他七岁就能写文章,后来还与张昭共同修撰后汉隐帝及周太祖实录。

b刘温叟公正无私。他曾主持贡举,录用的进士中12人被斥除,但后来他们还是考中了进士。

c刘温叟爱惜名誉。御史府旧例,赏赐若公用不足则以罚款补充,温叟拒绝取用这样的赏赐。

d刘温叟清廉有加。宋太宗当晋王时派人给他送去钱和物,他都不肯接受,使者不得已将其载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2)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1.a 2.d 3.d 4. (1)我呵道而过的原因,是想向人暗示您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 (2)从前接受下来,这是不想拒绝我;现在过了一年还不启封,他坚守节操(的行为或品质)更加明显。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根据文学常识,“礼部侍郎”是官职名称,所以应该在“礼部侍郎”后断开,排除bc;根据文意,应该是“帝怒,罢黜十二人”,不是“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排除d。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丁内艰,指的是遭遇母亲去世。内,指母亲。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他都不肯接受”理解错误,原文是“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视西舍封识宛然”说明刘温叟接受了太宗的钱物,但是没有使用。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呵导、示众、非时;(2)纳、周岁、苦节。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其父刘岳,任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就能写文章,擅长楷书、隶书书法。刘岳退居洛中时,对家人说:“我的儿子风骨秀异,不能预知的只是寿命长短罢了,当今世道混乱,我儿能够与我都成为温、洛之间的老叟则足矣。”所以给他取名为温叟。后汉高祖南下时,温叟从洛阳跟从到郑州后,称病不行。进入汴京后,温叟很迟才到来,授任他为驾部郎中。显德初年(954),升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录取进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诬陷他们,皇帝发怒,斥除其中十二人,把温叟贬任为太子詹事。温叟实际上并无私心,后来几年,被斥除的人相继考中。温叟与张昭共同修撰后汉隐帝及周太祖实录,恭帝即位,升任他为工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事。建隆元年(960),任御史中丞。遭母丧,退居西洛,不久恢复本官。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铨。一天晚上回家从宫前走过,太祖正与中黄门数人偶然登明德门西楼,温叟的前导人员偷偷地知道了,告诉他。温叟下令像平常过皇宫那样传呼。第二天朝见时,温叟说:“人主登楼非时,则近臣都希望得到宽恕,护卫诸军也希望得到赏赐。我之所以呵道而过,是想向人暗示您不是时候不会登楼啊。”太祖认为他做的对。御史府旧例,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就以罚款补充。温叟厌恶罚款之名而不取用。任台丞十二年,多次求人自代。太祖难找合适人选,不允许。开宝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贫穷,到他家里赏赐器币,几个月后去世,终年六十三岁。太宗在任晋王时,听说他清介,派人送给他钱五百千,温叟接受下来,存放在厅西舍房中,命令府吏封署后离去。第二年重午节,又派人送去角黍、执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钱的人,看见西舍封记还在,回来后告诉太宗。太宗说:“我的钱他尚且不用,何况是他人的钱?从前接受下来,这是不想拒绝我;现在过了一年还不启封,他坚守节操(的行为或品质)更加明显。”命令官吏把所送物品载回。这年秋天,太宗在后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谈论当世有名的清节之士时,详细讲述了刘温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叹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国古代星宿

当远古的人们第一次仰望星空时,就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发出了疑问。渐渐的,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对星空的认识。如今的我们似乎很习惯用西方的星座解读生活,却忽略了我们中华自己的智慧,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我们头顶的星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我们中国古代的对星空的认识是在天上重新塑造了一个社会,地面上所有的东西能都在天上对应的找到,那里有皇帝,有皇后,有军队,还有房屋、马车,在天上形成了一个与地面上类似的人间体系。由于种类繁多,所以中国的古代星宿比较复杂,零乱。但它是对纷扰世界的反映。

古人通常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三垣二十八宿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样把所有的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里,这不仅方便观测和测量这些恒星并且古人还有更重要的用途。中国古代天文最重要的特点是经世致用,就是每一种星宿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通过对星空的观测,我们发展出了精确的历法。还有占星术,它专以战争胜负、年承丰歉、王朝盛衰、帝王安危等军国大事为占测对象,在古代拥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和文化功能,并且由于与皇权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政治运作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大体上我们把星空划分成了“三垣”和“四象”。“三垣”是北天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一大片星区,“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分别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而“四象”是黄道以及黄道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宿体系,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而进一步把每一象再划分成七宿,于是又形成了二十八星宿。

此外,古代的占星家为了用天象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分别将天上的星星与地面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为分野,具体就是将某个星宿作为某个州的分野,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翼轸就是说江西的南昌地处翼轸的分野之内。

在中国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例如公元前1097年周公时代称北极星“微帝”等。这是由于它看起来在天空中固定不动,被众星拥护,故被视为群星之主。《论语·为政》记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而北斗七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由于它醒目的形状和它重要的位置,所以它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及其重要,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勺子悬挂在北方的天空。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在道教中,北斗七星被称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星宫,根据人的出生时刻,人的生命可以被七个星君分管。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主管星。

1.下列关于星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星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b.由于强调星空和人间的对应,种类繁多,中国古代的星宿划分比较复杂。

c三垣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区,在二十八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d星宿的划分方便对星空的观测,对发展精确的历法有很大意义。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各个民族都有对星空不同的认识,今天我们似乎很熟悉西方星座,却忽略了中国古代对星空更为深刻的思考。

b.把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每一种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这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经世致用的特点。

c.中国古代的占星术的占测对象都是军国大事,并且与皇权关系密切,对政治、军事活动能有很大的影响。

d.古代的占星家将星宿和国州对应,认为通过对天上的星星的观测,能预测出它所对应的地面区域吉凶祸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象”是将黄道及其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空,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的星宿体系。

b.北极星因为在天空中特殊的位置,往往被古人视作统治者的象征,地位自然非比寻常。

c.北斗七星像一个巨大勺子的形状十分醒目,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

d.道教将北斗七星称为七元解厄星君,认为是掌管生死的星宿,所以其地位越来越高。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不少于700字。

①在一次关于阅读的研讨会上,有如下对话。

主持人:当今社会中,许多人只追求娱乐性、功利性阅读,对严肃的经典著作却读不下去。对这种现象您是怎样看的?

学者甲:阅读不应该是消遣,而应该是艰难的精神成长过程。我们要提倡培养严肃阅读的趣味

学者乙:能通过阅读获得一种愉悦的享受也没有什么不好。消遣阅读也可以使普通读者获取知识、陶冶情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审美享受

两位学者各自对阅读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联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近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载人航天空间站。届时,将有多名宇航员长期驻留在空间站从事科研工作。假如你是其中一名宇航员,从太空中遥望地球家园,遥望祖国,会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

请展开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有的同学说,现在有了人工智能,想查什么文章只要上网一搜就能找到,我们何必还要背课文呢?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②近日,校园论坛里发起了“寄语学弟学妹”的主题帖。作为高中生活的“过来人”,请你根据自己对高中学习、生活、成长的体会、经验或教训,给即将升入高中的学弟学妹们一点忠告。要求态度积极友善,语言亲切得体。

③请以“推开家门”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

 

吴承墨刚走下站台,梅城就用一场裹着梅花气息的温润小雨款待了他。让他感到温润的,还有王老板的那双手。见面握手是一种常见礼节,可王老板握着他的手时,掌心竟有些发热发潮。

下榻,洗漱,吃早茶。吴承墨迫不及待地问:“东西在哪里?”“不急不急。”王老板说,“您老刚下车,先在这里养养神。”

“那是,养好了精神,看东西才不会走眼。”吴师母说。

午饭后,王老板就拉着吴承墨和师母直奔梅园。吴承墨的童年是在这里度过的,江南小城的梅花,曾给他带来多少灵感与熏陶。进了梅园,他一看到满园盛开的梅花,竟高兴得孩子似的手舞足蹈,当场吟就一首咏梅诗:

不为浮华动,月下独自开。吟吟低浅唱,一枝报春来。

刚刚吟完,王老板就拍手赞叹。吴承墨诗兴大发,又接连吟了好几首。

第二天早餐桌上,吴承墨又问起东西在哪里。王老板还是说:“不急不急。我听收藏圈里的人说,您是国宝级的大师,您只要闭着眼在书画前走一走,用鼻子闻一闻,就能鉴定出是真品还是赝品。”“那都是人家瞎吹的。”吴承墨说。

早餐后,王老板租了一条观光船,沿着古运河一路游览,还请来了两位评弹演员。老两口品着时鲜,喝着美酒,听着琵琶的伴奏和美女的清唱。吴承墨真的有些醉了,是被乡情陶醉了。陶醉之余,竟自言自语道:“看来,老了还是回江南来定居,江南的山水养人。”

“这是古今常理,落叶归根嘛,大师!”王老板附和。

闲谈中,王老板终于提起了那件东西。竟是一代国画宗师八大山人的一帧山水长卷。吴承墨下意识地发出一声叹息:“哦!”这些年,他过目的书画不少,但能鉴定如此有分量的国宝,还是头一回。

第三天早茶后,王老板带吴承墨夫妇驱车驶入一个新建小区。一幢幢别墅在湖光山色中隐现,路边,一株株春梅正含苞欲放。王老板领着两人走向湖边的一幢独体小别墅——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仿古建筑,门前就是鹤湖。转到三楼露天阳台,王老板朝湖面一指,道:“大师,您作首诗吧。”此刻,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群白鹤正飞上飞下,盘旋起落。吴承墨顿时诗兴大发,脱口吟道:

岸边梅花湖中鹤,哪是青来哪是白?天上嫦娥楼上客,哪是人来哪是仙?

王老板又是拍手赞叹:“好诗好诗!吴师母,喜欢这里吗?”

“岂止是喜欢,我都不想走了!”吴师母笑道。“如果师母喜欢,我就送给你们!”王老板说。

话音刚落,吴承墨就说:“这么贵的小楼,你就是敢送,我也不敢收啊!”吴师母看了他一眼。

下午,王老板将二老接到了拍卖公司,从保险柜里拿出一个用黄缎装裱的轴盒,从里面取出一个装裱精致的卷轴,缓缓将其打开。吴承墨就像一个上手术台的主刀大夫,穿上白大褂,戴上白手套,围着长案缓缓转了一周,然后走近,俯身向展放在案上的墨宝。画面上有江南的群山、曲水、春梅,依山临水傍梅的,是一间小小的草寮。八大山人画草寮,只是草草数笔,淡墨上漂一层赭石,极其传神,似乎住在草寮里的人,都不食人间烟火。

吴承墨特别喜欢八大山人的画,只要一看到八大山人的作品,浑身就会似过电一般。可这回,这种感觉却没有。他拿起放大镜细细审读起来,用笔,用墨,包括题款,都没有任何破绽。他将放大镜瞄准了题款下面的那方印章。这是鉴定书画的最后一道关口。那是一方八大山人常用的印章,只是印泥稍稍淡了一些,略显浅薄。他又站到了画前,将鼻子凑近画面,做着一次次深呼吸。目光又在那方印章上停留了足有数分钟,随后轻轻点了点头,呆立在那里。

晚上吴师母就跟他吵了一架。吴师母道:“你今天吃错药了?你头都点了,怎么就不肯落笔?”“我还是有点吃不准。”他说,“那方印章看上去没问题,只是印泥按说不应该那么淡。而且八大山人早年用的墨里都混有冰片和麝香,可是这张画上,一丝气味也闻不到。”

“你这是鸡蛋里挑骨头!”吴师母道。

“看来,还得再看一遍。”吴承墨小声说。

三天后,他又将画面上的笔墨以及题款、印章细细看了一遍,再将鼻子一次次凑近画面。起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可是看到后来,山也是山,水也是水,只是山水间的草寮,却变成了小别墅。里面传出一个声音:“就你清高?就你圣洁?就你不食人间烟火?”

吴承墨转身拿笔蘸墨的时候,手似乎有点发抖。紧挨着他的吴师母说:“承墨,你随便写,就当平时练字。”这么一说,他的手就不抖了。

刚在鉴定书上签了字,吴师母已将揿了印泥的那方大章递了过来。他接过后,手似乎有点不听话,微微发颤。吴师母就捏住他的手腕,朝下按去。

第二天,吴承墨夫妇就要返京了,王老板掏出一串钥匙:“师母,这是一点小小心意。”

回到北京,吴承墨就住院了。医生说他是因为太劳累,再加上心理压力太大。一个多月后,吴承墨才出了院。早晨,他从刚送来的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梅城市博物馆花重金从私人手中购得的一件国宝——八大山人山水长卷,经鉴定竟然是赝品。

吴承墨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眼前一黑

(取材于徐锁荣同名作品)

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梅城裹着梅花气息的温润小雨,为全文奠定了温馨的基调

B.王老板安排吴承墨夫妇赏梅花听评弹,是为了用同乡的情谊打动他们。

C.吴承墨只要闻闻就能鉴定出画的真赝,因此王老板才特意请他来鉴画。

D.小说中的王老板,精明圆滑,虽然着墨不多,但性格鲜明,形象丰满。

2.小说中写吴承墨两次即兴吟诗,两首诗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3.小说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吴承墨的幻觉。有人说画面里传出的声音是吴师母的声音,也有人说这是吴承墨自己内心的声音。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4.小说结尾交代,八大山人的山水长卷是赝品。在前面的情节发展过程中已多次暗示这幅画是假的,请找出其中三处,简要分析。

5.小说以“国宝”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与刘伯宗【1】绝交诗

(汉)朱穆

北山有鸱,不洁其翼。

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饥则木揽,饱则泥伏。

饕餮贪污,臭腐是食。

填肠满嗉,嗜欲无极。

长鸣呼凤,谓凤无德。

凤之所趣,与子异域。

永从此诀,各自努力。

注释:【1】刘伯宗:朱穆旧友,困顿时曾颇受朱穆照顾,后趋炎附势。朱穆激于义愤,与之绝交。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中“不洁”“不正”“不定”勾勒出鸱品行不端的形象。

B.“饥则”一句,写鸱肚子饿了就到树上偷其他鸟类的幼鸟来吃。

C.第七句中的“饕餮”是传说中贪吃的怪兽,这里用来比喻鸱。

D.最后两句是说双方从此绝交,今后各自努力,来日一争高下。

2.列诗中的“凤”,本诗中的“凤”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A.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王将军之武库。(唐·王勃《滕王阁序》)

B.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唐·李白《古风》)

C.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D.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①②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耶?”(取材于《庄子·秋水》

①朱穆诗中和庄子笔下的,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朱穆和庄子写,用意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