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医院在接到投诉后高度重视,立即调查,在...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医院在接到投诉后高度重视,立即调查,在弄清原委后向患者家属当即道歉,承诺将严肃处理该事件,并告知家属处理结果。

B.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乘T168次列车从北京西站进京,随后搭乘中铁快运专车,在首都特警护送下开往首都博物馆。

C.新加坡是易受全球需求波动影响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放缓及全球需求低迷形势的到来,令新加坡1月非石油国内出口量骤降。

D.有人发现,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防止细胞衰变,促进大脑关键部位血管的生长,增加到达这些区域的营养物的供给量。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多层状语语序不当,“向患者家属当即道歉”应为“当即向患者家属道歉”。 B项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为“文物”,所以最后一句话应该是“在首都特警护送下被运往首都博物馆”。C项主语残缺,去掉“令”,或去掉“随着”和“的到来”。所以选D。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选择类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四种为结构类语病,后两种为语意类语病。考生平时要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学会从主干方面梳理句子,然后再在枝叶上做文章,由面到点,逐步筛选语病。例如本题选项A犯了语序不当的错误,选项B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选项C犯了成分残缺的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香港政改酝酿已久,各界对某些敏感事件纷纷发表意见。表决结果出来之后,大众基本满意,至此,政改这件牵动人心的大事件终于________。

②美联储内部关于何时加息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今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将发表讲话。公众期待耶伦_________,结束争吵,尽快出台新政。

③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句俗语,似乎廖化的能力如何已经_________,但廖化真是这样不堪吗?

A.盖棺论定    一锤定音    尘埃落定

B.尘埃落定    一锤定音    盖棺论定

C.一锤定音    尘埃落定    盖棺论定

D.尘埃落定    盖棺论定    一锤定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王宠惠最纠结的法学家

1881年,王宠惠生于香港一个传教士家庭。1895年,14岁的王宠惠北上天津,考取了朝廷办的北洋大学堂,攻读法律科,1899年以最优成绩毕业,并获得“钦字第一号考凭”,也就是皇上认证的第一个大学毕业证书。

1902年,王宠惠赴美留学,先就学于加州大学,随后转入耶鲁,并在那里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以后,王宠惠即赴英国继续研究国际公法,并获得英国律师资格。同一时期,王宠惠游历法国和德国等国考察法律,并被选为柏林比较法学会会员。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两天后,孙即任命年仅31岁的王宠惠出任外交总长,这是中国采取共和政体后的首任外交部长。

在民国时期的外交场合,王宠惠为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争得了尽可能得到的尊重。而且,在民国外交的几个关键时期,其绩效足以彪炳史册。

1919年的巴黎和会,王宠惠虽然没有亲赴巴黎,但作为资深的外交家,他在国内积极发挥政学两界影响,组织领导了国民外交协会、欧美同学会等社团营救被捕学生的斗争。同时,与在巴黎的中国外交官顾维钧、施肇基保持联系,秘授机宜,拒签卖国和约。

1921年,北洋政府为解决巴黎和会未决问题,委派施肇基、顾维钧、王宠惠三人为代表出席华盛顿会议。王宠惠在施、顾二人密切配合下,迫使日本在山东问题上作出退让。次年2月,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为后来中国交涉他国在华治外法权奠定了法理依据。

1943年,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开会,商讨战后问题。王宠惠以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身份陪同蒋介石出席。在拟定《开罗宣言》过程中,王宠惠经艰难磋商与美国代表达成一致,又巧妙利用了当时美、英、苏之间微妙的国际关系,最终迫使英国作出妥协,在《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满洲、台湾、澎湖归还中国”,为维护中国领土之权益以及奠定战后远东之格局,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就王宠惠的四十年外交生涯而言,开罗会议无疑是其巅峰之战。因为,这一次的外交胜利,不只收回日本占据的领土那么简单,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把美、苏两霸,甚至是英国在战后盘踞台湾和东三省的后门彻底封死,让其永远失去法理依据。因此,中国从来没有两德问题(注:德国在二战失败后在美英法和苏联的操纵下分成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即东德西德),至今天乃至未来,海峡两岸谈及统一,其国际法基础还得往开罗会议那里倒。其中,不应忘记王宠惠的贡献。走一步,看三步,这就是一个法学家与外交大家的智慧。可见,当时就能入围全世界50名最著名法学家之一的王宠惠,绝非浪得虚名。

还在1928年时,王宠惠主持修订刑法。他在《刑法第一修正案》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华民国刑法》。这一刑法吸收了符合现代法律精神的观念,废除了旧刑法中受传统礼制影响的内容,废除了依亲疏等级确定惩罚程度的旧原则,确立了在刑事惩罚方面一律平等、惩罚从轻的原则。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的形式颁布的刑法法典,王宠惠居功至伟。

刑法法典之后,王宠惠又参与了《中华民国民法》的编订。这部民法典采用了民商合一的体例,注重对西方最先进民商法思想的吸收,以社会本位为出发点,又兼顾了中国传统的民间习惯,达到了中西合璧、兼容无碍的效果。《中华民国民法》在短短两年内就编订完成,虽然由于时局限制,它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但它在体例、原则、指导思想等方面,为以后的民法典确定了范例。

1949年的新年钟声敲过之后,蛰居香港的王宠惠不得不作出选择了,除了去台湾,还可留在香港。有人对王宠惠建议说,如果他开具一份在香港出生的证明,那么就可以持有英国护照了。这次,王宠惠选择了道德,摒弃了技术,他说“我早年追随国父孙中山革命,旨在推翻满清,打倒帝国主义。我最痛恨的是依附外国势力。”

1950年,王宠惠还是去了台湾,再度出任司法部长,1958年3月7日逝世于台北。

选自《新华航空》,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王宠惠,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是第一位在海牙国际法庭任职的中国人。曾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先后撰写了《宪法当议》《宪法危言》等一系列法学作品,探讨了中国宪政设计的原则和方针,其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华民国的立宪基础,而且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宪政风潮,被誉为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者之一。 摘自百度百科

②王宠惠“才识足以决大计,谋断足以息群疑,誉望足以动坛站”。

摘自《法官外交家王宠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王宠惠既是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外交家,又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但他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显然没有在法学、外交方面那么卓著。

B孙中山非常器重王宠惠。中华民国成立两天后,孙中山就任命31岁的王宠惠出任外交总长,使之成为我国采取共和政体后的首任外交部长。

C人们谈及海峡两岸统一能够找到国际法基础,和作为法学家与外交大家的王宠惠制订的法律密不可分,是他为人们提供了两岸统一的法理依据。

D王宠惠是在海牙国际法庭任职的中国第一人,著有《宪法当议》《宪法危言》等法学作品,起草了《中华民国刑法》,参编了《中华民国民法》。

E王宠惠的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华民国的立宪基础,而且引领了近代中国的宪政风潮,他所起草或参与编订的法律实施效果均很显著,是范例之作。

2.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在叙事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王宠惠“才识足以决大计”,从文中看,其外交方面的才识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4.王宠惠无论在外交舞台还是在法学领域都成就卓绝,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后面题。

盐    荒

周西海

刘二婶看见村长的那副笑脸,听村长说话的语气,不由得心里一咯噔,村长家里也只有三口人,买了那么多盐,还说“省得没了”。刘二婶心里暗想,盐要紧缺了,盐要涨价了。村长咋不言一声呢?啊,准是上边叫保密咧!刘二婶发慌了,饭也没心思吃了,回到家里,掂着个竹篮子,匆匆就向村上百货店里跑去。

盐7角钱一袋儿。一斤重的包装,刘二婶买了20袋儿。一路上,不少人问她,买恁多盐做啥?刘二婶也是嘿嘿一笑,重复着村长的话说:“留着吃呗,省得没了。”

啊!盐要紧缺了,盐要涨价了!刘二婶的娘家侄,可是县上的官呀!保准她得到盐要涨价的“情报”了。于是,见到刘二婶买盐的人,也就赶忙到百货店里买盐。

水不可断,盐不可缺。家家粮满囤,总不能一天三餐吃淡饭吧。买,快积蓄一些盐吧,要断了盐路,说不定要比油价还高咧!一传十,十传百,刹那间传遍了全村;提篮的、端盆的、拿布袋、掂篓的,男男女女,快步小跑地都往百货店里奔。东来西往的行路人,看到人都在排队买盐,浑浑噩噩地也随在人群里排队。

一个乡村小店,每次也不过进百十袋儿盐。破天荒的购盐热,店老板心里嘀咕起来:盐成了热门的香甜货,必有其因,嗯,这会儿的人耳朵长、消息灵,盐一定要涨价了。仅仅库存百十袋儿盐,7角一袋儿卖掉,说不定连本加利也进不到货了。于是,店老板就宣布:一袋儿盐8角,每人限购两袋。

咋样?买盐人相互传递着惊诧的目光,相信了他们的判断。议论纷纷:盐要紧张了!盐要涨价了!盐咋会紧缺呢?准是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了。碘盐碘盐,盐里含着“碘”呢,保准是提炼“非典”的药物了。啊!…

买盐的人越来越多,8角钱一袋儿也不嫌贵,两袋儿盐拿到手里,转到后边又随在队尾。店老板做梦也想不到有这么好的生意,急忙派人开着三轮,到镇批发部里拉盐。

盐拉回来了,拉回了1000袋儿。店老板一看发票还是原价,哈!批发部还在鼓里闷着呢,趁他们还没睡醒,拉!店老板又让三轮车出动了。接着,又向购盐人下了第二道通牒:每袋1元钱,敞开供应。

这天,家家户户的电话忙起来,通知闺女的,喊姐叫妹的,七婶子八大姨地相互传递信息:快买盐吧!盐要限量了!盐要运到外国去了!盐要弄去做“非典”的药了!……亲戚传给亲戚,亲戚的亲戚又传给亲戚的亲戚。就这样,村村人心惶惶,刮起了一阵购盐风。

第二天,乡镇批发部的门前排满了拉盐的车队。批发部里的经理也糊涂了,没接到盐要调价的通知呀?更没听说盐要断缺、限量呀?嗯,没风不起浪咧,兴许是哪个当官的嘴漏了风。库存的盐按原价销掉,涨了价定要亏本呢!提价,批发价8角钱一袋儿。

乡巴佬生来怪,越贵越要买。没出三日,全县闹起了盐荒。少者一家购了几十袋儿,多者上百袋儿。最后零售价高达2元钱一袋儿,竟有人照买不误。

县政府下了通告:食盐断缺,纯属谣言;满足供应,原价销售;抬高盐价,严肃处理!

风平浪静了。

大小商店里盐堆如山,家家户户,备足了数年食盐存量。仍是7角钱一袋儿,却没人过问了。

村长挠起了头皮,他是在盐价高峰时期,在老婆的吵骂声中,2元钱一袋儿购了20袋儿,白白扔掉了26元钱。懊丧地叫骂道:“哪个龟孙子放了个臭屁,把老百姓都呛迷糊了?!”

刘二婶悄声地说:“忘了,屁是你放咧!”

村长发愣了。

刘二婶把前几日在门外吃饭时的问话重述了一遍。

村长嗨了一声,苦苦地说:“二婶,那不过是句戏言,俺背的是半袋子尿素呀!”

(选自《文艺生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小说开头一段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二婶得知“盐要紧缺了,盐要涨价了”的“消息”后着急、慌张的心理。

B.因为村长的故作神秘,刘二婶才从中发现了“真相”,刘二婶在对外传播消息时也故意采用了这一方法,引起了大家的恐慌。

C.店老板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反面形象,他明知并无“盐荒”一事,却还是利用提价、限量和囤货等种种手段来牟取非法利益。

D.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幽默风趣,“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提炼‘非典’的药物”等看似一本正经的话语,读来却让人忍俊不禁。

E.小说虚构了一个发生在偏僻乡村里的故事,情节荒诞离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质朴生动,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和深思。

2.小说中的“乡亲们”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盐荒”为题目,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全文分析。

4.你怎样看待小村的这一“盐荒”现象?请结合作品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篇中作者由“木直中绳”“輮以为轮”“金就砺则利”等现象而想到的能提高君子学识修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善用形象的比喻来描摹乐声,其中分别描摹“大弦”“小弦”弹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并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题。

 

黄景仁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黄景仁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1.诗的颔联在写作手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本诗与李商隐《夜雨寄北》相比,表达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