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马兰花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

现代文阅读

马兰花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里,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这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二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麻婶的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补偿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事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钱。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1.BC 2.①大方善良,富有同情心。 ②诚恳老实,知恩图报; ③ 坚强,不妥协。 3.第一次是马兰花的男人得知马兰花借钱给麻婶,一直没有向麻婶要。得知麻婶死后,马兰花的男人大怒而走,马兰花伤心而哭。第二次马兰花的男人一直叫叫马兰花索取,马兰花不应,男人再次而怒,马兰花痛心。第三次,马兰花收的麻婶女儿寄来的钱和钥匙。喜极而泣,三次流泪,变现不同,心情也不同,更能突出马兰花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厚,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题。 【解析】 1. 试题分析:A项“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理解错误,孬三的话是要引出六百块钱的事;D“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属于无中生有。E项“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理解不准确。本文作者正是要通过塑造马兰花的形象和麻婶女儿的知恩图报提倡和谐的人际关系。丈夫的形象只是一个反面烘托。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情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概括。“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这些描写都把马兰花的善良、诚恳、坚持自己的原则的个性表现出来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是因为每次发生的故事背景都不同。第一次,发生在故事开头,得知麻婶去世了,而马兰花借给麻婶的六百块钱还没有要回,丈夫怒气冲冲来斥责马兰花,“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这是马兰花伤心的泪。第二次,是为了六百块钱,丈夫总是对她发怒,马兰花“眼里含着泪”,说出要送给麻婶的话,这是马兰花气愤的泪。第三次,因为读麻婶女儿的来信,“读出满眼的泪水”,是感动的泪。三次不同的泪,逐步塑造了马兰花善良的形象,同时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可以有温暖的关系这样的主题。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秋兴八首》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借善飞善爬的飞禽走兽都无法逾越来衬托山之高险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寡人之于国》中孟子从渔业的角度论证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锦瑟》中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的难以排遣的情绪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秋日

[明]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翥(zhù):鸟向上飞。(组词:龙翔凤翥)

qióng :蟋蟀、蝗虫。

寒螿(jiāng) 即“寒蝉”,蝉的一种,比较小,墨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秋天出来叫。

1.古人说“一叶而知秋”,作者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你认为哪个字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请作具体分析。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秦宓字子,广汉绵竹人也。少有才学,州郡辟命,辄称疾不往。刘璋时,宓同郡王商为治中从事,与宓书曰:“贫贱困苦,亦何时可以终身!卞和衒玉以耀世,宜一来,与州尊相见。”宓答书曰:“昔尧优许由,非不弘也,洗其两耳;楚聘庄周,非不广也,执竿不顾。《易》曰‘确乎其不可拔’,夫何衒之有君之贤,子为良辅,不以是时建萧、张之策,未足为智也。仆得曝背陇亩之中,诵颜氏之箪瓢,咏原宪之蓬户,时翱翔于林泽,安身为乐,无忧为福,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斯乃仆得志之秋也,何困苦之戚焉!

先主既定益州,广汉太守夏侯纂请宓为师友祭酒,领五官掾,称曰仲父。宓称疾,卧在第舍,纂将功曹古朴,主簿王晋,厨膳宓第宴谈,宓卧如故。

益州辟宓为从事祭酒。先主既称尊号,将东征吴,宓陈天时必无其利,坐下狱幽闭,然后贷出。建兴二年.丞相亮领益州牧,选宓迎为别驾。吴遣使张温来,百官皆往饯焉。众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温曰:“彼人也?”亮曰:“益州学士也。”及至,温问曰:“君学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学,何必小人!”温复问曰:“天有头乎?”宓曰:“有之。”温曰:“在何方也?”宓曰: “在西方。《诗》曰:‘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温曰:“天有耳乎?”宓曰:“天处高而听卑,《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温曰:“天有足乎?”宓曰:“有。《诗》云:‘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若其无足,何以步之?”温曰:“天有姓乎?”宓曰:“有。”温曰:“何姓?”宓曰:“姓刘。”温曰:“何以知之?”答曰:“天子姓刘,故以此知之。”温曰:“日生于东乎?”宓曰:“虽生于东而没于西。”答问如,应声而出,于是温大敬服。宓之文辩,皆此类也。

迁大司农,四年卒。初宓见帝系之文,五帝皆同—族,宓辨其不然之本。又论皇帝王霸豢龙之说,甚是通理,谯允南少时数往谘访,纪录其言于《春秋然否论》,文多故不载。

评曰:秦宓始慕肥遁之高①,而无若愚之实。然专对有馀,文藻壮美,可谓一时之才士矣。

(选自《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八》有删改)

【注】 ①肥遁之高:肥遁也作“飞遁”。避世隐居之意。

1.下列句子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厨膳宓第宴谈       即:当即

B.亮遣使促之         累:烦劳

C.吴遣使张温来       聘:招请

D.答问如             响:山谷回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国君之贤           焉置土石

B.仆得曝背陇亩之中     浩浩如凭虚御风

C.彼人也               乃太区区

D.于是温大敬服          于是余有叹焉

3.根据文章,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秦宓常称病辞官,无论是回信拒绝同县的王商,还是以卧床不起而拒绝广汉太守夏侯纂亲自请他替师友祭酒。

B.秦宓在面对张温的发难时对答如流,纵横捭阖,当时满座皆惊,辩对得发难者哑口无言,甘拜下风,叹服中生敬佩。

C.秦宓大胆质疑,从根本上阐述五帝不同一族,这在1700年前就能有疑古精神,实属难得可贵。

D.陈寿对秦宓的评价可谓有褒有贬,认为他开始仰慕避世隐居,但最终却出任蜀职,并没做到大智若愚,还好能言善辩,文藻壮美,是一才士。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斯乃仆得志之秋也,何困苦之戚焉!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从修辞手法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B.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C.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D.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封存自己的矿山靠购买中国稀土满足其各行业对这一资源的需求。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出口大国

②我国的稀土分离技术在世界上已经遥遥领先

③一些国家更是看准了便宜的“中国货”

④甚至连国际定价权都不在我们手中

⑤我国还不是稀土强国

⑥作为世界稀土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A.⑥②①③⑤④

B.⑥①②⑤④③

C.①⑥②③④⑤

D.①②⑥⑤④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