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登原州城呈张蕡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登原州城呈张蕡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①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亢,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②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 2.①“异乡”“独上”表达了作者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②“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③“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本题要注意范围“颈联”。图景是由诗歌选取的意象综合构建的。本诗中主要的意象是“塞角”“ 泾河”,边塞的号角时高时低,有时高昂,有时呜咽,衬托出边塞的荒凉萧瑟,是声音描写,动态描写。河水冻结,凝滞不流,是静态描写,表现边塞的苦寒。总结以上分析可知本句动静结合,描绘了边塞的萧瑟景象。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身处异乡,独上边楼,登高怀远,愁绪满怀。诗人的孤独愁绪在首句中就已经显露无疑。地处西陲,音信难通,只有鸿雁往来,鼓角相伴,边塞生活何其凄苦。客居他乡,离愁别恨聚集心头,内心的无奈忿恨无处言说。句句分析之后,作者的情感就体现出来了。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刘韐(ɡé),建州崇安人。夏人攻震武,韐出奇兵捣之,解其围。夏人来言,愿纳款谢罪,皆以为诈。韐曰:“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彼虽新胜,其众亦疲,惧吾再举,故款附以图自安。”密疏以闻,诏许之。夏使愆期不至,诸将请会兵乘之。韐曰:“越境约会,容有他故。”会再请者至,韐戒曰:“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夏人听命,西边自是遂安。

鉴湖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岁二万斛。政和间衍至六倍,租重而督索严,多逃去。前勒邻伍①取偿,民告病,韐请而蠲②之。方腊陷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韐曰:“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寇至城下,击败之。河北盗起,首贼柴宏本富室,不堪征敛,聚众剽夺,杀巡尉。韐单骑赴镇,遣招之,宏至服罪。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

金人已谋南牧,韐谍得实,急以闻,且阴治城守以待变。金兵抵城下,知有备,留兵其旁,长驱内向。及还,治梯冲设围欲攻击,韐发强驽射之,金人知不可胁,乃退。

京城不守,遣使金营,金人命仆射韩正馆之僧舍。正曰:“国相知君,今用君矣。” 韐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正曰:“军中议立异姓,欲以君为正代,得以家属行,与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贵。” 韐大呼曰:“有是乎!”归书片纸曰:“金人不以予为有罪,而以予为可用。夫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况主忧臣辱,主辱则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酌卮酒而缢。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邻伍:邻居。 ②蠲(juān):免除。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使期不至                 愆:拖延

B.涸以为田,至六倍           衍:扩展

C.官吏悉遁,或舟请行         具:准备

D.与其死,不若北去取富贵     徒:服劳役

2.对文中画虚线的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

A.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

B.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

C.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

D.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韐遇事能揆情度理,理智分析。对西夏人纳贡请罪的请求,将士们认为敌人有诈,刘韐正确分析了对方的情况,对使者晓之以理,西夏人服从,西边得以安定。

B.刘韐关心人民疾苦,体恤民情。在越州做知州的时候,看到鉴湖这个地方赋税沉重,就请求朝廷体恤老百姓的困苦,最终朝廷免除了这里百姓们的赋税。

C.刘韐义勇兼具,守一方安宁。盗贼首领柴宏因不堪忍受官府的横征暴敛,聚众抢掠,杀害官吏;刘韐对柴宏使用了怀柔政策,并降服贼众,使河北形势安定。

D.刘韐尽心国事,为国赴义。金人兵临城下的时候,刘韐率兵发强弩射杀他们;京城沦陷后,朝廷派他出使金营,在利诱面前,他宁死不从,最终自缢而死。

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

2)况主忧臣辱,主辱则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触屏时代的心智灾难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到来,触屏时代的到来,在空前地、令人震惊地加速了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完全可能造成黄钟喑哑、瓦釜轰鸣的颠倒局面,造成日益严重、难以救药的学风败坏,造成习以为常的轻飘、浮躁、浅薄、急功近利、人云亦云,或者标新立异却并无干货。尤其是,哗众取宠的薄幸儿大量出现。

传播本来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但是手段的被使用,完全可能变成使用手段的人被手段使用。使用变成了被使用,被使用的工具变成了主体,而主体变成了傻气十足的跟班——北京话叫作“催呗儿”。例如餐具压倒了饮食,语言干扰控制而不是服务于思维……形式主宰了内容,这些是早已有之的不幸状况。

所谓信息的异化,就是说信息从素材变成了成果,传播由中介变成了价值的体现,传播的速度与数量变成了真理、科学、艺术、成功与否的主要衡量标准,变成了精神产品的首要追逐,而传播的能力包括忽悠炒作的能力与招人喜欢的外表,都成了成功的基石。信息传播,如茶如火,如龙卷风,如海啸,搞得我们的理论、文化、艺术、科学、决策在信息的浪涛滚滚中,或者风头劲爆、或者摇摆不定、或者垂头丧气。信息传播的洪流,正在推出一些牛人,昨天宣布读图与信息爆炸,今天宣布触屏时代到来,后天宣布名人、名牌、名书、名药都是他们打造成功的,他们牛气十足地宣布平面媒体的过时,宣布文学即将死亡,小说即将湮灭,他们鼓吹着各种 票房、印数、点击量、收视率、福布斯榜,他们制造着巨星、超女、好声音、畅销书及其作者、意见领袖、有影响力者、世界纪录。他们承认即使是一条狗如果能够在现代传媒中不断出镜,也能成为“中华第一名狗”。

在大数据的潮流里,文学、纸质书籍首先被冲击。原因是语言文字在各种艺术介质当中最缺少直观性,最符号化。它们不像图画、音乐、歌曲、舞台表演、声像节目,更不像3D.4D是不是正在出现7D.8D?影院那样富有肉感器官刺激,它们不能给人们以视觉、听觉,直到嗅觉、味觉、触觉,还有臀部、腰部震动。语言文字是符号,是思想,不通过大脑的感受、解读;联想、思考,它们不过是一群乱码,对于蠢人,语言尤其是文字,完全不能传递足够的信息。这样,不喜欢动脑筋的精神懒汉,当然不希望通过语言文字而是通过身体与其器官,直接接受刺激与抚摸来获取信息。但恰恰是语言与文字而不是3.4.5.6D们能发育与推动思维。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皮肉来接收信息的时候,很可能意味着头脑的萎缩与灵魂的干瘪,意味着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缓缓逼近。

而由网络宣布《红楼梦》等名著的死活读不下去,正是牛气冲天与蠢态毕露的新表演。它们干脆挑战经典,挑战中华的与人类的文化史,挑战智力的底线。当然,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大众普及化不是什么自以为是的精英的愤怒或者悲泣所能左右的。问题在于平衡,质与量的平衡,大众与精英的平衡,高端精神产品与大众精神消费的平衡。我们这里需要政府、市场与专家能够在文化事业、文化生活中起到恰如其分的均衡、适当的良性互动互补作用,而绝对不是一味市场化。

我们要告诉国人,文化不应该断裂,也不会猝死,文化首先不是力量而是品质,文化的代表首先是诸葛亮、孔孟老庄、李白杜甫……而不是“三个臭皮匠”。“三个 臭皮匠”上网固然有可能凑成诸葛亮,也不无可能排除或者宣布诸葛亮的智慧他们死活不能接受。找几千个“网虫”宣示对于经典的拒绝,不是经典的出丑而是我们自己的丢人。越是触屏时代,越是要有清醒的眼光,要有对于真正高端、深邃、天才与创造性的文化果实苦苦的期待。

选自《读书》,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信息异化的一项是(  

A.国内某些电视相亲节目的不少嘉宾言论大胆、出格,拜金女、富二代炫富、母女同台征婚等,更是成为热门话题而被大肆炒作。

B.汶川地震后的公益行动浪潮中,某些想借助媒体在公益市场做买卖的慈善机构和个人,打着救灾旗号给自己做宣传,夸大捐款额度来粉饰形象。

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近3000名网络读者的意见进行统计后,发布了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瓦尔登湖》等中外名著位列其中。

D.福建一网友发布一条标题为昨晚,石狮,震惊全国!一家34口灭门惨案!转疯了的微信,而真相是他自己在家消灭了三十多只老鼠。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时代,智能通讯工具的便利快捷,使得信息的传播更为及时、广泛,但是也造成了人们盲目、简单,内容被形式主宰的阅读思维。

B.各种票房、点击量、收视率的节节攀升,超女、好声音的诞生,很多都是信息时代现代传媒炒作鼓吹忽悠的结果,是信息异化的表现。

C.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加入大量的刺激感官的元素,形式主宰了内容,让许多人习惯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等身体及其器官来接收信息。

D.在信息时代,文学、纸质书籍首先受到冲击,一方面缘于语言文字自身不够直观,另外也是低智商时代造就了一批不愿动脑的精神懒汉所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等名著被称作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是因为语言文字是符号,是思想,而经典更需要感受、解读、联想、思考,才能获得足够的信息。

B.触屏时代带来的心智灾难表现为风气的败坏,信息的异化以及文学、纸质书籍被冲击而导致的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的逼近。

C.为使信息技术良性发展,一方面应该杜绝市场化,另一方面政府、市场与专家应该在文化事业、文化生活中起到均衡作用。

D.作者认为,文化不应该断裂,也不会消亡,越是触屏时代,越是要有清醒的眼光,追求真正高端、深邃、天才与创造性的文化果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了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小的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的会感谢它是大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拿来主义

①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②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③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④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⑤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⑥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⑦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有删减)

1.请概括文本论述思路。

2.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文本,概括接受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冬夜说书人

老一辈的说书人,都渐渐老去了。新一代的说书人,还会有吗?即便还有,又将说给谁听呢?

老一辈的听书人,也渐渐地老去了。新一代的听书人,又在哪里呢?我甚至觉得,像我这个年龄的人,也许是故乡最后一茬在冬夜里听过说书、也喜欢听说书的乡村孩子了。

现在,连我们这一茬人也都快要老去了。

故乡哪,年年都在变化,变得我早已辨认不出她的模样了。就算我有无限的乡愁,又能在哪里安托它们呢!

我怀念,小时候在故乡山村漫长的冬夜里,那些走村串巷的说书人带给我们的温暖、欢乐和梦想,带给小山村和乡亲们的人情怡怡的祥和气氛。

那时候,一进入腊月的门儿,所有的农活儿都忙活完了,村里的大人和小孩就开始盼望着,说书人快要来了。

那时候我还时常攀爬到村口的那棵老枣树上去瞭望。

“说书人来了!说书人来了!”

没过几天,果然就等来了盼望已久的说书人。小孩子们会飞奔着把这个好消息瞬间传遍全村。

不一会儿,就看见从村外的小石桥那边,缓缓走来了一队奇怪的人儿: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一只手用一根竹竿探着路面,另一只手里的竹竿,牵引着后面那个人,后面的人牵引着更后面的人,他们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了一个小队……

没有错,一看他们背着的三弦琴、牛皮鼓,还有鼓板、鼓架和铺盖,就知道,他们正是我们盼望了很久的说书人。

排在队伍最后面的那个少年,是一个年龄最小的说书人,乡亲们都叫他“瞎子小光”,他是我童年时代的好朋友。这些说书人全都是盲人。没有谁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学会说书的,又是怎样互相认识的,然后组合在一起,走村串巷给大家说书。

一到冬天,人闲地歇,大雪封山的时候,说书人就会准时来到我们村里。说书人是最受乡亲们欢迎的人。

说书人一来,就在村头的一位孤身老人满大爷家住下了。满大爷的小屋里是那么温暖,因为炕洞里整个冬天都生着牛粪火。漫长的冬夜里,热热的土炕上,大人和小孩都喜欢挤在一起,听这些盲人说书。

鼓板一响,说书开始了。

鼓板声和笑声不断地飞出满大爷的小屋,整个小村都沉浸在快乐的气氛里。孩子们都咧着缺了门牙的嘴巴,开心大笑着。乡亲们一张张写满艰辛和沧桑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陶醉的笑容,有时候听到后半夜了还不愿意离开。

小光的年龄和我一样大,当时也就十来岁吧。每次到来,他都穿得干干净净的,从崭新的夹袄里面露出了雪白的衣领,刚刚修剪的小分头,梳理得整整齐齐。

“小光,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干净、整齐呢?”中间休息的时候,我问小光说。

小光一边整理着衣领,一边回答说:“我看不见,可是你们看得见,乡亲们都看得见呀!”

他整理衣领的时候,好像面前对着一面明亮的镜子一样。

后来我慢慢观察到,每一位说书人,都是穿戴得那么干净和整洁,每一颗扣子都扣得整整齐齐的,每个人的衣领都洗得干干净净的。

父亲告诉我说,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是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清清白白,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

说书人在我们村住了半个多月后,又开始收拾铺盖,要离开这里去邻村了。

“小光,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呢?”

“明年冬天!只有冬天才是农闲的时候嘛!”

“那春天和秋天,你们在哪里呢?”

“春天和秋天,我和师父们也要各自回家干农活儿呢!”

说书人靠着小小的竹竿牵引着,一个跟着一个,排成一个小队,背着他们的三弦琴、牛皮鼓和简单的铺盖,缓缓地走远了。

残疾的只是他们的眼睛,他们的心灵和生命却是完整和高贵的。

现在,说书这门手艺,在中国的大部分乡村里都已经失传了吧?我们这代人也早已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我童年时的朋友“瞎子小光”,当然也早已长大了。

小光,你现在在哪里呢?

你还在冬夜的山村里给乡亲们说书吗?

人民日报 》( 2016021308 版有删节)

1.文中划线部分文字写出了冬日农人听说书的快乐、陶醉情景,试分析这段文字的表达特色。

2.文章在塑造说书人时灵活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请具体分析。

3.小说在刻画说书人这个群体形象时,突出了他们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文章用两个问句结束全篇,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