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春别 沈宜修① 帘前残月五更风,江上征帆挂碧艟②。...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春别

沈宜修

帘前残月五更风,江上征帆挂碧艟

客路片云随远望,镜中双鬓叹飞蓬。

索愁芳草千山绕,送恨啼莺万里同。

待约荚蓉秋水绿,莫教黄菊冷烟尘。

【注】①沈宜修:江苏吴江人,明代女诗人。②艟:古代的一种船。③荚蓉:指诗人家乡的荚蓉湖。

1.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2.请简要赏析颈联在表情达意上的巧妙之处。

 

1.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思念丈夫的女子形象。春日与丈夫分别后,女子因思念彻夜难眠,秀发如蓬草般凌乱,思念之情难以排遣:希望丈夫能在秋日回来团聚,勿使自己如烟尘中的黄菊般孤单凄凉。 2.综合运用拟人、夸张手法。芳草带愁,莺鸟啼恨,赋予二者以人的情感,将抽象的离愁别恨表现得具体可感;“千山”“万里”凸显了范围之广和距离之远,写出丁离愁别绪的悠远深长和思念之情的缠绵不尽。 【解析】 试题分析: 1.(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随远望”,“镜中双鬓叹飞蓬”可知女子因思念丈夫而如此,诗歌最后两句说希望丈夫能在秋日回来团聚,免得像黄菊般孤单凄凉,也是因思念丈夫才这如此。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分析时可以从诗歌的抒情方式、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答题时分步骤:(1)明确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3)运用此手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本诗运用拟人、夸张手法。芳草带愁,莺鸟啼恨,是拟人。 “千山”“万里”是夸张 。再答出效果,如用夸张手法,写出丁离愁别绪的悠远深长和思念之情的缠绵不尽。用拟人手法,将抽象的离愁别恨表现得具体可感。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诗集自序

李梦阳

    曹县盖有王叔武云,其言曰:“夫诗者,天地自然之音也。今途鼓而巷讴,劳呻而康吟,一唱而群和者,其真也,斯之谓风也。孔子曰:‘礼失而求之野。’今真诗乃在民间。而文人学子,顾往往为韵言,谓之诗。夫孟子谓《诗》亡然后《春秋》者,雅也。而风者亦遂弃而不采,不列之乐官。悲夫!”李子曰:“嗟!异哉!有是乎?予尝聆民间音矣,其曲胡,其思淫,其声哀,其调靡靡,是金、元之乐也,奚其真?”王子曰:“真者,音之发而情之也。古者国异风,即其俗成声。今之俗既历胡,乃其曲乌得而不胡也?故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非雅俗之也。”李子闻之,矍然兴曰:“汉以来不复闻此矣!’’

    王子曰:“诗有六义,比兴要焉。夫文人学子,比兴寡而直率多,何也?出于情寡而工于词多也。夫途巷蠡蠡之夫固无文也乃其讴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观义矣。故曰:诗者,天地自然之音也。”李子曰:“虽然,子之论者,风耳。夫雅、颂不出文人学子手乎?”王子曰:“是音也,不见世久矣,虽有作者,微矣!”

    李子于是怃然,已洒然醒也。于是废唐近体诸篇.而为李、杜歌行。王子曰:“斯驰骋之技也。”李子于是为六朝诗。王子曰:“斯绮丽之余也。”于是为晋、魏诗。曰:“比辞而属义,斯谓有意。”于是为赋、骚。曰:“异其意而其言,斯谓有蹊。”于是为琴操、古诗歌。曰:“似矣,然糟粕也。”于是为四言,入风出雅。曰:“近之矣,然无所用之矣,子休矣。”李子闻之,暗然无以难也。自录其诗,藏箧笥中,今二十年矣,有刻而布者。李子闻之惧且惭。曰:予以诗,非真也,王子所谓文人学子韵言耳,出之情寡而工之词多者也。然又弘治、正德间诗耳,故自题目《弘德集》。每自欲改之以求其真,然今老矣!

    选自《空同先生集》,有删改

【注】

①这是李梦阳晚年为自己的诗集写的序,文中的“李子”是作者自称。

②琴操:琴曲名。

③箧笥:竹箱之类。

④弘治:明孝宗年号。正德:明武宗年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孟子谓《诗》亡然后《春秋》者,雅也     作:创作,写作。

B.真者,音之发而情之                     原:起源,根本。

C.非雅俗之                               辨:分辨,区别。

D.异其意而其言                            袭:因循,沿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埋然兴曰      ②拔剑切啖之

B.①不见世久矣     ②不拘时,学于余

C.①子休矣         ②吾还也

D.①有刻而布者     ②余久卧病无聊,使人复葺南阁子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途巷蠢蠢之夫/固无文也/乃其讴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观义矣

B.夫途巷蠢蠢之/夫固无文也/乃其讴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观义矣

C.夫途巷蠢蠢之夫/固无文也/乃其讴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观义矣

D.夫途巷蠢蠢之/夫固无文也/乃其讴鼓也呻吟也/此唱而彼和/无不有比焉兴焉/无非其情/焉斯足以观义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叔武在与作者的对话中,提出了“真诗乃在民间”的观点,并用孔子“礼失而求之野”的言论来加以佐证。

B.作者认为一些具有金、元时代特点的民间歌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王叔武表示赞同,并对此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C.王叔武强调“比兴”的重要性,认为文人学子创作的诗大多过于直白,主要是过多考虑用词而忽略情感造成的。

D.在这篇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认为自己的诗只是“韵言”而非“真诗”,这种自我反省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途鼓而巷讴,劳呻而康吟,一唱而群和者,其真也,斯之谓风也。

2古者国异风,即其俗成声。今之俗既历胡,乃其曲乌得而不胡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礼学与理学

刘晓东

    礼学与理学,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主流,是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理念。

    礼是外部对人言行的制约和限定,在这种制约和规范中,包含了很多礼的思想,形成了一种礼教,对人起到了教化的作用,从而能够使人产生君子意识,不只是求做良民,更要做君子。理学,是一种精神的自我肯定,特别讲究“内省”的功夫,向内去观察自己,即化而不制。它只是教化,没有一些刑罚的手段来制约和规定。礼学的功效是巩固社会秩序,理学使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这是我们对礼学与理学的大致划分。

    礼是由外到内的,是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重复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一种习惯,用习惯来逐渐改变自己的人格。礼,第一步是从外开始的,是由外部慢慢渗入到人精神心灵内部的,这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况,可以说,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礼是一种“人格面具”,并且这种“人格面具”不是只有一套,而是有若干套。跟不同的人接触,虽然都是礼,却是有差别的,这是由社会地位和身份差别决定的。既然礼是人格面具。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扮演意识,如果都能做到符合自己的角色,做到上不僭越,也不自我贬低。恰如其分地符合自己的身份,这才叫作礼。

    礼培养的是角色性人格,不能统一人精神的内在模式,不能为我们提供道德因子,同时也不能为我们提供精神依归。所以说,礼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是以往礼制中没有的。到了唐代,这样的问题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不仅是礼的制度应当有变化,礼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人们进一步来思考。

    这就产生了理学。真正代表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变的,是叶适《习学记言》中的一句话:“以礼决事,孰著以札制心。”礼学是用来治世的,理学是制心的,这是一种转变。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化中,理学把礼学的很多概念观点进一步深化了。礼学没有提供给我们原始的核心性的东西,但是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理学都有一个原始基本点,我们可以模仿着“天赋人权”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天赋良知”。由此,理学就有了很大的突破。礼学把人分成很多等级,比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等,用礼来固化等级的差别。而就理学来说,天赋良知,大家都在一个平等的起跑线上。这样就淡化了人在社会中有不同等级的观念,在理的面前,等级性无效。

    理学对礼学是有发展的。首先,将应然变为自然,礼学是应当这样做,到了理学,是你自愿地很自然地来这样做。其次,变治世为治心,把礼学的治世变成了个人精神的修养。第三,变外铄为内拓,把外部对人的影响变成自己内心向外的拓展。这些就是理学对礼学的改变。

    两千多年的札学与理学的传统,对我们的民族性产生了一些深层次的影响。尤其是礼学,让我们知道应当怎么做,而不是让我们必须怎么做。我们不能认为礼学与理学和现实社会没有什么关系。它对我们整个民族性的深层次心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礼学与理学建立的是中国传统式的美德,但是我们缺乏的是一种公共道德,中国是把私德夸大作为公德,这是咱们中国化的。我们中国传统只是把自己私人道德无限扩大,当成一种公德,这固然很好,但是这个路走起来相当漫长,我们应当有一个公共道德的标准。

    选自2016年1月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礼”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从外部对人的言行进行制约和限定,使人不断学习、不断重复自己的行为,最终用    完善的人格来改变自己原先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治理社会的目的。

B.礼是我国古代社会所倡导的行为准则,它是由外部慢慢渗入到人精神心灵内部的,在 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况。

C.礼作为“人格而具”有多种形式,意在使人们在面对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时,恰当地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上不僭越,也不自我贬低。

D.礼通过对人进行教化,使人不仅要做良民,更要做君子,但礼有局限性,它不能统一人精神的内在模式,也不能为我们提供道德因子和精神依归。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理学是从礼学转化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不断出现以往礼学不能解决的问 题,礼的制度就当有所变化,理学也就应时而生了。

B.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礼学没有提供的原始的核心性东西,类似“天赋良知”的观点提出以后,人在社会中的等级差别也就随之消除了。

C.理学是一种精神的自我肯定,凭借人的“自省”精神,向内去观察自己,改变自己,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

D.理学对礼学是有发展的,它把硬性要求变为自愿,把巩固社会秩序变为提升个人修养,把外部对自己施加影响变为自己内心向外部拓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在《祝福》中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时,提到两本理学著作——《近思录集注》和 《四书衬》,意在点明他的身份和思想:捍卫封建道统,崇尚孔孟之道。

B.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就是说要约束限定自己,按照礼的规范行事,他希望以此来改变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秩序混乱的社会局面,重建社会秩序。

C.叶适《习学记言》中的“以礼决事,孰若以礼制心”代表着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变,这意味着礼学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理学从此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D.礼学与理学建立起来的中国传统式美德,把私德无限扩大当成一种公德,固然很好,但我们仍然有建立一个公共道德标准的必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法治城市建设,深圳市对司法管辖制度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首批成为全国行政案件集中管辖试点城市之一。

B.美国影星莱昂纳多在五次角逐奥斯卡金像奖失利后,最终凭借在电影《荒野猎人》中的精彩表演,第88届奥斯卡组委会将最佳男主角奖授予他。

C.今年全国已有八所高等院校恢复了此前取消的儿科学本科专业,以满足“全面二孩 政策实施后将面临的儿科医生越来越紧缺的难题。

D.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电视节目,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较强的原创魅力,深受观众喜爱,这说明以传统文化助推电视节目创新的做法是可行的。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一月份,寿险企业普遍实现“开门红,华夏保险、前海人寿等22家寿险公司的保费总额全都青云直上,呈现迅猛上涨的趋势。

B.由于受到国内反对派武装的猛烈攻击和西方国家严厉的经济制裁,陷入内忧外患的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处境可谓如坐针毡

C.在智能手机时代,新的品牌不断涌现,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熊猫、波导、夏新等国产手机品牌,而今在市场上几乎不见了踪影。

D.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郭德纲爱徒、德云社的骨干岳云鹏闪烁其词 妙语连珠,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透过车窗,    ①   ,还来不及定格,又陡然出现一片暗红色的山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这些山峦竞有些不可明状的诡异。再往前行,进入一条峡谷,这里便是佩特拉,一个隐没于死海和阿克巴湾之间的峡谷内的神秘古城。峡谷中,漫长的蛇道蜿蜒伸展,两边堡垒般的巨石高耸入云,岩石扭曲的痕纹犹如    ②   。雕凿在岩石壁上的卡兹尼神庙、方尖碑,技艺精湛,今人叹为观止:几千年前的古人,要有怎样的智慧和毅力。才能建造出这样鬼斧神工的建筑啊!走出峡谷,回首眺望,夕阳下的佩特拉古城仿佛搭/蒙上了一层玫瑰色的轻纱,增添了几分神秘感。昔日的辉煌已经不再,曾经的繁华也永远消失/消释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唯有自诩为奈巴特人后裔的贝都因人还在固守/恪守着这片家园。

1.文中加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陡然    不可明状

B.诡异    蜿蜒伸展

C.堡垒    叹为观止

D.自诩    鬼斧神工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搭    消释   固守

B.搭    消失   恪守

C.蒙    消释   恪守

D.蒙    消失   固守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我们的眼前掠过点缀着不知名植物的沙丘

②大海中起伏的波浪

B.①点缀着不知名植物的沙丘在我们的眼前掠过

②波浪起伏的大海

C.①我们的眼前掠过点缀着不知名植物的沙丘

②波浪起伏的大海

D.①点缀着不知名植物的沙丘在我们的眼前掠过

②大海中起伏的波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