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自新传 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自新传

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③,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④,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自新为文,博雅而又奇气,人无知之者。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其中所许可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自新。自新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 ①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②青紫:古代公卿经带之色,这里俯楷高官昱爵。③儇:轻佻,不庄重。④弟子员:生员。

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贫贱之为         戚:亲戚

B为其母酒食             具:准备

C自新一切不             省:理会

D笞辱,意忽忽不乐     召:招致

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幽然自得。

B.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3.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

(2)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

4.简要概括张自新性格质朴,不矫揉造作的表现。

 

1.A 2.B 3.(1)我看见人家读书,宛如捕风捉影一样困难,期望能在将来做大官的,万人中不过一个。况且我们家命运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为什么还要读书呢? (2)凭借自新的才华,如果让他有所举用,他一定有自己所表现的才干。他沉沦埋没到这种地步,此种天意难道可探问吗? 4.严肃恳切地项睡觉同学提出批评:日耕夜读,安于贫贱;谈论古今之事,意气慷慨;面对讽刺嘲笑泰然处之。 【解析】 1. 试题分析:戚:忧愁。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此题中的“戚”解释为“亲戚”即为以今释古,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 试题分析:“不理解”错误,应是“不理会”。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B就是对“不省”的理解错误,“不省”应为“不理会“的意思。 3.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捕风影”“万不得以”“何以为书”“使”“有以”“自见”。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谨”“申”“不然”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宾语前置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4. 试题分析:注意找到文中的事例,证明传主的性格。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参考译文】 张自新,原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年少读书,聪明绝伦。古《经》中有疑惑难解之处,学友们勤奋不懈而茫然无所获,张自新随口而答,仿佛向来很熟识的一样。他性格方正诚实,没有丝毫的矫饰。看见他的人没有不讥讽的,把他看作是乡下人。同舍的书生晚间读书,疲倦而睡去,自新用灯架扔他(以提醒他),油污满桌子,他严肃恳切地提出批评,仿佛老师一样。幼年丧父,家计不能支撑,母亲说:“我看见人家读书,期望做大官,万人中不过一个。况且我们家命运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为什么读书呢?”自新哭泣、长跪,说:“亡父用这来嘱咐我,将离人世时,没有听说别的话,我怎么敢忘却呢?况且我难道因为衣食的缘故而使母亲忧劳吗?”他和他的兄长耕田度日,戴着斗笠扛着锄头,脸色黧黑。晚间归来,就正襟危坐,吟咏古人的诗文,飘飘然仿佛在尘世之外,不知道贫贱是一种悲戚了。 他的兄长是里长,乡里多有逃亡之人,租税没地方来。每到年终,官府催交租税,把他拷打得体无完肤。自新就到县衙代哥哥受刑,而把哥哥藏匿到别的地方去。县吏为其意气而感到奇怪,刚要施与杖刑,他就阻止了,问:“你是什么人?”自新说:“我是里长,本是一名书生。”县官让他试写一篇文章,他马上就写成了,县官安慰他,并免去了对他的刑罚。 自新看那些权豪势要之人,淡然不放在心上。吴中子弟大多轻薄浮滑,穿着光鲜华丽的衣服,聚集到一处,用猥亵的语言玩笑,自新一切都不理会。人们和他谈话,他也不回答。谈论古今之事,意气慷慨。酒喝到酣畅时,他大声说:“主宰天下终究怎么样呢?”眼睛往上看,神气勃勃仿佛发怒一样,那些年轻人想要殴打他。他被补授为秀才,学官向他索要礼金很是急迫。自信确实拿不出礼金,屡次遭受鞭笞的侮辱,心里怏怏不乐,想弃官而去,不久得病而死。 归子说:我和自新交游最久,看见他当面斥责别人过错,使人无容身之处。大庭广众之下,他讲一句话,不曾看人家的脸色。即便笑骂纷纷扬扬,他也很不放在心上。他是这样的自信。凭借自新的才华,如果让他有所举用,一定有自己的主见。他沉沦埋没到这种地步,天意可探问吗?世间的乘时得势者,意气扬扬,自认为自己有才能的人,也可以醒悟了。古语说:“丛兰欲茂,秋风败之。”我悲悼自新的死,为此叙述他的事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与诗句“林花经余香犹在”对仗工整的一是(   

A.云雾扫开天地憾           B.芳草留人意自闲

C.芙蕖落日红正酣           D.红叶随风伤别离

 

查看答案

下列与“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所用修辞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D.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白居易《望月有感》)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②③①⑤④          B.③④②①⑤

C.③④①②⑤          D.③①②⑤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咬文嚼字》及时指出春晚文字错误,能少让其对观众产生误导,这不光是对全国观众负责,更是对春晚负责。

B.钱逊在长期的第一线教学工作之后,一直致力于弘扬和推广的《论语》和传统文化让他对于儒学思想和弘扬儒学有着深刻的感想和体会。

C.无论对改革有多少不同意见,对反腐有何种议论,坚持公平正义都是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最大公约数,也是深化改革的最大共识。

D.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是(  

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       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在自然环境中怎样才能         病虫害的侵袭呢?与松树共生,就是杨树通过长期自然演化选择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湖南省醴陵市一花炮厂 9 22 15 时许发生爆炸事故        记者发稿时,已造成 13 人死亡、33人受伤、1人失联,受伤人员已全部送往医院救治

A.①反映  ②防御  ③截止

B.①反应  ②抵御  ③截至

C.①反映  ②抵御  ③截止

D.①反应  防御  截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