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的文化 迟子建 母亲今春血压居高不下,我怀疑是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母亲的文化

迟子建

母亲今春血压居高不下,我怀疑是故乡的寒冷气候使然,劝她来哈尔滨住上一段,换换水土。她来了。说也怪,她到后的第二天,血压就降了下来,恢复正常。我眼见着她的气色一天天好看起来,指甲透出玫瑰色的光泽。她在春光中恢复了健康,心境自然好了起来。她爱打扮了,喜欢吃了,爱玩了,甚至偶尔还会哼哼歌。每天她跟我出去散步,看待每一株花的眼神都是怜惜的。按理说,哈尔滨的水质和空气都不如故乡的好,可她却如获新生,看来温暖是最好的良药啊

白天,我看书的时候,母亲也会看书。她从我的书架上选了一摞书,《红楼梦》、《毛泽东的晚年生活》、《文化大革命十年史》、《慈禧与我》等,摆在她的床头柜上。受父亲影响,她不止一次读过《红楼梦》,熟知哪个丫鬟是哪一府的,哪个小厮的主子又是谁。大约一周后,她把《红楼梦》放回去,对我说,后两卷她看得不细。母亲说《红楼梦》好看的还是前两卷,写的都是吃呀喝呀玩呀的事情,耐看。而且,宝玉和黛玉那时还天真着,哥哥妹妹斗嘴斗气是讨人喜欢的。到了后来,宝玉和宝钗一结婚,小说就不好看了。母亲对高鹗的续文尤其不能容忍,说他不懂趣味,硬写,把人都搞得那么惨,读来冷飕飕的。她对《红楼梦》的理解令我吃惊,起码,她强调了小说趣味性的重要。

母亲对历史的理解也是直观朴素的。那段时问,我正看关于康有为的一些书籍,有天晚饭同她聊起康有为,她说,这个人不好啊,他撺掇着光绪闹变法,怎么样?变法失败了。他跑了。要是不听他,光绪帝能死吗?为了证明她的判断是正确的,她拿来《慈禧与我》,说那里面有件事涉及到康有为,也能证明他的不仁不义。母亲翻来翻去,找不见那页了,她撇下书,对我说:“不管怎么着,连累了别人的人,不是好人啊。”康有为就这样被她给定了性。

我想让母亲在哈尔滨过得丰富些,除了带她到商场购物,去饭店享受美食,去植物园看牡丹和郁金香外,还带她进剧场。我陪她看了一场京剧,是省京剧院在五月份推出的“京剧现代戏经典剧目回顾展”,上演的是《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磐石湾》、《海港》等的片段。当舞台上出现穿着蓝军服、戴着红袖标的娘子军时,母亲直摇头。而到了《磐石湾》的演员演唱“负伤痛冲破千层巨浪”时,她干脆堵起了耳朵。好不容易捱到戏散,她得救般地对我说:“这样板戏有什么好看的?太难听了!现在怎么还演这个?这东西怎么还成了‘经典’了?”母亲接着说了一大堆传统折子戏的名字,什么《打渔杀家》、《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杜十娘》、《空城计》等,她说:“还得是这些老戏是个东西啊,样板戏那叫什么玩意啊。”听了她的话,我回去后给她放梅兰芳的唱碟,谁知她对我说:“换了换了,我最不喜欢梅兰芳的戏了。”我诧异,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不喜欢男人扮女声,听起来不舒服。”母亲真是本色到家了。

刘老根大舞台最近落户哈尔滨的工人文化宫,每晚都有演出,场面很火爆。我约母亲一同去看,她说:“那东西有什么看头?就是耍嘛!”母亲伸出手来,绘声绘色地学着演员:“这边观众的掌声不热烈呀,给点掌声好不好啦?”她说她受不了这个。不过她没有拗过我,有一天,我还是把她拉到剧场。虽然不是周末,但上座率还是很高。母亲说得没错,演出一开始,演员就朝观众要掌声,有的还蹦下台,在观众席中怂恿观众鼓掌。高分贝的音乐震耳欲聋,母亲再次堵起了耳朵,一副痛苦状。演出只到半程,当又一位演员出场后耸着肩膀嬉皮笑脸地要掌声时,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她几乎是用命令的口气大声对我说:“咱走吧!”我也没有料到演出是那么低俗,赶紧跟着她出来了。出了剧场,她长吁了一口气,对我说:“怎么样?我说就是个‘耍’嘛。花着钱遭着罪,再坐下去,我都要犯心脏病了!”

有一天,我和母亲黄昏散步时路过文化宫,看见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在上映,立刻买了两张票。我知道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按照票上的时间,它应该开演五分钟了,我正为不能看到开头而懊恼呢,谁知到了小放映厅门口却吃了闭门羹。原来,这场电影只卖出这两张票,放映厅还没开呢。我找来放映员,他说坐飞机要是一个乘客,人家都得给飞,电影票呢,哪怕只卖出一张,他也会给放的。放映员打开门,为我和母亲放了专场电影。当银幕上出现了蒙古包、羊群和纯朴的牧民时,母亲慨叹了一句:“这是真景啊。”母亲看过两部流行大片,对里面电脑制作的假景很反感,所以这真实的场景让她觉得亲切。故事很简单,一个女人征婚,要带着“无用”的丈夫嫁人。而这个丈夫之所以“废”了,是因为打井所致的。这背后透视出的是草原缺水的严峻现实。虽然它与多年前轰动一时的《老井》有似曾相识之处,但影片拍得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我和母亲被吸引住了,完整地把它看完了。出了影厅,只见大剧场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正在高潮,演员在台上热闹地和观众做着互动,掌声如潮。

我和母亲有些怅然地在夜色中归家,慨叹着好电影没人看。快到家的时候,母亲忽然叹息了一声对我说:“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

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我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电影,会给她那么大的触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                       注:迟子建,当代著名女作家

1.结合全文内容,简述“母亲的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对“母亲的文化”的内涵的理解,简析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温暖是最好的良药啊。

⑵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

4.这篇散文还有一个题目是《两个人的电影》,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好,请说明理由。

 

1. (1)看红楼梦,对高鹗的续写不满意。 (2)看历史作品,认为康有为不仁义。 (3)喜欢看京剧的传统剧目,不喜欢所谓的样板戏和男人扮女声,庸俗的表演。 (4)被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的电影所吸引。 2. (1)母亲看《红楼梦》,强调小说要具有趣味性,可见她是一个有文化、有见解的人; (2)母亲读历史著作,认为康有为不仁义,可见母亲的善良正直; (3)母亲不喜欢所谓的“样板戏”,传统戏剧的男人扮女声;母亲拒绝“刘老根大舞台”俗气的艺术形式和表演方式,可见她为人质朴,不庸俗; (4)母亲对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的电影文化持肯定态度,可见她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自主的艺术鉴赏水准的人。 3. (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温暖”比作“良药”:治好母亲病的“温暖”,既是气哈尔滨的天气,又是女儿无微不至的关爱。 (2)把自己的生命比喻成一场电影,有母亲在,这场生命的电影就不是一个人,母亲理解“我”,是“我”永远的知音,“我”也从母亲的鼓舞中获得的力量。 4. 《母亲的文化》好: (1)作为标题,《母亲的文化》意蕴丰富,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2)“母亲的文化”是一个核心内容:全文通过“我”陪母亲参加一系列艺术活动,听到母亲发表的见解,表现了母亲所具备的自主且高尚的艺术鉴赏水准。(3)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她对当今世人艺术鉴赏水准底下的担忧和不满。“母亲的文化”正是我们民族所应有的文化水准,只要还有像母亲这样的人存在,我们民族的文化艺术就是有前途有希望的。 《两个人的电影》好: (1)文章的前半部分一直在写母亲看现代京剧、听梅兰芳的唱段以及看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母亲感到的是矫揉做作、低俗嬉闹,这与后来看电影得到的朴素自然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2)正是这种不同的感受,引发了母亲对女儿作品的评价,表现了母亲质朴的艺术观以及对女儿的理解。(3)以《两个人的电影》为题,更能表现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母女相知,母女情深的温情,更加细腻感人。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等。表达技巧的一般答题思路是:准确地判定的手法,然后对手法进行解说,最后指出表达效果。而表达效果的表述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内容本身,一是所表达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文章题目的含意和分析题目作用的试题。题目的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解释其表层意、深层意和象征意等,题目的作用要从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和表达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 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5)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⑵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氓》)

                    ,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⑷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⑸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⑹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完成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释】熙宁二年,王安石实行变法。诗人和他政见不合,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时,他坚决不就,并于熙宁四年退居洛阳。这首诗就是在退居时期所做。

1.请赏析“南山当户转分明”一句。

2.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钓台

清·郑日奎

钓台在浙东,汉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慕之。因忆富春、桐江诸山水,得借先生以传,必奇甚,思得一游为快。顾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由衢抵严,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余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觉有异,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邪?”曰:“然矣。”舟稍近,近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石铁色,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故曰:“峰也而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茜,欲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飘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思稍倦,隐几卧,而空蒙滴沥之状,竟与魂魄往来,于是乎并以梦游,觉而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之中景何若?其上更有异否?四际云物,何如奇也?”舟子具能悉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呼!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也。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注】①钓台:东汉严光垂钓处,在浙江桐庐县西,富春江畔。宋范仲淹曾建祠于其下。严光,字子陵,少与汉光武帝同学,光武即位,光隐姓埋名,遁而不见。帝令人寻之,授官,光辞谢,耕钓于富春江畔。②宗少文: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观看,自称“卧游”。③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慕之                 平素

B.欲舟一登               停船靠岸

C.客曰:子言,不及此。   微小

D.处一焉                 何不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不能强,致礼焉,遂行/击沛公于坐

B.子谓滩水佳甚,试良然/夫晋,何厌

C.呼舟子劳酒/愿十五城请易璧

D.余今得,较诸二子/某,而母立于兹

3.下列各句体现作者笔下“目游”之景的一句是(   

A.山既奇秀,境复幽茜

B.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飘至

C.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

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颇为奇特的游记。作者道经七里滩,并没有登钓台游览,但他写目游、鼻游、舌游、神游、梦游、耳游,善于变化想象,景物生动如画,引人入胜

B.作者坐船从常山出发,途径钓台,看到两台东西对峙,耸立在江边险峻的山岩侧立,山峰多是松树料想严先生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两座山峰。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晚间作者叫来船夫,详细询问他钓台的景色,很遗憾的是船夫也未曾登台。

D.这篇文章豪放之中有婉约之致,秀丽之中有清新之韵,其文气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造境写境,浑然天成。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役也,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

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

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曾经访问一位文化名家,在谈到当前文化世象时,他颇感忧心地说,浮躁这个流行病一直没有过去,感觉很多文艺作品粗制滥造,不忍目睹。他举例说,舞台上表现老百姓高兴喜悦的心情,几个人就在那里不断重复“高兴,高兴……”如此没有内涵、缺乏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东西,灯光、舞美再炫,也难掩其文化垃圾的实质。

应当看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走出了文化贫瘠,那种同读几本书、同唱几首歌、同看几台戏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第一大图书出版国、第三大电影生产国……这些头衔的背后,是文化产品的丰富、文化生活的多彩。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想起前些年有识之士的发问:每年创作的歌曲、小说、电影、电视剧等堪称海量,但其中能传唱传世的有多少?更有人指出:国内的文艺作品创造力不够,90%作品属于模仿和复制。那么,有“高原”缺“高峰”的原因究竟何在?为什么文艺变得如此浮躁?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哪里去了?

在我们这样一个文明源远流长、诗书底蕴深厚的国度,独独不缺的正是文化的创造智慧。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人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卷入功名利禄的追逐,哪有时间精力沉下心来反复打磨、精于创造?有人说,文艺工作者也是人,也要先生存,坐十年“冷板凳”,日子过得清汤寡水,连老婆孩子都对不起。还有人说,看到那些掺水、低俗、劣质之作反赚名得利,谁还有心想传世之作?凡此种种诚然如是,但如果我们忘记了初心,失去了定力,也就愧对“灵魂工程师”的美名。“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如果荒芜了内心那一方圣洁的净土,又怎么能盛开纯美的花朵?

有一幅漫画形象而深刻,一现代作家指着曹雪芹说:“我已经著作等身,你却一辈子连部小说也没写成。”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乃有不朽之巨著。急功近利,不想赢得人民,只想及时赢得人民币,必然会制造无数垃圾,更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艰难困苦固然是成就巨著的一个原因,但那种“发愤”的精神,那种“望尽天涯路”的追求,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却超越了环境的顺逆,而成为我们立德、立功、立言的根本所在。失去了这种坚忍不拔之志,虽有超世之才亦难攀“高峰”,只会在随波逐流中迷失。

路遥曾在《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中,谈到他的写作状态,“五官溃烂,大小便不畅通,深更半夜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转圈圈行走”,以致让人误以为他“神经错乱,怕要寻‘无常’”。但他觉得“所有这一切难道不比眼前这种浮华的喧嚣更让人向往吗?”执着于这样一种文艺追求,进入这样一种纯净的艺术状态,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矗立起一座座文艺“高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走出了文化贫瘠,文化产品虽然很丰富,但没有多少传世之作。

B.每年创作的歌曲、小说、电影、电视剧等堪称海量,但大部分文艺作品缺少独创性。

C.在纷扰的社会中,如果文艺工作者忘记了初心,失去了定力,就会毁了“灵魂工程师”的美名。

D.成就巨著要发愤、执着、有追求,因为那是立德、立功、立言的根本所在。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这个文明源远流长、诗书底蕴深厚的国度,文化的创造智慧是十分丰富的。

B.努力发奋,坚忍不拔固然是成功的要素,但艰难困苦才是成就巨著的重要原因。

C.路遥写作《平凡的世界》的状态,是对艺术的真正向往与追求,对艺术的执着。

D.很多人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在功名利禄前失去了定力,就难以创造出传世之作。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涵丰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强的文化作品太少,可见文艺工作者创造力不够。

B.执着于文艺追求,进入一种纯净的艺术状态,就可能会创造出更多精品力作。

C.文艺工作者如果创造出文化垃圾,不仅有损自己的名誉,更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伤害。

D.文艺工作者经不起外界诱惑,卷入对功名利禄的追逐,文艺创作就会有“高原”缺“高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虽然窄小,破旧而又阴暗,可它是作者长期生活的地方,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时刻,唯有项脊轩才能唤起主人对过去生活的深长久远的回忆。

B.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福楼拜曾经说过:“阅读是为了活着”。缺少阅读的生命是不完整的,其中文学阅读更是一种高贵的行为,直接和人的灵魂相关。

C.那么真正的生活会是怎样?如何过上有趣又有用的生活呢?在我看来,真正有趣的生活应该是内心充分的释放,是平静而又美好的。

D.女子对男子的第一个称谓是“氓之蚩蚩”中的“氓”,《诗经注释》如此解释:氓,国外流亡的人民(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